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君和侯哪个爵位大(古代侯和君哪个地位高)

君和侯哪个爵位大(古代侯和君哪个地位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041 更新时间:2024/2/22 13:56:18

战国时期封君和封侯是怎么来的?君爵与侯爵相比哪个地位更高?

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征战不休,为了激励和奖赏,出现了一种脱胎于周朝的诸侯封爵制度,这就是封君。

大家熟知的封君有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等等,其实这种封君是诸侯国内一种过渡性质的爵位赏赐,是仅次于诸侯们自己的一种爵位。

但是在战国末期,各国又出现了一个全新的爵位,即封侯,比如吕不韦的文信侯,王贲的通武侯等等,要知道战国时期封君是比较常见的,且封君基本宗室子弟和大功之人,且一直都存在,但是侯爵这个就比较敏感了。

毕竟很多诸侯国的爵位其实都来自周天子的册封,比如秦国只是一个伯爵诸侯国,但为何各国后面都封了一个比自己“等级高”的侯爵出来呢?

封君的由来

封君早在战国初期就开始了,在周朝的分封制下,君属于卿大夫一级的,因此各个诸侯自己就能册封,而且不需要周天子的册命,大家熟知的商鞅其实在秦国被封为商君,即商地的封君,《史记》记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商鞅以前叫公孙鞅,老祖宗来自于姬姓,属于卫国人,又被称为卫鞅,在被封为商君之后,以封地为姓氏,称之为商鞅,因此商鞅商鞅,意思就是商地叫鞅的人。

除了商鞅之外,战国时期被封的君有很多,也是很多战国顶级权臣人手一个的封号,比如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燕国昌国君乐毅、秦国武安君白起、武信君张仪等等。

之前封君是有封地,封君的封号也是和这些地方有关系的,比如信陵、春申,这些都是地名,他们可以管理这些地方,甚至可以招募私兵的,但是到了后期,封君和封地早已分开,封君只享受封地的食邑,没有管理权。

因此后面的封君已经没法将自己封地特权传给自己的子嗣,因此没必要选择封地来封君,可以随便起个好听的名字,因此才有了武安君这种不是地名的封君。

值得一提的是,武安君这个名字还不是白起一个人独有,赵王认为李牧也有资格用这个封号,因此赐予李牧武安君的名号,让春秋时期的卿大夫变成了战国时期的新的爵位。

封侯前的各国

在战国时期,侯爵那只能是周天子册封的,即周朝的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其中秦国只是其中的伯爵爵位,都算不上侯爵,虽然秦国自己内部称公比如秦献公秦孝公,但是对外只能称秦伯,没办法,谁让称公好听呢?

秦国好歹还能称伯,更惨的是楚国,因为他只是一个子爵,对外只能称楚子。

因此楚国国君一直想要升级爵位,但是一直没被册封,搞到最后,楚国不爽了,自己说:“我蛮夷也”,不理会中原那一套爵位制度了,自称为王,和周天子一个级别,不过其他诸侯国本来就看楚国是蛮夷,也就随他去了。

秦国的爵位

此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以军功激励秦国人,因此推出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其中秦国设置的爵位如下:

第1级公士、第2级上造、第3级簪褭、第4级不更、第5级大夫、第6级官大夫、第7级公大夫、第8级公乘、第9级五大夫、第10级左庶长。

第11级右庶长、第12级左更、第13级中更、第14级右更、第15级少上造、第16级大良造、第17级驷车庶长、第18级大庶长、第19级关内侯、第20级列侯(彻侯)。

其实当时只有十八级,曹魏大臣刘劭的《爵制》中记载的也是十八级,当时最高为大庶长,后面最高的两级在商鞅变法的时候根本没有设定,而是经过后期逐渐完善形成的。

首先当时周天子名义上还是诸侯之主,侯这个名字和五等爵重合了,其次,商鞅自己因变法有功,只封了大良造的爵位,连大庶长都不是,或许大良造是秦国公室以外最高的封赏了。

什么时候可以封侯

那么封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等战国礼崩乐坏更彻底的时候,毕竟大家都是侯爵、伯爵、子爵,往下封只能封卿大夫,不可能封和自己平级甚至高的侯爵出来,但是一旦诸侯国变成齐王、魏王、赵王的时候,封侯就理所当然的了。

