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伯邑考简介(周文王姬昌的长子为何叫伯邑考)

伯邑考简介(周文王姬昌的长子为何叫伯邑考)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313 更新时间:2024/1/8 7:53:26

周文王姬昌的长子为何叫伯邑考,其背后潜藏着怎样的故事?

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而姬昌的嫡次子为周武王姬发,为何伯邑考的名字如此与众不同呢?

其实伯邑考并不是其本名,伯邑考姓,名,本名为“姬考”。但按照商周时期的风俗,人们一般不用本名称呼贵族,而是用另外的名字来相称。那么伯邑考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伯”:

古人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长幼顺序,姬考是嫡长子,所以在名字最前加一个伯字。之后古人有了取字的传统,“伯仲叔季”就在字中体现了。

比如司马懿是老二,所以字仲达,他的哥哥司马朗字伯达,三弟司马孚字叔达。还有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孙翊字叔弼,孙匡字季佐,一看就知道长幼顺序。

“邑”:

邑这个字在商周时期可以指封国和国都,代表着很高的权力。伯邑考是嫡长子,自然要继承姬昌的爵位,所以在名字中加邑字。

还有一种说法是伯邑考担任的官职叫做“邑”,因当时“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至于就很好理解了,就是他的本名。

所以伯邑考就可以理解为:姬昌的嫡长子,将来要继承姬发的爵位,本名叫考。

不过史籍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姬考”这个名字,只有伯邑考,所以人们一般也就把姬昌的嫡长子、周武王姬发的哥哥称为伯邑考。

以上是最通俗的解释,不过还有说法认为伯邑考并不是名字,而是谥号,而这就与伯邑考的悲惨经历有关系了。

《逸周书》有这样一条记载:“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殷罪,籥人造,王秉黄钺,正国伯。”

武王在伐纣前于宗庙中祭祀列祖列宗,其中“邑考”“文王”之后。而文王包括之前的太王、太伯、王季、虞公都是西周先祖的谥号,所以与其并列的邑考也当属谥号。

“考”字,自有先考的意思,是祭奠先人的尊称,所以邑考也很有可能是其姬发兄长的谥号,不是名字。

虽然伯邑考是姬发的兄长,但长兄如父,而且伯邑考曾为太子,所以在祭祀之列也合情理。

不过伯邑考的死却有些扑朔迷离。伯邑考年长姬发两岁,但身为嫡长子的他却在父亲姬昌驾崩前去世了,其死因不明。

关于伯邑考的死因,人们最熟悉的是他被妲己、商纣王害死,然后做成肉羹被他父亲吃掉了。这个说法最早出自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

“囚文王,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质于殷,为纣御,纣烹为羹,赐文王,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纣曰:‘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

大意为纣王把姬昌囚禁在羑里,让其长子伯邑考去朝歌作人质,为他驾车。后纣王杀掉了伯邑考,将他做成肉羹赐给了姬昌,还说圣人不会吃用自己儿子做的肉羹。

虽然姬昌心知肚明,但为了活命还是将其吃掉了。纣王知道后说,谁说姬发是圣人啊,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都不知道。这种说法由于被《封神演义》采用,为世人熟知,但其实并不为信。

还有一种说法是伯邑考是病逝的。直接原因是周文王将伯邑考的太子之位废除,立姬发为太子,伯邑考被废后不久病逝。这件事记载于《史记》中:

“同母兄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这里提到了伯邑考被废的原因,就是他不如姬发和周公旦贤能,而且百官群臣都站在姬发这一边,所以姬昌为了国家稳定只能选择废掉伯邑考,改立姬发。而伯邑考在姬昌驾崩前就去世了。

西汉董仲舒据此在《春秋繁露》中又有所改写“伯邑考知群心贰,自引而退,顺神明也。”说伯邑考自知群臣都舍弃自己站在弟弟姬发一边,所以自行隐退,让出太子之位,以顺应神明意志。

无论是被父亲废掉还是自行让出太子之位,都说明身为嫡长子的伯邑考在被立为太子之后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

最终由于“众叛亲离”败给了自己的弟弟姬发,丢掉了太子之位,自己也不久郁郁而终。

不过继位的周武王姬发在伐纣前为了凝聚人心,还是将废太子排在了祭祀之列,并赐其谥号为邑考,以示尊重。

但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后大封兄弟群臣,却没有给伯邑考的后人分封“伯邑考,其后不知所封”这也体现出政治的残酷性。

更惨的是伯邑考太子被废的故事也被后世用于“废长立幼”的正面典型案例。《后汉书霍光传》曾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

综上,或许是出于商周传统,或许是由于为谥号,所以伯邑考和姬发虽然是亲兄弟,但两人在史籍中的名字却如此不同。而伯邑考名字的背后也潜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政治斗争。

标签: 伯邑考姬昌周文王简介长子为何

更多文章

  • 邓伦主演的电视剧哪部好看(邓伦出演的五部经典电视剧)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邓伦,电视剧,经典,主演,出演,好看

