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性历史(中国古代性历史名人)

中国古代性历史(中国古代性历史名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86 更新时间:2024/1/21 2:30:36

中国古代性教育丛书?

古代基本上讲究实践的,春宫图,一般人是没有。

中国古代性教育是怎样的?

中国人谈“性”色变,谈起“性”很多国人的观念仍然停留在“谈性的男人是浪荡的,谈性的女人是下贱的”层面上。就好比提起《金瓶梅》,总会有人说你龌龊,脑中想起的尽是打满马赛克的不堪入目的画面。

有人把现代性教育的缺失归咎于“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事实上,性教育古已有之,只是与现代性教育在内容、方法、对象、目的上不同而已。

养生性教育:“房中术”

“房中术”又名黄赤之道,古代方士所说的房中节欲、养生保气之术,来源于古代先秦两汉的闺房蒙教育,《汉书艺文志》录有“房中术”专著共一百八十六卷。“房中术”的目的很纯洁,是以中医养生之道,力求在男女欢爱中找到健康长寿的秘诀。

关于“房中术”的鼻祖,现在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玄女或素女,但是玄女和素女都是皇帝时期的神话人物,是古人基于生殖崇拜塑造出来的女神,《玄女经》和《素女经》都是后人托名之作。

一种观点尊彭祖为中华民族房中术的始祖,彭祖养生术由导引术、膳食术和房中术组成,他第一个发现了男女欢爱与人的长寿之间的关系,并且经过探索和总结,概括出一整套长寿房中秘法,《医心方》卷二八记载:素女曰:“有采女者,妙得道术。王使采女问彭祖延年益寿之法,彭祖曰:“爱精养神,服食众药,可得长生。然不知交接之道,虽服药无益也。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天地得交会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

还有一种比较广泛的论调是老子,老子从对婴儿的实验性观察中发现了养生长寿的根本,《老子》五十五章写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老子发现婴儿无知无欲无畏无惧生命力极强,继而又从生理上进一步分析道:婴儿筋骨柔弱,而小拳头却握得很牢固;还不知道两性之事,却常常勃起;终日号哭而声音却不嘶哑,这些都是由于他平和无欲因而精气充沛。所以,持平守和如同婴儿就是老子所提倡的养生大论,惜精爱气节欲宝精就是老子养生思想的基本观点,也是研究房中养生术的基本观点。老子不仅提出了房事养生的思想理论,还提出了节欲宝精的房事方法,即房中术。《老子》第六章写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兮其若存,用之不勤。”意思是运用男女真元之气进行交合不能频数过度,更不能把它耗尽。这就是老子关于节欲宝精的房中术的运用。

道教对“房中术”研究最多,也是传播与发展房中术的主力。道教的房中术主要是从男性角度立论,探讨两性保健的奥秘。基本理论的依据是“采阴补阳”、“还精补脑”,提倡男性在房事活动中应采取“多交少泄”的基本方针,还形成了一套“采战之术”,并将行气、存思的方法引入其中。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房室勿令竭乏”,也体现了古代性保健的学术思想。三国魏时,曹操曾专门把甘始、左慈、皇甫隆等名道组织起来向他们学习“房中术”。唐代白行简(白居易弟弟)在《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中对两性欢爱姿势作了很详细的叙述,意思是同房时要采取各种办法和姿势。

唐代以后,房中术渐趋没落衰隐,原因主要是其本身极容易被误解而流于秽俗,从而遭到社会的鄙薄与反对,而儒家正统道德伦理观念的扼制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也迫使道教对房中术转持贬斥态度。

到了明清时,“房中术”直接产品化,即各种“夜御十次不伤身”的药物和金丹,很熟悉吧??

