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12:35风萧萧兮易水寒,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古人认为,这是造化之功,与那里的水土即自然环境大有关系;近代一些地质地理学家认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道理。自然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形成,能产生影响:居住在背靠高山,水寒风劲,气候变化剧烈,景色单调的黄土原野上,易养成坚强质朴,粗犷豪放的性格感。当然,我们更应看到社会环境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但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形成,虽不为自然环境所决定,却仍必定受到它的制约。象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就明显地需要适宜的地质地理环境为基础,欧洲名城伦敦、巴黎的兴起,便与地质条件的有利分不开:那里地盘的构造像一个盆,地层朝四周翘起,中间凹下。在这种地质构造中的地下水,能在低处的井中自动涌出,取用方便,所以很早就有人在都有地利上的优势。在我国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文化,自也不能不存在这方面的影响,因此对黄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清楚的认识,认识它所处的地质环境就是必要的了。通常,地形、土壤、江河、井泉、气候这些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比较容易看出的,而深究起来,那里的地质条件对他们有着控制甚至决定的作用。因此认识形成黄河文化的地质环境就是很有意义的了。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表面现象开始,现在我们就先来看一看黄河的外在形象。黄河流域的地形特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豪放的诗篇写出了黄河的气势,也反映了中国大陆西高东低而且相差悬殊的地形特征。古代的中国人,至少在2000多年前就约略认识到,中国大陆西部高峻,东南低平。由此流传过一个悲壮的神话:水神共工因争夺统治权失败,发起怒来,用头将位于西北方的擎天巨柱不周山撞倒,使得东南的大地也缺陷倾斜,一时水往这低处聚集,造成了巨大灾害。神话是想像出来的,但多少有点真实的影子。古时候确实有过洪水为患,而中国大陆是东南低,北部尤其是西部很高。在人的足迹愈来愈多地踏遍了这些地方以后,对这种形势的认识也愈来愈明白了,直至能总结出这“天下地势”自西而东、自北而南,犹如高屋建瓴。这一地形大势,是否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请看,历史上多少次都是谁控制了上游,谁就有可能统治全中国,而在东南总只能偏安。经过科学的地形测量,人们发现中国大陆自西至东高低相差悬殊,为世界上所少有,而且是沿两条边界上陡然跌落,形成三个巨大的阶梯,在黄河流经的地域,这个特点表现得最为典型第一道边界为自祁连山迤逦转折向南,至滇西的横断山脉一线,即青藏高原的前沿。这个高原表面的一般高度达到海拔4000~5000米,分布在上面的山脉峰峦的高度,更多超出了这个数字。而越过这道边界,地势骤降到海拔3000米以下,更可低到海拔1000米上下,甚至更低。再向东去,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至滇东高原东侧,又构成了一条地势陡然跌落的边界,在此边界以东,多为平原和低矮的丘陵,也有些山岭,但即使是在那里看起来很高大的山岳,实际高度也不过1000多米,极少超过2000米的。如号称“五岳之首”的泰山,其最高峰的高度也仅有1524米,要是摆到西部去,简直像个山中的侏儒,但它的高大却曾引起孔夫子的惊叹,“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篇》)。杜甫也为它的雄壮写下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篇。这是因为孔夫子西行不到秦,而杜甫作此诗是在他的早年,足迹尚未出黄河下游地区。居住在中国大陆最低的这个阶梯上的人们,尤其是在东部的平原上,这里的海拔高度还不到100米乃至不到50米;泰山,或者最高也不过1440米的中岳嵩山,自然都要使人们感到崇高甚至神圣了。青藏高原是三大阶梯中最高的一级,就地理形势来说,这里居高临下,最占优势。公元七八世纪,吐蕃王朝曾以此为根据地,向外扩张,颇为顺利,就部分地凭借了这个优势,连处于鼎盛时期的唐王朝也不敢对它轻慢。