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安禄山建立了什么朝代(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年号圣武)

安禄山建立了什么朝代(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年号圣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73 更新时间:2024/1/4 12:16:17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强盛的朝,这个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谓是最辉煌的王朝之一,但是这场辉煌的结束却是因为一场叛乱,那就安史之乱,其中有两个重要人物安禄山史思明

史思明暂且不说,安禄山作为唐王朝的一个红人,即使不叛乱仍然可以获得一个非常好的前途,为却选择发动安史之乱?他叛乱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与唐朝当时的国家政策又有何联系?

1、 藩镇制度的设立,使得安禄山获得了强大的武装力量

藩镇制度是唐朝中期设立的军事制度,藩镇也就是方镇,建设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保卫唐朝的统治,所以藩镇本身就具有非常强大的武装力量。

而安禄山作为统治藩镇的节度使,获得如此强大的武装力量是非常轻而易举的,所以我认为藩镇制度的设立给安禄山提供了最基础也是最强大的武装基础

藩镇作为保卫唐朝统治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建立之初就已经被赋予了深切的厚望,所以给予的军事力量一定是不低的。

而安禄山在最初只是作为一个军事力量的管辖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但是后来的身兼多个地方的军事力量的管辖使得安禄山有了扩展的军事基础。

2、 节度使制度的完善,使得安禄山获得了极大的权力

唐朝的节度使制度是从唐睿宗统治开始的,节度使在这个时期成为了正式的职位。

到了唐玄宗统治的时候,节度使制度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了,所以我认为完善的节度使制度给了安禄山非常大的权力,而这样大的权力就给安禄山的叛乱奠定了基础。

节度使制度就是皇帝派遣武将镇守某一个区域,这个武将称之为都督,也就是后来的节度使。

在唐玄宗统治时期,节度使制度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了,一个区域的节度使掌握了那个区域的所有权力,军队、百姓、财力于一体。

直至到后期,这样的节度使都可以独揽大权了,而安禄山正是这样一个拥有非常大的权利的节度使

节度使本来是一个只能管理一个区域的官员,到了唐玄宗统治的时候,因为上层统治者非常腐败。

为了享乐,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就让本来应该只管理一个区域的节度使开始兼并管理好几个地区,安禄山就是同时管辖了三个地区。

安禄山本来的统治区域在河南一带,后来,唐玄宗将现在的北京、河北一带也分给了安禄山。

这样一来,安禄山就成为了这三个地区的最大的官,掌握的兵力自然不容小觑,有了强大的武装力量,财权和政权自然也就跟上了

再加上,安禄山作为节度使是这三个地区的直接统治者,很多军队和百姓都开始效忠节度使安禄山,而忘记还有一个远在天边的皇帝唐玄宗了,给了安禄山扩大权力的基础。

之所以说军队和百姓开始效忠节度使安禄山,是因为当时的唐朝已经不再是最初那个繁盛的王朝了,均田制开始崩溃,百姓没有土地,没有生计,没有生活来源,社会矛盾就比较尖锐。

但是唐玄宗作为统治者并不作为,仍然只顾着享乐,而统治这三个地区的节度使安禄山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开始解决百姓最基本的吃饭问题。

将土地分配给百姓,得到了土地的百姓也会更加感谢这个真正作为的节度使安禄山,所以也会更加效忠他。

另外,在唐初,建立军功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获得的赏赐也非常多,但是到了唐玄宗的时候,建立军功得不到皇家的赏赐。

但是安禄山作为节度使却可以给这些兵士赏赐,久而久之,军队也就更加稳固了效忠安禄山的立场。

安禄山作为节度使是非常优秀的,懂得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懂得给兵士赏赐。

安禄山本人就有了非常大的影响力,并且三个地区的集中统治,给了安禄山非常大的权力,也更适合安禄山扩大自己的权力,所以我认为节度使制度在唐玄宗时期的完善,给了安禄山获得极大权力的基础。

3、 民族大融合的制度,使得安禄山获得了丰富的兵力

唐朝是一个辉煌的王朝,在气度上就非常开放包容,所以唐朝对于少数民族的政策是非常宽容的,是非常开放的。

唐朝的统治者允许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但是大部分的少数民族都停留在安禄山的管辖范围内,这些少数民族都非常骁勇善战。

无形之中给安禄山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兵力,所以我认为唐王朝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使得民族大融合,给了安禄山获得丰富兵力的机会

唐王朝的辉煌吸引着周边少数民族的目光,而唐王朝作为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在少数民族的政策上也非常开明。

