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呼吁“走出疑古时代”的李学勤,拓展了中华文明史,为什么毁誉参半?

呼吁“走出疑古时代”的李学勤,拓展了中华文明史,为什么毁誉参半?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400 更新时间:2024/1/24 20:46:07

学勤走出疑古时代,华夏概念的形成与本意都源于怀远花鼓灯

(作者:赵辉)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现代华夏明研究的领军人李学勤,不幸去世。李学勤用一生学识,留下了“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等相关命题,为后李学勤时代中华上古华夏文明研究指明了方

李学勤说: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过去因为西方国家的种种偏见,被贬低了。更好地把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说明出来,对那些贬低的中国古代文明加以纠正,这是我们历史学者的责任。“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这不仅是历史学家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责任!

近一百多年来,随着西方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入侵与渗透,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受到了国内学术界与民众的普遍质疑,进而出现了否定华夏文明的人文价值与世界文化价值。中华文明却是世界四大文明唯一延续至今、延绵不断的古代文明,是华夏民族的根本,因为中华文明在高度、广度、长度等方面都被严重低估了,因此,李学勤提出的“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与世界价值,是非重要的学术课题。

因为近一百多年来,历史学界对夏朝文明的探索工作毫无进展,夏朝的历史与文明却大量地出现在我国古籍的文献记载中,导致人们对我国古籍史料的怀疑与否定,进而怀疑与否定中国古籍史料的真实性,因此,李学勤提出的“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也相当必要。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不是要鉴定古籍的真伪,而是要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思维方式去考量古书的内容与内涵,解读出古书中隐含的历史与文化信息,进而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

“重写学术史”更是李学勤一种极具魄力的学术观点与历史使命,也是困难重重。李学勤虽具有如此高的学术地位,要重写华夏文明学术史也非易事,也是李学勤的未尽事业,任重而道远。如对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重写学术史”,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让人们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将走向何处”是李学勤毕生奋斗的目标。那么,困扰中华民族的这些问题,究竟如何呢?

千百年来,关于华夏文明发源地的问题,长期争论不休,基本观点认为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并一直在黄河中下游区域去寻找华夏民族的历史遗迹。久寻无果,导致了学术界与社会对华夏文明的疑古论、否定论与西方论的产生。

根据笔者的研究,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来自于被中国历史学界忽视与漠视的淮河流域,更精确地说,华夏文明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来自于淮河流域的涂山地区、四方湖地区,怀远花鼓灯是“华夏”一词的本意与产生的根本,怀远花鼓灯包含了“华夏”一词历史研究解读的所有信息。

“华夏”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华与夏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华夏也称“夏”、“诸夏”,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春秋左传正义》疏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梅颐《伪孔传》:“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说文》:华,荣也。夏,中国之人也,中原之人。

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华夏”本义即有文明的含义。“华”亦含有赤色之意,中国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

所谓华夏,民得其生,国得其昌,政得其远;君得其名,民得其利,故中华以华夏自美。

华,古同“花”,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有考古学家认为“华”即花,原为我国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的“一种标志”。对此观点,笔者在前期的文章中,是一种否定的观点,在此笔者必须进行重要修正,接受这种观点,赞同这一研究成果,并进行进一步全面、合理的诠释。

“华”古同“花”,这种解读没有问题,但这个“花”并不是代表玫瑰花,而是对“花鼓灯”称谓。花鼓灯是一种流传于淮河流域的民间歌舞艺术,尤以淮河岸边的怀远县、凤台县、颍上县盛行。花鼓灯的传统表演程式有“大花场”、“小花场”和“文场”。“大花场”是大型的集体情绪舞;“小花场”是花鼓灯舞蹈的核心部分,多为两人或三人即兴表演的具有简单情节的抒情舞;“文场”又称后场,没有固定的表演形式,是舞蹈、武术与技巧表演的结合,同时又具有造型艺术的特征。因此,“华”同“花”,是万国诸侯对大禹在涂山地区举行盛会表演的花鼓灯这种代表大禹文化的简称。

“华”字的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其象形意义就是对涂山地区地理、地貌的刻画,是万国诸侯对淮河涂山地理地貌的唯一印象描写。

