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个朝代玉器历史发展与传承?
在我国玉器开始是在战国的时候,明代清代最为繁盛,四会市的玉器也有很悠久的历史,很早以前,当地的一些人就在家里开设作坊,做玉器的工作。四会玉器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加工的技术以及品质也开始提高,种类繁多,在广东省内开始有了名气。后来,在改革开放以后,原来厂内的一些工人们在一条街内开了关于玉器加工的店,那条街后来统一叫做玉器街。经过这样的改变,有关于四会玉器的所有店飞速的开始发展起来,后来大概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四会玉器加工店已有一千户以上,八九千人从事了玉器行业年收入额已经达到了一亿,成了很多特色加工玉器行业。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首都?
夏:前2070~前1600,建立者禹,都城:阳城(河南偃师一带)
商:前1600~前1046,建立者汤,都城:亳(今河南商丘),后多次迁都,盘庚最后迁都到殷(今安阳西北)
西周:前1046~前771,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东周:前771~前256,建立者:周平王,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
秦:前221~前207,建立者:秦始皇嬴政,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
西汉:前206~25,建立者:汉高祖刘邦,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25~220,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魏:220~265,建立者:魏文帝曹丕,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蜀:221~263,建立者:昭烈帝刘备,都城:成都(今四川成都)
吴:229~280,建立者:吴大帝孙权,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265~316,建立者:晋武帝司马炎,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东晋:317~420,建立者:晋元帝司马睿,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北魏:386~535,建立者:北魏孝武帝拓跋,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
东魏:534~550,建立:孝静帝元善见,都城:邺城(位于今河北省)
西魏:535~556,建立者:元宝炬,都城:长安(今西安)
北齐:550~577,建立者:高洋,都城:邺城(今属河北省)
北周:557~581,建立者:宇文觉,都城:长安
宋:420~479,建立者:刘裕,都城:建康(今南京)
齐:479~502,建立者:萧道成,都城:建康
梁:502~557,建立者:梁武帝萧衍,都城:建康
陈:557~589,建立者:陈霸先,都城:建康
隋:581~618,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今西安),后隋炀帝以洛阳为东都,实行两京制
唐:618~907,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
辽:907~1125,建立者:耶律阿保机,都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北宋:960~1127,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南宋:1127~1279,建立:宋高宗赵构,都城:余杭(今浙江杭州)
西夏:1038~1227,建立者:李元昊,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
金:1115~1234,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都城:会宁(今黑龙江哈尔滨),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再迁到汴梁
大元:1271~1368,建立者:忽必烈,都城:大都(今北京)
大明:1368~1644,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都城:建康(今南京),明成祖迁都北平(今北京)
大清:1616~1912,建立者:努尔哈赤,都城:北京
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代表电视剧?
不是所有背景是古代的就是历史剧,比如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这种只能叫做“古装剧”,同样封神榜西游记这种,也只能叫做"神话剧"。而历史剧,那多少要跟正史扯上关系,不能要求说必须按照正史来拍,但是不能脱离历史主线太远,不能演义的太过分,更不用说不能篡改历史了。
