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朝的大事记年表(要有时间,事件,还有影响或评价)

秦朝的大事记年表(要有时间,事件,还有影响或评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715 更新时间:2024/1/19 22:00:12

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自称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鼓舞了后市千百万人民起来反抗秦的暴政。前207年,秦朝灭亡。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秦王嬴政即位,年十三岁。尊吕不韦为仲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帝国建立,嬴政称秦始皇帝。公元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亡。

关于秦朝的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赵政(《史记索隐》引《世本》谓“生于赵,故曰赵政。”《史记秦本纪》:“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称之赵政、秦王政为妥,但后世多称之嬴政。)[1][2]建都咸阳,成为中国郡县制王朝中第一个皇帝。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在幅员辽阔的统治区域内,创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具体为:1、政治方面: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公分别为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互相没有统属关系,由皇帝掌握最终决断权。地方实行郡县制,皇室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2、经济方面: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秦朝钱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3、文化方面:书同文,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焚诗书”,加强思想控制;以吏为师,严禁私学。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焚书坑儒”秦朝创下的一套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制度在以后中国社会的历史中,只有修修补补,基本框架不变。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下令把原来六国的兵器收缴销毁,然后铸成12个铜人。“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为了加强控制,原六国的贵族被强行迁到咸阳附近居住。秦朝还颁布了严苛的法律,对农民实行什伍编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对于后世影响极大。他接受丞相李斯的主意,除少数几种书籍之外,大量诗书、典籍、诸子百家著述一律烧掉,并将460多名方士活埋,留下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焚坑”的历史事件。秦始皇还在全国修筑道路,尤其是开通了通往东方和东南的驰道。秦始皇自命“始皇帝”的时候,一心想让秦朝的天下千秋万代延伸不休,但他决没想到,仅仅15年之后,才传到第二个皇帝时秦朝就灭亡了。尽管他采取了种种巩固统治的措施,但他的独裁专制、横征暴敛,早已埋下了祸根。他征发了70多万人筑阿房宫,又动用大量人力财力修骊山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对他残酷赋役的控诉。频繁的战争、庞大的官僚机构、连续的大兴土木,动摇了统治基础,人民不堪重负,痛苦到了极点。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影响极为深远。前207年11月左右,秦朝被推翻。由于过去的割据局面所造成的影响,反秦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分裂的倾向。在接踵而来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之争(前206~前202年)中,汉胜楚败,使分裂形势得到控制,统一了国家。继秦之后,又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就这样建立了。[编辑本段]国号来源秦人是华夏(汉)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嬴姓赵氏。秦之先祖为先贤伯翳,本为古部落首领,舜帝赐姓“嬴”。至夏末,费昌当夏之时,去夏归商,为商汤御,败桀于鸣条,其后嬴姓世代辅佐殷商。故史载嬴姓多显。至商末,蜚廉、恶来父子皆以材力侍纣,后周武王伐纣,败商军,武王亲射恶来之口以泄愤,蜚廉奔霍太山,嬴姓中衰。至周穆王,造父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国之乱,受封于赵城,其宗族乃为赵氏(注:先秦时代“姓”只是表示来源,多为祭祀所用,用于女子称谓,“氏”则表示家族分支,用于男子称谓),造父侄孙非子为周孝王牧马有功,周孝王赐给了他一小块土地秦(今天水陇西县秦亭,一说秦州清水县谷名),让其继续嬴姓的祭祀。后来秦襄公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朝。[编辑本段]版图疆域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南下百越。疆域迅速扩展并进一步完善炎黄地图,但因为秦二世而完,所以没能对北方游牧民族进行收复统一。然其当时疆域西部已达到今甘肃、四川;西南到云南、广西;北到阴山。管理●秦朝首都咸阳及其附近关中平原由内史直接管理;●秦朝的郡设郡守(主持民政)、郡尉(主持军事)、郡监(主持监察事务),郡守下设郡丞,作为郡守的副职。●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县令、县长之下设县丞、县尉等佐属官员。秦朝的政区公元前221年,秦国最后灭齐国,秦王朝建立。