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各历史朝代(中国各历史朝代顺序)

中国各历史朝代(中国各历史朝代顺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218 更新时间:2024/3/25 22:03:43

历史各朝代统治时间?

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共计:471年;

商(殷)朝:前1600年-约前1046年,共计:438年;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共计:16年;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共计:5年;

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

①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长安,共计:210年;

②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共计:16年;

③玄汉:公元23年-公元25年长安,共计:3年;

④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共计:196年;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265年-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6年;

十六国:304年-420年,共计:116年;

南北朝:386年-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581年-618年,共计:38年;

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共计:290年

武周:690年-705年,共计:15年;

五代:907年-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907年-979年,共计:89年;

辽朝(契丹):907年-1125年,共计:218年;

西辽:1123年-1218年,共计:95年;

宋朝:960年-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西夏:1038-1227年,共计:189年;

金朝:1115年-1234年,共计:119年;

大蒙古国:1206年-1260年,共计:54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共计:98年;

北元:1368年-1489年,共计:121年;

韩宋:1355年-1366年,共计:11年;

明朝:1368年-1644年,共计:277年;

南明:1644-1683年,共计:39年;

清朝:1636年-1912年,共计:268年。

中国历史,各个朝代各多少年?

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夏朝的起止年代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载,根据资料推算,大约是从公元前二一○○年到公元前一七六○年,共存在四百多年。

商朝的起止年代也没有搞清楚,大约是公元前一七六○年到公元前一一二○年,共存在六百多年。周朝分好几个阶段。开始一段叫西周,从公元前一一二○年至公元前七七一年,共约三百五十年。接着是东周,从公元前七七○年至公元前二四九年,共有五百二十二年。其中前三百六十年诸侯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后一百八十年七国争雄,称为战国时代(战国最后的二十八年东周已经灭亡)。

秦朝从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中国起,到公元前二○七年灭亡止,只存在十五年。汉朝的前期称西汉,从公元前二○六年至公元八年,共二百一十四年。后期称东汉,自公元二十五年至二二○年,共一百九十六年(西汉、东汉之间有王莽称帝等)。东汉以后,西晋统一前,我国历史上出现分裂局面,魏、蜀、吴三国鼎立,称为三国时代,从公元二二○年到二八○年,共六十一年。

晋朝也分为西普、东晋两个阶段。西普从二六五年到三一六年,共五十二年。东晋从三一七年到四二○年,共一百零四年。从东晋灭亡到隋朝统一这一段时期,历史上叫南北朝时代,全长一百七十年。隋朝从五三九年统一中国起到六一八年止,全长三十年。唐朝从六一八年起到九○七年止,共二百九十年。唐朝以后,我国历史上又出现了分裂局面,这个时期叫做五代十国时期,从九○七年到九七九年,共七下三年。

宋朝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称北宋,从九六○年到一一二七年,共一百六十八年。后一个阶段称南宋,从一一二七年到一二七九年,共一百五十三年。元朝从一二七九年灭南宋起到一三六八年止,共九十年。明朝从一三六八年起,到一六四四年止,共二百七十七年。清朝从一六四四年入关算起,到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时被推翻止,全长共二百六十八年。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开国皇帝?

既然说是开国皇帝,那就要从秦始皇开始,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以前的只称之为“王”或者“天子“。

秦朝,开国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没有庙号年号和谥号。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新朝,开国皇帝也是亡国之君,王莽。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庙号世祖,谥号光武帝。

曹魏,开国皇帝曹丕,谥号文皇帝。

蜀汉,开国皇帝刘备,谥号昭烈帝。

东吴,开国皇帝孙权,谥号大皇帝。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谥号武皇帝。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宋武帝。

南朝齐,开国皇帝萧道成。

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梁武帝。

南朝陈,开国皇帝陈霸先。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道武帝。

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西魏权臣宇文泰之子,由于西魏权力一直在宇文泰把持之下,所以它的开国皇帝不说也罢,同理东魏。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东魏权臣高欢之子。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庙号高祖。

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庙号太祖。

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庙号庄宗。

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庙号高祖。

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庙号高祖。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庙号太祖。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庙号太祖。

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庙号高宗。

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

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

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庙号世祖。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庙号太祖,年号洪武。

清朝,这个复杂点。其前身后金,开国君主(汗)为努尔哈赤,后来被追谥为清太祖。年号天命。清朝第一个皇帝是皇太极,庙号太宗,年号有天聪、建立清后改年号崇德。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是福临,庙号世祖,年号顺治。

内蒙古各历史朝代?

