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来回答。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它不但结束了诸侯割据达五百余年的春秋战国时代,也结束了上古的分封时代,并创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而这项制度一直延续千年的封建王朝社会,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然而,遗憾的是秦王朝仅仅存活了十五年就灭亡了。
分析秦朝速亡的原因,小编认为主要原因是,秦朝的统治者没有实现马上打天下到马下治天下思想的根本转变。
秦国统一天下需要战争,那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战争与和平。长期的战争,更需要长期地强制性调动一切战争资源,因此秦国的法家思想是成功的。在当时,秦国的“苛政”没有使秦国灭亡,也证明是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秦国统一六国后,社会面临主要矛盾是压迫与反抗压迫。秦灭六国靠的是武力镇压,并没有统一六国人民的思想,尤其是六国贵族阶层心念分封,反对统一,他们在心理上反对秦朝的统治。比如:楚国遗民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而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后来的项梁、项羽,甚至最后建立汉朝的刘邦,他们无一例外均是楚人。
然而,作为统一后秦朝统治者并没有正视六国存在的社会问题,没有及时实现执政思想的改变。
1、一刀切式的郡县制度催生了强劲的发对势力。
政体上突如其来的郡县制,丝毫没有给六国中以分封思想占主导的氏族势力一点缓冲时期,更没有顾及到原来六国氏族的利益,也没有给他们区别于平民的待遇,而是直截了当地剥夺了他们的贵族特权,直接将这部分人推向了统治者的对立面,成为随时准备推翻统治者的领导力量。事实证明,在灭秦发挥巨大作用的项羽、张耳、张良等许多人都是来自这一群体。
刘邦称帝后,及时吸取秦灭亡教训,改良了秦朝政体,走出了一条中央集权下的郡(国)县过渡体制,给了那些分封思想根深蒂固的群体缓冲、改造的时间,才使得汉帝国生下四百年的根基。
2、延续的“苛政”促发了整个社会的怨愤。
天下一统,结束战乱,本来是平民百姓盼望的。然而,统治者的暴政,高赋税,高徭役,让天下民众苦不堪言。有资料显示,在始皇帝十年多的时间内,30万人修筑长城、70万人征剿百越、70万人营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另外有150万人兵役(南征百越兵除外),还有修建灵渠、驰道工程的众多人员,长期需有300-400多万民夫、兵役或者徒役。按秦朝建立后2000多万人口计算。估计大秦朝至少有绝大部分男人被朝廷征用,耕田中只剩妇女、老人。朝廷征役多,征用赋税更重。按汉朝大儒董仲舒所言:“力役三十倍于古(周朝);田租口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贫民干得比牛马累,吃的不如猪狗。这还不算完,地方官吏还层层盘剥,平民实际上缴税比董仲舒说的还多。很多民众实在承受不起,就逃亡山林、湖泊。这些人有的饿死在逃亡的路上,有的被抓回变成囚徒,有的成为盗贼。民众不仅没有享受到统一带来之利,反而受尽了暴政之苦,而且苦不堪言,怨恨之深,到了有火必燃的程度,此时,陈胜、吴广的出场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相比汉初,刘邦认识到暴政之害,及时安抚天下,实施休养生息政策,很快赢得了天下之心。
3、郡县制弱化了地方统治。
秦朝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虽然开启郡县制的先河,但是面对当时复杂社会局面,这一决定也直接导致了秦在六国故地的力量十分薄弱,也使得秦朝在六国地盘统治能力低下,没有及时处理在六国发生危机的能力,使得秦廷孤立无援。当然,更谈不上勤王救主。
结语,秦朝之所以仅仅十五年就灭亡,其主要原因是在统一六国后,没有针对六国存在的复杂情况,而针对性地调整治国策略,没有实现治理天下思想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