下面,推荐8部真正尊重历史、根据史实拍摄、具有文化价值而且口碑爆棚的中国古代历史剧。
《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历史题材电视剧,讲述了明朝嘉靖年间朝堂之上惊心动魄的争斗的故事。该剧用浓墨重彩的笔墨刻画了嘉靖、海瑞、严嵩等一批观众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形象,以新锐而独到的视角、鞭辟入里的时代精神,向观众发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灵魂和情感的冲击。
《走向共和》
强烈安利张黎的《走向共和》,导演不满足于讲述历史,在镜头切换之间,表达着自己对历史的思考,不人云亦云,不趋炎附势,有独立的历史观和深沉的情怀。还有以王冰为首的老戏骨们,各个都是影帝的水平。看了这剧只能引用梁启超说的,“(李鸿章)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大秦帝国系列》
《大秦帝国》是一部秦国为主要视点来展现战国时代波澜壮阔的史诗,它讲述了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变法而由弱转强,东出与六国争霸进而统一天下,以及最后走向灭亡的过程。
《三国演义》
该剧演述的是三国时代的故事,是魏、蜀、吴的兴亡史,共分为《群雄逐鹿》(123集)、《赤壁鏖战》(2447集)、《三足鼎立》(4864集)、《南征北战》(6577集)、《三分归一》(7884集)五大部分。着重表现的是乱世中多个政治集团间错综复杂、紧张尖锐的斗争;这种斗争发展成为连接不断的对政治权力的争夺和军事冲突,造就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将近一个世纪中的风云变幻。
《康熙王朝》
《康熙王朝》老剧重温,豆瓣9.0,斯琴高娃、陈道明、高兰村、茹萍、李建群主演。讲述了清王朝一段动荡的历史,顺治出家后,清王朝内忧外患,孝庄当机立断扶持年幼的玄烨上位。一代少年天子,意气风发,步步为营,铲除鳌拜,平定三藩,开启一代盛世。陈道明和斯琴高娃的演技可以用高超来形容了,剧中很多女性角色也是非常出色。
《汉武大帝》
《汉武大帝》2005年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胡玫导演。讲述了中国汉代从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到汉武帝即位再到汉武帝逝世数十年间的壮阔历史,展现了汉武帝传奇的一生。
《雍正王朝》
改编自二月河的《雍正王朝》讲述康熙皇帝驾崩,继位者四阿哥胤,在当政后出现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党争、挤压的历史事件贯穿雍正的一生。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2006年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讲述了中国唐朝自李世民随父亲起兵征战全国到即位治国到老年逝世数十年间的历史,再现了贞观盛世。
中国历史,各个朝代各多少年?
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夏朝的起止年代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载,根据资料推算,大约是从公元前二一○○年到公元前一七六○年,共存在四百多年。
商朝的起止年代也没有搞清楚,大约是公元前一七六○年到公元前一一二○年,共存在六百多年。周朝分好几个阶段。开始一段叫西周,从公元前一一二○年至公元前七七一年,共约三百五十年。接着是东周,从公元前七七○年至公元前二四九年,共有五百二十二年。其中前三百六十年诸侯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后一百八十年七国争雄,称为战国时代(战国最后的二十八年东周已经灭亡)。
秦朝从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中国起,到公元前二○七年灭亡止,只存在十五年。汉朝的前期称西汉,从公元前二○六年至公元八年,共二百一十四年。后期称东汉,自公元二十五年至二二○年,共一百九十六年(西汉、东汉之间有王莽称帝等)。东汉以后,西晋统一前,我国历史上出现分裂局面,魏、蜀、吴三国鼎立,称为三国时代,从公元二二○年到二八○年,共六十一年。
晋朝也分为西普、东晋两个阶段。西普从二六五年到三一六年,共五十二年。东晋从三一七年到四二○年,共一百零四年。从东晋灭亡到隋朝统一这一段时期,历史上叫南北朝时代,全长一百七十年。隋朝从五三九年统一中国起到六一八年止,全长三十年。唐朝从六一八年起到九○七年止,共二百九十年。唐朝以后,我国历史上又出现了分裂局面,这个时期叫做五代十国时期,从九○七年到九七九年,共七下三年。
宋朝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称北宋,从九六○年到一一二七年,共一百六十八年。后一个阶段称南宋,从一一二七年到一二七九年,共一百五十三年。元朝从一二七九年灭南宋起到一三六八年止,共九十年。明朝从一三六八年起,到一六四四年止,共二百七十七年。清朝从一六四四年入关算起,到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时被推翻止,全长共二百六十八年。
中国各个朝代的领土面积?
