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日本的历史上,出现过哪些著名的思想家或者战略家?

日本的历史上,出现过哪些著名的思想家或者战略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11 更新时间:2024/4/7 10:27:54

“日本的太阳旗尽早在北京城迎着晨风飘扬,四百州的全图尽在明的阳光普照之下,此等快事,我辈翘首以盼在中国土地上插上日本的国旗使之飘扬,使日本国人得以满足

这都是近代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说的,他的蒙思想深深影响着日本文明的近代化进程,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

这位被印上日本钞票的思想家,是个不折不扣的蔑视中国设计侵华的军国主义思想家。他提出的侵占朝鲜、吞并台湾、再占领东北三省并最终将日本国旗插在北京城头的一系列侵略构想,几十年后全都付诸了行动。

一、蔑视中国排斥儒家思想学习西方文明

福泽谕吉早年也曾受过一段时间儒学教育,后来多次到欧美考察,惊异于西方日渐发达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回国后写了一系列文章,主日本西方学习,抛弃儒家思想,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脱亚论》。文中说:“日本虽处亚洲东部,但国民精神已脱亚洲固陋,转向西洋文明,虽说‘唇齿相依’,但现在的支那、朝鲜于我日本无丝毫帮助,反而玷污我名,当今之计,我日本已不可坐待邻国开明,共兴亚洲,毋宁脱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邻国支那、朝鲜,亦无须特别客气,竟可效仿西洋人处之。与恶人交友就难免恶名,我们要从内心里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福泽谕吉认为“清国是个拙于改革的国家,一千年来,两千年来,始终守着古人说的话,丝毫不懂临机应变。他们患了自大症,以为自己的国家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国家。因此从不向他国虚心学习,也不力图改革”。

他把中国社会比作“一潭死水”,辱骂“支那人民怯懦卑屈实在是无有其类”、甚至极端地主张凡是“有支那色彩的东西都应该摒弃”。

福泽谕吉认为“儒学”是虚学,故而对“儒学”进行了排斥。且指出:“我们多年提倡的乃文明之实学,非支那之虚文空论。……即吾辈修西洋文明之学问,非折中、附会汉学,要从根本上颠覆古来之学说,以开文明学之门。”

二、为侵华制造借口,以文明自居,自以为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

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等一系列著作中,就认为日本的文明已经高于中国,经过明治维新,日本正在或已经“脱亚入欧”,成为西洋各国那样的“文明开化”的国家,而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则尚在“未开化”之列,不属于文明国家。

听到日本取得甲午海战胜利的消息后,福泽谕吉马上写了一篇《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文中说:“我军的勇武再加上文明精锐的武器,打他的腐败国的腐败军队,胜败的结果本是明明白白的。战争虽然发生在日清两国之间,而如果要问其根源,实在是文明进步的一方,与妨碍文明进步的一方的战争,而决不是两国之争。”

福泽谕吉在《眼中无清国》一文中鼓吹:“让清朝割地赔款,不要怕它来日报复,因为它腐败透顶,完全不足畏惧。现在割让台湾只是一个开头,待他日分割四百余州的时机一到,就必须向它的中原地区大力挺进,选择立足之地。”

福泽谕吉在《直冲北京》一文中说:“今天的战争虽是日清两国之争,实际上却是文明与野蛮、光明与黑暗之战,其胜败如关系到文明革新的命运。应该意识到我国是东亚先进文明的代表,非国与国之战,而是为着世界文明而战。”

三、信奉弱肉强食的强盗哲学,狼子野心窥探中国设计侵华

福泽谕吉是一个典型的穷兵黩武主义者,也是日本近代第一位军国主义理论家。他在《通俗国权论》一文中说过:“百卷外国公法不敌数门大炮,几册和亲条约不如一筐弹药”。

福泽谕吉认为,国际关系自古以来都由武力决定,“禽兽相接,互欲吞噬”,吞食他人者是文明国,被人吞食者是落后国,日本也是禽兽中的一国,“应加入吞食者行列,与文明人一起寻求良饵”。