内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中共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两年多。因此,内蒙古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统一区域自治的实现,结束了几百年来内蒙古地区被分割统治的局面,结束了这个地区长期以来民族纷争的历史。

中国各朝代统治年数?

黄帝:公元前2495年-公元前2395年共计:100年

:公元前2168年-公元前2097年共计:71年

舜:公元前2097年-公元前2037年共计:60年

禹:公元前2029年-公元前1978年共计:51年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共计:470年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共计:554年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790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5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4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始祖高皇帝[建兴帝]王莽共计:15年

玄汉:公元23-25年,更始帝刘玄共计:2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5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0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5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69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9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89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3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8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19年

元朝:公元1206-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162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6年

清朝:公元1616-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96年

中国各朝代寿命多少?

从有记载的夏朝开始,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共计: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计:5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共计:16年

玄汉:公元23-25年,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计:89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16-1912年,共计:267年

中国各朝代存在时间?

夏朝存在约470年,商朝存在约554年,周朝存在约790年,秦朝存在14年,西汉存在210年,东汉存在195年,三国存在60年,西晋存在50年,东晋存在104年,南北朝存在169年,隋朝存在37年,唐朝存在289年,五代十国存在53年,宋朝存在319年,元朝存在97年,明朝存在276年,清朝存在267年

写出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年数?

1、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2、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3、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共计: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计:5年

6、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计: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共计:16年

8、玄汉:公元23-25年,共计:3年

9、东汉:公元25-220年,共计:196年

10、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11、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计: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共计: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16、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计: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计: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共计:268年

扩展资料:

统治时间较长的朝代资料:

1、夏朝

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2、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为前汉。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山东定陶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

同年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继位后,推行推恩令、中朝、刺史、盐铁官营等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

对外则开拓了东并朝鲜、南据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的辽阔疆域,奠定汉地基本范围;又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沟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拓展对外交往,并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

汉昭帝继位后,霍光辅政,沿袭武帝晚年息兵养民的国策,恢复汉朝的国力。至汉宣帝时期,对外降服匈奴并设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对内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开创了国力极盛的孝宣之治。

公元前36年,陈汤斩杀郅支单于,标志西汉时期的汉匈战争结束。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长安,史称新朝,西汉覆灭。

3、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九十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开创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治世局面,为盛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05年,神龙革命之后,唐中宗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渐振。878年,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4、明朝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七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亡。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5、清朝

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总计296年。从改国号为大清开始,总计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在清初的“康乾盛世”里,人口增殖,土地增垦,物产盈丰,边境无事,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相对繁荣稳定,综合国力远胜于汉唐。

多民族国家得到统一巩固,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清朝后期,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实现五族共和,清朝从此结束。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末代皇帝各是谁?

一、秦朝末代皇帝

胡亥,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秦始皇之所以称为始皇是想让自己的帝业“以我为始,承袭万年”,可是仅仅传到第二世就灭亡了。秦二世胡亥是被自己的宦官赵高杀死的。

二、汉朝末代皇帝

汉献帝刘协,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

汉献帝是大汉帝国的最后一个皇帝,他的一生都在别人的掌控之中,一直到被曹操的儿子曹丕逼迫退位。

三、隋朝末代皇帝

隋炀帝杨广,一名英,小字阿,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隋朝和秦朝一样,都是在第二世的时候灭亡的。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开挖大运河就是他干的,虽然开挖运河劳民伤财,但是大运河的开通对后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隋炀帝因为各地起义不断,最终被迫自杀。

四、唐朝末代皇帝

唐哀帝李,原名李祚,唐昭宗李晔第九子,乾宁四年(897年),封辉王。天复三年(903年),授任开府仪同三司、充诸道兵马元帅。

天元年(904年),唐昭宗遇害后,蒋玄晖假传遗诏拥立李即位。李在位3年后被废,次年被鸩杀,葬于温陵,年仅17岁。最后被人毒死。

五、北宋末代皇帝

宋徽宗赵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

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其实北方的末代皇帝应该是宋钦宗赵恒,宋徽宗末年金兵南下攻打开封,宋徽宗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恒自己逃到了杭州。

六、元朝末代皇帝

孛儿只斤妥帖睦尔(元顺帝),明宗长子,(1333-1368)年在位,庙号惠宗,谥号宣仁普孝皇帝。孛儿只斤妥帖睦尔(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

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圣裔迈来迪。元文宗、元宁宗相继驾崩后,妥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即位于上都。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明军进攻大都,妥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

七、明朝末代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汉族,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李自成攻破京城以后,崇祯帝杀死妻儿后吊死在九宫山。

八、清朝末代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贤亲王奕之孙,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

古代历史各朝代机构的关系?