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恒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秦朝没有采用分封制,而是采用郡县制,最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加至四十六个。部分郡大体位置如下图:秦朝诸郡图秦朝诸郡辽东郡、九原郡、云中郡、辽西郡、上郡、太原郡、巨鹿郡、胶东郡、邯郸郡、琅琊郡、北地郡、东海郡、陇西郡、咸阳、南阳郡、汉中郡、九江郡、会稽郡、南郡、衡山郡、蜀郡、巴郡、黔中郡、长沙郡、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右北平郡、渔阳郡、广阳郡、上谷郡、代郡、雁门郡、常山郡、济北郡、临淄郡、河东郡、河内郡、东郡、薛郡、三川郡、砀郡、颖川郡、陈郡、泗水郡。秦灭六国年表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韩国降将内史腾率秦军灭韩国,俘韩王安,韩亡。所得韩地置颍川郡。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军王翦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置邯郸郡、钜鹿郡、太原郡。赵公子嘉率宗族百人逃亡代城。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喜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军王贲率领10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3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同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渡过淮水,围攻楚国楚都寿春。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人复立昌平君为王。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置会稽郡,楚亡。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赵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秦始皇于代地设置雁门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齐亡。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编辑本段]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始皇赵政公元前221年,秦王赵政[3][4](前247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疆域,东起辽东,西至玉门关、陇西,北抵长城,南达越南北部及中部一带,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秦王政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即始皇帝,后世子孙代代相承,递称二世、三世皇帝。他认为帝王死后以其行为为谥的制度,是“子议父,臣议君”,有损于帝王的尊严,所以宣布取消。他规定皇帝自称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这些都是为了显示皇帝的无上权威,表示秦的统治将万世一系,长治久安。周朝以来建藩建国的封建制度,与皇权专制和统一国家是不相容的,所以必须加以改变。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的峄山刻石辞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家,壹家天下,兵不复起”。这说明秦始皇认为废分封行郡县是消除各地兵争所必须的。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机构。在这个机构中,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设守、尉、监(监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司监察。县,万户以上者设令,万户以下者设长。县令、长领有丞、尉及其他属员。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县以下有乡,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赋税,游徼掌治安。乡下有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有里典,后代称里正、里魁,以“豪帅”即强有力者为之。此外还有司治安、禁盗贼的专门机构,叫做亭,亭有长。两亭之间,相距大约十里。早在秦献公十年(前375年),秦国就建立了以“告奸”为目的的“户籍相伍”制度。后来商鞅规定,不论男女,出生后都要列名户籍,死后除名;还“令民为什伍”,有罪连坐。秦律载明迁徙者当谒吏转移户籍,叫做“更籍”。秦王政统治时期,户籍制度趋于完备。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令男子申报年龄,叫做“书年”。据云梦秦简推定,秦制男年十五(另一推算是十七)载明户籍,以给公家徭役,叫做“傅籍”。书年、傅籍,是国家征发力役的依据。始皇三十一年“使黔首自实田”,即令百姓自己申报土地。土地载于户籍,使国家征发租税有了主要依据。户籍中有年纪、土地等项内容,户籍制度也就远远超过“告奸”的需要,成为国家统治人民的一项根本制度。秦置二十级爵,以赏军功。国家按人们的爵级赐给田宅,高爵者还可以得到食邑和其他特权(见爵制)。爵级载在户籍,所以户籍也是人们身份的凭证。统治一个大国,需要全国一致而又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出土的云梦秦简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刑律的律文和解释,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律文,还有案例和关于治狱的法律文书(见云梦秦律)。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维持一个大国的统一,还需要强大的军队。秦军以灭六国的余威,驻守全国,南北边塞,是屯兵的重点地区。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之手,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军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巨大的镇慑力量。