中国就是福泽谕吉眼中最好的“良饵”,他在《到支那去应受奖励》一文中,认为日本人到中国去的太少,鼓动日本的“有为之士”多多到中国去闯荡。为什么呢?因为“支那是天兴的富国,大河直达四境,有舟楫之便,金银铜铁,矿脉历然,沃野千里,可谓东方田园”。

早在甲午战争前,福泽谕吉就主张日本:“今天占领台湾全岛和福建省的一半,实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特别是福建浙江沿海地区,在支那的上一个朝代大明的末叶,一时为日本兵侵略之地,这是历史上鲜明的事实,如果在故地插上日本的国旗使之飘扬,可使日本国人得以满足。”

因此福泽谕吉妄言“要以文明之势力席卷四百余州,让四亿人民沐浴革新的阳光雨露,就必须做出决断,直冲首都北京,扼其咽喉,一不做二不休,使其俯伏于文明之师面前。此非好战,乃是世界文明大势赋予日本的天职,是不得不为之也。日本的太阳旗尽早在北京城迎着晨风飘扬,四百余州的全图尽在文明的阳光普照之下,此等快事,我辈翘首以盼。”

从甲午战争,到日本侵占东北,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都可以看到福泽谕吉的影子,因为他就是设计侵华的理论家。日本所走的道路基本上就是福泽谕吉所设计的脱亚入欧、以欧洲列强的方式侵略中国等亚洲国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所谓“近代文明国家”的道路。

福泽谕吉提出的侵占朝鲜、吞并台湾、在中国大陆领土中首先占领东北三省,并最终将日本国旗插在北京城头的一系列侵略构想,几十年后都实现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哲学家??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惠施荀子公孙龙董仲舒王充扬雄向秀郭象葛洪法藏韩愈朱熹程颐范缜陆九渊王守仁王廷相方以智黄宗羲王夫之颜元戴震熊十力:现代新儒家之开山代表人物。冯友兰金岳霖梁漱溟唐君毅牟宗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惠施荀子公孙龙董仲舒王充扬雄向秀郭象葛洪法藏韩愈朱熹程颐范缜陆九渊王守仁王廷相方以智

  •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是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1、生命的大智者老子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

  • 历史上有哪些哲学家?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列子、慎到、杨朱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周文王(《周易》作者)墨子(墨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法家代表人物)邹衍(阴阳家学派创始者,五行学说创始人)陈白沙(心学大师,开启明朝心学先河,以“宗自然”

  • 史上著名的哲学思想家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的东方的,古代还是现代的,是哪个流派的。你什么都不知道,没法跟你说啊。而且哲学家和思想家两者还有点不一样,一个很厉害的社会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也可以是很厉害的思想家。古代的就有孔孟老庄、朱熹、二程、王阳明这些咯,近代的梁启超康有为严复,,,非常多一批,你说的哲学思想家太广啦,只要是厉害的知识分子

  • 古代思想家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是比如老子、孟子、孔子吧?诸子百家很多了: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公孙龙邹衍苏秦、张仪除了这些春秋时代的,还有很多后来的汉代董仲舒明代李贽,王阳明等清代王夫之等够吗?几家?是“百家”,这是概数,形容很多我只能说有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墨家农家杂家你得了解各家的大致内容才能说喜欢哪家啊!我

  • 儒学对于当今的社会有何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容人之意。忠忠,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仁仁:爱人,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孔子以义",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德治"。如同楼上的说得一样,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

  • 儒家文化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道德价值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敬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谈何为人,谈何做人,谈何道德品质?因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对当代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主要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2、详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

  • 哲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实践出真知”,是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真髓。其实一个人从生下来到死亡,大部分时间是在进行实践活动,从事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各项实践活动。比如游泳,一个人并不是天生下来就会游泳,必须经过后天的实践才学会游泳。跳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站在岸上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

  • 学习哲学对于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加油...哲学哲学传统包括了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的研究。这些学科试图回答对于世界起源,知识如何获得,以及善恶等观念的问题。基本上,哲学的基本方法是运用理性对于这些问题提出论证。但是,哲学的实际范畴与定义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哲学是什么?”在哲学传统之中是充满分歧与倍受争议的。哲学(p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