中国各朝代国土面积如下:
1.秦朝国土面积340万平方公里。
2.西汉国土面积609万平方公里。
3.东汉国土面积580万平方公里。
4.三国时期国土面积:魏国291万,蜀国106万,吴国145万。
5.西晋国土面积543万平方公里。
6.隋朝国土面积467万平方公里。
7.唐朝国土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
8.北宋国土面积280万平方公里。
9.南宋国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10.元朝国土面积1372万平方公里。
11.明朝国土面积约997万平方公里。
12.清朝国土面积1316万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元朝疆土面积
元朝的前身为大蒙古国,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国时领有大漠南北与林木中地区(即尼布楚地区),经由历代蒙古诸汗的经营及三次西征后,疆域东起日本海、东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区,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国。
成吉思汗时期分封东道诸王与西道诸王:
1.东道诸王是铁木真之弟,大多分封于塞北东部与东北地区,从属性较强。
2.西道诸王则是铁木真之子
(1)分封长子术赤于咸海、里海、巴尔喀什湖以北的钦察草原,后由拔都建立钦察汗国。
(2)封次子察合台于锡尔河以北的西辽旧地,史称察合台汗国。
(3)三子窝阔台分封于乃蛮旧地,后由海都建立窝阔台汗国。
(4)幼子拖雷获得塞北、汉地、东北、青藏及新疆东部,后由元朝直辖。
1279年,元世祖攻灭南宋一统中国,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记载,汉地、漠南、漠北、东北(包括外东北和库页岛)、新疆东部(元初据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葱岭)、青藏高原、澎湖群岛、济州岛及南海诸岛皆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自灭南宋后虽然多次对日本、缅甸、安南、爪哇等国有所冲突,然而疆域大体趋于稳定。
1310年元武宗时期,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瓜分窝阔台汗国,元朝取得窝阔台汗国的漠西领土,国土面积达1372万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纬55°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则有2267万平方公里。
各个朝代中国疆域变迁?
秦朝的面积为:960万-608.61万+3.30万平方公里=354.69万平方公里。西汉的面积为:354.69万+311.68万=666.37万平方公里东汉的面积为:666.37万+33.53万-45.28万=654.62万平方公里西晋的面积为:654.62万-39.12万=615.5万平方公里唐(唐高宗时期)的面积:470.57万+809.47万-28.85万=1251.19万平方公里唐(唐玄宗时期)的面积:1251.19万+184.13万-545.73万=889.59万平方公里吐蕃:453.88万平方公里辽:448.54万平方公里北宋的面积:889.59万-606.03万=283.56万平方公里元朝的面积:960万+1207.82万-45.08万=2122.74万平方公里明朝的面积:960万+449.19万-175.81万=1233.38万平方公里清朝的面积:960万+324.65万=1284.65万平方公里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国,现在我们熟知的中国领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地三位。但这还是一个有很多争议的问题,比如有的说是1040万,有的说还没有960万,到底是多少,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这个问题只有留待后来人解决了。但是我知道中国古代强盛王朝的版图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就是清朝,唐朝和元朝。清朝的领土总面积到底是多少?有人说是1200多万平方公里,有人说是1300多万平方公里,如果把1860年前的清朝版图和现在的中国相比较,现在的中国至少减少了300多万平方公里,那就是沙俄于19世纪割占我国的超过160万平方公里土地,再加上分裂的外蒙古约160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个加起来就是320多万平方公里了,另外西藏先后被割去许多土地,比如那个“麦克马洪线”,起码超过10万平方公里,再加上西南失去的领土,如果还可以算上“尼布楚条约”中清朝放弃的贝加尔湖以东的大片土地,至少有50万平方公里,恰克图条约放弃的萨彦岭以北之地,清朝至少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版图无可争议那么唐朝呢,唐朝灭掉东西突厥后,北境直抵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中游和安加拉和流域,已经远远超过贝加尔湖,西面最远直达里海,包括整个中亚和阿富汗。那么唐朝的西北和北方版图都远胜清朝,但是唐却没有统治青藏高原这块广袤之地,而且唐也没有同时统治东北的广大地区,虽然东北勘察加半岛的居民向唐朝进贡,但是直到唐玄宗时代才在东北设立黑水和渤海两个都督府,这时的北境可能已越过外兴安岭,但是唐朝并没有直接的统治这里,在西南边境领有越南北部,所以唐朝虽然北部和西北版图都超过清朝,但是没有青藏高原和东北,所以总的版图还是不如清朝。
中国各个朝代的人口?
