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八一三事变的时间和地点(八一三事变带来了哪些影响)

八一三事变的时间和地点(八一三事变带来了哪些影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994 更新时间:2024/1/15 3:01:01

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全面进攻阶段,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爆发。

日本方面:占领北平、天津之后,再次将目光转了上海地区,其原因有三:

一是上海地区更富庶,具有较大的经济潜力。

二是上海地区的国际影响力较大,占领后可以较好地对列强形成震慑作用,防止像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三国干涉还辽一样受到列强干扰。

三是地理位置优越,占领上海后可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统治中心南京如果能像以前一样迫使中国政府投降那最好不过了。

再者逆江而上也方便侵略。最后就是找找场子,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日本三次增兵三易主帅海军陆军轮番上阵才勉强迫使中国军队退守第二道防线,皇军说什么也得出出这口气。

中国方面: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在1936年12月12日爆发“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形成,各地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大规模对日作战乃是顺应民心之举。

“九一八事变”之后,面对日本的挑衅,国民政府一直采取妥协退让的态度,虽有长城抗战之类的抵抗出现,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丢失或退出某地成为主旋律。引起各阶层强烈不满,国民政府急需一场胜利平息众怒。

“一二八事变”之后,按照淞沪停战协定,中国不能在上海驻军,只能以警察维持秩序,而日本则可以派驻若干军队。当时驻沪日军大约有三千陆战队,这三千人装备极好。

同样的地理位置,国民政府也认为上海离南京太近了,这三千人随时可以接应大批日军登陆,从而威胁南京。因此,消灭这股日军成为了全面抗战后国民政府的首要任务。因此,国民政府也一直在积极准备作战。

导火索

1937年8月9日下午,两名日本军人驾车闯向虹桥机场大门,哨兵向空中鸣枪示警后,仍然驾驶车辆沿机场东面的铁丝网向北行驶,后来这两名日本军人都被卫兵击毙在警戒线内。

因为日军经故意制造事件,所以中国方面对此事颇为忌惮。

为了不给日方故意生事的时机,事件发生后淞沪警备司令虎提出,将一名待处决的死刑犯拉出来,把他换上保安队的服装拉到机场东面的铁丝网内击毙。

以为这样做,对这一事件的交涉就有了回旋的地。在和日方人员交涉时说:“是这辆汽车意图冲进飞机场大门,不听守卫拦阻,并先向场内守兵射击,击毙我方守兵一名。场内守兵是出于自卫,向汽车射击的。”

第二天中日双方就该事件展开调查,日军在尸检方面发现破绽。

一是枪伤对不上,“中国军人”是被博格枪打死的,而两名日本军人使用的都是小口径勃朗宁手枪。

二是“中国军人”手臂上有被绳索捆绑的痕迹。

三是“中国军人”蓬头垢面指甲过长,不像是军人。

至此,中国方面弄巧成拙,日方认定中国方面故意射杀日本军人并企图掩盖事实。因此日方态度强硬的于8月11日提出无理要求:

一、将上海保安队撤退;

二、将上海保安队已设立一之防御工事完全撤除。

当天,日本就决定派2个师团到上海。夜里11时55分,日本海军军令部总长向第三舰队司令官发出放手行动的指示。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在上海遭遇了最顽强的抗击。前后增兵30万人,伤亡4万人(这是日军的数字,因为日军一向有故意缩小自己伤亡数字的情况,所以可以自己脑补)。

爆发

8月11日,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张治中率87、88师开进上海,12日到达市区指定位置。

8月12日,鉴于上海虹桥机场事件谈判中日方态度强硬,张治中在部队部署完毕后,请示是否可以在8月13日拂晓开始攻击。蒋复电:需等候命令,以避免小部队之冲突为要。对于张治中先发制人的意图受阻一事,错过了最佳的作战时机。

8月13日上午9时15分起,日海军陆战队在铁甲车的掩护下,由宝山路商务印书馆旧厂址出发,于横浜桥过淞沪铁路,向宝山路我军阵地进发,并向我军阵地开枪射击。

我方保安队为自卫起见,用机枪扫射,打退了敌军,日方士兵死5人,伤10余人。下午3时50分,日军开始大规模进攻,并以大炮轰击,我军奋勇抵抗,“八一三”会战爆发。当天,中国空军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进攻。

为抢得战争主动权,赶在日本援军到达之前消灭驻沪日军,1937年8月14日,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指挥87、88师等部开始向日军发动总攻。

从此刻开始,中日双方陆海空三军不断增兵,中国方面参战100万人,日军参战30万人及大量海军战舰。中国军队克服大量困难,以巨大的伤亡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11月8日晚,蒋介石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

11日,日军进至苏州河岸,南市及浦东我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奉令撤出阵地。当日,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

影响

正面影响

向世界中国的抗日实力与决心。同时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不得不陷入长久的战争泥潭。

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到重大作用。

负面影响

国民政府拔掉钉子的想法是好的,但未能速战速决,致使日军大量增兵,在优势飞机军舰的掩护下最终占领了上海,南京失去屏障,被迫迁都。

后期的撤退演变成溃败,极大地影响了军心,为后期南京沦陷埋下了隐患。

标签: 地点八一三事变影响带来时间哪些

更多文章

  • 龚自珍的儿子叫什么名字(龚自珍儿子的下场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龚自珍,下场,儿子,名字,什么

