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带着苏里在大海上航行,在行驶的途中,猎杀了一头狮子。
《鲁滨逊漂流记》就像是笛福的传记,是有关一生求生的书。这本书中,鲁滨逊的原型据说是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赛尔柯尔,根据他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创作而成。
这本书第一部分讲述了鲁滨逊初出茅庐,最初三次航海的经过及其在巴西经营种植园的情况;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主人公流落荒岛,独居28年的种种情景;第三部分简要交代了鲁滨逊回国后的命运及这个海岛未来的发展趋向。
绝对的配角,叫苏里,是鲁滨逊在非洲做奴隶时认识的一个小孩子,后来跟随鲁滨逊一起逃离了那里,后备一个船长从鲁宾逊手里买走了。
“初出茅庐”成语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
刘备三顾茅庐的小故事150字?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彼时,正值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刘备驻军新野听徐庶和司马徽说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于是,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帮助实现匡扶国家的大业。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吃了三天素,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的历史人物
这则成语原指三国时期诸葛亮刚离开他隐居的地方跟刘备去打天下,形容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出茅庐的历史人物,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出茅庐的主人公是诸葛亮
初出茅庐:原比喻刚露头角。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诸葛亮的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青年时耕读于南阳郡,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后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促成孙刘联盟和建立蜀汉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初出茅庐的典故: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
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
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初出茅庐的启示:
年轻人初次参加工作步入社会,缺乏实际经验,但只要有明确的目标,脚踏实地地干,必然有不可估量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