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那时是齐国不如出楚国第一是晏子使楚的原因就是想和楚国同盟第二是齐国经历了大乱齐庄公被弑杀加上燕国犯境==原因而楚国经昭王中心半壁江山楚惠王忙于对外扩张(中学语文书上有片鲁班和墨子在楚王面前争论的文章当时就是想灭宋)明显是楚国的实力甚于齐国
春秋时代末期齐国和楚国的情况
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548年,崔抒杀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公元前386年,陈成子玄孙太公和立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姜齐绝祀。田齐妫姓国家,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齐之旧。公元前597年晋楚之战。城濮之战后,楚北上受阻,转而向东发展。楚庄王即位,稳定政局,发展生产,为争霸奠定了基础。接着率兵北上,在周的直辖区耀武扬威,并向周使询问象征王权的九鼎之轻重,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于是晋、楚为争夺郑国大战于。晋军将帅对和战问题争论不休,步调不一,迟疑不进,在楚军突然进攻下大败,诸军争舟渡河,自相砍杀。之战后,楚庄王饮马黄河,雄视北方。鲁、宋、郑、陈诸小国又相继依附楚国,楚庄王一时称霸中原。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奔走于晋、楚等国之间,取得各诸侯国的同意,在宋都举行有14个国家参加的弭兵大会。会议作了“晋、楚之从交相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的决议,即原来晋、楚各自的属国,现在变成晋、楚双方共同的归附国,对晋、楚尽同样的义务。晋楚两大国牺牲中小国家的利益,互相瓜分霸权,形成了均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