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朝科举制度的特点(浅谈宋朝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内容)

宋朝科举制度的特点(浅谈宋朝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内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086 更新时间:2024/2/14 6:42:09

科举制度古代中国最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这是封建社会时期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

它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也使得“寒门出贵子”成为现实。在科举制度尚未完全确立前,朝的选官原则基本上都是“任人唯贤”。

如汉朝的察举制和征辟制,通过举荐贤才的方式来任用官员;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根据出身、品德来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由于当时士族势力强大,导致选官路径被封死,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南北时期,统治阶级开始重视考试选拔人才的形式,并且提出“寒门庶族子弟不论出身,随才录用”的规定,使得很多寒门士子纷纷投馆就学。

北朝时期的考试已经开始分科别类地实行,并且有人监督考场,对于不合格的举人可以当场对其斥黜。

科举制度萌发于南北朝时期,其真正成型则是在隋唐时期,宋朝时期则对其进行改革发展,直接使得科举制度得到完善,并为后世王朝所沿用。

纵观中国历史,宋朝无论是在经济水平还是文化发展,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宋朝的科举制度也打破了传统世家大族对选官的垄断,有效地遏制了官员的腐败风气,为公平公正选拔人才提供了平台。

可以说,宋朝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的新纪元。目前史学界对于科举制度的正式创建时间还有较大争议,无论它发端于哪个时期,宋朝都一定是科举考试制度的完善时期和鼎盛期。

宋朝的科举考试有两大特点。

其一,宋朝的科举考试推行任用考试。

这一形式早在隋唐时期已经出现,但当时只能算得上是资格考试,考生在中榜后只能算是获得做官资格,并不会直接授予官职。

宋朝统治者直接取消了科举考试中部分烦冗的考核流程,比如吏部参与考核。宋太宗时期,士子通过殿试后即可取得进士称谓;

宋真宗时期又将科举考试分为三五甲等,只要能够及第就可以授官职,比如大理寺评事、知州通判等。

根据记载,两宋时期的130多位宰相,其中就有120位是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任用考试的推行位皇帝集中了大批士子,也为人才选拔拓宽了渠道。

其二,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取消了门第的限制。

门第限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当时选拔人才的权力都掌握在门阀贵族的手中,平民百姓及庶出子弟都难入仕途为官。

隋朝时期,尽管科举考试能够让寒门子弟通过考试为官,但其中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士族的权力过大还是限制了科举制度的实施。

宋朝时期,为解决士族权力过大的问题,宋太宗赵光义多次告诫主考官要选贤举能,切记不可徇私舞弊。

而后诸多庶族子弟都凭借能力通过科举为官。为扩大人才选拔的范围,官方还发布诏书允许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这直接打破了门第的限制。

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主要有3个层级,分别是解试、省试和殿试。

其中解试是宋朝科举考试的入门阶段,考生只有通过解试才能进入后续的考试阶段。

当时为了避免徇私舞弊的现象发生,朝廷对不同地区举办的解试考试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当考生有亲属在本州考场范围内为官时,便会被安排到较远地区的考场。

省试则是在春季举行,由各州或转运司送贡士到京城参加尚书省礼部的考试,也被称为“春闱”,考官主要由皇帝来任命。

殿试也被称为“廷对”,一般都是由皇帝担任主考官,过程十分严格。古代一般能够入选殿试的进士都被称为“天子门生”,使得君臣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宋朝针对以往科举考试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主要有3项措施。

第一,禁止举荐士人。

唐朝时期采用公卷制形式,他们会将考生平日的诗文送到有学问的官员手中,然后评价文章的好坏,让考官提前了解考生,这也为作弊提供了便捷。

很多有权势的人利用这一漏洞,帮助考生舞弊。宋朝初期实行过一段时间的公荐制度,但是效果非常差,宋太祖于是严令禁止公荐和私荐。

第二,将殿试和锁厅考试制度化。

殿试一般都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参与的对象都是通过省试的贡士。

宋朝初年,宋太祖赵匡胤为防止主考官徇私舞弊的现象发生,于是决定自己亲自担任主考官,直接避免了吏部省试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即便你能够通过省试,但也在皇帝面前无法蒙混过关。

锁厅考试则是针对主考官,也就是在考试前主考官要受到严密地监视,整个过程大概需要2个月,这也是为了防止徇私舞弊的事件发生。

第三,推行糊名和誊录制度。

唐朝时期已经开始采用糊名和誊录制度,但仅限于吏部考核官员期间,不久后就被武则天废除。宋太宗时期,继续采用糊名制度,这直接将贡举中的不公平现象扼杀在摇篮里。

所谓誊录就是官吏抄写卷子,然后将其封存完整才能送给上级评阅,这避免了有的主考官通过笔迹来识别考生的情况发生,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宋朝统治者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全方位阻止了科举舞弊的现象,满足了广大文人心中的科举公道。

