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服饰的历史(中国服饰的历史价值)

中国服饰的历史(中国服饰的历史价值)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70 更新时间:2023/12/23 15:55:19

中国服饰的发展历史说明了什么?

我国服装历史悠久,款式面料绚丽多彩,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之一。据《五经要义》《艺用服饰资料》《说文解字》等史料和出土文物表明,服装的产生距今最少也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了。从距今已有十万余年的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中发现有比较精细的骨针,完全可以认为那时已有了缝纫。于是,服装的历史又可向前推移十多万年前。实际上,在我国甘肃新店出土的一个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就已有当时人穿的服装式样--类似长袍束腰带。服装的产生约经历了一千万年前的古猿人的树叶兽皮御寒蔽体遮身阶段,然后是几十万年前的氏族公社时期的用骨针简单缝纫而初具服装轮廓,最后到了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繁荣的氏族社会中,河姆渡氏族人和大汶口人都已广泛开始种麻养蚕,男耕女织缝纫初兴,衣裳(服装)初步形成。比较原始的服装是无袖无领无裤无袋的裙衣式。我国服饰工艺历史的源远流长,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逐步形成各有特色的各个朝代的服装,出现了开始讲究的商代服装;服饰齐全的春秋战国服装;分类定名的汉代服装;工艺精湛的唐代服装;品目繁多的元代服装;等级严明的清代服装;以及品种齐全绚丽多彩的现代服装等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不少现代多功能及高科技的奇妙服装,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属于多功能服装的有变色发光晴雨两用服装寒暑两用超级防寒自调厚薄驱除蚊蝇的服装等;属于保健服装的有减肥能呼吸的服装催眠睡衣抗菌按摩耐脏防臭自行消毒的卫生服专治打呼噜能诊断癌症的服装电疗中草药保健防治冠心病中药透热服装等;属于高科技的服装有不用线缝制的服装喷丝直接成衣,与水可融可以吃的服装等;属于奇妙功能的服装有工作救生两用不怕电击防火耐热的安全服等。以上这些服装的出现说明了现代的服装正在向多功能高科技方向发展,日新月异,绚丽多彩。将来服装的发展趋势是不求名贵,但求方便,更求舒适,越来越薄的绿色服装。

中国服饰品牌历史?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古时也一直以“衣冠上国”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服饰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服饰也会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服饰不仅体现了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也形象地反应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

简述一下中国的服饰发展历史?

近代是从1984年鸦片战争后开始的,1984年当时还是清朝。清代则以满族服装为大流。而两代上下层社会的服饰均有明显等级。

上层社会的官服是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自唐宋以降,龙袍和黄色就为王室所专用。

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为贵。

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

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补子是一块约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同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一。

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

明代官员的主要首服沿袭宋元幞头而稍有不同。皇帝戴乌纱折上巾,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官员朝服戴展翅漆纱幞头,常服戴乌纱帽。受到诰封的官员妻、母,也有以纹、饰区别等级的红色大袖礼服和各式霞披。

此外,上层妇女中已着用高跟鞋,并有里高底、外高底之分。

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旧传统,且品种十分丰富。服饰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

一般人的帽,除唐宋以来旧样依然流行外,朱元璋又亲自制订两种,颁行全国,士庶通用。

一种是方桶状黑漆纱帽,称四方平定巾;一种是由六片合成的半球形小帽,称六合一统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归一。

后者留传下来,俗称瓜皮帽,系用黑色绒、缎等制成。

清王朝时,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

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

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但官民服饰依律泾渭分明。

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

官帽与前朝截然不同,凡军士、差役以上军政人员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纬帽,按冬夏季节有暖帽、凉帽之分,还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

翎称花翎,高级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圆斑),并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眼多者为贵,只有亲王或功勋卓著的大臣才被赏戴。

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影响所及,其他颜色的马褂遂在官员士绅中逐渐流行,成为一般的礼服。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

丝纺绣染及各种手工专业的进步,为清代服饰品种的丰富创造了条件。

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

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

至于后世流传的所谓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

清代后期,旗袍也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现代服饰(1912年以来)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①男装。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②女装。辛亥革命带来了多样化,一身袄裤之外,又多穿用袄裙套装。20年代以来,妇女喜爱旗袍,旗袍逐渐成为时装而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服饰崇尚简朴实用。50~70年代,中山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便装,人民装;女装受苏联影响,连衣裙风靡城市,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但在农村,上衣下裤一直是大多数农民的传统装束。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面貌簇新。

沙特服饰历史?

但在性别话语下,人们往往会忽略服装的政治性,以及其在诸多穆斯林国家历史进程中的特殊意涵,以沙特为例,蒙面黑袍原非半岛游牧民族的传统服饰,却在1960年代开始的觉醒运动浪潮下被标举为正统,并成为当地女性的标准服饰,直至今日。

兰陵王妃的服饰历史?