秦朝设立郡县制作为地方的基本建制,在以后的2000多年里,县级组织相对稳定,县以上地方政权变化多多,先后经历了郡县制(秦汉),州制(魏晋南北朝),道路制(唐宋),行省制(元明清)。地方行政长官的称谓更是复杂多变,以下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秦朝(郡县制)

秦统一后,除京师以外,将全国分为36郡,即:陇西、北地、上郡、汉中、蜀郡、巴郡、邯郸、巨鹿、太原、上党、雁门、代郡、云中、河东、东郡、砀郡、三川、颍川、南郡、黔中、南阳、长沙、楚郡、九江、泗水、薛郡、东海、会稽、齐郡、琅邪、广阳、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后又增设4郡:南海、桂林、九原和象郡。

京师长官称内史。

郡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各郡设守、尉、监各1人。郡守主管行政及其他事务;郡尉(都尉)主管军事;郡监是中央派出的地方监察机构。

县为国家地方政权的基层组织,主官是县令或县长(“万户以上为令,不及万户为长”),县令以下设有县尉、县丞。县下有乡、里。

二、汉朝(郡县制)

(一)地方政权主体郡县制。

汉初各郡主官称郡守,后改为太守,负责户口、耕地、财政、治安、学校、风俗等;太守以下设都尉,负责军事。

西汉时有县1587,东汉有县1180。县主官称县令,下设丞、尉。县以下有乡、亭、里。

(二)诸侯国

西汉分封诸侯国,形成郡国并行体制。诸侯国君称“王”,设有相、中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可管辖郡县。

(三)州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设置13州,即冀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今北京附近)、并州(治所现太原)、益州(四川)、凉州(治所现武威)、青州(治所临淄)、交趾州(汉所番禺)、朔方州(治所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州设刺史;京都都地区设司隶州(治所洛阳)。

东汉时废朔方归入并州,改交趾为交州,刺史改为州牧。东汉中平五年(188年),“州”开始成为一级行政区实体。东汉末年,刺史大多演化成割据一方的诸侯。

三、三国时期(州制)

地方行政区分州、郡、县三级(至隋朝相同)。州为最高的行政区划单位。三国时共有州17(其中荆、扬各有二州),郡167,县1206。

曹魏置有司隶、豫、兖、青、徐、雍、凉、冀、并、幽、荆(汉荆州北部)、扬(汉扬州北部)12州,领郡101、县731。

孙吴占有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置有荆、扬、交、广4州,领郡44、县337。

蜀汉占有今四川和陕西汉中盆地,仅置益州一州,领郡22、县138。

四、西晋(州制)

为州制最完善的阶段,共有21州。由原益州分出今陕西西南部和四川东部置梁州,分出今云南为宁州,从荆、扬两州分出今福建、江西为江州,自荆、广两州分出今湖南东部、东南部和广东东北部置湘州,从雍州分出秦州,再由幽州分出平州。

五、东晋南北朝(州制)

全国乱置州、郡,州郡县三级制,相当一部分名存实亡。

六、隋朝(州县制)

隋初,仍沿用州郡县三级制,共有州241,郡680,县1524。

公元583年,罢郡为州,以州统县,建起了州县两级建制,共有190州,1255县。县下为乡、里。

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史看,隋朝是处于从州制时期到道制时期的过渡阶段。

七、唐朝(道制)

唐代行政区划基本上为三级制,主要是道府(州)县,后期的道节度使府(州)县制,由于道为虚设,实际上还是三级制。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依山川形势划全国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和岭南;每道置采访使,监督地方政务,属监察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由10道变15道,山南分置为东、西二道,关内道长安附近增置京畿道,河南道洛阳附近增置都畿道,江南分置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道逐渐演化成州(府)以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唐中后期,采访使改为观察使(或节度使),节度使又称“藩镇”,节度使的属官有行军司马、判官、支使等,节度使在唐朝后期实际取代了道。