近年发掘的秦始皇陵侧的兵马俑坑,估计其中两坑有武士俑七千件,战车百乘,战骑百匹。武士俑同真人一样高大,所持武器都是实物而非明器。这种车、步、骑兵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其规模之大,军容之盛,是秦军强大的表征。秦始皇不但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和制度,而且还采用了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以辩护秦朝的法统。终始五德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符传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水德主刑杀,所以政治统治力求严酷,不讲究“仁恩”和“义”;与水德相应,历法以亥月即十月为岁首,等等。秦始皇还确定了一套与皇帝地位相适应的复杂的祭典以及封禅大典,择时进行活动。秦始皇在咸阳附近仿照关东诸国宫殿式样营建了许多宫殿,并于渭水之南修造富丽宏伟的阿房宫。咸阳宫殿布局取法于天上的紫微宫,俨然是人间上帝的居处,天下一统的象征。秦始皇还在骊山预建陵寝,墓室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他采取这些措施,和他采用皇帝的名号一样,是要表示他在人间的权力与上帝在天上的权力相当,从而向臣民灌输皇权神秘的观念。皇权神秘观念,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基础。皇权的加强和神化,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体现专制皇权的官僚机构和各种制度的建立,法律的完备和统一,皇帝对军队控制的加强等等,这些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维持统一所不可少的条件。但是这种政治制度对百姓的束缚极大;而且它对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可以转变为阻滞作用,这在封建社会后期更为显著。防止封建割据的措施长期分裂局面造成的影响,使秦始皇非常关心六国旧地的动静,担心六国旧贵族图谋复辟。为了防止割据的再现,秦始皇把六国富豪和强宗十二万户迁到咸阳,另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以便监视。他把缴获的和没收的武器加以销毁,在咸阳铸成十二个各重千石的钟铜人。又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尽可能消灭封建贵族依以割据的手段。为了控制广阔的国土,特别是六国旧境,秦始皇还修建由首都咸阳通到全国各地的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他自己多次顺着驰道巡游郡县,在很多地方刻石纪功,以示威强。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务,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又修筑由咸阳经过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在西南地区,还修筑了今四川宜宾以南至云南昭通的五尺道,于近旁设官进行统治。秦始皇对分裂割据的思想和政治倾向,也进行了斗争。当时的一些儒生、游士,希望复辟贵族割据局面,他们“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引证《诗》、《书》、百家语,以古非今。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请求焚毁《诗》、《书》,消灭私学。他建议“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接受了这一建议,于是就发生了焚书事件。第二年,为秦始皇求仙药的方士有诽谤之言,又相邀逃亡,秦始皇派御史侦察咸阳的方士,把其中被认为犯禁者四百六十多人坑死。在早期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在统一与分裂激烈斗争的年代,秦始皇用焚书坑儒手段来打击贵族政治的思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焚书坑儒摧残文化,是极其野蛮残暴的事,对于古文献的保存和学术的传授,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秦始皇施政定制虽已兼采阴阳等家思想,但根本上是以法家思想为依据。“焚诗书”以及“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等,更突出地反映了他的法家思想。秦始皇以原来秦国的制度为标准,整齐划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一些制度,企图尽可能消除由于长期分裂割据造成的地区差异,以利统一。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基本结构虽然相同,但字体繁简和偏旁位置却有差异。李斯受命统一文字,他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小篆,并写成范本,在全国推行。当时还流行一种书法,叫做隶书,比小篆更简便。秦始皇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和轻重大小各不相同的货币,改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以秦国旧行的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秦始皇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今见秦朝权量,都刻有始皇二十六年(前211年)颁布的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这种权量出土多,分布广,长城以外也有发现,可见统一度量衡是认真有效的。秦始皇还用法律规定了度量衡器误差的允许限度。他规定六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不过二百四十步为亩的制度实际上只行于旧秦,可能还有旧赵境内,东方许多地区仍以百步为亩,直到汉武帝时期为止。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

