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桃花源记文体特征(叙述视角来体会这篇文章的传奇色彩)

桃花源记文体特征(叙述视角来体会这篇文章的传奇色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239 更新时间:2023/12/11 9:03:11

从《桃花源记》的叙述视角来体会这篇章的传奇色彩!

读文学作品,是一个学常新的过程。蒋捷有词《美人·听雨》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很形象地告诉我们,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处境不同,面对同一事物,生出的感悟与体会必定不同。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是陶渊明诸多作品中最为奇特的一篇,我们和它从初中就相识,一开始体会可能是陶渊明虚构出的这个世外桃源是多么美丽,人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多么令人羡慕。

但是今天我们深入一层,从陶渊明的叙事视角深入剖析,你就会体会出这篇文章的传奇色彩。

一、四种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法国文学家热奈特把视角或聚焦模式分为四种:零视角(非聚焦型)、内视角(内聚焦)、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外视角(外聚焦)。零视角指的是叙述者对于故事无所不知,以一种上帝的视角来阐述故事。

可用公式"叙述者>人物"来表示。内视角为借助某一人物的意识感知,从某一人物的视角出发,叙述其体验的世界,可用公式"叙事者=人物"来表示。外视角即只表达客观事情,不探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可用公式"叙述者<>

《桃花源记》运用了古朴的形式――传统传记文体,故事颇具传奇色彩,曾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它之所以奇,不仅仅在此,还与作者在《桃花源记》这篇文章运用了零视角(非聚焦型)、内视角两种有关,让我们来说说看。

二、陶渊明的零视角:无所不知

陶渊明作诗,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陶渊明熟悉中国古代传统叙事散文的笔法套路,运用全知全能的零视角,以人物传记的写法,讲述了一位武陵人的奇特经历。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通对其时空转换的探索,行动元意义的发掘,可以发现,它是由六个事件嵌合而成:

(1)武陵渔人捕鱼,(2)武陵人奇遇"桃花源"世界,(3)武陵人体验"桃花源"中人的避世生活,(4)武陵人出"桃花源"见太守,(5)郡守派人寻"桃花源"未果,(6)南阳刘子骥寻"桃花源"未果。

武陵人的活动轨迹恰是一棵树的主干,其中(2)武陵人奇遇"桃花源"世界,"落英缤纷,芳草鲜美"写出了桃花源无与伦比的美丽。

(3)武陵人体验"桃花源"中人的避世生活,写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环境、衣着、待客之道、言语交流,表现了桃源中人无忧无虑的生活,可谓"朴素中见绮丽"。

接着写武陵人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诣太守,说如此",这里陶渊明是在批判某些不守信用之人,郡守的找寻,刘子骥的加入,增添了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传奇性,这些是这棵树生长出来的繁枝茂叶,增添了情节的生动性和意蕴的丰富性。

同时,陶渊明生逢东晋乱世,身遭鼎革之祸,诗人偏偏写出一个特立的和平宁静的世界,这显然是对现实眼旁观后的反动,可谓"平淡中见警策"。

总之,陶渊明以全知全能的视角来写这个故事,不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朴素中见绮丽,平淡中见警策,把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使得故事充满无穷的传奇色彩。

三、武陵人内视角(内聚焦型):朴素中见绮丽

武陵人是整篇故事最主要的主人公,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武陵人的视角,像小说一样描述了其溪行捕鱼、误入桃源仙境、最后重寻迷路三段故事,于朴素的语言之中见出桃花源的绮丽。

从武陵人视角来看,桃花源充满着美丽景色,也充满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第一段写武陵人溪行捕鱼;看见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和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第二段写武陵人误入桃源仙境;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

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

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有一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画面感。

第四段写重寻迷路;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接着写郡守和南阳刘子骥寻"桃花源"迷路未果,也再次从侧面突出了武陵人心中桃花源的美丽与神秘。

四、桃花源人内视角:平淡中见警策

第三段是从桃花源人的视角来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描写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环境,衣着,待客之道,言语交流,平淡的言语之中其实处处透着桃源人的警惕之心。

首先描写武陵人误入桃花源,桃源人由"大惊"而"问所从来",接着写"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热情款待武陵人,还告诉武陵人他们是为了避免秦朝战乱,于是找个地方夺了起来,率妻子等人来此绝境,一代一代繁衍下去,现在居然都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朝代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到最后临别叮嘱武陵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整段写得情真意切,写出了桃源人的热情淳朴,作者巧妙地将"日常生活诗化",无时不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感觉就像真实的人物和场景一样。

但从桃源人的视角来看,他们是为了避免战乱才躲起来不愿与外人接触的,他们见到外人突然闯入桃花源,肯定会有警惕之心,这很符合逻辑,当武陵人进来之后,之所以刻意热情招待武陵人,其目的恐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几日后,武陵人走了,他们特意叮嘱,这里面的事不值得与外人说,可是武陵人出去后就将这事告诉了太守。他们其实早就已经知道武陵人以后会有什么举动,所以后来可能将桃花源迁走或是遮蔽了入口,让被武陵人做了标记的桃花源再也不被世人找到。

总之,陶渊明通过三个叙事视角,写出了桃花源的真实感,也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与传奇色彩,其构思之巧妙,让人击节赞叹。散文就像陶渊明的诗歌风格那样"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摆脱了当时流行的"雕琢绮丽之风"和玄言诗风,审美意蕴大大增强。

