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啮指痛心的故事介绍(曾子大孝尊亲的故事内容梗概)

啮指痛心的故事介绍(曾子大孝尊亲的故事内容梗概)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703 更新时间:2024/1/9 5:47:43

临沂七孝故事之一啮指痛心,曾子大孝尊亲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位叫曾参的人,字子舆,是鲁国南武城人,也就是现在的临沂平邑县郑城镇南边

当时的人都习惯叫他曾子,一说曾子,大家都知道,他可是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大家都说得他可是得孔子真传的。曾子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三字经里有一句话做大学,乃曾子,就是说的他

他的著作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人们都尊称他为“宗圣”。他不光是大教育家,还是一个大孝子。关于曾子的故事现在流传的非多,今天我们就说一下的啮指痛心的故事。

有一天,鸡刚叫了一遍,曾子就起床准备去砍柴了,他怕开门关门的声音太大,吵醒了母亲,就轻手轻脚的走到了门边,又轻轻的拉开门,又小心翼翼的关好。

可是还是被母亲听到了,母亲在自己的屋里喊他说“孩子,天还没亮,等天亮吃完饭再去吧”,曾子说“不了,娘,咱家柴火快没有了,我带着干粮,一边走一边吃就行了”。说完,就拿着砍刀绳子出了院门。

母亲见曾子没听自己的话,就赶紧穿上衣服追出了院门,但是只看见了走远了的儿子的背影,母亲自言自语的说,真是太懂事了,这么小的年纪吃这么多苦,。曾子的母亲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往家里走。

回到家里,曾子的母亲也得开始一天的忙碌了。

曾子的父亲曾皙已经外出办事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田间的农活和家里砍柴的重活就都落到了曾子的肩上,而家里的家务活都是由曾子的母亲来完成。

曾子的母亲草草的吃了几口早饭,就开始干活了。先去屋里拿了一些吃的去喂鸡,然后又去牛栏喂了牛,喂好了家里大大小的家禽和牲畜后,母亲又开始打扫屋子和院落,她弓着身子在院里忙东忙西,一点休息的时间也没有。

快到中午的时候,家里的活就只剩下打扫牛栏了,以前这个打扫牛栏的活都是由曾子和曾子的父亲一起做的,因为需要把牛栏的烂乎乎的臭牛粪用背筐背到外面去,是个力气活,曾子的母亲一般做不了这么重的活。但是为了不让曾子砍柴回来再干重活,就决定自己去打扫。

曾子的母亲刚把牛粪扫到背筐里,就听到院子外面有人在喊“子舆在家吗?”,曾母连忙从牛栏里走出来,看见一个年轻人走进院子里,正在四处望着。

“哦,是找我儿子的吧?”母亲恐怕失礼,连忙迎上前去问道。

“是伯母吧,我是子舆的同学,有很重要的事要找他”。

母亲听到是儿子的同学来找儿子,连忙把客人让到主屋里,客人坐下后问道“伯母,子舆不在家吗?”“是啊,子舆去山上砍柴去了,你在这里坐一会,他一会就会回来了”。

一转眼就到中午了,眼看着太阳升到头顶了,曾子还没有回家。

曾母可是有点着急了,她几次到院门口往外张望,可大街上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因为以前家里来客人都是曾子和父亲接待的,这次两个人都有没在家,母亲就有些不知所措了,她就怕自己招待不周,让别人笑话到曾子身上。

再说家里也没有招待客人的饭菜,她想出去买点,可又怕客人觉得家里人都不在家里陪他不礼貌,这可怎么办啊?

曾母又想让邻居去山上找儿子,可山上那么大,谁知道儿子去哪个方砍柴了呢。她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山里去找儿子。她绞尽脑汁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让曾子知道家里来客人了。

她突然想起以前她手破的时候,曾子都能感受到她的心思,也能感受到她的疼痛,她曾以为是母子连心的感应,这次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她就猛的把自己的手指使劲咬了一口,如果曾子感觉到了,肯定就很快回来了。

这时山上砍柴的曾子,只想多砍点柴背回家,早把时间的事给忘了,正砍得起劲的时候,就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心里一阵刺痛,就赶紧放下砍刀,捂住自己的胸口蹲在地下。

这是怎么了,平时也没有这样的情况啊,是不是砍柴累的呢,胡思乱想了半天,曾子抬头看了一下头顶的太阳,发现太阳已经在正中间了,还没有回家吃午饭呢,是不是母亲惦记我,才感觉到心痛了呢。曾子赶忙把砍好的柴捆好,就回家了。

曾子回家后,盛情款待了客人,在和客人聊天的时候,曾子说起自己在山上砍柴感到心痛的事,曾母惊讶的说“有客人来访,怕你赶不回来就咬了一下手指”,客人听了连连感叹到“这是子舆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是上天让你们母子心灵相通呀”。