我自己编辑整理的部分资料,摘点少见的: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7年)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嬴姓,传说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前350年商鞅变法,迁都咸阳,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在秦惠王和秦昭王时,不断蚕食三晋与楚国土地、兼并巴蜀等国,先后建立了巴、蜀、汉中、上郡、河东、陇西、南郡、黔中、南阳、北地等郡;到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时,公元前256年西周灭,周赧王去世,名义上的周天子不复存在,秦国进行统一战争也就名正言顺了。统一战争前238年秦王赢政亲政,经过三年多清除吕、两大集团,同时放弃传统的蚕食战略,开始执行兼并六国、统一中原的战略,并确定对关东六国要各个击破的基本方针,最后经历了长期的争论和犹豫直至灭韩才统一了“重点打击赵、楚,先赵后楚,各个击破”的战略部署。统一战争先后16年,前期对赵作战9年,后期对楚作战5年,在灭赵的过程中灭了韩,在灭楚的过程中灭了魏、燕,最后灭齐,共经历四个阶段。一、攻赵灭韩:前236年乘赵军主力攻燕,南、北两路发起进攻,初战连拔9座城邑,其后赵王迁即位调回主力据守太行山,秦国因进一步处理吕不韦和助魏伐楚未能及时增兵,第一次攻赵结束并休战一年之久。前234年否定秦、魏联合攻楚后再次攻赵,桓统帅先会战平阳歼赵军主力,后遭李牧南下回援的连续重创,赵国取得防御的胜利。前233年仍由桓任统帅,经补充兵力重新发起进攻,不久因韩非入秦同李斯争论战略思想而意见不一,第三次攻赵被搁置。前232年准备南、北夹击邯郸,被李牧南下击退了北路军,然赵国的力量已消耗殆尽、灭亡只是时间而已,秦因此再次转移战略目标决定首先灭韩,灭赵问题自此被搁置两年。前231年韩王安献南阳,次年内史腾发起突然进攻,东方各国无暇且无力救援,前230年韩国灭亡。次年乘赵国地震灾荒,人心浮动,秦军从北、南两路发起进攻,李牧、司马尚依靠太行山和漳水、长城等有利地形条件,同秦军相持一年之久,赵王迁听信谗言杀罢将帅,前228年年秦军进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赵公子嘉逃往代郡,自立为代王。自灭赵之后,统一战争遂成破竹之势,剩下的主要是对楚作战问题,秦军己不甚顾忌两面同时作战。二、攻燕灭魏:正当秦国考虑和选择下一步战略进攻的方向时,前227年燕太子丹“荆珂刺秦王”的冒险,极大地激怒了秦王政,次年王翦率兵攻克燕都,燕王喜逃往辽东郡并忍痛杀了太子丹向秦求和;在破燕之后于大举攻楚的同时,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兵一部攻魏,魏国弃大梁外全部地区,退守孤城之内围困3个月,大梁城被河水冲坏,魏王假被杀降,魏国灭亡。三、南下灭楚:楚为秦统一战争中最重要的对手,灭楚作战经过精心的准备和安排,前后历时5年,经历了序战、初战、决战和深入江南作战等四个阶段。前226年王翦大举攻燕的同时,王贲率兵一部南下击败楚军,夺取10余座城邑,取得了序战的胜利,目的为战略侦察和试探,确定灭楚所需的兵力,灭楚的任务交给攻燕的部队。前225年颇有轻楚之心的秦王派李信、蒙武率兵20万分两路攻入楚境,楚帅项燕见秦来势猛而兵力不多,即抽部分兵力攻秦南郡,创造战机大败李信,初战以楚胜秦败而告终。前224年,秦王主动承认错误,以王翦为统帅、蒙武为副将发兵60万伐楚,楚以项燕为统帅率兵40万同秦军相对抗,展开统一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王翦转攻为守、以逸待劳,楚军求战不得引兵东归,秦军乘势追击,杀项燕全歼楚军,次年攻入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此后王翦经几个月的休整和准备,经过整整一年的苦战,陆续消灭了楚国在江南各地的残余势力,并降服了越君,彻底灭亡了楚国。灭楚作战,秦国作战兵力集中,目标明确,决心坚定,在战略和战役指挥上都比灭赵作战提高了很大一步;是秦统一战争中继破赵之后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作战,统一战争接近尾声。四、扫除燕、代残余势力,东进灭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2年王、蒙进军江南时,赢政以王贲、李信为将,率兵进入辽东,不到半年全部消灭了燕、代残余势力,燕、代灭亡;前221年王贲、李信、蒙恬等率兵从燕南部直插临淄,齐军几乎没抵抗行动,齐王建投降,齐国灭亡。至此,秦统一中原的战争宣告胜利结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空前的大统一。统一战争之后,秦帝国还于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军30万反击匈奴,并将赵燕秦三国长城修复连接,筑成西起临洮东迄辽东的古代世界伟大工程“万里长城”。公元前219年始先后以屠睢和任嚣为主帅率几十万大军进攻百越,经历五年终于征服百越地区,并且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然后又征发谪戍50万人守五岭,将中原文明传至岭南。秦帝国的灭亡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巡游中驾崩,权臣伪造遗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然后在功臣、宗室中清除异己,并进一步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公元前209年,大规模反抗暴秦的大泽乡农民起义,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爆发了,一些潜藏民间的旧贵族、游士、儒生也都乘机起兵或投奔起义阵营,形成了“天下共起反秦”的大势;陈胜失败后,项羽的楚军于“巨鹿之战”大败秦军,并西攻函谷关,刘邦军乘虚西进,攻入武关,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秦灭亡后,项羽势大,他在诸王并立的既成局面下,自立为西楚霸王,并依次分封反秦的各军首领、六国贵族后裔和秦降将18人为诸侯王,刘邦被封到僻塞的汉中为汉王。不久,齐、梁、赵地起兵反楚,公元前206年刘邦暗渡陈仓袭击关中,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自此展开,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四面楚歌中突围至乌江自刎,楚亡。同年刘邦即皇帝位,国号汉,定都长安。汉朝建立后,“汉承秦制”,秦朝的创制和统一大局最终是汉朝完成的,故后世通常秦汉并称。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初中秦朝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秦帝国(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创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中原