没有强行将少数民族的风俗给抹杀掉,而是顺其自然,这样的包容也给了少数民族极大的信心,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地区。

但统治者对于少数民族的戒备,还是将少数民族也就是胡人安置在安禄山统治的大部分区域,很多少数民族在这个区域内开始生活,所带来的习俗风气也在影响着本地的人民。

草原部落骁勇善战,这是少数民族给人最初也是最稳固的印象,这种骁勇善战的勇猛性格也在与中原人士的交往中传递给那个区域的本地人民。

很多百姓在与少数民族的交往过程中自然也会有一些学习,更多的百姓开始有了一些战斗力,而军队更是在胡人的渲染下,更加地勇猛善战

并且安禄山作为节度使给了少数民族非常大的生活空间,再加上,安禄山本人就是胡人,少数民族的人对安禄山的好感度非常高,甚至超过了唐玄宗。

而这样的好感度在后来的安禄山发动叛乱中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

安禄山作为节度使统治的区域胡化越来越明显,很多本地人都被渲染了少数民族的勇猛果断的战争性格,而且,在军事训练中也有胡人进行训练,将骑兵训练得井井有条,大大增加了安禄山军队的实力。

另外,在安禄山发动叛乱后,这些少数民族都是潜在的兵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转化,以至于安禄山的军队能够长驱直下,丝毫不受阻碍。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本意是为了扩大唐朝的声誉,但却间接了给安禄山增加了很多潜在的兵力。

民族的大融合,将少数民族的勇猛气概带给安禄山统治区域的百姓和军队,军队实力大大提高,奠定了安禄山叛乱的军队基础

所以我认为唐朝的民族政策使得民族出现大融合,给安禄山提供了丰富且强大的兵力,大大增强了军队的实力。

4、 姑息政策的实行,使得安禄山可以不断发展势力

唐玄宗对于节度使可能自己扩大权力的情况是知道的,但是作为皇帝肯定是想要稳固的江山。

想要让这些节度使来稳固江山,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我认为唐朝姑息政策的实行,是安禄山可以肆无忌惮扩大权力的重要原因

"姑息政策",顾名思义,就是对那些犯了错的节度使给予宽大处理,甚至并不会裁撤这些人的官位,安禄山就是姑息政策的一个受益者。

唐玄宗对于节度使私自扩大权力、扩大军队的事情肯定是知道的,但对于没有表现出真正想要篡位的人还是选择了暂缓处。

这一个暂缓就给了安禄山非常足够的时间来扩大他自己的军队,扩大自己的统治区域,扩大自己的统治名望。

姑息政策不断发展,到后来,在位的统治者也就是唐玄宗几乎是对这些势力非常大的节度使撒手不管了,因为就是想管也管不了。

那里的军队、百姓效忠的都是节度使这个人,而安禄山就是钻了这样一个空子,抓紧时间扩大自己的统治区域,增加自己的军队人数,提高自己的军队实力。

姑息政策的实行,给了安禄山发展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安禄山就能够集结起足够的军事力量,依靠百姓的支持开始发动叛乱,所以我认为姑息政策的实行也是安禄山能够发动叛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5、 结语

唐朝的辉煌因为安禄山的叛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安禄山能够叛乱跟唐朝的政策脱不了关系。藩镇制度为了最初保卫唐朝的目的,分配了大量的军事力量,却也给了安禄山扩大势力的武装基础。

节度使制度在唐朝的不断完善,使得安禄山作为节度使在掌握了武装力量的基础上很快就掌握了财权和政权,并且由于治理措施的恰当正确,很快就获得了极大的民心和军心,获得了大批的兵力。

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得跟多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成为安禄山军队的潜在兵力;姑息政策的实行,给了安禄山扩大势力的时间,召集起能够威胁到唐王朝统治的军事力量,进而发起了叛乱。

更多文章

  • 唐朝强盛时期的地图(唐朝版图最大时的疆域地图分析)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地图,疆域,版图,时期,分析,强盛,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大一统王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疆域面积最大的朝代之一。总体上来说,唐朝的疆域仅次于元朝和清朝,位居第三位。不过唐朝的疆域面积到底多大,这个却十分难以计算。首先,唐朝的疆域变化十分快,不像元朝和清朝那么稳定。另外,唐朝实行羁縻制度,有实际上的控制,也有名

  • 杨广的真实历史是昏君吗(真实的杨广是什么样的君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杨广,昏君,君王,历史,真实,什么样

