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华夏民族中“夏”的本义是什么?为什么夏又引申为夏天的“夏”?

华夏民族中“夏”的本义是什么?为什么夏又引申为夏天的“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930 更新时间:2024/1/19 10:31:38

韩非子玄学》:

“虞、夏,二千余岁。商、周,七百余岁”。《尚书》分为:

《虞书》《夏书》《商书》《周书》。甲骨文卜辞有:

“已卯卜,贞。命多子族比犬侯扑周(方)。”

这是殷商第二十九任君王「文丁」时期的卜辞,说的是殷商与犬戎联合攻击日益壮大的周人之事(多子族,指殷商贵族军团)。

由此可知,「周」就是周人的族名,同时也是周地确切滴说,是先有周地而后有周人。

因为,“以国为名”是我国悠久的传统。↓

甲骨文里,殷商人称安阳殷墟为「天邑商」,或「大邑商」商人之名,也是因为地名而得来的。

甲骨文证实“以国为族名”是真的。

既然「商」「周」本来就是地名,那么「虞」「夏」当然本来也应该是地名。

■虞地在哪?虞国,应该就是舜的国都,因为《古本竹书纪年》称舜为「虞舜」,舜的部族又叫「有虞氏」。

有,甲骨文为“手持肉食”,意为拥有,持有。

毫无疑问,「有虞氏」,就是指舜是「虞国」的君主,他的封国或国都所在地叫「虞」。

甲骨文里的「虞」(作「吴」)还有争议,但是甲骨文里的「唐」目前已经很清楚了:

「甲骨文里的唐国」,和殷商关系比较密切,殷商王经常去唐地田猎这首先证明,它离安阳殷墟不远。并且,唐国还屡次助殷商讨伐其大敌「鬼方」、「土方」、「工(上工下口)方」等。这就更进一步的肯定,殷墟与唐国的地理位置的确比较相近。郭沫若等甲骨文专家推测「甲骨文里的唐国」位于山西晋南一带。

“自唐、大甲、大丁、且(祖)乙百羌”。《合集313宾出》

羌,自上古以来到汉末前都在西北。

所以,这条卜辞锁定「甲骨文里的唐国」在殷商西边。

我们也知道,「」又叫「陶唐氏」,因此史书又有「唐尧」之说毫无疑问,与「虞舜」同理,尧的封国或是国都就是唐地。

因此,两人又合称「唐尧虞舜」。

至于为何尧不叫「有唐氏」而叫「陶唐氏」?

《古本竹书纪年陶唐氏》:

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九十年,帝游居于陶。九十七年,司空巡十有二州。一百年,帝陟于陶。

因为尧又在一个叫「陶」的地方(今陶寺遗址最接近)修建了游宫。所以又叫「陶唐氏」「唐地」与「陶地」当然不会距离很远。

武王之子「唐叔虞」是晋国开国始祖,原名叫「叔虞」,因封于唐地而得全名。

▲由此可见,即使我们先不管尧舜的历史记载争议,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二重证据法」地下的文字+地上的文字而相互印证:

「古唐国」,的确就是在晋南。确认了「尧」的「古唐国」,那现在再来看舜的「虞国」就八九不离十了。

这是史书上记载的「北虞国」,同样在晋南。

这个「北虞国」,和史书记载的「舜都」「蒲坂」,今山西南部永济县离得非常近。

结合「甲骨文的唐国」与「文献中的唐国和虞国」,种种迹象都表明唐虞皆在晋南。

当然,也有说「虞国」(舜都)在河南「夏县」的,不过,无论是永济也罢、运城也罢,还是夏县,都离不开史书中的「舜都」即虞的位置。

这片区域,号称“黄河金三角”,拥有广袤的平原和丰富的水系,土地肥沃,又四通八达,北抵燕山、西达关中、南入江淮、东至大海是最理想的「都城地带」,真正的“王气之地”!

《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此地,即「“中原”本尊」是也!