    爱国诗人龚自珍的那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我国家喻户晓,人人能诵,可是或许很少有人知道,作为龚自珍长子的龚橙。虽一生颇负才华,却恃才傲物、命途偃蹇,后来被迫在洋人手下做事糊口,最后还直接参与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行动,据说还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带路人,直接被扣上了民族汉奸、历史罪人的

  • 唐努乌梁海1994谁签字(唐努乌梁海属于蒙古还是中国)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努乌,乌梁海,签字,蒙古,属于,中国,还是,1994

    领土的更迭,往往牵涉到众多势力的纠缠。我国领土变化最频繁的时代,便是清末到民国这一段时间,列强纷争,国土丢失,成了一个我们不忍提及的话题。只是我们依然要问,曾经存在于中国地图上的那些土地,究竟如何一步步失去的呢?也许,今日位于俄罗斯境内的图瓦共和国就是个很好的说明例子。 图瓦共和国就位

  • 鼓盆而歌的主人公是谁(故事鼓盆而歌体现了庄子什么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鼓盆,主人公,庄子,体现,思想,故事,什么

    相对于倡导道德主义人文伦理的儒家,道家更具有哲学的高度,在探索人的心灵方面更为深刻也走得更远。生与死对人生至关重要,这是对每一个中国哲学学派来说,都需要去思考并给出答案的问题。儒家重视现实即此岸生活,因为儒家并不认为在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有个彼岸的世界。虽然儒家重视祭祀,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确定鬼神的存在

  • 八仙过海是哪八仙法器(八仙过海中的八仙各拿什么法器)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仙法器,八仙过海,什么

    上洞八仙之名,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便是在多如繁星的上古神话中,他们的故事也是最亮的那颗星。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传说中的八仙,他们的法宝分别是哪些!No.1 吕洞宾 纯阳剑吕洞宾,又称吕祖,是道门最出名的大宗师之一,目前道家全真派东西南北派皆源自吕洞宾。神话中他,英俊潇洒,身背宝剑,游走三界六道内,专

  • 苏秦和张仪二人谁更厉害(历史上张仪和苏秦分别主张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苏秦,张仪,主张,历史,厉害,分别,什么

    苏秦与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得意门生战国时期的国家管理有许多的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等等。有一个流派叫“纵横派”。纵横派里边有一个人你肯定都听说过叫“鬼谷子”,鬼谷子有两个徒弟,一个叫苏秦,还有一个叫张仪。当时七国争霸激烈,秦国实力强,其他六国实力都一般。局势不稳,各国之间今天还是同盟,明天也许就兵

  • 论语中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事例(这种态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事例,道理,态度,告诉,不可,这种,什么,我们,论语

    特殊的社会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常会使理想抱负陷于无奈之境,这不是人生的必然,但却是人生的常态实情。历史上怀才不遇的哀怨,错失良机的抱憾,以及弃抱负与俗流的痛苦等种种心态,可以说都是这种生之常态的反映。《论语》中记有孔子的弟子的两则故事:子路在石门这个地方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赶着进城去,看门人问

  • 雅典娜女神象征着什么意义(雅典娜女神雕塑是哪个国家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雅典娜,雕塑,象征,意义,国家,女神,哪个,什么

    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和战争女神,奥林帕斯十二神之一。雅典娜主宰雷电和乌云,是主司战争、手工艺、艺术、智慧以及公正的女神,同时也是农业、园艺、雕刻家、建筑家、城市和英雄的保护神。崇尚和平的雅典娜比起狂暴、凶残、好战的阿瑞斯而言,雅典娜更为理智和冷静,是位文武双全的女神。因此雅典娜的力量超越了同

  • 大明风华朱祁镇杀张太后剧情(朱祁镇为什么要杀张太后)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祁镇,风华,剧情,太后,为什么,大明

    《大明风华》中,朱祁镇杀了自己的奶奶“张太后”的原因近期,有一部电视剧很火,叫《大明风华》,里面有个问题引发了观众们的讨论,那就是朱祁镇真的在历史上杀了张太后吗?在电视剧中,朱祁镇杀了自己的奶奶张太后,是编剧的改写,在历史上,张太后实际上是朱祁镇的奶奶,应该是太皇太后,并且张太后是死于土木堡事变之前

  • 哈利波特细思极恐的细节(哈利波特里鲜为人知的细节)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细节,哈利波特里鲜为人知,哈利波特细思极恐

    今天,咱们为大家分享很多《哈利·波特》电影中的细节之处,还有分享一些超级冷门的,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哟。 在电影《阿兹卡班的囚徒》的开篇,哈利违规在校外使用魔法。如果你仔细听会发现,当他躲在被子里念着Lumos Maxima时,窗外传来了狗吠声。那只狗暗示的是谁,大家都知道吧。这可能是小天

  •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历史恩怨(两个国家的冲突仇恨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恩怨,仇恨,巴勒斯坦,冲突,以色列,历史,国家,由来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如此仇视? 和他们的历史有关。说起犹太人的历史,那就绕不开亚伯拉罕这个人物。目前来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调停的可能微乎其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简单来说就是,二战后以色列有了一块地方,虽然中东国家非常不爽。但以色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