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东周时期,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得进一步说说了。
春秋
春秋时期是东周的前半期的阶段。当时鲁国把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史官们也按年,季,月,日记录着每个国家重大事件,而这部编年史就简称为“春秋”。《春秋》在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即从周平王开始到周敬王,共295年。(关羽经常说自己熟读春秋,说的就是这部《春秋》)
在东周时期(周平王东迁之洛阳后),周朝的势力逐渐衰弱,王室衰微,诸侯国之间相互攻打,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完全不把周天子放在心中,周天子也只是诸侯国的名义上的天子。春秋时期出现了五霸,即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宋襄公(兹甫),秦穆公(任好),楚庄王(熊旅),同时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也是很厉害的主,还有鲁,中山等国。
春秋时期出现了很多奇才异士,如管仲,鲍叔牙,先珍,赵衰,胡偃,孙武,贾佗,介子椎,孙叔敖,百里奚,子鱼,伍子胥等等杰出的人才,但春秋时期君主缺点是任人唯亲,使很多出身寒门的人才得不到重用。
战国
西汉刘向编注了《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记录着从三家分晋到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的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共245年(三家分晋是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秦始皇横扫六合,也标志着战国时期的结束),故而这一时期称为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是纵横家游说别国以及各国权谋策略的时期。战国初期是战国七雄的形成时期,此时秦(秦始皇),齐(齐威王),楚(楚悼王),燕(燕昭王),韩(韩昭侯),赵(赵武灵王),魏(魏惠王)通过变法等策略以达国家强大,同时战国时期,人才任用不想春秋时期,任人唯亲,而是能者居上。
战国时期样出现很多奇才,如李悝,吴起,孙膑,庞涓,张仪,苏秦,商鞅,陈珍,范睢,申不害,李牧,王翦,荆轲等等杰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