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已能解释商代的文字为什么要亥在甲骨或兽骨上,为什么这些刻着文字的甲骨碎片总是有许多裂纹或切痕。原来所有这些碎片都是史书上所称的“卜骨”。骨上的裂纹是人们有意用高温加热所造成的。根据商代的习俗,商代人上自王公下至庶民,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用这种龟甲和牛胛骨进行占卜。占卜时,就用燃炽的木枝烧炙甲骨的反面凿出的槽和钻出的圆窠,这时甲骨因厚薄不匀而出现“卜”字形裂纹。这些裂纹就是他们判断吉凶的“卜兆”。占卜以后,将所问事项刻记在甲骨之上,这就是“卜辞”。占卜的内容是以当朝国王为中心的,有对祖先与自然神柢的求告与祭祀,有对天象、农事、年成以及风、雨、水的关注,也有对周围各国战争的关注和商王关于旬、夕、祸、福以及田游、疾病、生育的占问等。这样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商代历史事件或天气气象的资料。
如何评价商朝?
商族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悠久的部落,为东夷的一支。商人的祖先,传说是高辛氏的后裔,《诗经》中有简狄吞食玄鸟(燕子)卵而生契的传说。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开始向奴隶制过渡。当太康失国的时候,契之孙相土大力向东方扩张,把附近的许多部落征服或纳在它的控制之下。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了商朝,于商丘旧邑的基础上,扩建首都毫。商朝实行“以宽治民”的政策,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向四方扩大征伐面,把疆土扩大到西部的氐羌地区,周边部落前来朝贡的越来越多,商朝统治逐渐巩固。从成汤至盘庚,商王五次迁都,其中盘庚迁殷是一大事件。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朝最强盛时期。商朝末年,江淮之间夷人强盛,征战连绵。纣王的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存在500余年的商朝终于灭亡。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技术和文化,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