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丹霞历史背景?
北宋徽宗崇宁年(1102-1106年),法云居士云游至丹霞梦觉关,见奇洞胜景,山石“色如渥丹、灿若明霞”,顿觉醒悟,发出“半生都在梦中,今日始觉清虚”的感叹,遂题“梦觉关”,并在此建庵宇18间,供奉观音菩萨。
明代崇祯末年(1644年),江西赣州巡抚李永茂抗清未遂,携家眷隐居于丹霞山“长老寨”,筑舍开田,邀朋聚友。其弟李充茂于后将此山施予寺庙。
清康熙元年(1662年),广州海幢寺澹归禅师,来丹霞山开辟道场,营建别传寺。先后修建大雄宝殿、弥勒殿、观音阁、藏经阁、方丈楼、禅房、客堂等,建成一座颇具规模的半山寺院,取佛教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中“别传”二字为寺名,称“别传禅寺”。
康熙二十一年(1683年),广州海幢寺另一僧人古健在丹霞山半寨和洪岩两处建有庵堂,并于康熙五十年(1714年)重塑十八罗汉。丹霞山香火日益旺盛,参拜活动络绎不绝。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南韶雇员李璜游览丹霞,在别传寺藏经楼发现澹归禅师文稿《偏行堂集》,有反清之嫌,便上呈高宗,僧徒遭大肆杀戮,别传寺首遭大劫。
民国十四年(1925年),国民党军队隔锦江炮击黄耀祥等百余土匪,别传寺所有珍贵法器被遁逃顽匪横扫一空,使别传寺遭到第二次劫难。
民国十五年(1926年),国内战乱频繁,地方秩序异常混乱,仁化县立中学移至别传寺避劫难,不慎失火烧山,大雄宝殿,韦驮殿等大型建筑物皆化为灰烬。别传寺遭第三次浩劫。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广东西北区绥靖委员李汉魂率军驻扎韶关,重修丹霞精舍、丹霞下院等,并作《重修丹霞记》。
解放后的1963年,仁化县建立丹霞山林场。1980年本焕法师募捐千万元重修别传寺,并陆续重修锦石岩等景点。
1984年,别传寺佛像开光,国内外佛教徒千余人前来祝贺,盛况空前。从此,别传寺和锦石岩以其繁盛的宗教活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佛门弟子和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前来进香游览观光。
中国太平历史背景?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应写作太平天,囗中王)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这次起义开创了中国不少先河,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等。领导人为洪秀全,称号为“天王”,首都称天京(即现南京)。
健康中国的历史背景?
《健康中国》反映的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艰难曲折的发展振兴之路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中国人告别“东亚病夫”走向全民健康的伟大历程。
中国象棋历史背景?
中国象棋起源于中国。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就对其形制以及玩乐方法作过专门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营并进,道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意思是说,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当于骰子。(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颗;比赛的方法是分曹并进。
中国象棋起源于中国。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就对其形制以及玩乐方法作过专门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营并进,道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意思是说,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当于骰子。(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颗;比赛的方法是分曹并进。(指必须两人或两组对局联赛),相互进攻,逼迫对方于死路;最后是赢者“牟”(指成倍)取胜利。击败了敌兵(春秋时兵制,以5人为伍),而发出了胜利的欢呼。
象棋: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中国象棋在中国的群众中基础远远超过围棋,是普及最广的棋类项目,中国象棋已流传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象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圆形棋子共有32个,红黑二色各有16个棋子,摆放和活动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先把对方的将(帅)将死的一方获胜。
中国舞剧的历史背景?
舞剧是舞台剧本的一种,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舞剧由若干要素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物、事件、矛盾冲突。舞剧作为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丝路花雨》以中国大唐盛世为历史背景,以敦煌艺术为文化底蕴,编织了一曲古丝绸之路上的友谊之歌。这部舞剧题材新颖,以巨幅画卷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敦煌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长城历史背景?
中国长城历史背景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时期长城的修筑基本上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这些不同的名称,有的在同一历史时期互相通用,有的仅在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地域用过。
扩展资料
长城(GreatWall)位于中国北方地区,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因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时期长城的修筑基本上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这些不同的名称,有的在同一历史时期互相通用,有的仅在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地域用过。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
中国少先队队歌历史背景?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老队歌。
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中国少年儿童队”诞生。1950年4月27日,由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被定为少儿队队歌。1953年,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也随后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少先队组织被迫停止活动,后来曲作者马思聪也出逃美国,此歌便无法再唱。
中文名称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作词
郭沫若
谱曲/作曲
马思聪
歌曲时长
1分44秒
音乐风格
进行曲
发行时间
1950年4月27日
歌曲语言
汉语
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13日,新中国成立伊始,根据青年团一大的决议,团中央公布了《关于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从此,由中国共产党缔造的、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了。后来,每年的10月13日定为建队纪念日。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950年4月27日,在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干部大会上,正式公布了《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这首队歌由著名的大文豪郭沫若作词,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任院长、著名作曲家马思聪作曲。歌词有三段,进行曲速度,旋律优美动听。
1953年6月27日,青年团二大通过将“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8月21日,团中央作出《关于“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说明》,《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也随之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团的名称更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歌词第三段前两句中的“青年团”随之更改为“共青团”。
1963年,词作者郭沫若又将第一段第三句中“我们的父兄”修改为“革命的英雄”,将最后一句中的“民主阵营”修改为“世界革命”。1963年9月5日,共青团中央通知:“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词,原作者郭沫若同志作了两处修改。团中央同意这个修改。请通知各地按照修改后的歌词去唱。”
然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共青团和少先队被迫停止活动。很快又传来“马思聪叛国投敌”的消息,少先队员当然不能再唱“叛国投敌分子”作曲的队歌了。
中国结的历史背景?
中国结的来历是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开始的,后推展到汉朝的仪礼记事,最后演变成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因为中国结外表精致对称,可以代表汉族悠久的发展历史,也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故被命名为中国结。
中国结多被用来装饰室内,也被作为亲友间馈赠的礼物和个人随身饰品。中国结的款式多样,有双钱结、琵琶结、十字结、吉祥结等多种结式。中国结代表着团结、幸福、平安、福寿双全、双喜临门、吉祥如意等热烈浓郁的美好愿望,深受大众的喜爱。
中国大学的历史背景?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长期以来都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应该是1895年创办的北洋大学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学,有人认为是创办于1893年的湖北自强学堂,还有人认为应该是京师大学堂,不过官方的认定还是北洋大学是中国的第一所大学。无论如何,中国的现代意义的大学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了它的百年历史。
1895年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创立,这是近代中国官办最早的大学。1898年京师大学堂在戊戌变法中应运而生,是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国立学校。1902年新颁钦定学堂章程,当时设立了京师、北洋、山西三所国立大学堂,全国官私均兴起了办学热潮。在推动学习西方科技方面,上海南洋公学、清华留学预备学院、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院先后成为早期三大留学预备学院。
以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为标志,中国大学开始了百年发展历史中第一次重要的转型,此时新学制的制定主要是参考了美国的教育体系。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浙江大学五所中国顶尖大学在全国进行统一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考,这就是民国五大名校名称的来历。
中国商帮的历史背景?
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中国历史“三大商帮”:粤商、徽商、晋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
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
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保护自己,商帮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