但在这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多变,大部地区土地贫瘠,能够养活的人口有限,吐蕃的强盛终如昙花一现,而与在另外两个阶梯上繁盛起来的黄河文化结为一体了。考古的发现证明,中国大陆上已有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大多分布在两个较低的阶梯上,尤以第二个阶梯上的黄土地带最为密集。大抵是最先在山间河谷两侧的平台上居住,创造了最早的文明;而当能走出山谷,进入辽阔的平原,治水排涝,“平土而居之”的时候,更达到了昌盛的程度。此时人们对黄河在这些地段流过的情况已相当了解,但对它的出处,对那处于最高位置的第一个阶梯,仍无正确的认识,只有个宠统的印象,那是个很高很大的地方,被称为昆仑。当时的人们认为,黄河就是从它的东北角流出的。这个昆仑,古书中或称为墟、或称为丘,总之是隆起在大地上的一个巨大块体。据说高有一万一千里(《水经》);还有说比平地高出三万六千里,比日月还高的(《十洲记》)。那广度也很大,周长有说三千里,还有说万里的,而且是愈高愈广,所以叫做昆仑。昆的意思是高,仑则表示具有屈曲盘结的状貌。这样神奇的地方自然只有神仙才能居住。最早的传说是人面虎身长着尾巴的神守护在那里,以后这神变成了美丽的女子西王母,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王母娘娘。而另一种一本正经的说法是,昆仑是顶天立地的一根巨柱,也是黄帝升天后到下界时的行宫。总之,由于谁也没有去过,在神话故事里可以自由想像。我国最早流传的许多神话都与昆仑有关,如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嫦娥偷吃的不死之药,就是后羿到这昆仑山上向西王母求得的。昆仑是一个不仅有壮丽的宫殿,美丽的园林,充满着奇花异草,珍禽怪兽,而且是能使人长生不老甚至是死人复活的地方,成为一个有特殊地位的神话中心。从这里发源的河水,自然也有了圣洁的意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随着岁月的飘逝,也许是对这西部高原的了解增加,昆仑山有了现有的名称和确定的位置。此处凛冽的寒风与荒凉的山岭,加上道路的险阻,使求仙者望而却步,而那包容黄河不断带去的水和泥沙的茫茫大海,似乎更能引起人们的遐想。结果是上昆仑求仙者仅仅留下周穆王会见西王母的故事,而入海探寻蓬莱仙山的行动,在秦始皇派徐福入海以前,被称为英明之君的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早已干过了。蓬莱成为中国神话的另一特殊中心。(有关昆仑与蓬莱的评论,采用了顾颉刚先生的观点,见顾颉刚《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种神话系统的融合,中华文史论丛,1979,2)从昆仑到蓬莱,从高山到大海,在中国大陆,除了长江,只有黄河,自西而东穿越了这地形上的三大阶梯。它所经历的地域其复杂多变,是使它哺育的文化能兼收并蓄、色彩丰富的一个因素。围绕着昆仑和蓬莱的神话,便多少反映出这一特征。水向低处流,在地球表面,这是一条铁的规律,地球的重力在无形之中起著作用。地势的高低决定着水的流向,所以位于这中国大陆的三大阶梯上的黄河要向东流,但这三大阶梯并不是均匀地降低高度,而地表又起伏不平,东部平原中有泰山这样的山丘,西部高原山地中也有不少较低的盆地和谷地。因此黄河不是直线地一泻千里,而且经过了许多曲折。从黄河发源处到大海的直线距离约为2160千米,而黄河的实际长度有5464千米。水在地面流动时还始终遵守着一条规律,地势高低变化愈大时,流得愈快。而这个流动的速度和水量的多少,决定着它对地面的侵蚀能力和搬运泥沙的能力。在地势陡峭的地方,河水的侵蚀能力强,其主要是向下侵蚀,使河谷变得愈来愈深,两岸陡峭,形如V字;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河水流速变缓,向下侵蚀的作用减弱,但对两岸的侧面侵蚀作用却加强了。特别是当河流水面的高度接近于所注人的水体表面的高度时,向下侵蚀的作用几乎等于零,主要是对两岸的破坏了。此时的河水还不仅是破坏,也在沉积。河水在流动迅速时能夹带许多泥沙,当流速减慢时,搬运能力降低,就会有泥沙沉淀出来在水下堆积。如在河岸的凸出部位,或者水下有什么东西阻塞水流,那里的流速较缓,便会使泥沙在那里淤积,直至高出水面,成为沙洲、沙坝;河岸的凹入部分则受到侵蚀,愈来愈凹,平原地区的河流常特别弯曲,即有自身的作用。在河流入海的地方,地势最低,加上海水中溶解的氯化钠即食盐使悬浮在河水中的细微沙粒所形成的胶体状态受到破坏,产生沉淀,泥沙大量在河口附近堆积,造成陆地。中国大陆东部的平原,便主要是河流带去泥沙充填造成的,古代流传的“沧海桑田”神话,就是这一自然变化的反映。到现在,这种填海为陆的作用还在进行,黄河河口的三角洲还在向大海推进。下图,黄河三角洲,卫星照片,据中国卫星影象集,转引自陶世龙、万天丰、程捷编著《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1999年北京第一版。