“夏”字在所有文字的字形变化中最多,这些各种异形“夏”字,在花鼓灯的各种舞蹈动作中,都可以找到“夏”字的形态。在古体“夏”字的上面被认为昆虫触须的笔画,有两层意义,一是代表花鼓灯表演的背景荆、涂二山,另一种更可能是代表花鼓灯表演中男子的头饰,这是花鼓灯表演男子服饰的标配;女子头饰的大红花,也是“华”与“花”通用的一个来源。笔者在其它关于“华”“夏”文章论述的篇幅中已经详细论述,本文不再重复,具体如下图:

综上所述,李学勤关于“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等相关命题,对上古华夏文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华”“夏”古文字包含的华夏文明密码,在现在仍在传承的淮河花鼓灯艺术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华历史发展史将会改写,淮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乃至舜禹主要于淮河流域的观点,将得以确立。李学勤的“重写学术史”的目标将得以实现。

在此,笔者以个人的名义,对四千年来,乃至五千年来,为传承花鼓灯艺术的做出重要贡献的怀远县、凤台县、颍上县的民间艺术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是你们的传承让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还能让现代的人们欣赏到上古文明的辉煌灿烂;是你们不懈的传承,让华夏文明的历史,更加生动、更加具体、更加璀璨!(作者:赵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名句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虽存词不多,却首首经典。词中佳句更是妙笔生花。佳句赏析1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简简

  • 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史,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惶惶中华史,何止5000年?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那是老黄历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已经“刷新”了5000年文明的历史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罕见的、保留了距今10万至1.5万年间人类化石和丰富文化遗存的洞穴遗址,不仅出土有距今3万年左右的现代人化石,还发现有

  • 有没有发现过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文物?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一、中国第一个朝代是夏朝;二、有一定的证据,但始终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很遗憾啊!二、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依据史书记载,夏、商、周三代皆为奴隶制世袭王朝,君主与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个世袭的

  • 夏代的存在是否有历史根据?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是一个历史学界常用的概念,而在考古学界通常称为“夏文化”。不为别的,因为夏朝的存在在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存在争议,其中最重要的是没有能找到任何强力证据证明其存在。想想许多夏朝遗址挖掘工作都结束了,至今没看到能够被广泛接受的,证明夏朝存在的证据。那么疑问接踵而至,夏朝真的存在吗?我觉得非常需要提到几

  • 夏朝是有关于神话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不是,是中国古代史第一个朝代。夏朝(约为前205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

  • 历史上有哪些帝王善于写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有那些帝王善于写诗?,中国历史能写诗词的帝王确实不少,而且有些帝王,虽识字不多,但几句诗却可流传千古。例如汉高祖刘邦论出身大概算个小官吏吧,论学历相当个小学生吧。但却是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开拓者之一。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军事家,对汉族发展,对中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大风起兮

  • 历史上有哪位伟人的诗词既大气磅礴又婉约浪漫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的诗词既大气磅礴又婉约浪漫,其实豪放和婉约、浪漫和现实都是彼此分不开的。豪放如苏轼,也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婉约诗句;婉约如李清照,亦有“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豪放诗词。毛主席属于豪放派,诗词里极具革命主义浪漫色彩,成为了近代中国最杰出的诗人。毛主席的第一代表作

  • ”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史圣“司马迁,还有哪些圣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一、文圣孔子孔子孔子,名叫孔丘,鲁国人,是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学学派的创始人,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那个年代是诸子百家,百家齐放争鸣的年代,没有任何一家像他那样广布施学的,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新风气。他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只要德才兼备,一律教授。他早年周游列国,想通过自己

  • 中国古代从夏朝到清朝重要的经济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曹魏时期曾经实行屯田制;北魏到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壮大,土地兼并也随之日益严重。均田制形同虚设;到了唐代中叶,均田制终于退出历

  • 清代有没有著名的诗人?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问题:清代有没有著名的诗人?.........前言清朝有不少著名的诗人,普通人能说上名字的就有不少,汉族的有:袁枚、蒋士铨、赵翼、王士祯、郑板桥、曹雪芹、龚自珍........就连满族都有些厉害的角色:纳兰容若、顾太清、鄂貌图、马长海等。一、男中成容若(1655-1685)纳兰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