战国至两汉时期
根据《国语》记载,周宣王时中国就已进行过人口调查。但真正详细的人口调查起源于战国时期,但当时的资料并没有保存下来。现存最早的全国性户口数据是西汉平帝元始二年(西元2年)的户口数字。
关于战国时期各国人口,由于缺乏记载,只能根据当时各国兵力及资料推算。估计总数在2000万左右。秦朝统一后地域范围虽有扩大,但由于在战争中人口损耗及滥用民力,人口并未有明显增加。秦末年由于各项大型工程损耗人力及持续多年的楚汉战争,导致西汉初年人口锐减。西汉初期人口数据估算在1500万-1800万之间。此后由于奉行黄老政治、与民生息,以及汉武帝时期的领土扩张,人口数量大幅提升。根据据《汉书》的记载,西元2年西汉的户数为1235.6490万,口数为5767.1401万。
由于中国历史早期农业发展集中在黄河流域,故西汉人口密度分布极不均匀。以淮河、秦岭为界,北方人口有不足八成,南方人口不足两成。人口数超过500万的司、豫、冀、兖、青、徐五州均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这五州的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首都长安周围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数量在200万以下的有交、凉、并、朔方四州。扬、荆、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烽火遍地,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人口数再次锐减。东汉明帝时,全国人口数量仅3500万左右。后人口开始恢复。永和五年(140年),全国有户969.8630万,口4915.0220万。至157年,全国有户1067.7960万,口5648.6856万。已大致恢复至西汉极盛时期。
东汉的人口分布又有变化。中原人口为躲避战火向长江流域迁徙,南方人口升至全国四成。口数超过500万的有豫、荆、扬、益四州。南方人口增长的同时,北方大部分郡国人口减少。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末年开始,中国进入长期战乱,人口数量与分布发生重大变化。黄河流域屡遭战争,十室九空,人口大量南迁。三国时期没有具体人口调查数字,今人估计应在3000万左右。但《晋书》记载,太康元年全国仅246万户,1616万口。
西晋的统一局面并未持续,全国又爆发了永嘉之乱。中原成为阿尔泰于羌羝诸蛮寻找食肉的屠宰场。中国人民成为诸蛮族的食品,遭遇种族灭绝式的屠戮,为躲避劫难,中原人民除激烈反抗外,部分南迁(对于当时人口稀少的南方,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南方因而设置大量侨州。《宋书》记载大明八年户口数为90.1769万户,517.4074万口。由于当时隐匿人口数量非常严重,这个数字并不真实。今人研究认为刘宋人口数量最多时有1800-2000万,北魏在3000万左右。
隋唐五代时期
西元589年,隋平陈,中国再度统一。据《隋书》记载,大业五年全国户数为907万。
唐初人口数字据记载仅二三百万户。贞观后社会安定,人口增长迅速。据《通典》记载,天宝十三年全国人口有891.7409万户,5291.9309万口。今人将隐匿人口估计在内,则唐前期人口峰值在8000-9000万之间。
安史之乱后全国人口发生重大变化。北方人口再次大量南移。襄州人口增加120%,鄂州增加100%,苏州增加30%,泉州增加50%,广州增加75%.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九国中,只有吴和吴越两国君主为南方本地人,南汉君主是早期移民后裔,其它六国的君主均为北方移民。
宋辽金元时期
北宋初年仅有650余万户。元丰年间有户1600余万。《宋史》记载崇宁元年(1102年)有2000万户(实际各路相加为1730余万户)。今人研究认为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户数达2088万,人口约11275万。据《辽史》记载及今人考订,辽代人口鼎盛时期有140余万户,900万人;西夏约有300万人。
若仍以秦岭淮河为界,崇宁时北方有户540万,南方有户1240万,显示南方人口继续增长,中国进入南北人口变化转折时期。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抢劫杀戮,我华人为奴。北方人口又一次大规模南迁。其先后有两次高峰。第一次在1127年靖康之难,大批衣冠士族南渡淮河流域,直到绍兴议和为止;第二次是1161年金主完颜亮毁约南侵,南宋政府以优待政策招徕北人,于是大批人口渡淮南迁。13世纪初期,南宋与金均进入人口峰值,分别有人口8500万和5600-5700万。