黄河的奔流一方面为地形所决定,另一方面,通过它的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地面的形态。总的趋势则是这些在地面流动的水力求将陆地上高出海平面的部分夷平,同时将破坏后的产物带入海中,将海底垫高,把“精卫填海”的神话变为现实。这些侵蚀和堆积的作用,最终受到河水流经地的海拔高度所控制。愈高受到剥蚀的程度愈强烈,因为万川归大海,所以河流的作用与这海平面相关;当然也有的河流注入内陆的湖泊中,则与湖面的高度相关了。不过,影响地面形态变迁的主要因素,最终还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这些力量推动地壳的一些部分隆起成山,同时造成一些地区下缩成低谷、盆地,而且这些作用至今还在进行,尤以在中国大陆为盛。比如泰山、太行山还在升高,而华北平原在相对下降,所以泰山虽经受了长期的剥蚀,仍保持有相当的高度,华北平原及其附近的海域,则长期成为积聚泥沙的场所。地壳的升降,会对水的流动和河流的面貌产生影响。青海湖的东南有条倒淌河,之所以叫做“倒淌”,并非说这水会倒流,而是人们习惯于见到江河向东流,而这倒淌河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是流向东南注入东去的黄河,却反向西北流去,注入青海湖。考察它的历史,最先也确曾是向东南流入黄河的,但在近几万年以来,这东部的地盘隆起上升,形成日月山、拉脊山阻挡了它的右路,西边则出现了青海湖盆地,水自然要转向流到这里了。古时候人们不知道这个自然变化的原因,于是以充分的想像,流传着文成公主入藏时,路过日月山,思乡流泪,泪水淌成了倒淌河这个故事。在黄河流经的地区,不少地段在地球历史发展的近期有过上升或下降的活动,这是它以曲折盘绕的形态流向大海的基本原因。那些峡谷便是地壳上升与河流的侵蚀作用相结合的产物。因为如果这里的地壳是处于稳定的状态,由于河流的侵蚀,当河床的高度削减到一定程度时,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转而为以向两岸侵蚀为主,这时河谷就要逐渐变得开阔起来,不会存在狭窄高峻的峡谷;但如此地壳在不断上升,因河流侵蚀而失去的高度会随即得到补偿,便能保持一直以向下侵蚀为主,河谷不断加深却难以拓宽,于是就会形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那样陡峭的峡谷。如果河流经过的地区,在稳定相当的一段时期,河谷已被拓宽,河流两侧还形成了一些平川以后,这里的地壳发生了向上升起的运动,这时又会转为以向下侵蚀为主。河谷加深,原先位于河岸两侧的小块平川,升到了现今洪水也达不到的位置,成为高踞于河岸之上的一个个平台,被称为阶地。远远望去,可以看出,它们总是位于一个或若干个水平面上,反映出这里发生过一次或若干次地壳上升的运动,因为同一次上升运动所形成的阶地表面的高度总是一致的。巡视黄河,我们可以看到,三大阶梯的地形变化,直接影响着黄河的活动,而不同地段黄河所具有的面貌特征,又反映出这些地方所经历的外貌到地下地质情况的变化。当黄河在第一、第二两个阶梯上流过时,这些地方由于海拔高,因而从总体上来看,是受到流水侵蚀的地区,成为黄河中泥沙的供给地。加上高低变化很大,如从河源到内蒙古托克托,流程3472千米,落差3840多米;从托克托到禹门口即传说中“鲤鱼跳龙门”的龙门,流程718千米,落差611米,蕴藏的水力资源都特别丰富。当黄河流到河南省孟津,出宁咀峡,进入到最低一个阶梯上时,河道突然开阔,从宽300米剧增至宽3000米,而自此以下直至入海,再也不受峡谷的约束,水流的速度减缓,携带的泥沙一路上大量沉积,但每年仍约有12吨被带到河口,在那里填海为陆。一般之中也有特殊。在西部的山地、高原中,局部地区地壳的沉陷,会使黄河也在那里淤积出肥沃的土地。千里黄河富一套,河套平原及其南边宁夏的平原的形成,就是这种地质变动的产物;黄河支流汾河、渭河能在一些地段造成平原,也有这个因素。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东部这个最低的阶梯上,仍有包括泰山在内的群山出现,而使齐鲁青未了。这个位于山东的丘陵山地,像一块砥柱矗立在黄河面前,黄河河口就在它的两侧摆动,将原来是烟波浩淼的大海填成陆地,而它这块最早隆起于海洋之中的地壳凸起部分,也从海中孤岛演变成挺立于平原之上的群山。黄河及其支流,都有它发育的历史,经历过复杂的变迁,今天见到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只不过是中国大地上沧桑变化的一个片断的场景。
更多文章
夏朝有没有实行井田制?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井田就是方块田。“井田”一词,最早见于《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据说,“夏朝曾实行过井田制”。商朝、周朝的井田制因夏而来。到西周时已经发展很充分。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井田制逐渐瓦解。井田制就
