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5000年历史顺序表?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西周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
东汉25-220
三国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西晋265-316
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420-479
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
北齐550-577
西魏535-557
北周557-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
后周951-960
十国902-979
宋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
西夏1032-122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国朝代历史表详细?
中国朝代顺序表: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表?
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仅仅从一张课表来看的话,表达确实是不可能非常的完善的,仅仅能表达一部分,以下仅仅是可以作为参考的:
朝代起止年代创建人都城
黄帝尧舜禹约170万-4000年前黄帝尧|舜
夏朝前2100-1600启阳城
商朝前1600-1100汤亳殷
西周前1100-771武王镐
东周前770-256周平王洛邑
春秋前770-476洛邑
战国前475-221
秦朝前221-206秦始皇咸阳
西汉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长安
新朝8-23王莽长安
东汉25-220光武帝洛阳
三国西晋265-316司马炎洛阳
东晋317-420司马睿建康
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420-581
隋朝581-618杨坚大兴(西安)
唐朝618-907唐高祖长安
五代十国907-960
宋朝北宋960-1127赵匡胤开封
南宋1127-1279高宗临安
辽朝916-1125耶律阿宝机上京
西夏1038-1227李元昊兴庆
金朝1115-1234阿骨打中都
元朝1271-1368忽必烈大都
明朝1368-1644朱元璋南京→北京
清朝1644-1911努尔哈赤北京
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谢谢。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及其影响?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中国历史国家顺序表?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为: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朝、西楚、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曹魏、蜀汉、孙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唐朝、武周、唐朝中后期、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吴、南唐、前属、后属、南汉、南楚、吴越、闽国、荆国、北汉、北宋、南宋、辽朝、西夏、金朝、元朝、明朝、清朝。
可以用口诀来进行辅助记忆,如: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红薯种植历史时间表?
红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红薯传入中国的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从南洋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台湾省等地传播,现今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为什么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最长?
这个只是传统的说法,事实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来说这个五千年是从大禹治水那时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时间根据目前的考证应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时.不过五千年文明之说早已有之,以当时的学术水平自然不能考证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说五千年了为什么说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最近,夏商周断代工程己经取得突破性成就。专家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确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黄因为中国有近五千年的历史,故通常说“上下五千年”就是指代整个中国历史。
上下九历史故事?
广州没有上下九路,只有上九路和下九路。那么为什么要起上九和下九呢,这是有典故的
西关最早的商业聚落是在宋代的绣衣坊(今下九路),至明代随着开凿大观河发展成为城西主要商业街圩,并逐步扩展为十九个"甫"。即沿西濠和大观河而兴建的街圩。"十九甫"计由西濠金字湾西侧第一津开始,向南成为二、三、四、五、六、七、八甫,转西至下西关是九、十、十一甫,再转东向南为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甫,再向南转向西为十七、十八甫,再转北往东为十九甫。
第一甫地处通向越秀山脚兰湖的水道,以前人们习惯称为通津,所以仍叫第一津而不称第一甫。至今广州仍流行着"第一津----无甫(谱)"的歇后语。把街道称为甫,是这些街上店铺渐多,商人为加强自卫,以防兵戎盗贼,每段铺户在街头巷尾建立栅闸、门楼,每段按顺序排列,分别称第X甫,这是甫之由来。(另一说"甫"是脱胎于"浦"或"步",都是指河涌的上落头。当时各甫旁都有河涌流经,当地居民称这些头为"水脚",今沿濠仍有"第X甫水脚"地名)
十九个"甫",现已改变很大,但其遗址、旧地仍不难寻觅。至今区内仍以甫为街路名的尚有不少,著名的商业街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十八甫,均是古代上九甫、下九甫、第十甫、十八甫街的旧址。现在的十一甫新街、十二甫西街、十三甫、十五甫正街、十五甫一巷、十五甫三巷、十六甫大街和北街、十七甫北街、十九甫等街名都与遗址有关。
旧日十九"甫"的旧址如下表述:
名称起迄地点(地理位置)
第一津(第一甫)西濠转入金字湾处起。到万善里百市坊(今属越秀区)
第二甫百市坊到桃源坊
第三甫桃源坊到石冈街(今中山七路西门口段)
第四甫石冈街到麻纱巷
第五甫麻沙巷到青紫坊
第六甫青紫坊到福安里(今福隆里)
第七甫福安里到荣业里
第八甫荣业里到安良里
以上各甫南北走向,今为光复北路、光复中路。
第九甫由西濠向西至文昌巷口(今文昌路)
第十甫文昌巷至十六甫新街(今十六甫大街)
第十一甫十六甫新街至涌边
以上各甫东西走向,现为上九路、下九路、恩宁路。
第十二甫由涌边南北再西转至联桂坊
第十三甫由联桂坊北折东转再北折至德兴桥
第十四甫德兴桥(今十八甫北路口)至濠边东西走
第十五甫濠边至装帽街,南北走
第十六甫装帽街至鬼驿市(扬巷路口)
第十七甫鬼驿市至富善东街
第十八甫富善东街至大观河边
第十九甫第九甫至大观河边
第九甫以德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时间表高中?
1、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2、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3、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5年
6、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8、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9、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10、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11、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16、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21、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建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至今
中国历史大系表河姆渡人?
河姆渡人距今已有7000多年左右。河姆渡人是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他们是和黄河中游的半坡氏族人一样都是原始的部落,是中国历史社会的发展源头。
河姆渡人早已会利用大面积湖沼低洼来培育和栽种水稻,学会用木桩来造房子、用泥巴制作陶器,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稻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