曾子的孝心,也因为和母亲的心灵相通得以被后世传说。

更多文章

  • 赵光义和小周后的画是真的历史吗(赵光义和小周后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小周,赵光义,历史,关系

    赵光义强幸小周后,还作画流传后世,靖康耻或许就是报应。自古都是英雄难过美人关,而对于帝王或者皇亲国戚,他们大权在握,所以喜欢美色更不在话下,也正是因为这样,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了很多香艳的故事,而最出名的要数赵光义强幸小周后。赵光义看上小周后倾国倾城,所以将她招入宫中强幸要了她,为了满足他变态的心

  • 为什么宋代之后没有封禅(宋真宗粉饰太平将封禅搞臭)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封禅,粉饰,宋真宗,太平,宋代,之后,为什么,没有

    北宋之后,为何再无封禅?宋真宗粉饰太平,将封禅搞臭!封禅是中国古代一项非常隆重的祭祀典礼。只有在太平盛世之时,皇帝才会到泰山祭拜天地,向天地汇报自己的工作成绩,同时对天地的佑护之功表示感谢。历史上举行过封禅大典的只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人。自北宋之后,再无封禅活动,这到

  • 全国公认最好听的方言排名(国内最好听的3种方言)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方言,排名,公认,全国,好听,国内

    我国最好听的3种方言,苏州、西安上榜,最后一种专门有人去学!众所周知,我国是疆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的旅游大国,由于南北地域的差异也形成了如今俗称的南北方差异。南北方的差异不仅体现了生活习惯和饮食上,方言也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北方方言普遍好懂,而南方方言则难懂又难学。虽然如今全国推广普通话,但各地的方言

  • 巴黎圣母院故事梗概200字(巴黎圣母院主要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圣母院,巴黎,梗概,道理,故事,主要,什么,200

    《巴黎圣母院》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这是一个故事,也是一部伟大的建筑。对故事情节来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每个人为了自己的执念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如同高山一样,是多少世纪的产物。这本书的作者:[法]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紧挨瑞士的省城贝桑松,

  • 57个民族多了哪一个民族(中国到底有56个还是57个民族)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族,中国,还是,到底,一个,56,57

    第57个民族?他们守御边疆600余年,身份证与其他民族都不相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92%的人口都是汉族,剩下的55个少数民族仅占人口的8%,即使人口数量存在巨大差距。但我国各族间都非常尊重彼此的民族文化,国家也一直提倡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对于中国人来说,不管是哪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

  • 90后经典老歌排名(十首90后怀旧经典老歌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经典,怀旧,排名,作品,90后

    十首90后即便忘记了歌名也能跟着唱的经典歌曲!分享十首90后看见歌词也会情不自禁的跟着哼两句的经典作品。1.《大海》原唱歌手张雨生,作曲陈大力、陈秀男。歌词“如果大海能够唤回曾经的爱,就让我用一生等待,如果深情往事你已不再留恋,就让它随风飘远”。2.《同桌的你》原唱歌手老狼,作曲高晓松。歌词“谁娶了

  • 春去夏犹清人间重晚晴什么意思(李商隐晚晴表达的诗意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晚晴,犹清,诗意,赏析,李商隐,人间,意思,表达,什么

    李商隐《晚晴》赏析:晚晴唐·李商隐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 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这诗是大中元年(847)初夏,在桂管观察幕府中所作。宣宗即位,牛党得势。诗人一直受到牛党的猜忌和排挤,感到在京难以栖身,只好离开长安,随桂管观察使郑亚到桂州(今广

  • 大风吹歌词表达什么意思(这首歌的歌词背后含义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歌词,含义,大风,解读,意思,表达,背后,什么

    《大风吹》的魔性在哪里?为什么会如此火爆?最近抖音里又一个小视频火了,顺便带火了一首歌,我也是由那个视频转为这首歌粉丝的其中一个。相信很多人听了这首歌之后会不断地循环,甚至有粉丝直接弹幕“每天听一遍,快乐似神仙”也足以说明大家对这首歌的喜爱之情;我本人也是很喜欢这首歌,一遍又一遍的循环。这首歌的魔性

  •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著名的古诗词里的端午节)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诗词,端午节,著名,关于,哪些

    一年佳节逢端午,古诗词里的端午节,有思念,有孤独,还有美好!流光匆匆,不觉又至端午。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龙舟节,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荆楚岁时记》载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于户上,以禳毒气。是日,竞渡,采杂药。”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全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节日(重阳节三大风俗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风俗,节日,介绍,山东,兄弟,重阳节,九日,九月,什么

    10月4日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开了分外香,重阳节习俗知多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10月4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又叫老年节、老人节,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