因此诸侯国们开始走完一个称王的流程,彼此之间互相尊王,首先就是徐州相王的两个主角魏惠侯和齐威侯,战国初期称霸一时的魏国在马陵之战惨败,终于认清了自己。

于是魏惠侯主动让出霸主地位,来到徐州尊请齐威侯为王,齐威侯自然不会拒绝,称齐威王,齐威王也投桃报李,于是也请魏惠侯为王,为魏惠王

眼看魏国和齐国不要脸的称王,其他国家看不下去了,于是楚国、赵国、燕国以及鲁国直接前来讨伐齐国,其中最不爽的就是楚国,毕竟当时楚国强大,而且以蛮夷自称,称王大家也就忍了。

而楚王觉得自己和周天子平级,高各个诸侯国一等,现在齐国和魏国也称王,居然平起平坐了,于是楚威王日想夜想就是不爽,直接亲自带兵攻打齐国,于是打仗的同时,战国礼崩乐坏更加加剧了。

打着打着,魏国为人拉拢韩国,尊请韩威侯称王为韩宣惠王,不久秦国在没有人尊请的时候,自己称王为秦惠文王,再后来,魏国、韩国为了对抗秦国,又尊请赵国、燕国、中山国一起称王。

最终五国相王,大家都称王后,封侯基本没有阻碍了,因此各国开始封侯。

秦国封了魏冉为穰侯、范睢为应侯、吕不韦为文信侯、嫪毐为长信侯;齐国封了邹忌为成侯等等。

封侯和封君哪个地位高

这回到文章的开始了,封侯和封君的地位哪个更高一点,按照级别上来说,封君其实是诸侯国内仅次于国君自己的封号了,一般都赐予大功劳的人,同时封君一般都有自己的封地,可以进行直接管理。

比如商鞅后面想要到自己的封地组织抵抗就是一个例子,但此时侯爵还没出来,自然封君地位最高。

但是到了后期,封君和封地没有关系了,封君的名号也是来自于一些好听的名字,比如武安君的武安等等,而侯爵已经开始封赏,且异常的难得,就连王翦这种名将在灭国的时候都没封赏侯爵,足以见得侯爵的珍贵。

当然后面还是被封武成侯了,有秦一代,总共就就封了七个侯,可以看出到了后期,侯爵多么难拿。

因此如果大家都是有封地的,那么封侯和封君其实地位都是一样的,甚至还有私人武装什么的,但是如果没有封地的封君,那么侯爵还是高于封君的。

当然不管封君还是封侯,都是在各国诸侯国最高的荣誉,战国时期能封君的要么是宗室代表,要么是大功之人,除了嫪毐之流等等。

战国时代结束后,封君制度彻底结束,秦始皇推行郡县制,设立二十等军功爵位制度,将封地和爵位彻底废除挂钩,保留侯爵,但基本都是虚封,享受俸禄无法治理。

标签: 君和侯爵位侯和君地位古代哪个

更多文章

  • 清准战争是内战还是外战(清准战争过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外战,战争,内战,清准,过程,还是

    清准战争:亚洲版“百年战争”:中原与草原的终极对决。17--18世纪,在亚欧大陆的东侧,曾经爆发过一场决定东亚霸权归属、长达70年之久的战争。战争的主角是当时入主中原不久的大清帝国和掌控西域的准噶尔汗国,这场近百年的大战深彻改变了东亚乃至整个亚欧大陆的格局。话说1644年,崛起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大

  • 曲率飞船是什么意思(《三体》曲率引擎飞船会成为现实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曲率,飞船,三体,引擎,意思,现实,成为,什么

