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哲学对人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中国古代哲学对人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95 更新时间:2024/1/24 0:19:45

中国古代哲学对人的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成形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它的发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截至1840年,大体可分为:奴隶制及其封建制转变时期的哲学;封建制时期的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作为化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人生的理想、境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中国古代哲学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真、善、美的追求。我国先秦哲学家们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哲学的发展,其中孔子老子庄子的思想影响可以说是最大。如果我们把这三位大哲学家作为典型,并通过他们来讨论中国古代哲学中不同类型哲学家的人生境界问题,可以对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生境界的问题有一总体的了解。

(一)孔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在《论语-为政》篇中记载着孔子的一段话,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和以后的儒家都认为,人们的生死和富贵不是能靠其自身的努力而追求到的,但人们的道德和学问的高低却因其自身努力的不同而有不同。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到“四十而不惑”,可以说是他成圣成贤的准备阶段,从“知天命”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可以说是他成圣人的深化过程。“知天命”可以解释为对“天”(宇宙人生的终极关切问题)有了一种认识和了解,这也许可以算是“求真”的范围,因为这一阶段孔子仍然把“天”看成认识的对象,还没有达到“同于天”的阶段,也就是说还没有达到与“天”合一的境界。此境界虽高,但还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知天命”、“耳顺”和“从心所欲不逾矩”都是就人生境界的追求说的,这是孔子对自己追求“真”、“美”、“善”的总结。

(二)老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老子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真、善、美,这就是所谓“同于道”的境界。老子把“道”视为真、善、美的统一。他在《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可以说是老子对人生境界追求的叙述。他认为,人最高的理想是效法“道”,而“道”是自然而然的。

(三)庄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庄子哲学主要论证的是得道之人(如至人、神人、圣人等)在精神上的无限性、绝对性和永恒性。庄子的《逍遥游》,主旨是讨论人如何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问题。庄子“坐忘”的境界就是他所说的“无己”或“丧我”的境界。在庄子哲学中对“真”和“美”的关系也有所讨论,《秋水》篇中所谓“反其真”就是反回到自然而然的本来状态。庄子主张“法天贵真”,反对一切违反自然本性的“人为”。在庄子哲学中“真”与“美”是一致的,而“真”必须是顺性命之情”的。庄子的“求真”也是为了“求美”,无“美”也就无所谓“真”。“求真”是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庄子很少肯定道德,他有反道德的倾向。庄子认为,个体人格的自由的实现不仅是“大美”,而且是最高的“德”,最高的“善”。庄子的“善”是包含在其最高的“美”(大美)之中的。在庄子哲学中“真”、“善”、“美”是统一的,它们都是统一于精神自由的审美境界上。

二、儒家哲学

(一)儒家情感哲学儒家哲学是关于人的哲学,是讨论人的存在及其意义和价值问题的学问;但是,讨论人的存在和意义的问题,就不能没有情感,这正是儒学之所以重视情感问题的原因所在。所谓“重视”,就是把情感放在人的存在问题的重要地位甚至中心地位,舍此不能讨论人的问题。换句话说,对于人的存在而言,情感具有基本的性质,情感就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儒家哲学为情感哲学或情感型哲学。这是儒学的一个重要传统。

(二)儒家道德层次论儒家伦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儒家伦理文化,二千多年来一直成为中国的主流伦理文化,对中国,并对周边国家发生了重大影响。儒家认为人的道德境界也有层次。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生道德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境界之分,表示一种发展。最低的是自然境界。这种人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往上是功利境界。这种人觉解到功利的意义,也就是利己的意义。这种人心目中只有他自己,他做事,完全出于利己的动机。再往上是道德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社会整体,觉解到道德的意义,自觉地为社会的利益做事,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是贤人。最高的是天地境界,也叫哲学境界。

三、中国古代哲学的真理境界和“本体论”,中国古代哲学所追求的真理境界,是指生命或人生的“真谛”,它不是在对象认识中获得的,而是在体验和直觉认识中得到的。如同孔子所说的“真情实感”,其中便有人生真理。庄子所说的“真知”,便是“真人”所具有的真理。禅宗所说的“真如”、“实在”,便是佛教的最高真理,但必须“明心见性”而后得。总之,中国古代哲学所说的“真”,既不是逻辑的“真”,也不是实证知识的“真”,而是生命存在的真。中国哲学也讲“本体论”,但与西方哲学有很大区别。

