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千军万马避白袍全诗什么意思(七千白袍军为何能天下无敌)

千军万马避白袍全诗什么意思(七千白袍军为何能天下无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9 更新时间:2023/12/20 3:51:06

“千军万马避白袍”是个什么梗?七千白袍军为何能天下无敌?

陈庆之的战绩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因为他平时爱穿一身白色袍子,因此,当时有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陈庆之,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梁普通年间,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等职,带兵有方,善抚军士。

提起陈庆之,大家更喜欢用“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来赞其用兵的神勇。但是,与历史上的其他名将相比,他真正算是大器晚成。

在史书上,没有他的出生记载,只是在萧衍对他褒奖的诏书中,提到其“本非将种,又非豪家”。作为萧衍的随从,他颇得信任,但是,却在41岁才开始领兵。

当时,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起兵造反,失败后投降南朝梁,并且,提出请求让梁派兵接应。由此,陈庆之开始了其军旅生涯。

之后,陈庆之被皇帝封为了“威武将军”,前去接应。随后,他带着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本是形势对梁军有利,哪知这萧综半夜投降北魏,导致梁军军心涣散,损失兵力七到八成。

惟有他所带的部队,全数夜退生还。而接下来的多次战争,陈庆之更是战绩显赫,之后,便赐爵关中侯。

大通二年,北魏内乱,萧宝寅、尔朱荣等人自立为王。北魏皇室元颢以投降梁为条件,请梁发兵助其称帝。

而陈庆之,再次被委以重任,以“飙勇将军”身份,带着7000人护送元颢前去洛阳称帝。

对此,甚至有人说:才7000人,明摆着就是糊弄。如果,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形,这些人马足够了。

当时,由于平定邢杲起义,河洛空虚,没有什么防兵驻守,所以,元颢非常顺利的到达了洛阳。

《梁书》对这梁武帝极尽溢美之言,可以说,他应该不是一个糊涂的皇帝,没必要损耗自家兵力去助另一皇室,但是,等尔朱荣平定邢杲之后,形势对陈庆之可以说是逆转直下。

先来看看那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案例:

他领兵一路杀到睢阳,北魏丘大千领着7万人分筑九城(营垒),抵抗梁军。只是梁军一日就攻占三城,使得丘大千不得不选择投降。

如果这个数据属实,他的7000人对抗被分散的70000人,应是压力不大。但是,如果真是实打实与7万人一起对阵,除非他的武器非常先进,以及战术出奇方能制胜。

至于考城被攻陷,这应是北魏战略上的失误。一个四面环水的城,即使陈庆之在水面筑垒,并非没有破绽,火攻即可。可见,这2万羽林军并非强兵。

只是,这位将军,后来的日子并不舒心,元颢进入洛阳称帝后,以为目的已达到,便沉迷酒色,而他的部队,却也“所从南兵,陵暴市里”,让大家很是失望。

后来,陈庆之提出要出镇徐州,在遭到拒绝后,便不再提了,可见,其为人非常小心。

当然,故事的尾声大家都清楚,在南撤时,部队遭遇洪水,只剩陈庆之一人装扮成僧人回到梁国,得到了梁武帝萧衍的大肆褒奖。

这位陪着萧衍下了20多年棋的“棋友”,大概是在棋盘上,让皇帝“见识”了其军事才能。

虽然,陈庆之自己不善骑射,但是,却并不代表他自己不会用兵。看陈庆之取得的胜利战役,更多的在于对于战机的准确把握,以及如何鼓舞士气等等。

在征战涡阳一战时,北魏派援兵15万(也有说5万),他就坚持乘对方疲惫之际袭击,并只带200人突袭,震惊魏军。

之后,两军对阵一年多,梁军军心不振,他以“功名”为激励,同样,乘着黑夜,突袭成功。所以,他的战果,完全是凭借着“巧”胜。

自己没有什么损耗,又大败敌军,难怪大家以“千兵万马避白袍”来赞美他。

那样的年代,只有依靠地形、天气、对方士兵的士气是否振奋,才能相应放大自己的战斗力。虽然,陈庆之所率领的部队骁勇善战,但是,也经不起天灾的折腾。

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梁武帝所帮助的那个元颢,其实,就一草包,被尔朱荣一吓唬,就不战而败了。

陈庆之的故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极少被人提及。也许是后人对当时史书的不敢相信,但是,仔细分析这些资料,撇开那些具体的数据不谈,他的作战思路,其实,对于后来者依旧发很大。

在棋盘上,摸索了20多年,让他深知,带兵不是用蛮力。

那么,为何南梁没有利用此机会,一并拿下北魏呢?

