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朝徐福~~

秦朝徐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890 更新时间:2024/3/2 10:09:44

徐福,古称徐,以方士为业。古代的方士虽然在官方的正史中是以搞迷信为生的“三教九流”式的人物,但其中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懂得诸如医药、炼丹术、占星术、航海术等科学技术,他们的行业特色决定了上可以接触帝王贵族,下可以联系平民百姓,在当时社会上是比较受瞩目的一群。而徐福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自战国至汉初,山东沿海的方士入海求仙风盛,多是为了迎合统治者长生不老的愿望。

但关于徐福东渡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他屡次出海,没求到仙药,却依然能在秦始皇的暴政下安然无恙。为何他能逃脱,而和他同时代的其他方士却因求药未果而被驱逐呢?龙口市文化局副局长、龙口市徐福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曲玉维认为,这一方面说明徐福当时的才能卓著,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他的东渡之旅不仅仅是求仙药这么简单,还有其他政治目的。

求仙药说。这是目前最为通行的说法。在秦代方士是很流行的。在齐地和燕地,这样的方士很多。战国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时,便有大批齐、燕方士入海求蓬莱仙药。和徐福同时代的方士也有很多,像卢生、韩终、侯公等。徐福作为方士中最著名的一个,为始皇入海求药,是可能的。

避祸说。“秦始皇暴政,一部分人敢于揭竿而起,另一部分人就消极抵抗,在沿海地区,就有很多人向海外移民。徐福是知识分子,他不满秦的暴政,但又无能为力,于是表面上热衷于寻找仙药,实际上是寻找合适的机会移民。”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所长朱亚非教授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汉书》中说:“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女人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唐代诗人汪遵《东海》诗也写道:“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同舟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作者把徐福入海不归比作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的武陵郡渔人避秦乱而移居桃花源之事。

复仇说。也有人认为徐福东渡是为了报秦亡齐国之仇,消灭族之恨而策划的一次叛离始皇恶政统治的行动。

海外开发说。当时邹衍的大九州观点十分流行,认为在海外还有很大的疆土。邹衍的大九州学说引导和鼓舞沿海的航海家、探险家积极地开发海外。秦始皇所向往的正是:凡是日月所照的地方,都是他的疆土;凡是人的足迹所到达的,都是他的臣民。于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版图,就打着求仙药的幌子,派徐福出海,实际上,却是为了实现自己疆土四至的理想。《吕氏春秋为欲篇》也指出了当时秦国统治者的理想:“北至大夏,南至北户,西至三危,东至扶木,不敢乱矣。”东至扶木就是东至扶桑,即后来所说的日本。这应该就是秦始皇对国家版图的宏伟目标。因此,“秦始皇东巡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东至扶桑的理想,而徐福探海东渡正是实观始皇理想宏愿的具体行动。直到后来,秦始皇老了,身体渐渐不行了,才更偏向于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曲玉维说。

徐福东渡何处

但是,秦始皇最终没有得到长生不老的丹药,而他满怀希望派出的求药团也一去不回。徐福带着三千人的队伍,长途跋涉,寻找传说中的三神山,最终,找到了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自立为王,再也不愿意回家乡了。《史记》中说,“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那徐福最终去了哪里呢?

徐福东渡是否到了日本,这是诸谜中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个。有学者认为,三神山一般是指日本国。日本还保存有很多有关徐福的遗迹,如徐福登陆地、徐福祠、徐福冢、徐福井等。其佐贺市、新宫市等地都被传为是徐福当年登陆日本的地方。但也有学者认为徐福最终的目的地是韩国。因为韩国也有有关三神山和徐福东渡的传说和曾活动的遗迹。此外,还有说去了南洋的,也有说到了海南岛的,更有说到了美洲的。这种说法认为,徐福东渡是先到了日本,后来又到了美洲,并在美洲自立为王不归。檀香山遗留下带有中国篆书刻字的方形岩石,旧金山附近有刻存中国篆文的古箭等文物出土。这些古代文物是当时徐福这批秦人经过时所遗留的。而墨西哥湾地区有批居住山区的黄种人,据称是秦采药人的后代。

曲玉维认为,徐福历经十年的准备,而且从小生活在沿海,一定会选择一种安全可行的航海路线,一方面要保证淡水和粮食的供应,一方面要避免大的风浪,所以他决定沿岛而行,最终的路线便是:从家乡北海岸的黄河营古港航东渡,经辽东半岛到朝鲜半岛,最后到达日本的北九州。

两千多年来,徐福到底去了哪里,依然争论不休。因为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其他地方,他们都怀念徐福。感激徐福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在这些地方,世代传说着徐福教当地人种水稻、凿水井、制造农具、传播医药、纺织等知识的故事。尤其在日本,徐福集团的到来,给日本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日本从一直徘徊中的原始社会推向了奴隶社会。于是,两千多年前徐福那次复杂的东渡,虽然让他如履薄冰,但是今天却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那次东渡成了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端,徐福也成为三国人民友好的化身。”朱亚非说。