从夏朝到隋潮的重大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从夏朝到隋朝中间有上千年的历史,中间的经过的历史朝代有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其中比较重要的事件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
【历史】(中国历代王朝表)夏朝到隋朝的朝代怎样记忆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秦北晋东南:秦:前秦晋:东晋秦晋南北对立北朝前秦后,北魏西东半;北魏取代前秦,分裂为西魏、东魏西魏北周继,东魏北齐传;西魏被北周篡夺,东魏被北齐篡夺北周吞北齐,隋主受周禅。北周吞并北齐,北周被隋文帝篡夺南朝东晋后,宋
夏的神话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夏至未至》梦回杭州-关于那个夏天的故事关于一个夏天的故事你没有好结果下楼谈恋爱关于L和那年夏天--|回首页|2005年索引|--我是你心爱的外国人关于哥哥的另一个L和今年夏天的故事--关于哥哥的另一个L和今年夏天的故事从酒吧出来,先前的激情荡然无存,我不晓得L为什么一下不开心了,她推脱说很累,许是
夏、商、周朝的历史一直都带有些神话色彩,像妲己之类的,那么这段历史真的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这段历史是存在的,妲己、褒姒之类的红颜祸水也是存在的,只是关于她们的神话是人们后来附加上去的罢了。朝代更替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朝代的灭亡,也不可能只是有美女这一个原因,只是人们反对帝王沉迷酒色的一种心理罢了。
夏朝的历史大事件都有什么?如题 谢谢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禹时5星聚。《古今5星聚1览表》中前1694年11月4-13日。还有大量地球的冬至、立春,月亮的初1、15等甲历时间记载。以前没有高精度天文数据,无法推算,不可能根据计算结果,来编造这些记载,只能是历史记载。《日食路线图》、《古今5星聚1览表》等推算的难度更大,日食、5星聚等古代天象记载,更不可能是
我国共有多少年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从有文字记载的夏朝开始,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夏朝的起止年代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载,根据资料推算,大约是从公元前二一○○年到公元前一七六○年,共存在四百多年。商朝的起止年代也没有搞清楚,大约是公元前一七六○年到公元前一一二○年,共存在六百多年。周朝分好
中国有多少年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盘古开天到二十一世纪之间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从盘古、女娲、后羿等神话时代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00年。中国历史距今有五千多年的年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
中华民族有多少年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中华历史上下5千年笼统地说成是上下五千年其实是不科学的,应该从有文字记载的夏朝算起,即从约为公元前2070年开始算,也就是说中华文明有4000多年历史了,很伟大的文明啊。不过,中华文明还并不是最早的,埃及文明更早,而且更发达,而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大家可以想象,在夏朝出现之前500余年,
至今已经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现代测定,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而中国历史据记载是从元谋人开始,据今已有170万年了顺序是:元谋人,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半坡与河姆渡人,大汶口,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的传说,接着是黄帝和炎帝,尧舜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这些都无文字记载,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