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商朝末期的历史。

关于商朝末期的历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319 更新时间:2024/1/30 4:53:45

最著名的就是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就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吕望等人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略决战。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历经初兴、中衰、复振、全盛、弱诸阶段后,到了商纣王(帝辛)即位时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机的深渊。在封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刑罚酷虐,连年对外用兵,民众负担沉重,痛苦不堪;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混乱局面。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如日当中、蒸蒸日上。公刘、古公父、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使周迅速强盛起来,其势力伸入江、汉流域。文王姬昌即位后,任用熟悉商朝内部情况的贤士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积极从事伐纣灭商的宏伟大业。文王为牧野之战的展开、“翦商”大业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治上他积极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造成“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他的“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政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拥护,巩固了内部的团结。在修明内政的同时,他向商纣发起了积极的政治、外交攻势:请求商纣“去炮烙之刑”,争取与国,最大限度孤立商纣。文王曾公平地处理了虞、芮两国的领土纠纷,还颁布“有亡荒阅”(搜索逃亡奴隶)的法令,保护奴隶主们的既得利益。通过这些措施,文王扩大了政治影响,瓦解了商朝的附庸,取得了“伐交”斗争的重大胜利。在处理商周关系上,文王表面上恭顺事商,以麻痹纣王。他曾率诸侯朝觐纣王,向其显示所谓的“忠诚”。同时大兴土木,“列侍女,撞钟击鼓”,装出一副贪图亨乐的样子,欺骗纣王,诱使其放松警惕,确保灭商准备工作能够在暗中顺利地进行。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文王在吕尚的辅佐下,制定了正确的伐纣军事战略方针。其第一个步骤,就是翦商羽翼,对商都朝歌形成战略包围态势。为此,文王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继征服犬戎、密须、阮、共等方国,消除了后顾之忧。接着,组织军事力量向东发展,东渡黄河,先后翦灭黎、、崇等商室的重要属国,打开了进攻商都朝歌的通路。至此,周已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态势,伐纣灭商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了。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白炽化,商纣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吕尚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虚蹈隙,大举伐纣,一战而胜。公元前1027年(一说前1057年)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同月下旬,周军进抵孟津,在那里与反商的庸、卢、彭、濮、蜀(均居今汉水流域)、羌、微(均居今渭水流域)、(居今山西省平陆南)等方国部落的部队会合。武王利用商地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率本部及协同自己作战的方国部落军队,于正月二十八日由孟津冒雨迅速东进。从汜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渡过黄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折而东行,直指朝歌。周师沿途没有遇到商军的抵抗,故开进顺利,仅经过6天的行程,便于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牧野。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商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于是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共约17万人(一说70万,殊难相信),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二月初五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庄严誓师,史称“牧誓”。武王在阵前声讨纣王听信宠姬谗言,不祭祀祖宗,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从而激发起从征将士的敌忾心与斗志。接着,武王又郑重宣布了作战中的行动要求和军事纪律: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止取齐,以保持队形;每击刺四、五次或六、七次,也要停止取齐,以稳住阵脚。严申不准杀害降者,以瓦解商军。誓师后,武王下令向商军发起总攻击。他先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即让吕尚率领一部分精锐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迷惑敌人,并打乱其阵脚。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心向武王,这时便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周帅作战。武王乘势以“大卒(主力)冲驰帝纣师”,猛烈冲杀敌军。于是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尽去,于当天晚上仓惶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进击,攻占朝歌,灭亡商朝。尔后,武王分兵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肃清殷商残余势力。周军取得牧野之战的彻底胜利决非偶然。首先是周文王、周武王长期正确运用“伐谋”、“伐交”策略的结果。它起到了争取人心,翦敌羽翼,麻痹对手,建立反商统一战线的积极效果。其次,是做到了正确选择决战的时机,即乘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未还,商王朝内部分崩离析之时,果断地统率诸侯联军实施战略奔袭,从而使敌人在战略、战术上均陷于劣势和被动,未暇作有效的抵抗。第三,适时展开战前誓师,历数商纣罪状,宣布作战行动要领和战场纪律,鼓舞士气,瓦解敌人。第四,在牧野决战的作战指挥上,善于做到奇正并用,予敌以巧妙而猛烈的打击,使之顷刻彻底崩溃。商纣王之所以迅速败亡,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横行暴敛,严刑酷法,导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其次是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力量,且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三是殷商统治者对周人的战略意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恶果;四是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无所作为。加上军中那些临时仓促征发的奴隶阵上起义,反戈一击,其一败涂地也就不可避免了。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商器里面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司母鼎了。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也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75公斤(因缺一耳,故原鼎重当不止此数),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立耳,长方形腹,四柱足中空,所有花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耳的外廓饰一对虎纹,虎口相向,中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侧缘饰鱼纹。鼎腹上、下均饰以夔纹带构成的方框、两夔相对,作饕餮形,中间隔以短扉棱。鼎腹四隅皆饰扉棱,以扉棱为中心部分,都是没有花纹的长方形空白地。足部饰兽见面纹,下有三道弦纹。腹内壁有铭文“司母戊”三字。关于这三个铭文如何解释,目前学术界有三种说法:1.一般的解释认为此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司”解释为职司、官司、典司。2.另一种解释认为这是一个氏族的名称。3.第三种解释在“司”释为祠。“祠”就是祭祀的意思。也还有把“司”释作皇王后的“后”字的。“母戊”是谁呢?最早的推测,“母戊”可能是殷王帝乙的配偶妣戊,即文丁的母亲,作器者则为文丁。卜辞记载文丁的配偶为妣癸,而帝乙的配偶却不见记载。因此,陈梦家认为“母戊”可能是指武丁的法定配偶或祖甲的法定配偶,因此作器者可能为祖庚、祖甲,或廪辛、康丁。这样,该鼎就是殷墟前期的遗物。殷墟妇好墓的发掘,出土了司母鼎,其形制和文字风格都与司母戊鼎相近似,出土的铜钺,亦饰有虎噬人头的图案,这些都为后一种说法,即司母戊鼎为武丁、祖庚、祖甲时所铸器,提供了证据。就一般情况而言,铸造方形器要比圆形器困难,何况象司母戊鼎这样的重器,工艺复杂程度,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其困难可想而知,这就要求制作者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关于大鼎的铸造方法,根据研究者的观察分析,认为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即先用粘土塑造泥模,用泥模翻制陶范,再把陶范合到一起灌注铜液。从铸造痕迹来看,司母戊鼎使用二十块范畴铸成的。一次铸造成功如此巨大的器物,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司母戊鼎是我国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它的造型厚重典雅,气势宏大,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是商代文化发展到顶峰的产物。很显然,这么巨大的鼎,并非是出于实用的需要而制作的。那么,当时的人们是在什么观念的支配下来制作这一器物的,它又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思索。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和商朝有关的书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史记啊,现存最好的就是《古本竹书纪年》的殷商部分,而且《竹书纪年》没有经过儒家修改,所以很多地方和《史记》不一样,但却比《史记》真实(如《纪年》载伊尹为太甲所杀,死后封地被裂为三)。但该书是辑本,资料有限。较好的版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 哪些因素影响了古代商人的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农业社会,以种田为生,而商人投机打靶,就是一个二道贩子,不从事具体劳作,就是把一个地方压低价,买到另一个地方要高价。甚至有些发国难财,故意囤积,造成商品价格高得离谱,民不聊生。自然地位不高。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以读书为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这样来的。

