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是大禹的儿子当时的天下据说在禹的治理下是民众生活安康,社会治安大好。禹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满意,于是,就决定举办一次盛大的诸侯大会,他传檄天下,命令当时天下的“万国诸侯”都来朝拜。可别以为这“万国”是夸大,其实当时的中国就是由一个一个的大小部落组成的,最大的当然是禹直接控制的华夏部落,而其他小部落,有的甚至只有几十个人就可以算做一“国”了,他们中不少部落都只是名义上归属禹,禹和后来的夏朝历代帝王其实都只是部落联盟的盟主,“天下共主”只是个虚号,中国历史上事实上的第一位“天下共主”是吞并六国的秦始皇。禹把会议的地点选在了今天河南省的涂山一带,当时禹的地盘其实也就大半个河南省和南部山西省,不过这已经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势力了。这次涂山之会,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天下的诸侯惊叹于华夏族的经济文化技术的先进,纷纷心悦诚服地表示从此唯华夏族马首是瞻,这极大地促进了当时中国各民族的融合过程,当然,同时也使禹的地位更加崇高,他获得比当初尧和舜更大的权力。可是禹没有形成真正的国家性质,因为君主和人民完全分离,与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不合。因此,普遍认为是启,即禹的儿子。繁盛时期,应该在前期
夏朝的第一位君主是大禹,他治理水患,疏通九河,把洪水引导入大海,老百姓都很拥戴他,因此舜帝把王位传给他,夏禹、夏朝(约为前205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如夏代的开始从夏禹算起,自禹至履癸(桀),则共十四代、十七王,前后经过了四百余年.1、启2、太康3、仲康4、相5、少康6、予7、槐(芬)8、芒(荒)9、泄(世)10、不降11、扃(局、禺)12、胤甲13、孔甲14、皋(吴、皋苟)15、发(发惠)16、履癸(桀)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夏启即位后,在大宴钧台大宴各地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