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灭金,1276年灭南宋。在蒙古四处侵略的半个世纪中,其在作战地区进行残酷的杀戮,随后又长期相伴瘟疫(主要由于大量尸体得不到掩埋导致)与饥荒(主要由于侵略军焚烧房屋,践踏庄稼,劫掠耕畜,造成社会财产和社会生产链严重破坏导致)导致人口严重损失,北方的损失极为惨重。1234年后北方人口跌至谷底,1236年完成的乙末籍户为110余万户,仅有金代鼎盛时期的13%.南宋境内主要人口损耗发生在四川(主要由于英雄的四川汉族人民对野蛮侵略者进行了他们发动对全世界侵略战争以来遭遇到的最为顽强的抵抗敌酋蒙哥被击毙于次足见其顽强。)四川在1290年户数仅有嘉定十六年(1223年)的4%(这实际上是四川人民对全宋朝全世界付出的巨大牺牲,敌酋被毙,贼之里海南北两路西征军,对华南征军皆闻讯班师。延误战机,此后群贼为酋位而争,暇顾外,西欧,北非免遭践踏,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及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南宋随不免灭亡〈其主要原因是离贼较近〉,但时间被大大拖延,贼贵族受汉文明感化已较深,故南方其他地区受害较轻)至元二十七年全国大约有1500余万户、7500万人左右。此时距宋亡已十一年,且大理国已归其版图,但人口数仅有13世纪初的宋、金、夏三国一半左右。
据《元史》记载,至顺元年(1330年)全国有纳赋户1386万户,口5951万。实际户口约有1700万户、8500万人左右。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所发生的历史故事都有哪些?
三国时代、
1.历史上第一次爆发农民最多的黄巾之乱!
2.诸葛亮发明了连弩、使后来的弓箭类武器大大的改革!
3.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赤壁之战在三国时代爆发!唐朝、
1.玄武门兵变、李世民杀了太子、弟弟,成为皇帝!
2.李世民贞观之治、使唐朝成为当时的强国、很多外国学者到唐朝学习、日本的武士刀就是这样出来测的!
3.武则天成为中国第一个女皇帝,该国号为“周”!我懂的就只有三国、唐朝了~
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高质量的历史剧有哪些?
整理出一些各个朝代比较有代表性的电视剧,而且豆瓣评分都不错。
先秦:东周列国春秋篇豆瓣(9.2)大秦帝国系列豆瓣(9.2)
汉:汉武大帝豆瓣(9.4)
三国:三国演义(97版)豆瓣(9.5)
唐:贞观之治豆瓣(9.2)
宋:水浒传豆瓣(8.7)
元:成吉思汗豆瓣(8.5)
明:大明王朝1566豆瓣(9.7)
清:康熙王朝豆瓣(9.1)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台湾的管理?
1、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三国东吴丹阳太守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2、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隋炀帝曾3次派朱宽、陈棱等人前往流求(今台湾)。9至10世纪的唐末宋初开始有汉族人定居澎湖。
3、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路晋江县(今福建晋江)管辖,并派兵戌守。大陆和台湾的联系日渐频繁。
4、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元世祖曾派员到台湾宣抚,并在澎湖设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泉州路同安县(今福建厦门),虽然没有直接将台湾岛并入其内,却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首次官署设置。
5、明朝初期仍设澎湖巡检司,直至1387年因实施海禁而废除,并把居民迁到漳州、泉州一带。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复设澎湖巡检司。
明郑政权末期与清政府处于军事对峙状态,逐步演变成地方割据政权。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今属福建漳州)向澎湖、台湾进发。清军向澎湖守军发起攻击,郑军溃败。郑克率众归顺清政府。至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