道(节度使)辖府、州。州为唐初李渊统一中国后,沿袭隋朝而来,州、郡两名曾经迭相改用;州的主官称刺史,置别驾、长史、司马为上佐,并有司录、功、仓、户、兵、法、士等诸曹参军事。唐朝还设有京都府、都督府和都护府三类府。京都府有京兆府(原雍州)、兴德府(原华州)、凤翔府(原歧州)、河南府(原洛州)、兴唐府(原陕州)、河中府(原蒲州)、兴元府(原梁州)、成都府(原益州)、太原府(原并州)、江陵府(原荆州),府设府尹、少尹等官。内地重要地区置都督府。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安西(管辖天山以南直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安北(辖外蒙古和俄罗斯境)、单于(辖内蒙)、安东(辖东北)、安南(治所现越南河内)、北庭(管辖天山以北)六个都护府,都护府以本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可世袭。

府、州下领县。贞观十三年(639年),10道统领府、州358,县1551;开元末年(740年),15道统领府、州328,县1573。县分京(赤)、畿、望、界四等。县主官称县令,职掌劝课农桑、征督赋税、编制户籍、躬亲狱讼等;佐官有县丞、主簿、县尉、录事等。县下为乡、里,“百户为里,五里为乡”。

八、宋朝(路制)

宋朝鉴于唐藩镇割据的惨痛教训,取消了节度使的设置,将唐之“道”改为“路”,实行了路、府(州)、县三级建制。

宋太宗初设15路,后增至23路,即:京西路(后分为南、北两路)、京东路(后分为东、西两路)、河北路(后分为东、西两路)、河东路、陕西路(后分为永兴军、秦风两路)、淮南路(后分为东、西两路)、江南路(后分为江南东路、江南西路)、两浙路、福建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四川路和峡西路(两路后分为后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南宋半壁江山分成16路。一路之内,设帅、漕、宪、仓四司:帅司即安抚使,掌兵民事务;漕司即转运使,掌财赋;宪司即提刑按察使,掌刑狱;仓司即提举常平使,掌救恤;四司皆为中央派驻地方监督各州府政务的官员。北宋还设有4个京府:东京(开封)、南京(应天,今河南商丘)、西京(洛阳)、北京(大名),主官为府尹。

宋代路下为府、州、军、监,正规建制是州。府虽与州同级,但地位要略高于州;军设于军事要冲地带;监设于矿区,经营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主官名称分别是知府、知州、知军、知监。

县有望、紧、上、中、下之分,以京朝官任县令者称知县,以选人任县官者称县令。知县、县令下有县丞、主簿、县尉。

九、元朝(行省制)

自元代开始,中国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简称为省),历经元、明、清三代。

元英宗至治年间,全国划分为12个一级行政区,即1个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岭北、辽阳、陕西、河南、江浙、江西、湖广、云南、四川、甘肃、征东(即高丽国)。各行省设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

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略同于宋,行省下辖路,路领府、州,府、州辖县。但也有不辖县的路、府、州;不隶于路的府、州,而直隶于行省。直隶于行省的府、州称为直隶府、直隶州;隶于路的府、州,称为散府、散州。

各路设总管府,置达鲁花赤、总管等职,其下设有同知、治中、判官、推官以及经历、智事、照磨等。各府设达鲁花赤、知府或府尹,下设同知、判官、推官等。州也设达鲁花赤、州尹、同知、判官等。县设达鲁花赤、县尹、丞、主簿、尉、典史等职。县下设乡都、村社、里甲。

十、明朝(行省制)

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改革行省制度,设布政使司为最大的行政区划,其性质仍同行省。除北京、南京以外,全国计有13布政使司: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俗称13省。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一省之民政事务;同时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掌军事,合称“三司”。明朝中叶以后,原来向地方临时派遣的督、抚逐渐转变为地方常设机构,总督和巡抚渐变为地方行政长官。

布政使下设府、县两级。府的主官是知府。明朝也有州,但基本不算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有的地位相当于府,有的相当于县;州官是知州,下有同知、判官等。县主官为县令,下有县丞、主簿、典史等。县以下有里甲(后演变为保甲)