。从主演到配角,服装皆是量身定做,单服装就制作了五百套以上,造型上不但符合其等级地位,并与气质个性相配,其中不少服饰道具都是手工自制的独创打造。制片人成钏此前接受采访时介绍:“当时我还拉着服装组和美术组一起开会,想做到高度统一。我们也用了一些当下流行的颜色,以清新鲜嫩为主,看着赏心悦目,毕竟是偶像剧,太过还原在视觉上看起来会过于沉重”。

贵州苗族服饰的历史?

苗族先民族为“九黎”“荆蛮”部落,在汉代后又改称为“五溪蛮”“武陵蛮”等名。数千年来,苗族在求生存的征途中历尽艰辛,经历了若干次巨大的战乱,在被剥夺、被切割、受挤压、受控制的不幸中挣扎。在困难中摸索,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自控体系,用自己政教合一的手段把本族群团结为一个紧密的文化整体。

除了历史意义上的民族大迁徙等原因外,山地的自然阻隔在很大程度上同样影响了苗族的服饰文化,交通闭塞、山寨对峙、方圆百里、风俗各异。苗族服饰艺术形式不仅与其语言分布有着密切对应关系,而且与其神话、传说、故事、古歌、习俗等也关系密切。贵州苗族服饰独特的文化生存背景使它无论在艺术样式还是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方面都很吸引人。

服饰民俗的历史功能?

1、遮羞避体、防寒御暑的功能;

2、具有适应生产、劳作的功能;

3、具有识别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功能。

中国服饰与外国服饰的不同?

服饰是一个很国际化的名词,其实世界上的各个地区的服饰文化都有其通性。

鲜明的色彩,几何的形状,甚至部落文化的图案,都是服饰设计艺术的语言。中国有56种名族服饰,种种都有其惊艳之处。我个人喜欢中国古代的隋唐服饰,很华丽开放,另外宋代服饰的保守拘谨也是别具一格。而现代,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已然成为时尚界取之不尽的宝藏,对当代时装文化已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丝绸,传统图案,刺绣等等。中国服饰早在清朝末年就开始吸收来自西方的服饰元素及审美观念,清朝满族的旗袍经过改良和裁剪后显得更为贴身,才接近现代的模样。二三十年代的旗袍就已引入大量西方元素,带来了更为摩登的中国风情。简单说来,中国服饰有含蓄之美。欧洲服饰则更为大胆,时尚一些。

苗族服饰的起源和历史?

湘西苗族服饰女装精美繁复,艳丽多彩。苗族服饰女装工艺有绣花、挑花、贴花、堆花、补花、织花等多种形式,工艺精湛,极富特色。服装除了青蓝色外,还以群青、湖蓝等深色布料为底色,在领口、袖口、裤脚口等处用黑色宽边衬托,再镶以各种花边及刺绣纹样,颜色搭配艳丽,对比强烈,有青、蓝、紫、红、白、黄、绿等色。服饰图案内涵丰富,极富想象力,其题材从浩浩自然到悠悠历史,从世俗生活到神异天地,从植物的千姿百态到动物界的大小生灵,无一不被纳构于一方图案之中,蕴涵着苗族自身的历史印迹、宗教意识和审美理想。

湘西苗族服饰女装因地区的不同而又有差异,主要表现在衣领、衣袖、衣摆、衣襟、背兜、围裙、腰带等部位结构和式样的不同之处。就其款式来分,有琵琶襟、四叉式、叠摆式、云襟式、云肩式、胸襟式、四角挖云式和大襟式等。除了大襟式是立领外,其他款皆无领,且衣长过腰而宽松,衣袖大而短。民国时期,以上款式还非常普遍,之后逐渐消失。而保留下来的叠摆式,作为盛装,在苗族妇女还愿接龙时由主妇穿着,因此又称为“接龙衣”。花垣、保靖、吉首、古丈的苗族妇女穿胸襟式,凤凰一带的穿云肩式,吉首、泸溪、沅陵一带穿大襟式。总之,湘西苗族服饰女装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并各自独立构成一个华美的苗族服饰女装世界。

1)花保型苗族服饰女装。

花保型苗族服饰女装主要流行于花垣、保靖、古丈、吉首等县市。上装为胸襟式,胸襟及袖口处均以黑色底布为陪衬,以此烘托绚丽的刺绣纹饰、精巧的花边和纤细的镶径。有的苗族妇女还把袖口往上翻卷,刻意露出素色挑花的白色袖套,以此为美。下着宽脚裤,裤口有黑色拼布,用绲边、花带和刺绣花边等装饰裤脚,足穿花鞋,腰系绣有龙、风、花、草、虫、鱼等纹饰的围裙,极为精巧美观。春夏季时,喜穿白色或浅色条纹布衣,下穿天蓝色绣花裤;秋冬季,老人习惯在衣服外面套一件背心,衣着颜色较为沉稳,多为深蓝色、灰色或自己纺织格纹布等,与浓艳多变的纹饰互为映衬。头包黑布帕或丝帕,头帕层层环绕呈螺旋状,额前绕成平面,脑后盘成梯形,末绾一道,平整于额眉,显示出精致妩媚的魅力。