春宫图

中国古代的春宫画也被称为“女儿图”、“枕边书”或“嫁妆画”,起源于宫中生活和民间一些性书的插图,作为教材来指导新婚夫妻。

古代的女子出嫁前,娘亲就会把娘亲的娘亲流传下来的各种有关“性教育”的画本当做陪嫁,并传授一些“洞房”经验,所以春宫图也叫“嫁妆画”,新婚之夜,把“嫁妆画”铺在床上,按图开整。照春宫画册进行的性教育俗称“问影”,与理论性很强的“房中术”相比,春宫图就更直观了。

说起春宫图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唐伯虎,据说他的春宫画都是以他相好的青楼女子、情妇为模特儿,所以才那么传神。

现代史学家把明代后期称为中国古代春宫图的顶峰,主要是指它的质;而在量的方面,清代的春宫图最多,比较出名的有古濂和尚、王式、马相舜、马振、改琦等。

小说

最最最著名的当属《金瓶梅》

古代性别反转怎么拍?

没有古代性别反转怎么拍,只有下面的答案

快手视频古装换脸,一般是由一个换脸的软件来弄的,有现在有很多古装幻影软件,你在里面翻一张自己的照片,就可以把这个变装视频给做出来了,但是这种软件上面基本都是要VIP,但是快手上面人家发这种视频的话,基本都是由这个软件弄出来的。

古代性格阴柔的女子?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之皇后。其阴柔之美,让年轻的刘秀“一眼万年,”一见钟情,震撼心扉。从而,历史上有了“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之名言,从西汉末年流传至今。

后来,刘秀登基,本已在恢复汉室战斗中,政治联姻,娶秀外慧中之郭圣通为正妻,登基后,立为皇后,而阴丽华为贵妃。但光武帝在两大美人中,始终最是钟情阴丽华。为何?初恋情结外,阴丽华之阴柔之美,有滴水穿石之功效。

古代性感美女故事文案?

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15岁被选人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之后,貂蝉为吕布之妾。白门楼吕布殒命,曹操重演“连环计”于桃园兄弟,遂赐与关羽。

貂蝉为不祸及桃园兄弟,“引颈祈斩,”被关羽保护逃出,当了尼姑。

曹操得知后抓捕貂蝉,貂蝉毅然扑剑身亡。

中华古代性文化书有哪些?

《中国古代性文化》是2003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达临。该书包括性文物的宣传与展示,能弘扬祖国文化。以古为镜;进行健康的性教育,为与性有关的许多学科开辟新的发展教育。

《中国古代性文化》内容简介:中国古代性文化研究,包括性文物的宣传与展示,能弘扬祖国文化;被破除性神秘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镜;进行健康的性教育;为与性有关的许多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民俗学、医学、文化艺术,等等,真是太广了)开辟新的发展教育。

通过这个研究,目前的性教育既应该包括性的知识教育、性的人格教育,还应该包括性的历史文化教育,当然后者是较高层次的,主要是对成年人进行的,不知这种认识对不对。

中国烧碱历史?

中国自1917年开始引进的现代制碱技术有索尔维法,电解法两种,分别制取纯碱和烧碱;抗战期间,以侯德榜为主的我国制碱技术专家又成功研究了侯氏碱法,并于1964年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这三种制碱技术在中国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仍是化工界制碱的主要.

中国诗词历史?

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中国割地历史?

①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中方需与英方商定。

②1860年北京条约: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5.准许华工出国。

③1858年夏天津条约: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④1844年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⑤1895年马关条约: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⑥1901年辛丑条约: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与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中国水果历史?

“传进来”葡萄、石榴等果品的同时

也“传出去”梨、枣、桃、李、杏、栗、柿、梅等,

其中梨、枣、桃、杏等被视为中国名果。

不少果品所蕴含的文化也随之而广泛流传,如桃有“投桃报李”的典故、枣有“早生贵子”的寓意、杏有“杏林精神”的传承……

中国梨传到古印度

被称为“汉王子”

《西京杂记》中记载的优质梨有10种,分别是紫梨、青梨、芳梨、大谷梨、细叶梨、缥叶梨、金叶梨、瀚海梨、东王梨、紫条梨。其中的瀚海梨“出瀚海北,柰(耐)寒不枯”。

栽种梨树最早的国家:中国。有“梨果之乡”美誉。

《诗经》中的《晨风》

山有苞棣,隰有树。

,即梨,山里野生的则称“”。

优质梨的出现:秦汉时已有很多优质梨。

汉辛氏《三秦记》

西汉皇家御园里长的一种“含消梨”很大,乃奇品.

