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最著名的就是司母戊鼎了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一片农地中出土,因其鼎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也就是一个人十几岁孩子这么高,但是重量是姚明的五倍,一个世界上最牛的举重大力士,想举起它都得4个人。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直击历史,与商朝同期的古埃及新王朝,是如何繁盛与衰败的?
1、我们先看下商朝是什么时候,我们现在大约把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这将近600年里,定义为商朝。
2、与商朝这段时间相对应的,基本上是埃及的新王朝时期,这个新王朝,可以说是埃及原始民族在此建立的最后一个辉煌的王朝时代了,再以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混乱,再以后就是罗马入侵,阿拉伯入侵,并直到现在。
3、现在的古埃及人,在埃及,后人有800多万,占埃及总人口的10%,阿拉伯人占了将近87%,剩下的是其他民族的人。
4、约公元前1650年,中王国衰落,居住于三角洲东部城市阿瓦瑞斯(Avaris)的亚洲移民随之夺取了这一地区并逼迫中央政府迁往底比斯。在那里,法老们成了附庸,称臣纳贡。希克索斯们(即“外来统治者”,可以算是西亚阿拉伯人或犹太人的前身的人吧)效仿埃及统治模式,也将自己描绘为法老,把埃及要素融入到他们的青铜时代文明中。希克索斯人在侵略埃及的同时,带来了西亚军事技术,对埃及产生了重要影响。
5、喜克索斯人靠着战马打败了只会用步兵作战的埃及人,占领了尼罗河盆地的北部,建立起政权,统治了大约200年(公元前1780年-公元前1560年)。这期间,先是喜克索人地盘从北向南越来越大,接着原始埃及人反抗越来越强,地盘也越来越大。中间,还产生了最后一个金字塔的主人和为他建的金字塔。公元前1530年,可能是古埃及中王朝十三王朝法老阿莫西斯享受了这个绝版金字塔。
6、时间推移到了公元前1560年左右。在喜克索斯人统治时期内,埃及人从未停止过反抗,他们逐渐学会了用马和战车,并在反抗外族的斗争中团结起来。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中期,他们推翻了喜克索斯人的统治,逐走了侵略者,埃及进入了新王国时期,重新获得了独立和统一。
6、由于反喜克索斯人的斗争,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地方势力衰落,法老们的统治也前所未有地得到巩固。埃及在不断的向外扩张过程中,由一个地域王国变成一个大帝国。帝国的建立始于图特摩斯一世,至图特摩斯三世时达到版图最大。图特摩斯三世在叙利亚获得了统治权,使巴比伦和亚述大为震惊,纷纷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在埃及南部,埃及的统治范围达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以外。
7、在新王国时期,埃及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各种手工业和冶金、纺织、玻璃制造等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建筑业,底比斯附近的阿蒙神庙即是在新王国时期建造的。整个神庙占地500余亩,正殿用136根巨大的石柱构成,中间有最大的12根巨柱,高约21米,柱的顶端可站100人。
8、新王国时期最著名的事件当属埃赫那吞改革。埃赫那吞即是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公元前1379前1362年在位)。改革的原因要从头说起,在新王国时期王权仍然和神权结合在一起,王权获得神权的保佑,神权得到王权的认可。掌握神权的祭司阶层的力量不断强大起来,对王权构成威胁。当时埃及人信奉多神,但“阿蒙”神是主神,因而阿蒙神庙不仅掌握神教,而且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实力也最为雄厚,成为仅次于法老的大地主、大奴隶主。掌握神权的祭司阶层实力不断增长,进而产生了政治上的野心。
9、埃赫那吞忙于国内改革,无暇顾及西亚地区的问题,在此期间,西亚的霸主是赫梯,于是埃及与赫梯在叙利亚、巴勒斯坦的争夺便不可避免。在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303前213年)时期,双方的冲突达于顶点,最终导致了卡迭石会战之后的两败俱伤。
10、两国于公元前1283年缔结和约,标志着近一个世纪争霸的结束。穷兵黩武的结果,是国力的衰弱,争霸结束不久,赫梯被“海上民,族”所肢解;埃及虽然顶住了“海上民族”的侵略,却也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恢复元气。至公元前12世纪中叶,埃及国力大为衰落,周边民族不断入侵,终于在公元前1085,第二十王朝结束,新王国时期→王权的守护神何露斯像也因此结束,埃及进入后王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