四、中国传统的天人关系论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古代大多数思想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采取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立场,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所谓“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就建立在这个观念之上。天人合一思想,萌芽于孔子,发韧于孟子。最初儒家提出天人相通的观念,其用意在赋与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以宇宙论的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哲学对于人生的影响一直都是极其深刻、巨大、久远的,它给人生以性灵上的陶冶、动力上的激励、发展上的指导、境界上的提高。在当代社会,中国古代哲学仍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东西方思想有什么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东方与西方的思想的不同处在微观与宏观的认识上,也可以理解成细节与整体。东方人自古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习惯从宏观去看待问题。而西方人喜欢从实际出发更注重的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也可以把两者思想理解为虚与实,或者是东方人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而西方人更注重物质上的。只是由于世界的发展,这两种差别也在逐渐

  • 略论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区别及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1,中国哲学主要讨论彼岸(形而上)世界,西方哲学主要研究此岸(形而下)世界;中国哲学重情感,西方哲学重理性;中国哲学侧重方法论,告诉人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西方哲学侧重于认识世界,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中国哲学务实,重视人生,西方哲学思辨,重视自然。2,中西方哲学表现为侧重世界观与侧重方法

  • 孔子的哲学思想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孔子的哲学思想是简单的,不难理解的!学懂弄通之后,干什么成什么!孔子在汉代以后逐步被当成了圣人,很多人认为他的思想很复杂。实际上孔子的哲学思想并不复杂,孔子无疑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他的思辨主要是围绕着易和中庸来进行的。孔子的哲学思想,其核心就是易,易就是变化。史记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

  • 中国古代哲学与西方相比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如果要相互比较,必须分作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哲学层面,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认为的哲学;第二个层面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先说说第一个层面,我们现在认为的哲学,是西方式的,也就是以西方哲学为‘标准’的哲学,充满了对世界本原的追问和假设,充满了对世间万物的思考思辨,原理、体系、求新,这个体系,是中国哲

  • 易经中都包含哪些著名的哲学思想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周易中奴隶制政治理论,包含的就是所谓的哲学道理。其它的没有哲学关系。卦爻辞不属哲学哲理关系,属预测设定文辞关系。无论是真正的易经还是周易都是预测学,利用天地变化运动规律反测人事运动变化无规律,成相反作用关系。同天气预测道理相同则所测关系与方法不同。周易没有阐述天地变化运动的依据,就只有卦与占卦关系,

  • 《黄帝内经》哲学思想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一名临床中医生,这两年一直在反复的读黄帝内经,我最大的个体几会是。黄帝内经的几个思想:第一,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从开篇就开始讲,说人要能长寿,健康就要顺应自然天道,顺应自然的规律。具体的规律,体现在四季阴阳的变化。你要适应失去的变化,去生活,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世纪的规律,体现于春

  •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周易》为群经之首,更通过两个对立面阐述了彼此互相对立,却又相依相存的道理。可以说《易经》在古代是最伟大的通用哲学,在现在与将来亦然。

  • 中国古代有那几家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是比如老子、孟子、孔子吧?诸子百家很多了: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公孙龙邹衍苏秦、张仪除了这些春秋时代的,还有很多后来的汉代董仲舒明代李贽,王阳明等清代王夫之等够吗?几家?是“百家”,这是概数,形容很多我只能说有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墨家农家杂家你得了解各家的大致内容才能说喜欢哪家啊!我

  • 《礼记》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是什么? 重点是思想哦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主要内容《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

  • 中国古代哲学的三个主题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古代哲学方面,有发言权的也就真正只有道家思想了。不知道楼主所谈“三个主题”依据什么而名。不过“三”作为国人心目中很有特殊意义的数字,却也能明了很多问题。道家学说中也确实有很多以“三”来解析论述的案例。结合“哲学主题”这一要义,试列举如下:①“道境”之天地道,即:人与自然的哲学。②“道境”之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