十一、清朝(行省制)

清朝设省、道、府、县四级建制。

清初沿用明制15布政使司,只是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初改布政使司为省,又分湖广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为陕西、甘肃两省,全国共为18省;另在边疆设有奉天、吉林、黑龙江、乌里雅苏台(外蒙古)、伊犁、西藏、西宁、内蒙古盟旗8个政区。清光绪时置新疆省、台湾省,改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为省,加上内地18省共为23省,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清朝以巡抚为一省主官。

另外巡抚之上,还有总督为地方级别最高官员,由总督辖两省或三省事务。清有直隶、两江、陕甘、闽浙、湖广、四川、两广、云贵计8个总督。

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厅),置知府,由同知、通判佐专门事务。

府下领散州(厅)和县。州设知州,厅以同知或通判为长官。县主官为知县,下设县丞、主簿,其下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县下为里甲制。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4岁小朋友关于安全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1.幼儿安全的故事有哪些1、贪吃的小猪有个小猪很贪吃,买到的糖果,一定要一下子吃完,结果,不仅明天没有得吃了,一下子吃得太多东西了,小猪的肚子痛了,捂着肚子在“哎哟,哎哟”地叫,怎么办呢?我们应该叫救护车,叫医生,打针。对了,要打120叫救护车和医生来,打了针,小猪的肚子就不痛了。2、找不到妈妈的小

  • 求初中写历史人物的作文(带小标题)?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项羽光阴倒转,恍惚之间我来到了那一天。莽莽乌江印着如血的残阳,一如你身上滴下的铮铮铁水,那立拔山河的气魄随激流滚滚而去。你是一个令我心痛的悲剧,虽然不似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却是独具一格的悲壮,天地之间好不苍凉,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为你谱下诗篇,如果你听得到那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

  • 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中国 军事 博物馆)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门票免费。军事博物馆全年每周二至周日开放,周一闭馆内部整修。节假日不休息。夏季开放时间(4月1-11月1日)8:30至17:30;冬季开放时间8:30至17:00;闭馆前30分钟停止发票。参观凭个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领取。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

  • 中国磁带的历史(中国磁带是哪年开始有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那是录像带,是磁带的一种,主要用来录制、播放影音。一般以录放像机来录制和播放,它是一种线性式(linear)的影像储存方式,近来,因数位式的诸存技术如VCD和更新的DVD的发展,录像带不再是主流的影像录制媒界,但在特定领域仍被广泛使用,比如数码DV机。一般来说,录像带按照它所适用的录像机种类划分,可

  • 中国历史的美人都有那些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十大美女的籍贯:西施(浙江)、貂婵(山西)、王昭君(湖北)、杨玉环(四川)、赵飞燕(江苏),褒姒(陕西)、妲己(河南)、夏姬(河南)、张丽华(江苏)、花见羞(陕西)。可见,历史上中国出美女最多的省份是江苏、河南、陕西。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淑的品性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知情人士的

  • 书信传情呵护成长怎么写?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书信传情呵护成长的方法很多,但要有针对性。书信传情呵护成长是一个让学生成长的好办法。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与孩子沟通,传递正能量,为学生排忧解难,排解困惑,鼓励他们面对困难。如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做的不够的地方,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跟他交流沟通,如果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难以排解的困惑,也可以通过书信

  • 历史上有哪些为民请命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悠久,由于文化传统原因,官本位思想占主流,故真正在历史上为民请命的人是比较少的!1.任长霞是个真正的好官为民做主为民请命2.王书瑞3.包拯5.海瑞6.汤斌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

  • 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的历史进程近代史)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1919年辛亥革命一建立中华民国,三大战役后1949年一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航海历史悠久。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已能用火与石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木帆船的逐步诞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海上运输与海上战争。到秦汉时代,出现了秦代徐福船队东渡日本和西汉

  • 学习雷锋小故事 关于学习雷锋精神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1、《用心学雷锋》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与几个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的时候无意中前面路上一个亮晶晶的像小手指大小的东西映入我的眼帘。“什么东西呀?”我问。但没有一个人回答我,因为她们也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走进一看,唉!原来是个小螺丝呀!还以为啥好东西呢!但好奇心又驱动我过去踩了踩,见没什么特别之处

  • 适合演讲的小故事大道理励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