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徐福其人以及东渡之事的研究,始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都曾有人在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

在近现代,早在“五四”运动前夕的1918年,陶亚民先生首先发表了《徐福事考》一文,王辑五先生把研究徐福与研究中日海上交通史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当时一些著名史学家,如汪向荣、卫挺生等,也参与了这一研究。1981年,汪向荣先生再论“徐福东渡”,又重新掀起了徐福研究的热潮,而且一改其年轻时认为司马迁在《史记》里只是原原本本地记载了“方士们的不真实的宣传”,认为“徐福是实在的人物,他的入海是为了逃避始皇帝的虐政,是有计划的海外移民。”他还指出:若对中日关系史和日本古代史发展过程进行认真观察、探讨的话,也不能轻易地否定这一传说。近二十年来,这一研究取得了不少瞩目的成绩。一些中国有影响的史学元老和中青年史学工作者也对这一课题颇感兴趣。如复旦大学的吴杰教授、辽宁大学的孟宪仁教授、天津社科院的王金林教授、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的王勇教授等,都曾立著论述。另外象台湾的彭双松教授、日本的梅原猛教授、壹岐一郎教授、水野明教授等也都对这一课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然而,由于《史记》对徐福求仙事的记载“语焉不详”,使得这个历史事件成为一宗千古疑案,史学界不少人把它看成是一只烫手的山芋。近些年来,虽然有人试图从考古学、人类学、航海史等多角度来佐证这一历史事件,但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要说认同,只有两点,一是历史上确有徐福其人,二是确实下过海。至于其出身在何处,在哪儿出海,出过几次海,东渡的目的是什么,最后到的“平原广泽”究竟是什么地方,这一切还都是目前争论的焦点。因此,有些史学家就提出,单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徐福与日本的关系,容易陷入空论与臆测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句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句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卧薪尝胆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在兵败吴国之后,受尽屈辱,三年后回国,为了不贪图享乐,在吃饭时尝一口苦胆,日日睡在薪草上,励精图治,最后打败吴国的故事,告诉人们一时的屈辱不算什么,只要发愤图强,终会有苦尽甘来的一天

  • 历史上的秦朝,隋朝都跟民国的历史相似,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的秦朝,隋朝都跟民国的历史相似?有啥相似的,民国最后也没有真正的掌控全国啊。秦朝,隋朝的相同处是这2个朝代都是结束了分裂局面建立起来的统一国家。统治时间都很短,二世而亡。灭亡的原因都是因为实行了暴政,引发起义。异我还没有想过。隋炀帝和秦始皇都是有功有过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全面。秦始皇既是暴君

  • 中国古代史一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国古代史中国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此后、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或遗臭万年、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更使全人类获益非浅、禄丰等地已经生活着古猿,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将自己取得的卓越成果推向世界、西周;而包括指南针。早在约八百万年

  • 《海底两万里》中,在太平洋,珊瑚海,印度洋 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洲发生了什么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太平洋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的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鹦鹉螺”号_珊瑚海看水母,到五彩缤纷的珊瑚王国,把一位因伤而死的艇员安葬在珊瑚墓园里_印度洋1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把底部厚10米的冰盖砸开,逃上大海2在印度洋的珠场

  • 左宗棠收复新疆治理新疆的主要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主要事迹就是让胡雪岩替自己筹集军饷然后点齐兵马买好粮食然后到新疆打城市从容易打的开始打起最后收复了大部分地方还在新疆铸造了质量不错的银币铜币之类的还在那里种了不少树

  • 请举一个你曾遇到过的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问题的例子。当时的情况如何?你是怎么样做的?结果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贝多芬的故事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就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送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当时的贝多芬还爱恋着一位叫朱丽叶塔的姑娘,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月光》就

  • 秦朝是一个被污蔑的朝代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我认为秦朝并没有被污蔑,它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没有人可以否认。要说被污蔑的,应该是秦始皇作为暴君的形象存在世人的印象中。秦朝一统,顺天逆民,自此中国形成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居的统一国家,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01建立了一套以公卿为首的庞大官僚机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行政制度与当时世界上最完备

  • 清朝所有君主及大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清朝历代皇帝1、顺治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

  • 中国古代皇帝列表(从秦到清)详细的以及在位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周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西周:公元前l122--770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l、武王发7年2、成王诵37年

  • 为何大秦帝国只存在了14年?是什么导致秦朝的灭亡?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秦朝灭亡,原因重要的有三个。第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对六国的反抗势力是有所估计和防备的,所以他做了几件事,收天下兵,把散落在六国的兵器都收了,都运到咸阳去铸成了铜人,可惜的是这些铜人到最后全不见了,也不知道上那去了,不然传到现在,那了不得。但是这是取得一定效果的,陈胜起义,只能揭竿而起,连把刀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