有人说萧衍年龄大了,又信佛,野心淡了。其实未必,派出陈庆之,虽然,给的兵力不多,但是,却已经有了战略上的布局。

再说,当时元颢本就是“降臣”,在大局没有完全明朗之前,这个皇帝是不会轻易再出兵的。除此之外,后来的天灾,更是打消了这一想法,在当时,这可以看做是“天意”。

后来,在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56岁就去世了,心中未必没有此遗憾。

梁武帝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著,政绩斐然,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赐鼓吹一部,谥号“武”,还诏令义兴郡发500人为其会丧。

虽“射不穿札”,但是,一心想报效朝廷的他,终究还是成就了自己。

更多文章

  • 亲兄弟明算账是好的还是坏的(亲兄弟明算账说明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算账,亲兄弟,道理,说明,什么,还是

    农村俗语:“亲兄弟,明算账”,说明了什么道理?为啥这么说?自古以来,农村俗语:“亲兄弟,明算账”一直被人们所熟知。这就是说,任何人之间,只要牵扯到利益,难免会发生争执。所以,哪怕是再亲的兄弟,也都要分的明明白白。为什么呢?这个作者不说大家也都明白,利益面前,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但是,可以除了你的父母

  • 宋子文简历个人资料简介(民国宋子文生平经历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子文,简历,生平,民国,简介,资料,介绍,经历,个人

    他是正国级官员,却因为一根鱼刺丧命,死后没一个亲人来参加葬礼!在民国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牛人,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生,同样也是一个正国级的官员,在晚年的时候,却因为一次吃饭,结果被一根鱼刺要了命。而在他的葬礼上,连一个亲人都没有,这个人就是民国的财政部长和外交部长宋子文。宋子文他父亲是个富豪,在民国

  • 五十年以后这首歌表达什么意思(这首歌的歌词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含义,歌词,意思,表达,以后,五十,什么

    《五十年以后》这首歌曲是表达对未来的深深关切和思考。歌曲中的歌词“五十年以后,我们会怎样,当年的激情是否还在心上”表达的是对于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如何继续保持激情、如何不忘初心的思考。歌曲中还提到了“难道说,这个世界坏到看不下去吗?”这句话则反映了对于未来世界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关切。总体来说,这首

  • 老旦是什么角色的代表人物(老旦指的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老旦,意思,角色,人物,代表,什么

    老旦是中国传统戏曲角色之一,通常扮演中年或年老的女性角色,如母亲、婆婆、家庭主妇等。老旦角色形象丰满、稳重,经常展现母性的温暖、关爱和家庭责任感,同时也具有坚韧、果敢的一面。经典的老旦角色有《西厢记》中的薛嫂、《琵琶记》中的王夫人等。在中国的古典文学和戏曲传统中,老旦角色一直备受重视,被认为是重要的

  • 杨万里号什么字什么(著名诗人杨万里的生平)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万里,生平,诗人,著名,什么

    杨万里(公元1536年–公元1610年),字廷秀,号平山,别号述职,汉族,江西南城人。明代文学家,官员。杨万里幼时聪明好学,成绩优异。后依师读书,涉猎广泛,兼通文史、数理,所著文集涵盖了诗、词、文、赋、笔记等多个方面。在官场上,杨万里曾被担任过苏州推官、南京兵部员外郎、四川按察司副使等职。由于他反对

  • 甲戌年是哪一年()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甲戌

    甲戌年是中国农历60年中的一个年份,具体对应的公历年份不固定,但大致落在1904年到2024年之间。以下是甲戌年对应的公历年份:-1904年:甲戌年-1960年:甲戌年-2020年:甲戌年下一个甲戌年是2080年。甲戌年是1874年、1934年、1994年、2054年、2114年。甲戌离我们最近的是

  • 肖占武是什么电视剧里面的人物(绝密543王聪饰演肖占武)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肖占武,王聪,电视剧,饰演,人物,里面,绝密,什么,543

    肖占武是电视剧《绝密543》男主角。由王聪饰演。该剧主要讲述了营长肖占武带领着一帮各具特色的优秀战士组建成为日后屡立战功的英雄二营。他是空军543部队二营营长,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高炮团长,带出了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从少校升到中校、上校,空军战斗英雄。肖占武是电视剧《绝密543》男主角,主要讲述了营长

  • 亚当和夏娃有爱情吗(亚当和夏娃爱情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夏娃,亚当,爱情,故事

    亚当和夏娃是《圣经》中创世纪中AdamandEve的人物形象,应该说没有像常规的夫妻一样体现出爱情的激情和浪漫。根据《圣经》的记载,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将夏娃作为亚当的伴侣和辅助,但并没有详细描述他们的感情和情感发展。因此,我们无法确定他们是否拥有现代概念中的爱情。上帝用泥土造人,在泥坯的鼻中吹人生

  • 王力宏家族到底有多牛(王力宏出生的家庭背景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力宏,家族,家庭,背景,出生,如何,到底

    王力宏被前妻爆cg、pc事件之后,没想到第一个出来回应的竟然是王力宏80岁的老父亲。这属实是广大吃瓜群众没想到的。对比逻辑清晰、格局大气的李靓蕾发言,王父的回应是在颇有晚清遗老的范儿,难道,这就是世家作风?包揽国际名校,从将门到政坛,都留下了王家人的足迹。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世家名单到底有多牛?王家的

  • 明朝铁铉的结局(铁铉和朱棣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铁铉,朱棣,结局,关系,明朝

    1402年,铁铉割耳削鼻、寸磔而亡,朱棣:流放其子,妻女充入官妓!1402年,37岁的铁铉在济南被活捉。收到消息后,朱棣却命燕军将他押解至应天,割掉他的耳朵和鼻子,塞入他的嘴中。在被问到是否好吃时,铁铉竟厉声大喝:“忠臣孝子的肉,有何不好吃!”随即,恼羞成怒的朱棣下令将他寸磔至死,尸骨放入油中煎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