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诗有没有哲学表现力?

诗有没有哲学表现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27 更新时间:2024/1/18 19:35:14

当然有,如苏轼的诗词,就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哲学理念,并且贯彻在自己的人生中。

杜甫的很多诗词,都体现了孔孟的那一套哲学。

王维的很多诗,也蕴含着佛理和禅机。

不仅是以上这三位,应该说,把哲理融入诗中,在中国的古典诗词里面,比比皆是。像宋朝的诗人,专门以理趣入诗。

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就是一种哲理么?

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不就是禅意的体现么?

还有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

在潭水面前,作者悟得了一种空寂的禅境,山光悦鸟性写的是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潭影空人心是自己内心空明的体会。

又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中的哲理,是跟诗意融为一体的。宁静而致远,闲适而自得,悟中无悟,静中有趣。

多少文人,一生追求,都达不到陶渊明这诗里面的境界。这就是出世和入世之间的区别。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的这首词,既有道家的飘逸出尘,也有儒家的达观。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化用而来。表现的不就是儒家哲学么?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不仅表现了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念,同时也暗含生生不息,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的哲理。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迪人们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事物的认识难免有局限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总之,诗词中的哲理表现,俯仰皆是,就不一一举例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唐代诗歌体现了哪些精神?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唐代是诗的时代。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张文化名片,宣示着我们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明和精美的艺术。唐代的诗人们以刺破苍穹的凛然正气、通透宇宙的深刻思想,或忧国忧民、壮怀激烈,或风花雪月、悲欢离合,写尽了世间的人和事,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气神。其表达的主要精神有:炽热的爱国精神

  • 为什么宋代绝句中,有不少哲理佳句流传至今?能举出一二例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在宋代绝句中,表现哲理佳句的诗可以说数不胜数,,但最让人难以忘记的莫过于大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与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先说说朱熹的绝句这首诗是朱熹于庆元二年(1196年)为躲避权臣韩胄之祸,在江西省南城县应上蛤蟆窝村民邀请讲学期间,在该村写下的一首诗。后来,朱熹离村后,村民便将“上蛤

  • 我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中,哪些方面最具现实意义?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中国人应该发挥自己的绝对优势。你现在就认识到了哲学的重要性,将来前途不可见量。看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太浮浅,只涉及到思想而没有接触人类发展的规律。中国哲学是培养一个人成为强者的哲学,千万不要被鸦片战争后的崇洋媚外的思想干扰你对华夏文明的信念。将中国古典哲学按天地人三才分类,分成三大类,其中“人”又

  • 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的意义何在?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穆斯林学者努力用儒家的思想、语言,系统地研究整理伊斯兰教教义,使之系统化、理念化、哲学化,从而使之更趋具体、完备并富于中国的哲理性,带上浓郁的中国哲学的风格与特色。同时,这种哲学与儒、释、道诸家均有一定区别,保持了最基本的伊斯兰教信仰和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无疑是一种补充和丰

  • 孔子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及现代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仁”可理解为现代的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至于“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一个人能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不偏不倚,不为外界所诱,并不轻易改变这一立场,这便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庸之道。最合理的地方是:他被打倒了.批的就是仁和“中庸”.这也是现代意义.

  • 诸子百家中提倡环境的思想家是哪两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和庄子。“道”的本质是“自然”。“自然”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其整个思想的实质所在;它既是事物存在的法则,也决定着人类的价值理念。这个哲学概念的创制,标志着中华民族先人对自己生存模式的理性认识,预示了中国文化走上了高度亲自然、重视环境因素的发展道路。在世界多元文化之林中,如此明确地标榜这样强的

  • 鸠罗摩什译的经书中能体现生态哲学的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太笼统了。生态哲学具体指什么呢?如果是跟环境保护相关的思想资源,那么《维摩诘经》里的“心净国土净”算一个,《大智度论》里“依正不二”也算一个吧。------------------------------------ps:天人合一那是中国儒家思想,跟佛教没啥关系。鸠摩罗什翻译的经典里也不可能

  • "马上"在古代还有别的意义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马上第二个含义是指在朝为官。古时官员有骑马或坐轿上任的习惯,在马上意味着在职。如《中国现在记》第二回:既而一想,我亦是个男子汉大丈夫,小虽小,到底还在马上,不比他失势之人,我又何必怕他?从维熙《远去的白帆》:寇安老头当时还在马上,他把这对情侣词养在龙眼葡萄棚架之下。至于马上表示立刻的含义就比较有争论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B.天人合一排除其实说句实话,古人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生态平衡问题,这有点牵强附会,天人合一其实是道家修仙的思想,但是好歹讲究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能沾点边,以中国人自吹自擂的心理可以牵强附会。至于a自然崇拜那是比较原始的崇拜,其所涉足的是宗教信仰或封建迷信,与生态平衡挨不上c中庸学说,是搞政治搞人生更不

  •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哪些优秀的生态环境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①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生”就是“仁”,“生”就是善:②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或者“人与万物是同类,是平等的”):③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和生意,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④古代画家最强调要表现天地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