标签: 文体视角传奇桃花源文章叙述色彩特征体会

更多文章

  • 周璇怎么疯的(被一场戏“逼疯”的民国女星)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女星,周璇,民国,怎么

    被一场戏“逼疯”的民国女星,风华绝代,晚景凄凉,39岁香消玉损!1951年,电影《和平鸽》的拍摄现场,周璇在拍验血认亲桥段,听到“验血”两字时,突然像触电一样,脸色苍白,浑身发抖。众目睽睽下,这位31岁的民国影星凄厉地哭喊:“是你的骨肉!就是你的骨肉!验血!验血!”众人七手八脚,将她送进医院,医生诊

  • 雪中悍刀行重生曹长卿的人物简介与分析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悍刀,行重生,曹长卿,简介,分析,人物

    《雪中悍刀行》——曹长卿人物简介与分析!曹长卿,喜穿青衣,文武全才,武评前三甲,愿身死换翻天覆地、天地安宁,为一人复一国,为一人攻一城,为人间死天下。是惊才绝艳的国士奇人,世间的曹得意,人间的最风流,是雪中悍刀行最经典的角色之一。曹长卿,九岁入朝策对,西楚皇帝御赐“曹家小得意”。十二岁与国师李密手谈

  • 十恶不赦是什么意思(所谓十恶到底指的是哪十恶)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意思,所谓,十恶不赦,到底,什么

    “十恶不赦”到底指的是哪十恶?连皇帝大赦天下都无法赦免!当一个人罪大恶极、罪无可恕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斥责其“十恶不赦”。“十恶”是古时法律制度里最严重的十种犯罪,惩罚极其严厉,即使皇帝大赦天下时,这十种犯罪也不能赦免,故称为“十恶不赦”。那么,你知道,这“十恶”到底指的是什么吗?“十恶”一词出最早是

  • 刘备双股剑厉害吗(历史上刘备的武器双股剑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剑简介,武器,刘备,历史,厉害

    历史上刘备的武器是什么,会是"雌雄双股剑"吗?至少从北宋以来,在民间文学中,刘备成为了三国时期的主角。在《三国演义》中第一回就是刘、关、张三人结义,与黄巾军交战。三个人的兵器也着重描写,刘备是双股剑,关羽是青龙偃月刀,张飞是丈八点钢矛。这也是后来的各种游戏、小说、影视剧中的形象。文学形象不等同于历史

  • 亦若是则已矣典故及意义(亦若是则已矣的意思与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典故,意思,意义,故事,若是

    亦若是则已矣的意思:“亦若是则已矣”这一成语源于唐代王勃所撰写的《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话,意为“亦若是而已”。该成语的意思是陈述一件事情的真实情况,不需要加以渲染或者加以过多的解释。《滕王阁序》是王勃在唐朝贞观十四年写的一篇文章,内容描写了滕王阁的建筑历史以及文化传统。文中写到:“战国策,操策,诸子百

  • 上海两朵花的传说及背后故事(两朵花故事解析)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解析,传说,故事,上海,背后

    上海两朵花的传说:上海,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一对著名的姐妹花——茉莉花和水仙花。据说这两朵花之所以能够成为上海最著名的花朵,源于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唐代,一位名叫卢仝的诗人游历至上海,看到路旁盛开着许多小白花,便写下了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其中极力称赞这种花的美丽和纯洁。自此,这朵小白花便

  • 藏头诗是什么意思(藏头诗的定义及创作技巧)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藏头诗,定义,技巧,意思,创作,什么

    藏头诗,又称藏首诗,在汉字中,逐个或部分地选择一组字,按照诗句的顺序排列,从而构成诗的标题,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诗歌创作方式。藏头诗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格律和韵律,同时整首诗最好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和情感。要制作一首好的藏头诗,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在创作藏头诗之前,需要先确定诗的主题和情感。在诗歌中,主题是

  • 骈散结合什么意思(探讨骈散结合在古文中的应用和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骈散,古文,结合,探讨,意思,作用,应用,什么

    什么是骈散结合?骈散结合,指的是古文中采用骈文和散文结合的修辞手法。骈文即“对偶”,指的是相对并列的两个或多个短语、句子、段落表达同一意思的修辞方法;散文则是指没有韵律、节奏、规律的文章写作方式。骈散结合就是将骈文和散文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句子结构,以达到表达的艺术效果。骈散结合是古文中一种常见

  • 痴线粤语是什么意思(解读香港影视中常见的粤语俚语)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俚语,解读,意思,香港,常见,影视,什么,粤语,痴线

    痴线粤语是什么意思?在香港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有趣的粤语俚语,其中之一就是“痴线”。那么,痴线粤语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来一起探讨一下。痴线是一种CantoneseSlang,意思是“傻瓜”、“蠢货”。常见的用法是在形容一个人做出了令人觉得非常愚蠢、幼稚或者无法理解的事情时,会说他是痴线或者说

  • 艺人被雪藏是什么意思(揭秘娱乐圈中的雪藏现象)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雪藏,娱乐圈,揭秘,现象,意思,艺人,什么

    娱乐圈中的雪藏现象:在娱乐圈中,经常会听到艺人被雪藏的说法。那么,什么是雪藏呢?雪藏是指某个艺人或某个团队被公司或经纪人决定“停用”一段时间,也就是把艺人或团队放在“冷板凳”上,不再进行任何宣传和推广活动。这种现象通常是因为艺人的某些言行或行为不当,或者是因为公司内部发生了一些矛盾或者危机,为了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