    《三体》里的曲率引擎飞船,将来会成为现实吗?《三体》是中国作家刘慈欣创作的科幻神作,描述了太空中不同文明之间的恩怨情仇,并以新颖独特的理论和思想为人们联想到未来科技发展的可能性。其中最让人向往的便是曲率引擎飞船,它采用曲率空间技术来进行超空间航行,可以让人实现跨越星系的长距离旅行,令人联想起《星际穿

  • 燃指供佛是真的吗(出自法华经的燃指供佛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供佛,燃指,华经,意思,出自,什么

    如何看待“燃指供佛”?如法吗?典故出自天台宗主要经典《法华经》:“我虽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即服诸香。栴檀。熏陆。兜楼婆。毕力迦。沈水。胶香。又饮瞻卜诸华香油。满千二百岁已。香油涂身。于日月净明德佛前。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然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法华经》在

  • 日本人姓氏怎样命名(日本人的姓名是怎么排列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姓氏,姓名,日本,排列,命名,怎样,怎么

    日本人的姓氏为何如此稀奇古怪:提起日本人的姓氏,那妥妥就是一部“笑话大全”!猪口、鼻毛、我妻、我孙子……什么样稀奇古怪的姓氏都有。那么,日本人的姓氏为何如此稀奇古怪呢?这还要从日本近代的“明治维新”说起。没有姓氏的日本平民在日本近代的“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平民是没有姓氏的,只有贵族、武士才有姓氏。而

  • 秦始皇下一代是谁继位的(秦始皇真正选定的接班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下一代,继位,选定,接班人,真正

    秦始皇,选定的接班人是谁?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出生于公元230年。他于公元前210年即位,公元前207年被逼自杀。秦始皇赢政,本有长子扶苏,次子胡亥。为什么小儿子当上了皇帝呢?这就是本文所说的“矫诏取位。”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知书达理,性孝心善,对待事情深谋远虑,不仅深得始皇帝器重,而且在朝中甚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意思和出处(《诗经·郑风》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青青子,赏析,衿悠悠,出处,意思,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什么意思?最近被“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古文刷屏,想起有朋友提过的一个问题。“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什么意思?这句诗的出处是《诗经·郑风》:《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

  • 清高宗指的是谁(清高宗是哪个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高宗,皇帝,哪个

    多亏了这个外国人,留下乾隆的真实相貌,和电视上看到的不一样。说起清朝最出名的皇帝,相信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三个人——康熙、雍正、乾隆。而他们的生平的事迹也被如今的我们改编演绎成了各种各样的影视剧,在影视剧中各个演员的演绎各有不同,但真实的乾隆到底是什么模样呢?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也就

  • 年羹尧扮演者都有谁(银幕上那些经典的年羹尧形象)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年羹尧,扮演者,银幕,经典,形象,那些

    盘点银幕上那些经典的年羹尧形象:如果熟悉清廷剧的观众,一定会知道年羹尧这个生活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历史人物。年羹尧作为雍正王朝时期,雍正皇帝极为倚重的重臣,其大起大落的人生命运令不少观众感慨唏嘘。而这一切的背后,却又折射出年羹尧和雍正皇帝本人乃至整个清王朝之间相互交织的微妙关系。时至今日,在不少清

  •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由武力向谋略的转变)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谋略,武力,军事,阶段,转变,思想,经历,中国,古代

    由武力向谋略的转变,中国最早的军事著作是如何诞生的?春秋末期,中国社会进入大动荡、大变革的历史新时期,中国的战争理论,也开始起飞奔向第一个发展的高峰,其标志就是奠定东方战争理论基础的《孙子兵法》的问世。它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是当时战争理论所能达到的最高、最新成就。《孙子兵法》的

  • 中国古代乐器(我国古代乐器的分类及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乐器,分类,特点,古代,中国,我国

    中国古代乐器的分类及特点:中国古代十大乐器一般是指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瑟、琴、埙、笙和鼓这十种民族乐器。中国古典乐器一般按“八音”分类。“八音”就是我国最早按乐器的制造材料来对乐器进行分类的方。它们最早见于《周礼·春宫》,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ao)、竹”八类,按照“八音”,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