按图索骥,顺藤摸瓜确认了「唐(尧)」、「虞(舜)」,自然就该轮到「夏」(禹)了。

所有中国人都知道:「商朝」于「商地」所以为「商」。所有中国人都知道:「周朝」于「周地」所以为「周」。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秦朝」于「秦地」所以为「秦」。所有中国人都知道:「汉朝」于「汉」(汉中)所以为「汉」。所有人都知道:「晋朝」于「晋地」(司马昭哥哥司马师被封为“晋王”,领有太原、上党等封地)所以为「晋」。所有中国人都知道:「隋朝」于「随地」(今湖北随州)所以为「隋」。所有中国人都知道:「唐朝」于「唐地」所以为「唐」。所有中国人都知道:「宋朝」于「宋地」(商丘古宋国)所以为「宋」。★★★★★

偏偏是:所有中国人都不知道「夏朝」之所以为「夏」,其实也是因为地名。

「夏」既为国号,又是地名,记载是非常清楚的:

《书康诰》:“肇造我区夏”周康王。《书君》:“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召公。《书立政》:“乃我有夏,式商受命”周公。:甲骨文作众多城邑“围城”状。

结合上面「有」字的解释康王、周公、召公的“区夏”、“有夏”明明是说周人占领了「夏地」!

■夏地在哪?《左传召公元年》:

“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明确的说明,晋国就是「大夏」。《吕氏春秋本味》:

“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鳖鲔之醢,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长泽之卵。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南海之。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仑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摇水,曰山之水,高泉之山,其上有涌泉焉,冀州之原”。

“大夏之盐”不是我「大山西运城」的「河东盐池」(运城盐湖区)又尚有何地???

《史记封禅书》:

“(齐桓公)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卑耳山」就是「辟耳山」,在山西平陆。《国语齐语》:“悬车束马,逾太行与辟耳之溪拘「夏」。”「大夏」「晋南」,还想往哪里跑???

尧都平阳山西临汾。

舜都蒲坂山西永济。

禹都安邑山西运城。

史书常将尧舜禹连起来统称「虞夏」本来应该是「唐虞夏」,但是由于《尚书》将尧也同时放在了《虞书》里,因此,「唐」通常就被省略了。

但是,不必拘泥于此,因为尧舜禹是三位一体的,不管如何,他们的都城和活动范围肯定是相邻的。

《世本居篇》:

“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大禹甚至都在尧都居住过因为大禹=夏,所以他的都城在哪,哪里就是「夏」,亦即「大夏」没毛病!!↓

《尔雅释诂上》:

“夏,大也”。西汉扬雄《方言》曰:

“夏,大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谜底解开:「夏」=「晋南」。

啊~不对,其实还包括了河南的中、西部,也就是「二里头遗址」一带。

在考古发现方面,陶寺文化(距今4300-4000年前)与二里头文化(距今3750-3530年前)可是有继承关系的中间隔了一个两百多年的「新砦期文化」(距今4000-3800年前)。但大家实际上是同一个大文化层,新砦期相当于双方的缓冲地带,上称陶寺文化,下接二里头文化。

▲正好对应:尧→舜→禹!

经过了三代君王的发展,「尧舜王朝」从「晋南」扩大到了「豫西北」,到了大禹时,就挺进了「豫中」很合理。有问题吗???《史记》:“(周武王曰)自洛(洛水)延于伊(伊水),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

而又因为「尧舜帝国」是同时期的最大国,因此它被看作是「大国」,再加上大禹的「夏」合称「大夏」。有问题吗???又再加上周人以夏人的继承者而自居,所以「大夏」又把陕西包含了进去,也所以西汉扬雄才说“夏,大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于是,「晋南」也罢、「豫西北、中」也罢,慢慢从原来的唐、虞变成了「夏」,再到「大夏」。有问题吗???■夏墟《左传定公四年》:

“命(唐叔虞)以《唐诰》,而封于夏虚,以夏政,疆以戎索。”

《史记吴太伯世家》:“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周之北」不是山西,莫非是巴西???

「周之北」不是山西,莫非是巴西???

「周之北」不是山西,莫非是巴西???