    邓伦主演的五部电视剧,你要是全部都看过,真爱粉无疑了。第一部《香蜜沉沉烬如霜》当年因为女主颜值止步,三年半以后才看,真香!剧情是真不错,跟三生系列有的一拼。男二这部确实封神,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清冷气质太到位了,黑化前后的表演非常有层次,那种爱而不得,孤独的宿命感,为爱发狂,表演很细腻,把男主都

  • 关于武则天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武则天的一生历史故事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简介,武则天,生平,事迹,历史,一生,故事,关于

    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武则天的传奇人生。若说中国历史上的主角,绕来绕去都离不开皇帝。作为封建统治的核心,皇帝这个身份向来备受到天下人的向往与推崇,无论是默默无闻的布衣平民,还是智勇双全的将相军师,他们最终都是为皇帝服务的。长期的父系社会让人们印象中的皇帝都是男性,而今天的主人公,则是中国历

  • 雍齿和刘邦究竟是什么关系(雍齿是刘邦最恨的叛徒兼功臣)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齿,刘邦,功臣,叛徒,关系,究竟,什么

    雍齿是刘邦最恨的叛徒兼功臣,屡有被杀的危险,为何最后能善终?众所周知,汉高帝刘邦是个心胸狭窄之辈,但凡得罪过他的人,最终都会遭到打击报复,比如韩信、彭越、英布等人都是如此。而在这批人当中,最让刘邦痛恨的无疑是将军雍齿。奇怪的是,雍齿虽然数次面临被杀的风险,最终不仅能保住性命,还得以获封为侯爵,这究竟

  • 上官姓氏的由来是什么(上官姓氏的来源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上官,姓氏,简介,来源,由来,什么

    中华姓氏——上官姓!上官姓,复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一位,上官姓人口排序第510位,约有7.5万余人。一、姓氏来源上官姓源流单一,出自芈姓。上官氏的始祖是战国时楚国公子子兰。一说上官姓以地名为姓氏。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上官”为地名,

  • 广西明星有哪些(事业红火的广西明星名单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星,广西,名单,大全,事业,红火,哪些

    同是广西明星!乔振宇、胡夏事业红火,谈莉娜、欧阳夏丹让人心塞。大家一提起明星,总感觉他们大部分会出生于繁华漂亮纸醉金迷的大都市。比如说,个个都是神仙打架的港星,或者是抱团关门自己玩的京圈。不过,也就仅仅距离香港只有几步之遥的广西,这个看似光芒被盖住了的地方,也有不少明星。然而,让人特别唏嘘的,有人红

  • 诺曼底登陆战是二战转折点吗(登陆代表二战进入什么状态)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二战,登陆战,转折点,诺曼底,状态,进入,代表,什么

    1944年6月6日,15.6万美国、英国、加拿大联军在法国北部长达50英里的诺曼底德军防线上,进行了抢滩登陆作战。诺曼底战役是二战中盟军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作战军事行动,也是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罗斯福和丘吉尔在欧洲发起战役的目的是为了缓解苏联在东线与德军作战的压力。1943年,盟军制定了

  • 古代张姓的名人(张姓历史上的十大名将人物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名将,张姓,简介,名人,历史,人物,古代

    张奂,字然明,东汉凉州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安西)人,东汉时期名将。张奂官宦之家出身,学识不凡,眼光长远,汉桓帝时期入仕,奉命北伐匈奴之祸,以两百军士屯兵长城,对抗南匈奴与东羌联军。用计使敌军造成恐慌,迫使敌军投降,入驻南匈奴,南匈奴休屠各联合鲜卑、乌桓起兵反叛攻掠边境,张奂面对联军毫不惊慌,

  • 勇冠三军指的是谁(三国中勇冠三军的10位猛将)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勇冠,猛将,10

    受《三国演义》普遍影响,三国猛将层出不穷,如河北四庭柱、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十二虎臣等等,其实按《三国志》正史记载,三国真正摧锋陷阵,搴旗斩将的猛将,十人而己。 白马之战,关羽与张辽率轻骑出击,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颜良于万军之中,斩其首级还营,袁绍诸将莫能当抵挡,遂解白马之围。《三国志》全

  • 马超的父亲怎么死的(马腾为何主动放弃兵马成为人质)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兵马,马腾,人质,马超,父亲,主动,放弃,成为,为何,怎么

    马超的父亲马腾,为何主动放弃兵马,成为曹操手中的人质呢?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不过,在激烈的较量下,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其中,就曹操来说,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马超、韩遂、刘表等众多割据势力。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本文所要说的马腾,也可以说是曹操消灭的诸侯。马腾

  • 南宋名将孟珙到底是何水平(南宋将领孟珙功绩远超岳飞)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孟珙,超岳飞,功绩,名将,将领,水平,南宋,到底

    南宋将领孟珙:功绩远超岳飞,军事专家赞为大师,存在感却很低。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能有北返者。宋人南渡,以还我河山之虚愿,尽一生而尤未悔已。自此,后世史家称这段时期为“南宋”。提起南宋名将,相信有不少读者会想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大将岳飞,可今天我们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