大梨如五胜(升),落地则破。

取其梨,先以布囊承之。

最有名的梨在哪:新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的历史文物(中国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文物:历代的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属器、骨角器、漆器和砖瓦、石刻、织绣、玺印、书画、舆图、货币、徽章、文献、拓片以及纸笔墨砚、钟表、眼镜、景泰蓝、下班器皿、名遗照片等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1000年的漫长历史中,无数的精神和物质文化被抛在了身后。文物是最重要的物

  • 中国的历史版图(中国的历史版图变化)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一直都是个疆域辽阔的大国,现在我们熟知的中国领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地三位。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出现在哪个朝代呢?答案是:元朝。元朝的前身为大蒙古国,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国时领有大漠南北与林木中地区(即尼布楚地区),经由历代蒙古诸汗的经营及三次西征后,疆域东起日本海、东海,西抵

  •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事迹(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事迹点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模。刚刚解放之初的东北,可谓百废待兴。1948年11月,孟泰重回鞍山钢铁厂,而此时的鞍钢饱经战乱之后,已经是残破不全了。但是他丝毫没有退缩,爱厂如家,艰苦创业。他冒着严寒,刨冻雪抠备件,迎着臭气,扒废铁堆找原材料。每天泥一把、油一身、汗一脸,拣回一根根铁线、一颗颗螺丝钉、一件件

  • 中国历史朝代歌(中国历史朝代歌诀顺口溜)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抛开上古时代,中国一般以夏朝开始纪年,也是在夏朝开始中国有相关的历史记载,大概的历史纪年是(夏、商、周、秦、汉、三国时期、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金、元、明、清),当然其中有一些重叠的时间,也有一些没有写上的小朝廷,不过大概的历史顺序是这样,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其中这些大家熟知的朝代都有多少

  • 中国朝代历史歌(中国朝代历史歌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1、简单版夏商周,春秋战秦朝以后是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夏辽金元明清二十朝2、人教版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蒙古称皇铁木真,成吉思汗震西垠。太宗纵马驰欧地,世祖更元掳宋君。僧比王侯乱刑政,儒同娼丐辱

  • 英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英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18世纪中叶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就曾不断派人潜赴西藏地区搜集有关政治、经济、地理等方面的情报,并力图企图诱使西藏地方当局与之建立商务关系。19世纪以后,英印当局一面以“游历”、“考察”等为名,继续派遣间谍分子潜入西藏刺探情报,一面加紧侵略和控制与西藏接壤的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等国,建立侵略西

  • 中国历史朝代列表(中国历史朝代列表及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元帅在中国,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时期,其名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前633年)所载晋文公的“谋元帅”(即考虑中军主帅人选),晋国名将先轸在城濮之战与崤之战中屡立战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元帅头衔并有着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当时只是表示对“将帅之长”的称呼,还不是官职名称。从

  • 讲谈社 中国的历史下载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史记》作者:司马迁。《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作者:林汉达。其讲述了中国的实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

  • 中国历史爱国志士的故事(中国历史爱国志士的故事50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著名民族英雄有卫青、岳飞、文天祥、于谦、戚继光、史可法、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张自忠、钱学森等。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武帝时的大司马大将军。战法革新始破匈奴,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打破了自汉初以来匈奴不败的神话,曾七战七胜,以武钢车阵大破伊稚斜单于主力。卫青

  • 钱穆 中国历史精神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将穆青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勿忘人民”的民族情感;顾全大局、立场坚定的政治觉悟;求真务实、扎根基层的工作作风;“堂堂正正、别无所求”的高尚情操。这就是穆青精神。何穆精神是和平人的精神血脉,其本质上是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白求恩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怀念老院长,正是要继承弘扬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