  • 商朝是一个繁荣的时代还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只因为有了奴隶才是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故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历史的进步。

  • 商朝的昏君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说纣王是将,大家可能不理解,可事实上纣王不仅仅是一国之君,更是一员猛将,他武艺高超,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传说他能倒拖九牛,托梁换柱。而纣王对华夏民族是有大功劳的,是他重视扩张领土,便兴拓土开疆之事,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商朝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实打

  • 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主要是因为…………………………………( ) A.陶钵口沿的符号 B.殷墟的甲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主要是因为殷墟的甲骨文的出土以及正确解读,使得商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大量信息为世人所熟知,答案选B,ACD三项不是商代社会的特有特征。点评: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殷墟

  • 商高宗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武丁(?-前1192年),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在位时期定为前1250年前1192年),庙号为高宗。他是商王盘庚的侄子,父亲是商王小乙。武丁在位时期,曾攻打鬼方,并任用贤臣傅说为相,妻子妇好为将军,商朝再度强盛,史称“武丁中兴”。商朝著名军事统帅。

  • 有哪些关于历史方面的好书值得推荐?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来是最重视历史的,各种历史书籍汗牛充栋,就是花了一辈子时间也读不完。而且由于不同朝代的古文与今天的白话文差距各不相同,有的完全无障碍,有的可以粗知大意,有的如果没有注解根本就看不懂。因此读史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众所周知的历史名著未必是适合自己阅读的。和楼主有同样问题

  • 想了解世界经济历史,有哪些书籍,求推荐?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想要快速了解世界经济史,读一些经典书目是必要的。01《世界经济简史》豆瓣评分7.9《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第4版)》由美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供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阅读的关于世界经济史和经济发展的教科书。这本书相较于其他艰深难懂的经济学历史书籍,就显得易读很多。而且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

  • 如何了解商代历史?有什么书籍推荐?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周书》、《尚书》、《管子》、《吕览》、《史记商本纪》等。还有东汉皇甫谧的《帝王世纪》;魏晋谯周《古史考》;南宋罗泌撰有《路史》。还有近代吕思勉先生《先秦史》。《安阳》,《安阳》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李济编著的。本书主要介绍了战时继续研究安阳发现物所取得的成果、战后写的学术工作条件及安阳发现物的研

  • 近100年发达国家的商业历史有什么相关的书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商业书籍推荐:我整理了60本经商必读书,汇集了全球商业精髓,涉及商业兴衰、企业经营、决策、经济学、道德、全球化、投资、谈判和管理、办公室政治、项目管理、战略、技术和创新、华尔街、工作与生活,共计14个细分领域。文末附所有推荐书籍的下载渠道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大师德鲁克著作,从事实际工作的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