关于近代中国历史的诗句写照?
中国近代描写战争的诗词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凉州词唐王翰体裁:【七绝】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长征毛泽东(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陈毅的《岭南三首》(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中国近代社会的主题的脉络?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是中国人名在谋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不断深入的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推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过程。主线是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抗争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181年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国存亡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的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中国历史近代博物馆之称的城市?
江苏省南通市,初始名称为“南通博物苑”,现名“南通博物馆”。1905年,张謇[jiǎn]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博物苑先后建立了北馆、中馆、南馆和园圃。历经10年的搜集,收藏自然、历史、美术等藏品2900余件。1938年3月17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南通,南通博物苑遭到破坏和掠夺,苑址被日军占用为马厩,文物除一部分在南通沦陷前夕转移外,大部分散失。
解放后,南通博物苑,改名“南通博物馆”,至1989年底,馆藏品有40115件,其中自然标本6126件,一级文物55件。
中国历史主题油画的好处?
画面尺寸大,突出主题,在视觉上有很强的冲击力。
中国历史故事读书主题?
《史记》是秦汉以来统一事业在史学上的反映,其主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宗之言”,意为推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说明历史发展和历代王朝兴盛衰亡的演变,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人生理想.这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进步的历史观,创立了前所未有的囊括中外、贯通古今的通史新体例.
1、客观反映三千年中国社会历史,真实记录重大史实,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倾轧及封建统治者的丑恶面目.
2、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史学思想,不光对人物作出道德、善恶的评价,也关注人物对历史与社会发展的作用.
3、讴歌历史上的反暴斗争,肯定秦末农民起义.
4、描写了不少社会下层民众,歌颂了他们的优良品德.
5、是百科全书式的巨著,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也记载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许多光辉成就.
中国历史由古代走入近代的转折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向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
1.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战前,中国政治上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战后,割让香港等条款破坏了中围的领土及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制度,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小国的关税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为列强广泛地掠夺中国提供了方便。这样,中国就从一个独立的主权园家开始沦为一个遭受外因侵略者奴役的半殖民地国家。
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战前,中国经济上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国家,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有力地排斥着外国的商品侵略。战后,废除“公行”制度,增加通商口岸,丧失关税主权,外国的廉价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这种商品“重炮”,逐渐摧毁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中国日益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3.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和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基本上只有两大对立阶级,即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战后,出现了一批买办和买办商人;在外国企业中出现了第一批产业工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原有的封建地主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又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相中华民族的矛盾。从此,中国的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历史的区别?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是从远古时代到现在的历史。它包含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按照社会性质划分,依次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其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是一部西方列强一步步加剧侵略,使中国一步步丧权辱国的耻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奋起抵抗,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光辉篇章。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实践主题?
中国近代史实践的主题第一,辛亥革命胜利和孙中山先生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为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路。
第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及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第三,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民族矛盾日益加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面抗战开始。
第四,解放战争。
上海近代发展史研究主题?
上海陆家嘴属金融专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以日本的森大厦株式会社为主体的公司建造。因为是日本人在中国建造的顶级高楼,在当时引起更多中国人的关注。有人认为其外形似日本军刀,高高地立在陆家嘴之黄金地带,此地是陆家嘴之咽喉,所以此楼在风水上
所以,上海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从风水上看他已经具备了飞速发展的条件。三十年内,上海市人口增加两倍,生产,加工,高科技,生活消费一条龙服务。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主题?
第一章:反对侵略
外国侵略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3.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抵御侵略
5.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6.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7.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8.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早期探索
农民运动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洋务运动
3.洋务事业的兴办。
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维新运动
5.戊戌维新运动。
6.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
革命条件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革命成果
5.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6.中华民国的建立。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革命失败
8.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9.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四章:开天辟地
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2.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五四运动爆发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党的诞生
4.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6.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新的局面
7.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8.实行国共合作和掀起大革命高潮。
9.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第五章:革命道路
道路探索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探索前进
4.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5.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6.红军长征的胜利。
7.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
第六章:抗日战争
战争原因
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全国抗战
3.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4.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5.西安事变。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7.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两大战场
8.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9.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0.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11.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2.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3.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5.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16.延安整风运动。
17.中共七大。
抗战胜利
18.抗日战争的胜利。
1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20.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第七章:解放战争
战争原因
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3.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全民动员
4.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5.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6.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多党合作
7.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8.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新的中国
10.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1.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12.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13.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14.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八章:社会主义
过渡开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2.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3.抗美援朝战争。
4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道路选择
5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7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过渡特点
8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9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12.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九章:曲折发展
良好开局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2.《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发表。
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严重曲折
5.“大跃进”及其纠正。
6“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7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
建设成果
8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9.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10.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11.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章:接续发展
伟大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3.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4.拨乱反正的任务胜利完成。
改革开放
5..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6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7.“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8.邓小平南方谈话。
9.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0.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新的起点
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2.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阶段。
第十一章:新的时代
开拓发展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2.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3.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4.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5中共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
6.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伟大胜利
7.中共十九大的举行。
8.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9.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
10.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11.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2.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