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家创始人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是其作品的精华,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一一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型。
2、道家的最大传承和发扬者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老子并称老庄)。
代表作品为《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南华经》),其中的名篇有《道遥游》《齐物论》等。一一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3、列子
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说的本源来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补充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东汉末年道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道士?
以下是此三人的详细介绍。
1、鬼谷子
鬼谷子王诩,一作王禅,道号玄微子,生卒年不详,华夏族,战国时期显赫人物,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
2、张三丰
张三丰,道号三丰,宋末元初真人,武当山道人,武当派始祖,民族英雄、内家拳始祖、太极拳始祖、武学泰山北斗、龙行书法始祖。
张三丰是道家内丹祖师和道家拳术祖师,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
3、王重阳
王重阳,全真道开创者,咸阳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入道后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以“害风”为自称。
王重阳主张三教平等,指出“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被尊为“北五祖”之一。
帮我找一份有关于道教的详细记载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道家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故道教奉老子为教主。但是,一般学术界认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近年来,道教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观日益受到重视,并引起了欧美人士的兴趣。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方术,其教义就是以道或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道教提倡无极,元极,太极,中庸即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
道教徒有两种:一种是神职教徒,即道士。据《太霄琅书经》,人行大道,号曰道士。,身心顺理,为道是从,故称道士。他们按地域可分为茅山道士、罗浮道士等。从师承可分为正一道士、全真道士等。按宫观中教务可分为当家、殿主、知客等。另一种是一般教徒,人称居士或信徒。宫观是道家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宫观是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仪式的场所。道教另有一些经济组织(如素食部、茶厂等)、教育组织(道学班、道教经学班等)、慈善组织(安老院、施诊给药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