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上有许多不辱使命的故事有哪些短字?
晏子使楚不辱使命
齐景公在位之时,已是春秋末年,楚国是首屈一指的强国。
按照《东周列国志》的说法,当时“诸侯畏楚之强,小国来朝、大国来聘,贡献之使,不绝于道。”
话说这天,上大夫晏子奉景公之命修聘楚国。楚灵王听说晏子个头很矮,打算羞辱捉弄他一番,给他个下马威,于是和群臣商量了个“损主意”,在城门的一侧开了个小矮门,迎接晏子。
晏子到来后一看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他没有气急败坏地拂袖而去,也没有大吵大闹,而是笑眯眯地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我就从这狗洞进,你们看着办。”
负责接待的迎宾官飞报灵王,灵王大,连忙大开城门,热情迎接晏子进城。
一计不成又使一计。见到晏子后,灵王装作很惊讶的样子说:“哎呀,齐国难道没人了吗?”
晏子说:“大王何出此言?单是我们都城临淄就大得不得了,街面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呵气成云、挥汗成雨,怎么能说是没有人呢?”
“那怎么派你来了?”
晏子装出一副很惭愧的样子说:“大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有个规矩,贤能的人出使贤良之国;不成才的人出使不成器的国家。我是齐国中最不中用的,这不就派到您这里来了吗。”
灵王一听,差点喷出一口老血。两边的大臣想笑不敢笑,憋得直翻白眼。
灵王吃了闷亏,又不好发作,只好干咳几声,会见仪式结束后,并赐坐命酒,款待晏子。
君臣们正把酒言欢,畅叙两国深情厚谊之时,忽见朝堂外几位武士押着一个五花大绑的囚犯,推推搡搡吆五喝六地走过。
灵王一见,假装很关心地说道:“你们几个怎么这样粗暴,囚犯也是人嘛!囚犯是哪里的,犯了什么罪啊?”
武士回答:“报告大王。齐国人,是个小偷。”
灵王回头对晏子说:“难道齐国有很多惯偷吗?”
晏子很“惶恐”地磕头谢罪说:“我听说江南香甜多汁的橘子移栽到江北后,就成为又苦又涩的枳子,这是环境使然吧。我们齐国人在自己国家不偷不抢,来到楚国就成了小偷,我以为这是贵国地土使然,与齐国没有关系。”
一番话只说得灵王脸红一阵白一阵,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只好借着劝酒化解了尴尬。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二、历史上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有哪些?
1、苏武牧羊
2、蔺相如完璧归赵
3、晏婴
“晏子相齐”晏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司马迁将其比为管仲,推崇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
4、张骞
汉武帝时期探险家,张骞,汉武帝时期探险家,公无前2世纪时,中原受到来自北面和西面山区匈奴部落的侵扰。他们攻打中原的农民,掠去他们的牲口,并且试图鼓动人们反对中原的统治。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现今中亚阿姆河流域)。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后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
5、唐雎
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战国策》中对此有详细记载。
6、班超!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不仅维护了祖国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张骞、唐雎、班超。
汉武帝时期探险家,张骞,汉武帝时期探险家,公无前2世纪时,中原受到来自北面和西面山区匈奴部落的侵扰。他们攻打中原的农民,掠去他们的牲口,并且试图鼓动人们反对中原的统治。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现今中亚阿姆河流域)。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后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
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战国策》中对此有详细记载。
班超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不仅维护了祖国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不辱使命外交官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
1、班超
班超出使西域,首先到达鄯善。鄯善王一开始礼敬有加,可是没过几天,忽然冷淡下来。经过了解,班超才知道原来匈奴使者带领百余人来到了鄯善,鄯善王是受到了匈奴使者的要挟。
班超开始考虑对策,当时他只有36人,他把随员召集来喝酒,酒酣之际,班超故意借鄯善王之事激怒大家,众人都表示愿意听从他的吩咐。班超听了大家的表态,就斩钉截铁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今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只有一举歼灭匈奴使者,威慑鄯善王,才能绝处逢生。”
到了夜里,恰好到起了大风,班超带领部下趁着夜色奔向匈奴使者的营地,利用火攻,使得匈奴人全军覆没。第二天,班超把匈奴使者的人头放在鄯善王面前,并劝他归附汉朝。鄯善王大惊,就答应归附汉朝,并把儿子送往汉朝做人质。
2、晏子
晏子奉命出使到楚国,楚国人看晏子身材矮小,故意不开大门,只开旁边的小门让他进城。晏子知道楚国人故意侮辱他,便不肯进去,说:“出使到狗国才开狗门,今天我是到楚国,不应该走这个门。”带路的人才开大门让他进去。
见到楚王,楚王便故意讥笑他说:“齐国难道没有人才吗?为什么会遣你来?”晏子回答说:“齐国的国都很大,人民多到张开袖子便足以乘凉,流汗便像下雨,怎么会没有人才?”楚王又问:“那为什么派你来?”
