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历史与发展革命?
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从人类学会使用火,就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我们的祖先钻木取火、利用火烘烤食物、寒夜取暖、驱赶猛兽,充分利用燃烧时的发光发热现象。当时这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华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它的发展,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历史的前进。化学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几个时期:
(一)化学的萌芽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二)炼丹和医药化学时期: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而后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也相继出现。虽然炼丹家、炼金术士们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们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当时出现的“化学”一词,其含义便是“炼金术”。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三)燃素化学时期:这个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指明科学的概念。继之,化学又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尽管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在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多种气体的存在,积累了更多关于物质转化的新知识。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代化学思维的基础。这一时期,不仅从科学实践上,还从思想上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做了准备,这一时期成为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
(四)定量化学时期:这个时期从1775年到1900年,是近代化学发展的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使化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接着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化学才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这些都使化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也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科学相互渗透时期:这个时期基本上从20世纪初开始,是现代化学时期。20世纪初,物理学的长足发展,各种物理测试手段的涌现,促进了溶液理论、物质结构、催化剂等领域的研究,尤其是量子理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更多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未决的问题,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理论逐步完善。同时,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过去很难解决的蛋白质、酶等结构问题得到深入的研究,生物化学等得到快速的发展。
改良与革命之争的历史背景?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人逃亡国外。梁启超在日本重建改良派的宣传阵地,1898年12月在日本东京创办《清议报》,前后历时三年,共出100册;1902年又创办《新民丛报》,历时近六年,共刊行96号。康有为则于1899年7月20日在加拿大建立“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亦称“保救大清皇帝公司”、“中国维新会”,简称“保皇会”),在“爱国救亡”的旗帜下,反对通过革命办法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寄希望于光绪帝,祈望光绪复辟,继续推行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因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多次同他们倡议“联合”,都被拒绝。可是20世纪初,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知识分子通过清政府对爱国运动镇压的反面教育,日益倾向革命。改良派从切身利益考虑,在加紧要求清政府实行真正的君主立宪、抵制革命的同时,又将矛头指向革命派,正面阻止革命运动的发展。为此双方在19031904年就已初步进行了交锋。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有了统一的组织和明确的纲领,为革命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号召:要把三民主义思想“灌输于人心,而化为常识”。为了实现这一任务,继《民报》之后,在国内外各地遍设宣传机关,出版书报杂志。据统计,1905-1907年由革命派主办的报纸、杂志达60余种,其他革命出版物“无虑百数十种”。这些刊物都在不同程度上阐述了同盟会的主张,宣传了革命的思想。《民报》则更为系统地阐述了三民主义思想;其文章理论透辟,脍炙人口,激动人心,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每期再版、三版以至五版,仍供不应求。对此康、梁十分恐惧,公然宣称“今者我党与政府死战,犹是第二义,与革党死战,乃是第一义。”梁启超以《新民丛报》为阵地,连续发表鼓吹改良、反对革命的文章。改良派的活动,成了民主革命的巨大障碍。1906年4月,《民报》第三号以号外形式发布了《〈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全面揭示了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分歧。这样,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中心阵地,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了一场论战,双方在国内外的20多种报刊先后都投入了论战。
武汉革命历史?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革命惨烈,宣布脱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建立武昌起义军政府,武汉成为革命中心。10月18日,革命军和清军在汉口、汉阳爆发阳夏战争。
黄陂黎家河人黎元洪1916年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人称“黎黄陂”,留下著名的汉口黎黄陂路,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他的最大历史贡献是介入武昌起义,并与众多辛亥志士一起推翻二千余年的帝制,走向共和。在黄陂有黎元洪故居,黎元洪广场等遗迹。
辛亥革命时期奋起救国的著名人物有蓝天蔚、蔡济民、喻育之(参与武昌首义),首义金刚吴醒汉等,武汉黄陂人为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推翻封建王朝做出了巨大贡献。
河北革命历史?
文学作品--《红旗谱》、《平原烈火》、《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还有大家非常爱看的影视作品--《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董存瑞》、《野火春风斗古城》、《解放石家庄》、《大决战》等,这些作品使大家跨越时空,重温昔日河北峥嵘的革命岁月。
历史小论文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成功: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几千的封建社′会,提出了新的制国理念,实行了三民主义。
失败:政权的实施,国家的建立必须有大的军队武装做后盾,否则必将失败。、
革命历史题材排序?
1921年7月,建立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战领东北,1937年全面抗战。1945年日本投降。1949年十月一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俄罗斯革命历史?
1917年的俄罗斯革命,由斯大林,托洛茨基和列宁领导,推翻了一个无效的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并建立了刚刚起步的布尔什维克党,杀死了数百万人并永远改变了世界。它后来被描述为“人民的意志”。但俄罗斯是如何真正的革命?
首先,三位领导人都不是俄罗斯人。斯大林杀死了他统治了四十年的数千万人。通常是通过亲自签署他们的死亡令,他是一名名叫Djugashvili的明格里安式格鲁吉亚银行抢劫犯。他只学会在学校讲俄语。托洛茨基-真名布朗斯坦,既不是俄罗斯人也不是工人,而是来自白俄罗斯的中产阶级犹太人,斯大林的Smersh刺客在墨西哥杀死他之前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列宁是鞑靼人和东方血统的混合体,其真正的姓氏是乌里扬诺夫。他也来自资产阶级,是如此的争吵,沙皇的秘密服务给了他钱,因为他给他的同胞革命者带来了很多麻烦。
此外,十月革命,实际上也发生在十一月。在许多方面,从波罗的海传播到太平洋的革命前俄罗斯帝国仍然是封建的。它的日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直到他谋杀的那天晚上,最后一位沙皇仍在使用朱利安历法,而欧洲人早已转向更准确的格里高利历。因此,11月7日(格鲁吉亚历法上)开始的革命被称为“十月革命”。
下一步是什么?所谓的“工人和农民革命”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太多好处。在所有暴力事件中,农民遭受了苦难。虽然他们所背后的口号承诺“为那些工作的人提供土地”,但布尔什维克的中央计划却使数百万男女和儿童在充足的土地上挨饿,政委们执行那些勇敢的“偷”从国家粮仓他们种植的玉米。
然后,有“Bolshevik”这个词,它仍然欺骗了许多人。莫斯科大剧院意味着“大”,但他们是少数派。又怎样…?究竟。这根本不是俄国的革命,而是由德国资金资助的起义,其中很多走私到俄罗斯,以推动该国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还有什么与红十月提出的理念有什么不同?它主要用那些在那里的人的话说出来。没有什么比目击者能够描述实际发生的事情了。例如,曼彻斯特卫报记者马尔科姆莫格里奇(MalcomMuggeridge)在顿河畔罗斯托夫(Rostov-on-Don)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人们正拿着食物碎片。不可思议的碎片,通常的方式,家庭主妇会扔掉或给猫。其他人正在检查这些食物碎片。时不时地进行交流。通常所购买的东西一下子消耗掉了。在这里,没有5%的人口的生活水平等于或接近于英格兰最低救济规模的失业人口。
革命历史诗集?
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电力革命发展历史?
西方人发明了电力,在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不断前进
英国革命的历史过程?
1640年革命爆发--1644年马斯顿荒原战役--1645年纳西比战役--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