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是诸葛亮。
故事介绍: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不久,曹操派夏侯攻打新野,
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
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
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扩展资料
诸葛亮轶事:
在山区的居民过去要放送消息,会施放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传下来的。在云南(三国时南中之地),佧佤族有传说指诸葛亮曾教他们祖先盖房子、编竹箩。
傣族传说指当地的佛寺大殿屋顶就是仿照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又有说诸葛亮南征时发明一种铜鼓,称为“诸葛鼓”,白天做饭,晚间可敲它作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初出茅庐
初出茅庐: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隐居湖北襄阳,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将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