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朝以前的历史书?
我国历史从商朝晚期过度到信史时代,三皇五帝、夏朝没有留下可考的文字记录,更不用说史书了。商朝文字逐渐发展,人们会把文字记录在甲骨及重器上面,用于占卜和记事,所记之事也仅是一个片段。周朝开始设太史记录国家史事,史书在当时属于官书。
《史记六国表》记载:“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
可见先秦史书除了秦史都已被秦火烧尽。所以先秦之书,有经、子、集三部而无史。
东周时代学者或行走天下,或著书立说,或广收弟子。留下的经、子、集中可以找到许多前朝史事的记录。这也是后人了解周朝之前历史的根据,至于越往后来,杜撰越多。相关书籍:《周书》、《尚书》、《管子》、《吕览》等。
要从这些古书中获取周前历史可以说事倍功半,更方便的是从后人所著史书中了解。其中圭臬当属《史记》,因司马迁时代距古史较近,所考事迹较为可信;还有东汉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此书也载录了三皇五帝夏商周的史事;魏晋谯周《古史考》,为考订《史记》所载周秦以上史事之误而作;《竹书纪年》争议较大,真伪未可知;南宋罗泌撰有《路史》,详述了有关上古时期的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史事和传说,虽然资料丰富,但取材芜杂,很多材料来自纬书和道藏,神话色彩强烈,故向来不为历史学家所采用。近代有吕思勉先生《先秦史》,史料详实,非常有用。
中国抗日历史书?
《中国抗日战争史》一书由《中国抗日战争史》编写组编写,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中国抗日战争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项目》内容简介: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振奋和升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是由全国一批抗战史资深专家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又历时七年,倾尽心血,广泛收集研究海内外新的史料,充分吸取史学界研究新的成果,精心编撰完成的一部抗战史最新力作。这部史学著作,以新颖的视角、翔实的史料和深入的解读,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是研究和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史的权威著作。
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二、艰难曲折的十四年抗战三、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四、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第一章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兴起,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一、东方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侵占中国东北三、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第二章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一、日本扩大侵略的新步骤和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二、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和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三、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争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五、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
第三章中国全国抗战爆发,开辟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二、中国抗战的指导路线和战略方针三、八路军出师抗战和平型关大捷四、淞沪会战和太原会战
第四章中国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粉碎日本法西斯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一、华北敌后战场的开辟二、南京保卫战和徐州会战三、新四军出师抗战和华中敌后战场的开辟四、武汉会战和广州作战
第五章中国全民族抗战高潮的掀起,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一、全国抗战开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二、席卷中华大地的民众抗战三、海外侨胞对祖国抗战的援助四、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第六章中国独立坚持抗战,敌后战场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一、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中日双方的重大战略调整二、敌后战场的巩固发展和百团大战三、正面战场抗击日军有限攻势的作战四、克服妥协分裂危险,坚持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五、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抗日根据地的全面建设六、日本对华殖民统治和中国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争
第七章中国军民艰苦奋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中国战区的成立二、敌后军民实行“敌进我进”方针,争取战场主动权三、敌后军民贯彻“十大政策”,巩固抗日民主阵地四、国民党军的对日作战和皖南事变后的大后方
第八章日军侵华战争中的法西斯暴行一、罄竹难书的累累惨案二、惨无人道的生物武器实验和细菌战三、公然违背国际公约的化学战四、强掳和奴役中国劳工五、残害中国妇女的性暴力和“慰安妇”制度六、肆意摧残中国文化
第九章中国战场实行局部反攻,与盟军共同对日战略反攻作战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转折和中国大国地位的初步确立二、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三、中国驻印军、远征军反攻缅北、滇西的作战四、国民党的消极避战和豫湘桂战场的溃败五、中国人民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斗争
第十章中国解放区战场全面反攻,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一、同盟国对夺取战争最后胜利的筹划二、解放区战场的全面反攻和歼灭拒降之敌三、日本投降和中国战区的受降四、台湾地区的抗日斗争和台湾光复五、对日本战犯的正义审判
中国发展历史书?
《中华上下五千年》《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左传》《国语》《战国策》《尚书》顾颉刚主编《古史辨》1-7册《晋书》《宋书》《南齐书》《大唐创业起居注》《明实录》《清实录》《东华录》《春秋会要》《七国考》《元典章》《清会典》《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清儒学案》《碑传集》《水经注》《华阳国志》《蒙古秘史》《蒙古源流》《站赤》《明季北略》《明季南略》《校雠通义》《二十二史考异》《集古录》《三代吉金文存》《挥麈录》《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典》《敦煌文集》《困学纪闻》《汉制考》《藏书》《焚书》《国榷》《罪惟录》《四库全书史部提要》《新疆事略》《西域水道记》《台湾通史》《历代史略》《骨董琐记全编》《辽东文献征略》《奉天通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秦汉的方士与儒生》《蛮书校注》
中国历史书的好词好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翻译: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翻译: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或高尚;景行,大路,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原意为:仰望着高山,奔驰在大道。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翻译: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有制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翻译:三军之勇,可以劫取首领,而普通的人,却不可夺其志气。形容一个人志气的重要。
5.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翻译: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中国追溯最早的历史书籍?
《尚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史书,而且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古书,至少在流传上还没有比《尚书》更古的书流传到现在。
中国历史书签的做法?
首先准备一张牛皮纸,在牛皮纸上画出荷花,接着画出荷花的细节和圆形画框,而后取一张白色的卡纸,将牛皮卡纸粘贴上,最后在白卡纸用打孔器打个孔,穿上书签线,简单的古风书签就完成为了。
古风书签制作教程
一、首先准备一张适宜大小的牛皮纸,在牛皮纸上用勾线笔画出几朵形状各异的荷花。
二、接着画出荷花的细节,借助对象给荷花画出一个圆形画框。
三、而后取一张白色的长卡纸,略大于牛批卡纸,将牛皮卡纸粘贴在白卡纸上,裁去不须要的部分。
四、最后在白卡纸上适宜的位置用打孔器打个孔,穿上喜爱的书签线,简单的古风书签就完成为了。
中国历史书的演变过程?
我国古代书籍的发展演变
我国古代从结绳记事开始、文字的产生、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论述了我国古代书籍由陶文、甲骨文、青铜铭文到简策书籍、赚书籍、写本书、刻本书和印本书籍的发展演变过程。
中国近代历史书中的英雄故事?
1、邓世昌。他有强烈的爱国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2、林则徐。林则徐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3、关天培。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谥忠节、封振威将军,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其间,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禁烟。关将军身经百战,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在率领将士与英国侵略军浴血激战中为国捐躯。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杰出贡献。
4、戚继光。戚继光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
5、张自忠。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关于中国历史书有哪些?
圣经、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上下五千年、论语……
中国历史书籍推荐?
答:为你推荐《中国大历史》。它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以短短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
作者倡导大历史,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和欧美史有了互相比较的幅度与层次,然后去作进一步的研究。
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结构框架。所以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