再复制一下上面那段话:

偏偏,所有中国人都不知道:

「夏朝」之所以为「夏」,也是因为地名。

■世界考古三大现状

①在“无史”的北美,考古以“地下”为主。②在“神史”的欧洲,考古以“神学”为主。③在“史实”的中国,却是以“疑史”为主。

放着如此严谨、翔实、无可争议且弥足珍贵的历史不管、不问、不信,抱持“三不原则”。对“信史者”不屑一顾,天天幻想着把大禹的尸骨从地下刨出来,再搜身找出他的身份证,上书「朕为中国第一王朝华夏民族大夏帝国之公民禹,姒文命。身份证CNMDB2133333」的所谓“内证性证据”。

凭这帮死脑筋的专家来证明夏朝。

那中国人可以统治银河系!

一句话:不学无术,祸国殃民。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有哪些关于夏天的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挥汗如雨: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齐国的大臣晏婴出使楚国,而楚王看不起身材矮小的晏婴,就趁机羞辱他,让他从小门进来。晏婴说:“只有狗才从小门进出,我来到的是堂堂楚国,怎么可以从狗洞进出了?”楚王气的说不出话,只得打开大门让他进来。然后又奚落他道:“你们齐国是不是没有人了啊?怎么派你这样的人过来。

  • 甲骨文没有记载夏朝,为何周朝知道夏朝存在?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历经600年,迁都前八后五!殷墟发掘的甲骨文,多为本朝祭祀部分!况乃十三都之一份!武王征商,大肆掠夺!将商王朝所有有价值的东西,尽情造车装运回朝。武王将夏商历史记载,运回西周,整理一下,当然知道夏商历史了!《尚书:酒诰》:王曰……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周成王怎么知道商汤以降,30代商王,都

  • 商朝有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夏启:传说夏启是第一个打老久规矩的人,把人们分为三六九等,开创了第一个封建制国家。夏启是大禹和其母亲私生子。其父亲将王位传承给伯益,毕竟人家伯益是大禹的左膀右臂,而且对百姓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但作为父亲,也有私心,大禹也想把王位传承给亲儿子夏启啊,奈何功劳人气不堪啊!直到大禹死后,夏启终于起义将伯益

  • 中国尧舜禹汤的传说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从我国远古时代夏朝说起,历史文献记载甚少。就说商朝正史记载也简廖无几,就说封神榜,也是文艺色彩小说,民间流传故事所撰。至于尧舜禹汤的传说,也是从古至今民间流传之神话故事传说,民间谚语代代相传。如: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困出晋阳城,等等。另经过古墓,古城遗址,古建筑遗址发掘,方能逐渐探索,证实尧舜禹汤

  • 初一历史暑假作业!急!!!!!!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夏到清一共是3981春秋到战国548三国45东晋十六过到南北朝272五代十国53所以:分裂时间为548+45+272+53=918统一时间为3981-918=3063大小朝代共十一次建都北京:蓟:武王灭商后封尧之后于蓟,是北京城的最早雏形燕:武王灭商后封召公爽于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后吞并蓟和孤竹

  • 从夏朝用的是什么文字?到清朝用的是什么文字?历史朝代文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文字,从目前的考古发掘看,尚未明确证实发现有关夏代的文字资料。但种种迹象表明,夏朝的文字是存在的。国内学者马贺山认为夏朝传世的官方文字是夏篆。这些文字主要以甲骨文的形式存在。商代的甲骨文已是一种相当完备的文字,传统文字学所谓的六书在甲骨文中大多具备,是其文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从文字整体

  • 中国的历史发展顺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

  •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统治时间最长?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历时最久的王朝,无疑是周朝。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伐纣,替代商朝,建立周朝,此后绵延八百多年,跨越八个世纪,历三十代三十七王,直到公元前三世纪。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周王朝开创的封建体制、礼乐文化,对中华民族三千年文化影响深远。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变大,王室渐弱,周幽王烽火戏诸候更是加剧了

  • 夏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之前的朝代是虞朝。这里所谓的虞朝就是指史书上记载的有虞氏、虞舜,指的就是舜帝姚重华。姚重华字为有虞氏,氏族公社的一个部落。为什么名字叫“重华”?传说舜的眼睛是双瞳仁,故为“重”。“华”字可能为华夏族的华族之意。据运城学者王雪樵前几年《运城报》专文,“华夏”二字追根溯源到夏县的“夏”,河津华谷的“

  • 夏朝至今几千年?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依据史书记载,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分封建藩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此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