    近年来,影视作品上关于隋炀帝的负面形象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么,史书上是如何记载隋炀帝的呢?隋炀帝真的是昏君吗?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史书上所记载的隋炀帝形象。史书上记载隋炀帝:“美姿仪,少聪慧”。意思是说隋炀帝长得玉树临风,为人很聪明。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隋炀帝不是愚蠢之人,毕竟像晋惠帝这样的例子

  • 杨广真的杀了他爹吗(正史中没有任何杨广弑父的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正史,弑父,杨广真,记载,没有,任何

    隋文帝晚期,突然变得性格猜忌多疑,听信谗言,滥杀开国功臣。比如史万岁就不幸被杀。这下让朝廷上上下下和民间的百姓都诚惶诚恐。对杨广来说,太子之位已经定下,但朝堂上还是暗流涌动,只要还没登基,一切就还没有定数。隋文帝软禁了三儿子秦王杨俊,然后把太子杨勇贬为庶人,立二儿子杨广为太子,但是没多久就把四儿子蜀

  • 姜氏统治齐国多少年(自太公望立国至康公贷失国665年)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康公贷,失国,公望,立国,姜氏,统治,齐国,665年,多少

    民间传说中,当年周文王背了姜子牙八百步,这一步就是一年,姜子牙也就保了周朝八百年江山,周文王要是知道这,宁可累死,那也要多背几步的。这些肯定都是民间的传说而已,主要是突出姜子牙这个人的神通广大,但有趣的是,姜子牙也有自己的国家,这就是著名的齐国。就算姜子牙本领再大,但人死如灯灭,姜子牙也没能保佑齐国

  • 金国和辽国什么关系(辽国和金国是一个国家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金国,辽国,国家,关系,什么,一个

    金国灭了辽国,为何放任西辽不管,难道不怕西辽报仇雪恨吗?金国俘虏了辽国最后一个皇帝天祚帝,辽国灭亡。不过,辽国一个大臣,同时也是宗室之一的耶律大石,却西迁成立了西辽。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要知道,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辽,也算是强盛一时的帝国。如果西辽反扑过来,对金国进行反攻,金国可能就会功亏

  • 宋朝时的辽国首都在哪里(辽国都城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辽国,都城,首都,地方,宋朝,哪里,什么

    印象中无论哪个王朝都有自己的都城,并且都城的地位非常重要,几乎无法取代,然而在一段时间内,无论是中原的唐宋还是北方的金国等王朝都拥有数个首都,历史罕见。提起多个首都不得不说一下唐宋的制度问题,通常来说,一个国家只需要一个都城就足够了,为何在这段特殊时期内,会出现多个首都并存的现象?其实还要从每个王朝

  • 宋朝时期辽国是谁灭的(北宋时期大辽国最后被哪个国家所灭)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辽国,时期,国家所灭,宋朝,北宋,最后,哪个

    公元12世纪初,广义上的中华大地以北宋与辽国和平共处为主旋律,除此之外,北宋的西境有西夏,辽国的北方则有女真,他们既是附庸国,也是潜在的敌人。长期的和平局面让北宋和辽国都沉醉于太平盛世的美梦,国力衰弱而不自知。宋徽宗继位后,在蔡京的怂恿和鼓吹下,北宋对外采取扩张策略,接连取得对西夏和羌族的胜利。童贯

  • 不怕困难的诗句(六首遇到困难时要毫不畏惧的古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古诗,诗句,畏惧,困难,不怕,遇到,毫不

    诗词鉴赏-当你遇到困境时,不妨读一读这六首诗词,伴你走出困境。人生是一段旅程,总会遇见坎坷与不平。当你遇到困难时,当你陷入低谷时,不妨读一读这六首诗词,来鼓励下自己,来激励我们奋勇前行!毕竟挫折和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自己足够坚强,也足够勇敢的话,那一定是能够让自己重新站起来,一定能够收获美好的未来。

  • 步辇图作者是谁(步辇图是唐代阎立本的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步辇图作者,阎立本,作品,唐代

    阎立本与《步辇图》:一、《步辇图》创作的历史背景:吐蕃(今西藏)第三十二世王是松赞干布,平定叛乱,开创了统一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是一位很有作为的首领,他仰慕大唐文明, 638年派使者禄东赞带着奇珍异宝入唐求婚。唐太宗非常高兴,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二、《步辇图》作者阎立本(601—

  • 渔歌子古诗翻译赏析及原文翻译(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渔歌子,翻译,古诗,原文,赏析,诗情画意,充满

    张志和的这首词,充满了诗情画意,短短27字,美到极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古典诗词历来以其丰富的意境,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魅力为人所喜爱。或雄浑壮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深沉哀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昂扬乐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或清新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