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变革西周后期,由于被剥削者集团本身的逐渐瓦解,以周宣王“料民太原”为标志,旧的剥削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旧的土地制度已经不能维持下去了,新的剥削方式以及在其基础上的新土地制度之形成便成为必然,而新关系与新制度的形成过程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发生的经济方面的变革运动。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1.历史背景:王室式微;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性加大;戎狄的威胁使在国地位变得更加重要2.春秋诸霸“霸者,常佐天子兴利除害,诛暴禁邪,匡正海内,以尊天子。”(《汉书严安传》)“率诸侯而朝天子,天下化之,兴复中国,攘除夷狄,故谓之‘霸’。主要事件和战争周郑交恶迁邢封卫(存邢救卫)葵丘之会(前651年)宋楚泓水之战(前638年)晋楚城濮之战(前632年)晋秦之战(前627年)晋楚之战(前597年)两次“弭兵之会“(前579年,前546年)争霸战争的历史意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使用渐多牛耕逐步推广水利兴修,利于农业2.生产关系的变化: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一种解释:井田制的瓦解)许多奴隶身份转化为农奴,自耕小农增多赋税制度的变化,突出的事例有:齐国之“均地分力”、“与之分货”、“相地而衰征”晋国之“作爰田”、“赏地而悦众”鲁国“初税亩”(前594年)、“作丘甲”(前590年)楚国“书土田”、“量入修赋”郑国“作丘赋”独立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出现压迫和反抗“积邪在于上,蓄怨藏于民”,“兽恶其网,民恶其上”,“民弃其上,不亡何待?”暴虐如晋灵公,酷政如齐国(齐景公时“踊贵屦贱”),奢侈如蔡侯,昏愦如卫懿公。劳役、兵役是人民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小国人民,更是不堪重负,深受其害。反抗斗争的形式:民愦据险聚众抗暴,如“萑苻之盗”国人的斗争(卫国、莒国均发生过)统治阶级的夺权斗争1.“私室”对“公室”的斗争2.鲁国“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与“公室”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公室卑,三桓强”,是“三分公室”(前562年)、“四分公室”(前537年),鲁国国君的权力架空,政权实际落入“三桓”之手3.田氏代齐齐国田氏的来历(陈国公子完、田恒子)。前476年,田恒(田常)消灭齐国强族,掌握齐国大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姜齐变为田齐4.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经常发生内乱,“公族”势力消耗殆尽。出现“六卿强,公室卑”的局面,“晋之公室尽矣”。韩、赵、魏三家大夫日渐强大,先打败范氏、中行氏,又联合消灭智氏,分晋而立(前453年,但到前403年才得到周天子的正式批准)。如何看待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新兴力量崛起,权力下移,社会更趋活跃,奴隶改变身份、获得自由的可能性增大(“人臣隶圉免”)。新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正在形成中。最大的意义在于:社会关系、社会组织进一步冲破“血缘”的锁链,民意也依托“天意”得到充分的肯定。《左传襄公十四年》有师旷与晋悼公间的讨论,悼公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此处卫君指卫献公)。师旷曰:“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性,匮神之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举例如齐懿公之被杀。懿公为公子时,与邴戎之父猎,争获弗胜。及即位,断丙戎父足,而使丙戎仆。庸职之妻好,公纳之宫,使庸职骖乘。五月,懿公游于申池,二人浴,戏,职曰“断足子”,戎曰“夺妻者”。二人俱病此言,乃怨。谋与公游竹中,二人弑懿公车上,弃竹中而亡去。(据《史记齐太公世家》,《左传文公十八年》略同)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1.魏国的李悝变法,2.楚国的吴起变法,3.韩国的申不害变法,4.秦国的商鞅变法。5.变法的实质和最大的成效:中央集权政体的初步形成6.另外还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动1.水利灌溉工程的兴修2.农业生产水平的显著提高3.手工业和商业的显著发展4.城市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临淄、邯郸、郢等)5.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6.地主阶级逐步成为主要的统治阶级,封建官僚制度因之建立
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史实。(至少3例)
更多文章
春秋战国所有的著名人物,发生的重大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1、商鞅,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2、晏婴,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
春秋时期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
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息夫人,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又名息妫,因容颜绝代又称为桃花夫人。前人有诗云:桃花夫人好颜色/月中飞出云中得/新感恩仍旧感恩/一倾城矣再倾国/息夫人初到息国时,息国的国力已是衰弱不振。见君候整日沉湎于酒色,疏于政事,她忧国忧民之心寤寐不忘,就变着法儿规劝息侯勤
春秋战国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按先后顺序:老马识途(春秋早期齐桓公时期),退避三舍(春秋中期晋文公时期),卧薪尝胆(春秋晚期吴越争霸时期),围魏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变法强大之前),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国变法强大之后),纸上谈兵(战国后期秦国已是首屈一指的国家)注:朝秦暮楚并没有明确的时间,但是可以推测应为秦国变法强大且楚国尚未衰弱
春秋与战国之间有什么标志性的事件发生?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总起来说,“三家分晋”事件被史家看作是我国由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如我们熟知的史学大家司马光,便是以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正式册封的“三家分晋”事件作为战国年代的起始年开始编写他的《资治通鉴》的
资治通鉴是写了春秋到五代的史实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春秋》中记载的“郑伯克段于鄢”是说哪次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共叔段之乱,《春秋》称之为郑伯克段于鄢。发生于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年,郑庄公廿二年),是春秋初年在郑国国内发生的一场内乱。
中国近代史口诀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种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第二种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
把初一,初二的历史事件编成口诀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太多了,放不下,只能给这么多,假如要全部的,请联系我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二)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三)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磨光钻孔新技
求巧记中国历史事件的绕口令?拜托各位了 3Q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1.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通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末,王朝至此完2.尧舜禹夏汤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3.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休.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收.4.夏商周秦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