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最早的哲学思想

中国最早的哲学思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107 更新时间:2024/1/22 22:44:43

最早的先秦思想史--《庄子天下》

《天下》篇的重要地位和价值,首先在于它涵盖的思想内容之博大。可以说,它的内涵容量几乎就是一部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史,或者说是庄子及其学派对于这一历史时期学术思想史所作的批评史。此篇涉及的学派代表人物,就有墨翟、禽滑、宋、尹文、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聃、庄周、惠施等十一人之多。其中,虽然没有专列孔颜儒家学派,但在开篇总纲中,则在展现“数度”和评说诸经典时表明,《天下》篇实质上也没有忽略儒家的存在。从历史的角度,确乎可以把《天下》篇扩展和深化为一部专著。但是,我们这里,主要是就《天下》篇所作的评述来领悟庄子及其学派的思想。虽然《天下》篇描述和评析了众多不同的学派和人物,各有特点,但仍然有一条内在有机关联的线索。这就是,所有学派和人物虽然有些从大道分裂出去,但仍然在大道的视野之中,构成走向大道的思考环节。

(一)“原于一”的大视野

《天下》篇的大视野表现为,庄子及其学派并不是争道家一家的独尊,而是力图打破各家的局限。所谓“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其所说的,就是这种局限的表现,从而需要打破。只有打破局限,回归“道通为一”的淳朴与和谐,才能出真正的大智慧,成一切人间事。就是说,若成天下之大事,都不能各自孤立分割,相反都有赖于“道通为一”。这就是《天下》篇所说的,“神何由降?明何由出?”“曰:圣有所生,有所成,皆原于一。”

《天下》篇“原于一”或“道通为一”的大视野,其内涵是非常丰富和深邃的。关于“道术”与“方术”的划分,以及“道术”裂而出现百家之学的问题,庄子及其学派借以所批判的,仍然是文明发展的负面效应。不能不承认百家学的出现,乃是思想文化的进步。但是,对于治天下而言,这种百家学由于囿于一己之见,所谓“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却无助于解决分裂中的“天下大乱”问题。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庄子及其学派还对儒家思想作出有条件的肯定。有些学者对此迷惑不解,甚至误解,认为这是庄子思想源于儒家的一种显示,或者说庄子后学调和儒家的表现等等

(二)“生勤”“死薄”以效法大禹的墨家精神

墨家与儒家曾以“儒墨”并称于春秋战国之时,并且是在现实层面上与儒家针锋相对的学派。这和儒道两家的对垒,一个在囿于现实层面,一个超越于现实,是不同的。墨家的理论和实践,都是非常具体的。所以,《天下》篇对于墨家的评述,也比其他诸家具体。虽然《天下》篇对墨家思想境界的总体评价不高,但是,也不能不佩服墨家为济世而表现的世人难为的苦行精神。正是在这一点上揭示出,墨家的理论和实践,实际上都是以大禹治水的精神为依归的。如果说墨家学派带有某种宗教神秘性,那么他们所信奉的最高精神教主,就是大禹。如《天下》篇所述: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

(三)宋、尹文“别宥”“、调”的救世幻想

宋即《逍遥游》中所说的宋荣子,在《天下》篇将宋与其弟子尹文一起来讲,是把其作为一个学派来看。这个学派,也是着眼于解决“天下大乱”问题。所谓“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从《天下》篇对这派思想的概括,可以见之。其概括是:“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从这一概括中可以看到,就“不累于俗,不饰于物”而言,是与墨家的观点类似的。但是,以下所说的,则显示出与墨家不同的特点。墨家更重视自己作为榜样的践行,而宋、尹则重视把自己的思想作对上和对下的说教,以求与人平和沟通,这就是“不苛于人,不忮于众”的意思。而“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则见出与老子清心寡欲和小国寡民的安宁思想相通。其中的特色,“人我之养,毕足而止”,正是这派“以情欲寡浅为内”的诠释。