  • 秦朝的主要成就和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1.王翦: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有个故事便是说的王翦:秦始皇问李信如果想把楚国给灭了,需要多少人,李信说二十万就够了。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道:“非六十

  • 七国的所有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末年,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战国早期,上述大国,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全都保存下来。秦、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其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号称“三晋”。三

  • 1900年-1949年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华北事变1935年七月瓦窑堡会议1936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1937年七月七日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展开1945年九月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1946年六月蒋介石大举进攻解放区,解放战争正式开始1949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

  • 中国1956-1976年重大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1917年11月7日,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人在俄罗斯取得了政权,随即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21年3月,苏维埃政权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并且首先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变余粮无偿征集为市场买卖。1922年

  • 春秋战国,七国分别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七国的位置:1.齐国:临淄山东淄博东北山东、河北的一部分。2.楚国:鄢郢湖北荆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带,后发展至江苏、重庆、广西等地。3.燕国:蓟北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4.韩国:新郑今河南新郑河南、山西一部分。5.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陕西、河南一带,极盛时地跨陕、豫、

  • 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简短)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专诸杀吴王僚春秋时期吴国内部发生权力斗争。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雇专诸刺杀王位竞争对手吴王僚。话说事发当日,公子光宴请王僚,私下埋伏甲兵于室内。王僚也早有防范,命人沿途布满兵卒,门窗台阶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亲信,夹道而立的侍卫,皆手持长铍。酒酣耳热之时,公子光佯装有足疾,退入内室。这时专诸闪亮登

  •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故事50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鸡鸣狗盗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

  •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

  • 详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及知识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西周灭亡于公元前771年,从公元前770年开始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基本上又可分为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前221年)。有关这550年的历史书很多,不过你要的是“历史文献”,而“历史文献”是指历史上关于历史事实的记载,通常称为“史料”,后人研究历史的著作就不能称“历史文献”。据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