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宋朝虽然并不是科举制度的发端,但在宋朝科举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为国家选拔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影响深远,即便是现今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 制度科举浅谈宋朝科内容特点时期考试

更多文章

  • 刘禹锡的望洞庭赏析(《望洞庭》全文的诗意讲解)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望洞庭,诗意,赏析,全文,刘禹锡,讲解

    走近古诗词:刘禹锡《望洞庭》赏析。走近古诗词,这次我们一起学习的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诗的名字是《望洞庭》。这首诗里,题目中的“望”,含有两个意思,一是近望,一是远望。题目中的洞庭,则是指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洞庭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可见其广阔。湖光秋月两相和,意思是:洞庭湖上水光和

  • 杨紫主演的电视剧哪个好看(杨紫主演的五部最火影视剧)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紫,影视剧,主演,电视剧,好看,哪个

    杨紫主演的五部剧,《余生,请多指教》排在靠后,你追过哪几部?第五部《亲爱的,热爱的》当时大火的时候,并没有第一时间追剧,而是后面抽空看了下,抛开结尾的不足,整体来说还可以。男女主互动不油腻,挺甜。女主这部戏里台词比较自然,演小女生不做作,大概是被男主有点尬的演技衬托的,不过剧里妆有点浓。男主在角色滤

  • 变形计李勒优经历了什么(变形计中的李勒优生活现状)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勒优,变形,现状,经历,生活,什么

    李勒优:从最美农村女孩到百万粉丝博主,这些年,她经历了什么。转眼,变形记都已经停播好几年了!昔日节目中的主人翁也都已经长大成人了。但当年看过这档节目的观众,始终没有忘记当年节目中那些孩子。他们在聊天中,总是不自觉的都会提起一两个让他们印象深刻的主人翁。但要说改变最大,最为幸运的农村主人翁,大家都会一

  • 夸赞女人气质优雅的诗词名句(比喻女人漂亮有气质著名诗歌)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气质,名句,诗词,诗歌,女人,夸赞,比喻,优雅,著名,漂亮

    8首夸赞女子美貌的著名诗歌,让古人手把手教你夸女孩儿。现在单身的人比之前多很多。除去一部分人观念改变,不想谈恋爱结婚之外,剩下一大部分人至今单身,我认为是缺乏足够的社交空间和社交能力。如果局限在自己工作和家庭的小圈子里不向外扩展,其实想遇到合适的人还是挺难的。另外呢,平日里缺乏这种锻炼,有一天真遇到

  • 印尼开斋节是什么意思(印度尼西亚的开斋节传统风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风俗,印度尼西亚,印尼,意思,传统,开斋节,什么

    印度尼西亚的开斋节: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之一,与宰牲节同等重要。成年男女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俗称“斋月”)封斋1个月,每日自黎明前至日落,禁绝饮食、房事和一切非礼行为,以省察己躬,洗涤罪过。根据穆罕默德关于“见新月封斋,见新月开斋”的训谕,每年斋月始于伊斯兰教历9月初新月出现,结束于教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意思(《生查子·元 夕》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宋词赏析《生查子·元 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回忆。《生查子》 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作者】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词评】在人生的岁月里,当人们在回首往事时,许多的情景,都会永远的留在

  •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黄沙百战穿金甲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金甲,赏析,楼兰,黄沙百,意思,什么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边塞雄风,将士悲歌。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青年时期曾经远赴边关漫游,他在边塞大约停留了三年时间,在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与边塞有关的诗歌。《从军行七首》其四是诗人这个时期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七言绝句。歌颂了边关将士不畏边关艰苦的环境,恪守戍边职责的高尚风格,表现了诗人保家

  • 打圆场是什么意思简短(戏曲语言中打圆场是一门硬功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打圆场,功夫,戏曲,意思,语言,简短,什么

    不要小看“圆场”,在戏曲舞台上可是一门硬功夫。京剧中打圆场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常见到“打圆场”这一场面,“打圆场”是从善意的出发,以特定的话语去缓和紧张气氛、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语言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戏曲中的“圆场”可不是这哦!在戏曲中,圆场是戏曲表演的动作形式,演员在舞台

  • 张溥嗜学文言文赏析(张溥嗜学具有哪些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言,文赏,张溥嗜学,道理,具有,哪些

    经典文言文赏析 | 张溥嗜学原文:溥幼嗜①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③。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皴④,日沃⑤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以此也。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⑥立就,以故⑦名高一时。注释: 嗜:特别爱好。 钞:同

  • 迪士尼公主故事介绍(十二位迪士尼公主经典故事概括)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公主经典,概括,介绍,故事,十二,迪士尼

    迪士尼公主阵容知多少?每个女生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公主梦,提起公主便想起迪士尼,迪士尼的这几位公主你都认识吗?1、爱丽儿(美国动画片《小美人鱼》主角)爱丽儿是一条坚强有主见的小美人鱼,她对海洋以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自从当她遇见并救起了险些溺水的王子后,内心充满了激动,幻想着变成人类与对方相爱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