晏子回答:“齐国派任大使,是看情形而定的,贤能的人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能的人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是所有外交使节中最没有才干的人,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
3、毛遂
秦国兵发赵国,赵国处于危难之中,派平原君去请楚国求助。楚王却态度犹豫,迟迟不肯表态。毛遂看情况不好,就握着剑柄,前去劝说楚王果断决定。
楚王怒气冲冲斥责他,他却无畏无惧,按剑近前,大声说:“楚王能这样斥责我,是因为周围都是楚国兵士,但是今天我就站在你的跟前,十步以内,这些都没有用,你的命就在我的手里。”毛遂进而以利害相陈,楚王终下决心,发兵救赵。
4、周恩来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
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据说,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5、蔺相如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十五城换取和氏璧。赵国蔺相如带和氏璧去秦国,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
蔺相如以毁玉要挟秦昭王,秦昭王无奈划出十五个城邑给赵。蔺相如又要秦昭王也应斋戒五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1.晏子使楚: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2.蔺相如完璧归赵: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3.班超投笔从戎: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不仅维护了祖国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春秋战国时的唐雎不辱使命
附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结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秦王气势汹汹的发怒了,对唐雎说:“您也曾听说过生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使百万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普通平民发怒吗?”秦王说:“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见识浅薄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慧星的光芒冲击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般白色的云气穿过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同我一起将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志气的人一定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使血只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立起来。
秦王的脸色马上变软和了,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明白了:为什么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却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张骞:
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当时汉匈交恶,汉朝正在准备进行一场抗击匈奴的战争。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从一匈奴俘虏口中了解到,西域有个大月氏国家,其王被匈奴单于杀死,还把他的头颅做成酒器。月氏人忍受不了匈奴的奴役,便迁徙到天山北麓的伊犁河流域。后又受乌孙国的攻击,再向西南迁到妫水(今阿姆河)流域。月氏王想报杀父之仇,但苦于无人相助。武帝了解这些情况后,想联合大月氏,以「断匈右臂」。于是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张N以郎官身分应募,肩负出使月氏任务。
建元二年(前139)张N由匈奴人甘父作向导,率领一百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今甘肃一带)出发。他们朝行暮宿,风餐露宿,备尝艰辛,不料中途被匈奴所俘,并押送至匈奴王庭。匈奴为笼络、软化张N,为他娶了妻子,并生了儿子,这样一扣就是十年。但这些并没有动摇张N完成通西域使命的决心,带去的旌节一直留在身边。
一个月黑之夜,张N一行趁匈奴不备,逃离匈奴。他们取道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盆地),进入焉耆(今新疆焉耆一带),又从焉耆溯塔里木河西行,经过龟兹(今新疆库车东)、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地,翻越葱岭,到达大宛(今费而干纳盆地)。在大宛向导的带领下到达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最后到达大月氏。
但是,大月氏的国情已发生很大变化。他们迁到妫水流域后,征服了邻国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决定在此安居乐业,不想再跟匈奴打仗。同时,月氏人还认为汉朝离自己太远,不能联合起来共击匈奴,因此张N「断匈右臂」的目的没有达到。张N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余,于元朔元年(前128)启程回国。归途中,张N为避开匈奴控制地区,改从南道,他们翻过葱岭,沿昆仑山北麓而行,经莎车(今新疆莎车)、于阗(今新疆和田)、鄯善(今新疆若羌)等地,进入羌人居住地区。但在途中又为匈奴骑兵所获,扣押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N带着妻子和助手甘父等三人,乘机逃回汉朝。汉武帝详细地听取了他对西域的情况汇报后,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赐甘父为奉使君。张N自请出使西域,历经艰险,前后十三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
张N在大夏时,看到中国邛山(今四川荥经西)的竹杖和蜀地的细布在市场上出售,很觉奇怪。一问商人,得知是从身毒买来的。身毒在大夏东南数千里,那里的百姓骑象打仗,临近大海。大夏国远离汉朝一万余里,位于中国的西南方,而身毒国又位于大夏国东南几千里,竟有蜀地产物,可见离蜀地不远。他估计从蜀走身毒到大夏,必是快捷方式,又可免匈奴的阻击。他建议武帝打通西南夷道。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命蜀郡、犍为郡派使者分别从、g和邛、k等四路并出,打开西南通道。但各路使者为昆明夷所阻,未能如愿。而经滇国、夜郎等使者在滇一带活动,取得成效,为武帝经略西南夷奠定了基础。元朔六年(前123),张N以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为卫尉,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N因延误军期,当斩,后用侯爵赎罪,免为庶人。
二年后,张N复劝武帝联合乌孙(今伊犁河流域),武帝命张N为中郎将,率三百人,马六百匹,牛羊金帛万数,浩浩荡荡第二次出使西域。此时匈奴势力已被逐出河西走廊,道路畅通。他到达乌孙后,请乌孙东返故地。乌孙王年老,不能作主,大臣都惧怕匈奴,又认为汉朝太远,不想移徙。张N派遣副使分别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阗、G弥(今新疆于田克里雅河东)等国展开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最远的使者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元鼎二年(前115),乌孙王配备了翻译和向导,护送张N回国,同行的还有数十名乌孙使者,这是西域人第一次到中原。乌孙王送给汉武帝数十匹好马,深得武帝欢心。武帝任命张N为大行,负责接待各国使者和宾客。第二年,张N去世。他所派遣的则使以后也陆续带了各国使者来到长安,汉和西域诸国建立了友好关系。而汉朝的使者不断往来于西域诸国,一年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都用「博望侯」的名义,以取信于各国。乌孙国见汉朝军威远播,财力雄厚,遂重视与汉朝关系,要求和亲。武帝以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公主远嫁乌孙王昆莫;细君死后,武帝又把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岑陬,两国长期通婚友好。汉朝「凿空西域」,张N创立首功。相传葡萄、苜宿、石榴、胡桃、胡麻等物皆为张N从西域传入中原,或未必尽然,但张N对开辟丝绸之路卓有贡献,则至今为人称道。
除了春秋时,齐国的晏婴,还有谁啊?
另外还请附上这个人的故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