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1)农业: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是由于青铜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农具的使用依然很普遍;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之中。(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被称为“官营手工业”。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商朝时,人们已经能够烧制出原始瓷器,也有了织机,能够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铁器出现;春秋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3)商业:商朝时商业就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贝成为了一种实物货币;西周时,在较大的城邑都出现了市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金属铸币的技术,此时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发展繁荣。政治】从夏朝时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王位世袭制和宗法制决定了中央政权的平稳交接,而分封制则是这一时期地方政治的制度,地方分权比较大。文化商朝时,汉字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甲骨文为其代表;商朝晚期出现了金文,到西周时发展到顶峰;战国时期出现“大篆”。
青铜器可以佐证。
永城古代叫什么名字
永城古代叫马甫城。
永城,河南省商丘市代管县级市,永城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永城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永城辖23个镇,6个乡,市政府驻东方大道中段人民广场北。截至2017年,永城总人口156.94万人,常住人口123.31万人。
永城北依陇海、东傍京沪、西临京九,连霍高速、永登高速、济祁高速、郑徐高铁、311国道、郑永省道贯穿全境。永城因汉高祖刘邦在芒砀山斩蛇起义被誉为“汉兴之地”。
扩展资料:
地形地貌
永城位于黄淮平原腹地,全境近矩形,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高差9米,平均海拔31.9米,除东北有方圆16平方公里的芒砀山群外,大部分为平原地区,永城最高海拔为芒砀山主峰159米。
浍河、包河流域,地势低平,两河沿岸受黄泛影响形成近河阶地;沱河流域地势较高,微波起伏;滦湖、苗桥、高庄、城厢等乡因多次河流改道形成槽形、碟形洼地。全市地貌可分为剥蚀残丘、黄泛沉积和湖河相沉积低平地3种类型。
地质
永城区域地质构造,位于秦岭一昆仑纬向构造带北支南侧东延部分,为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内之华北凹陷的一部分。
市境内地层无深大断裂及其交汇点,历史上没发生过强烈地震。郯庐断裂带在京沪铁路以东,聊兰断裂带在西北,均距市区150公里以外,常受外地地震波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城
秦时期:于此设、治“建成县”、“县”、“芒县”。西汉时期:于此设、治“敬丘县”,“县”。东汉时期:于此地改置更名为设、治“临睢县”。隋(610年):于此改置更名为“永城县”。金元(1221年):升为州,元至久二年(1265年)复降为县。1945年2月:于此地改置更名为“雪涡县”、“雪枫县”。1949年3月:复名“永城县”。1996年10月:国务院撤销永城县设立省直管“永城市”。(见《国务院公报》96年10月刊。)⑴.“永城”的来历:因县城屡遭水击而不破,故名永城。取永远为城之意。(《永城县志》)⑵.“建成县”:秦置,故城位置在今永城东北35里陈集乡刘寨,隋城系依汉芒县旧址,今地面尚存东北城角,高于地表0.5米。《永城县文物简介》1981年永城县文管会编著。《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学社出版)亦将该城标于永城县东南。⑶.“芒县”:秦置,地处今永城东北35里芒山、陈集一带。⑷.“敬丘县”:汉初置敬丘县,东汉改为太丘县,晋县废城存。地处今永城西北。⑸.“县”:秦置,地处今永城城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