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夏朝的建立者是禹还是启,为什么有些老师说是启,你认为呢?

夏朝的建立者是禹还是启,为什么有些老师说是启,你认为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300 更新时间:2024/2/25 7:07:46

感谢邀请。

我觉得,夏朝的建立者是禹还是,这个事不难判断。

目前,关于夏朝,还没有确定的考古学成果作为判断很多相关事情的依据。所有关乎夏朝的问题,皆来源于古文献的记载。

那么,判断夏朝的建立者是禹还是启,只能看古文献怎么说。

古文献里,关于这父子两个谁是夏朝的建立者有不同说法吗?

没有。讲到夏,都是从禹讲起的。

所以,只能说禹是夏朝的建立者。

至于哪个老师怎么说,就无关紧要了,除非他有更可靠的考古学证据或古文献证据。

说到禹是夏朝建立者的古文献证据,至少可以举出一下三种。

一,古本《竹书纪年》。其中的“夏纪”,是记载夏代纪年的专篇,如下

1,禹,居阳城。黄帝至禹,为世三十。禹立四十五年。

2,启,启曰“会”,益干启位,启杀之。九年,舞九韶。二十五年,征西河。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

3,大康,大康居斟寻。乃失邦。

4,仲康。

5,相,后相即位,居商邱。元年,征淮夷、畎夷。二年,征风夷及黄夷。七年,于夷来宾。相居斟灌。

6,少康,少康即位,方夷来宾。

7,杼(帝宁),帝宁居原,自原迁于老邱。柏杼子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

8,芬,后芬即位,三年,九年来御。后芬立四十四年。

9,荒(芒),后荒即位,元年,以玄宾于河,命九东狩于海,获大鸟。后芒陟位,五十八年。

10,泄,后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二十一年,[陟]。

11,不降,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六十九年,其弟立,是为帝扃。

12,扃。

13,廑。

14,胤甲(孔甲),帝廑一名胤甲。胤甲即位,居西河。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其年胤甲陟。

15,昊,后昊立三年。

16,发,后发一名后敬,或曰“发惠”。后发即位,元年,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庸会于上池。其自立为

17,桀,居斟寻。畎夷入居豳、岐之间。后桀伐岷山,岷山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筑倾官,饰瑶台。大夫关龙逢谏瑶台,桀杀之。夏桀末年,社坼裂,其年为汤所放。汤遂灭夏,桀逃南巢氏。

以上1-17阿拉伯数字,为阅读方便而后加,非《纪年》原文。

《纪年》“夏纪”,还对夏代世系做了一个总结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尽管古本《纪年》已残缺不全,且记事简略,但其对夏代系年记载十分清晰即,夏后共历十七君,夏代总积年为四百七十一年。

目前,古本《竹书纪年》是对夏后世系记载最详细的古籍。

二,《史记.夏本纪》。其记述如下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中间讲了一大段鲧禹治水云云,其实讲了三个要点,第一,禹治水功劳之大,奠定了其成为法定继承人的地位;第二,舜禹禅让的权力交接过程;第三,启伐有扈而确立“父死子承”这种家天下政权的新模式。

司马迁接着说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作《五子之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

司马迁关于夏代的纪年,没有涉及,或许他认为疑点较多。

他在夏本纪里讲了一大段禅让和启伐有扈之后,才又说回到夏后帝启,容易给人夏代自启算起的印象。

但是,请注意史迁的这句话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这是说,禹是夏的开国元勋。

司马迁以上记述中的一大贡献,是指出孔甲为不降的儿子,因此,从不降到孔甲的这四位夏后,其实只是两代人。由此可知,如《史记.夏本纪.集解》云:“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

三,《世本》。其中的《帝系》,记载了从禹开始的夏代。

但,一是,此书残缺散佚太多;二是,对此书成书时间争议颇多。

于是不多赘述。

从以上文献来看,禹,是夏朝的开创者,是确定的。

还要补充几句。关于夏朝的积年,有多种说法,比较靠谱的两种,四百七十一年和四百三十二年,但这两种里,都是把禹计算在内的,也不详述。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朝历代的美女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三皇五帝的美女应该是女娲夏朝的妹喜,夏朝是因为她灭亡的商朝的妲己,商朝是因为她灭亡的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东周的美女是褒姒,周幽王为了博她一笑烽烟戏诸侯,东周灭亡了。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西周的美女是西施,西施就不用说了吧,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只首,还有一个美女是郑旦,她是和西施一起送给吴王夫差的。

  • 夏朝的建立者到底是禹还是启?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禹是夏朝的奠基者,启是夏朝的建立者。但显然,大禹对历史的贡献要远远大于启。这一点有点像罗马帝国凯撒和屋大维的关系,凯撒是罗马帝国的奠基者,屋大维是建立者,但凯撒的历史地位比屋大维高。

  • 最早的智人是夏朝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我个人认为“智人”跟“夏朝”没有直接关系,尽管有专家声称“智人”分为“古人”和“新人”,按照历史的年代记载表来看这个问题的话,夏王朝出现时,智人时代已经结束。且不说非洲智人起源说,只说东方关于智人的记载。按照历史分期,中国的史前时期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青铜时代。旧石器时代,又包括了“直立

  • 夏朝有什么特别有名的美女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有,名字叫喜。喜,又作末(音mò)喜,末嬉;有施氏,名,姓嬉;夏朝第十七位君主履癸的王妃。“”音末,mo第四声。女子旁加个“末”字,非“妹妹”之“妹”。有诗称赞喜的美丽:“有施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喜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诸多“第一”的女人,“千古第一狐狸精”“中国有历史

  • 夏朝的重要人物和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比较重要的人物有后羿、少康,夏朝存在的时间只有四百余年,比较重要的几个人物都出现在夏朝的早期。。后羿,就是在民间传说中曾经射杀太阳的英雄,历史上后羿确有其人,他是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启死后,太康在五子夺权的较量中胜出,不过作为一个胜利者他并没有图精政事,反而纵情于狩猎,最后被后羿利用机会,乘机掌

  • 夏朝历代史?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在延续了471年后轰然倒下,是什么原因让它走向覆灭的?后世很多君王、政客、学者都反复研究过,希望从夏朝的覆灭中总结经验、查漏补缺,避免重蹈覆辙。历代文献在论述夏朝灭亡的原因时,多把其归结于夏桀的“失德”、“无道”,造成了百姓离心、诸侯背叛、最终亡国。这种观点最早出现在

  • 求夏朝之前的中国历史,具有权威性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有点难,普遍认为我国历史开始于商朝,因为那时才有文字记载的,夏朝存在与否在学术界都有争议。在此之前的都是口口相传,是真是假谁又能说得清楚?信就是真不信就是假。《尚书》、《史记》都从黄帝时代开始记载了。距今约5000年,属于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是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 中国古代有九州,是哪九州?现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是这样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都知道中国被叫做九州大地,就是说最早的中国被分为九个地方,被称作九州,那么九州是怎么来的呢?九州是哪九个州呢?对于九州的来源,并不确定,一种说法认为九州是黄帝所划分,该说法来自《山海经》的记载,而《尚书禹贡》则认为九州来源于大禹所划分,目前大禹划分九州的说法,更被大众所接受。至于九州包含哪九州,历史

  • 谁和说说夏朝的历史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编辑本段夏朝(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基本上可以说,“家天下”的出现,也就是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变的一种标志。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王朝,也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对夏王朝记载比较多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记载,

  • 关于夏朝历史最新资料??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内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联盟的共主。如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禹的父亲崇伯鲧,是雄据大河南岸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