2)凤凰型苗族服饰女装。

凤凰型苗族服饰女装流行于凤凰、花垣等县,以及过去的麻阳苗区。上衣为云肩式,环绕肩部伸展一条刺绣花边和两道滚边,纹样虽简练,却精巧别致。配上呈梨形状的高腰绣花胸围兜,与盘肩组合构成上装优美的弧线,舒展而流畅。下穿绣花裤,着绣花鞋。凤凰型头帕是苗族妇女头饰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以高为美,因高而奇。腊尔山台地的苗族妇女多喜欢用蓝白相间的格纹帕,或有扎染梅花纹样的花帕包头。头帕层层相叠、高高耸立,有如峨冠,若遇严寒,还加包短帕一截,由额头包至脑后,裹住耳朵。这一地区最有特色的是披肩,工艺极其琐碎复杂,华美非同一般,表现出该地区苗族女子独特的审美情趣。

3)吉泸型苗族服饰女装。

吉泸型苗族服饰女装流行于泸溪、沅陵、吉首、占丈等市县,为立领大襟式。这一带的苗族人自称为“瓦乡人”,与湘西其他苗族地区不同的是,妇女服装非常朴素简单,春夏季节的上衣为纯白色,秋冬季节的上衣为蓝色,没有纹饰。围挑花胸围兜,包挑花头帕。挑花颜色多以黑白或蓝白对比,图案工整严谨,素洁秀雅。湘西民歌中“头上帕子四个角,四个角上绣飞蛾”说的就是这种头帕。泸溪苗族尤喜白布挑花帕,而沅陵苗族除了未婚少女及新妇包白布挑花帕外,中年妇女包蓝色挑花帕,老年妇女则包黑色布帕,不挑花。

另外,由于沅陵苗族属于“红苗”,因此衣衫尚红的习俗至今仍有一些保留。青年女子喜穿红色挑花布裤,妇女喜系红色同裙飘带,特别是姑娘的嫁衣和老年妇女的寿衣,必须是鲜艳夺日的大红色。

服饰与历史的关系格言

衣冠承中华之礼,载传统文化之精益。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

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新中国历史事件(新中国历史事件时间轴)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1949年至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颁布新土地法,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改造实行公私合营),1953年至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庐山会议,九一三事件),1976年至2012年改革开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九二南巡讲话)2012年至

  • 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 国学导航)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地图》是台北中华学术院主持编绘的一部历史地图集,由程光裕、徐圣谟主编,中国文化学院出版社出版。1980年与1983年该书进行了两次印刷。本书一共两册:上册为疆域篇,内容为中国历史版图(从史前遗址、禹贡九州、夏商周到中华民国);下册有包括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主要城市、经济、水利灌溉和交通运输网

  • 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在这

  • 中国国家人文历史(中国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余光中先生“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讲述名人不凡命运,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山川壮美,人杰地灵,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财产,从古至今在文化、景观、科技、人文等等领域留下许多的辉煌成就,让我们骄傲,也让世界惊奇。在中国不仅有着世界最快计算

  • 感动中国历史人物(感动中国历史人物颁奖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感动中国100位历史人物:1.丁晓兵忠诚卫士英雄本色2.马万水永远争先永攀高峰3.马永顺青山常在永续利用4.马恒昌开国劳模光辉人生5.马海德卫生先驱国际战士6.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顽强拼搏为国争光7.孔祥瑞蓝领专家攻关模范8.孔繁森热爱人民无私奉献9.文花枝人品“导游”职业先锋10.方永刚平民教授大众

  • 中国百年历史人物(中国百年历史人物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吴德隆,1928年生,浙江东阳人。1953年毕业于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工艺美术系、美术教育系主任,是“中国设计国美之路”上的27位名师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负责发起筹建浙江省水彩水粉画研究会,任第一、第二届会长,并任浙江省美术教育研究会会长多

  • 文化旅游的定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文化旅游定义1:是以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为结果的,它具有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征。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这也是文化旅游的主要功能之一,它给人一种超然的文化感受,这种文化感受以饱含文化内涵的旅游景

  • 中国二大的历史意义(中国二大的历史意义有)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十二大党章规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规定了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规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规定了党员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

  • 中国儿童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范增不允刘邦求和,刘邦离间项、范,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权宜之计,后用韩信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爱妾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项羽退至乌江,在乌江边拔剑自刎。中国古代儿童教

  • 中国地质历史(中国地质历史与构造演化过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地质大学建校初期,学校分别在北京沙滩(原北京大学地质馆)、端王府夹道(原北京大学工学院)和河北宣化地质学校三处办学。1952年7月14日,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筹备委员会,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李四光任筹委会主任。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夹道举行了北京地质学院首届开学典礼。学校决定每年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