(四)彭蒙一派道外的“齐物”之思

《天下》篇虽然认为彭蒙、田、慎到一派还没有真正进入大道的境界,但是认为比起前两派则有所进展。从品评中可以看到,此派在几个方面都有力图超然于物外而趋向于道的表现。首先,在品评中提到该派具有“齐万物以为首”的特点。从《齐物论》中,我们已经知道“齐物”是庄子解构“物累”、“物役”等世间异化和走向“道通为一”的根本手段。所以,该派能“齐万物以为首”确实是走向道的一种进展。正是具有这个“为首”的特点,所以对于趋向于道的“天覆”“不能载”、“地载”“不能覆”、“道包”“不能辩”有所认识。特别是,关于“道包”“不能辩”的感悟,接近于道之体会。此外,关于“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泠汰于物,以为道理”;“笑天下之尚贤”,“非天下之大圣”;“舍是与非”等思想,看似都很接近于庄子《齐物论》的思想。但实际上,两者又有质的区别。主要的本质区别在于,庄子是从“道通为一”的境界高度,体悟“齐物”,是以“无”这个根本处出发,所以由《逍遥游》篇“无名”、“无功”、“无己”这个体道思想总纲的提出。而在彭蒙等人一派这种“齐物”之说里,还没有从“知”的层面进入“悟”的层面。“可不可”的问题,在庄子那里,不是知其区别,而是在“道通为一”中消解这种人为的区别。而在彭蒙这里,即使“弃知”,也是“不得已”。同样,对于圣贤、是非,也是观之有别,而“舍”之。这种“泠汰于物”的超然,还是在道外的超然,而非“道通为一”的超越。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有没有哲学系的同学,能谈谈学习哲学的感受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邀请!虽然我是一个理工科的学生,但是我酷爱哲学。我觉得我们这样一个群体回答这个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于,我们能切实体会和感受到哲学的魅力。这是没有考试压力的体会。哲学就是智慧。他能帮助一个人打开格局。前面说过,我是理工科学生,我发现人的思维方式会受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影响。理科,会在乎很根本的东西,譬如,

  •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三者之间什么关系啊,比如谁是谁的学生,谁年代早谁晚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苏格拉底的学生是柏拉图,他开创了柏拉图学园。柏拉图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他开创了吕克昂学园。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时期并称“希腊三贤”,是二代师生关系。拓展资料: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

  • 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武术可以说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中国武术并不仅仅是电影里的拳脚打斗,中国武术的核心是武德。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调动周身每一根神经去努力感受;每一个武术门派,都有着一段传奇曲折的历史;纵观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还没有哪一种传统搏击技巧,具有如此丰富的技术理论体系;也没有

  • 旬子简介?具体的啊!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法家学派创始人,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生平[编辑本段]《史记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子于五十年始来游学

  •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表达了什么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这种变化日新的观点也是王夫之提出来的.体现了新陈代谢的哲学自思想,并把它看作是宇宙的基本准则,到了近代这种发展进化的观点成了资产阶级哲学的法则.该命题提出了新陈代谢的理由,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因为前者zd要“荣”,而后者则“枯”,是一个

  • 什么是阴阳学说?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

  • 简述阴阳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阴阳互根,道家哲学,又称“阴阳相成”,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相互吸引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依存,是指阴阳双方各以其对立面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阳依阴而存,阴依阳而在,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与下,升与降,寒与热,明与暗,兴奋与

  • 阴阳的古义和今义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方古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今义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方根。平方。开方。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一边或一面:方向。方面。地区,地域:地方。方志。方言。方物。方圆。方隅(边疆)。方舆(指领域,亦指大地)。办法,做法,技巧:方式。方法。教导有方。贻笑大方。种,类俯百谎知荷版捅保拉:变幻无方。仪态

  • 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道家哲学。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在思维上它是算筹(算数)和占卜(逻辑)不可分割的玄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进制都充分彰显了阴阳的生命力。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

  • 何为阴阳兵法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在《孙子兵法》等军事著作中也常用阴阳变理来表述战略战术思想问题。阴阳的哲学含义,就是代表矛盾对立的双方。最早见于殷周之际的《易经》一书。传说伏羲以阴阳组成八种基本图形,即八卦。周文王又推演八卦为六十四卦,其中的师卦就反映了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师卦是以坤卦在上,坎卦在下。师是指的战争。坤含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