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溥仪父亲载沣的晚年结局(载沣和溥仪解放后见过面吗)

清朝溥仪父亲载沣的晚年结局(载沣和溥仪解放后见过面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813 更新时间:2024/1/23 8:06:40

载沣是清末时期的风云人物,作为清代最后一任摄政王,他亲眼目睹了清廷的覆灭。

通常认为,他是一个庸碌无为之人,其在任期间,清帝国面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他没能找出任何应对之法。可以说,清朝的灭亡与他这种身居高位的人是有一定干系的。

载沣是首任醇亲王奕譞的第五子,慈禧太后名义上的外甥,光绪皇帝的异母弟,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生于光绪九年(1883年)。载沣七岁丧父,作为剩余兄弟中年纪最长者,他继承了醇亲王的爵位。

载沣虽然身为天潢贵胄,但是,身上却毫无公子哥骄堕放纵的习气,不仅行为端正,说话做事有分寸,而且,还颇为重视气节,在皇族中的形象很好。辛亥革命的爆发,对于当时的清朝官员来说,是非常突然的一件事情。然而,仔细观察当时的局势,这种变乱的发生,又在情理之中。

而载沣,对这种突变的局势,还是很看得开的。在失了大权之后的当天,他当即回到了自己的府中,一脸释然地对自己的福晋笑言:“此后自己除了抱孩子以外,没别的事可做了。”载沣说到做到,在解职后的十几二十年间,他真的只过着自己的那份安稳生活,没有卷入到各种政治漩涡之中兴风作浪。

当初,袁世凯说好的要民主共和,结果,“总统”的名字没用上几天,又改回了“皇帝”。对于此事,载沣以“胡闹”二字评论,认为:“这种行为不得人心,所以,袁世凯的统治势必不会长久。”果然,仅八十一天过后,这场闹剧就以袁世凯本人的死亡而草草结束。

民国成立之后,才安稳了几年功夫,天下又乱了。

当时,张勋带着自己的辫子军入京,将小儿溥仪重新扶上了皇位。见到这样的情势,许多前清遗臣开始笑了,他们认为大清的江山又回来了,而自己作为大清的旧臣,自然是可以重享富贵。之后,这些人纷纷派人给载沣传去他们所认为的喜讯,希望载沣能够重新出山,再度为皇上出策出力。

然而,对此事载沣却表现得非常淡定,根本不为所动。他对局势看得很明白,认为:“张勋这票人胸无才识,根本成不了什么大事。”于是,想也没想的就拒绝了。而事情的发展,也正如他所料,所谓的复辟,不过只持续了十几天,便潦草结束了。

又过了几年,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将东北三省收入囊中。彼时,他们找到溥仪,拉拢他做伪满洲国的皇帝,以掩盖自己侵略中国的行径。载沣听闻此事,当即劝阻溥仪说:“此事万万行不得。”不过,最后溥仪没听他的,执意要做别人的牵线木偶。

之后,伪满洲国成立,日本人又想将载沣拉拢进伪满洲国,为其撑撑门面。但是,这种卖国求荣的事,却被载沣一口回绝。

由此见得,载沣作为一个清朝遗老,思想上也许有些迂腐守旧,但是,在民族大义这种关键问题上,他的立场却是非常鲜明的。

在1925年的一个下雪天,清朝的死敌孙中山,亲自前往载沣的宅子拜访,这在当时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因为此二人,一人为清末皇室成员,亦是一代摄政之王,一人为革命军领袖,是推翻清朝的关键人物,二人可说是势同水火。

然而,此二人虽然从前是为死敌,但是,此次见面却仿佛想多年老友。

孙中山对载沣当年在关键时刻,舍掉自己名位的举动赞叹不已,认为:他这种以国事为重、不顾个人荣辱的做法,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并说:“你在此后没有参与满清旧臣发起的各种复辟活动,亦是一种很有风骨的行为。”

当然,孙中山还认为:载沣在戊戌变法之时,就已经看透了袁世凯奸诈的本质,只是因为能力有限没能当机立断除掉他。

对于这个说法,便是见仁见智。

作为回应,载沣也表示:“自己对民国政府是非常支持的,清朝覆灭那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而自己,当时处于那个位置,只是做了一点该做的事,是理所应当的。”这次见面非常愉快,会面结束时两人还照了一张合照,将这一刻永远地记录下来。

本来,载沣说好下次他也要去拜访孙中山一次,不想,天不遂人愿,这次见面的一个多月后,孙中山先生就猝然离世了。

载沣听闻此事,心情非常悲痛,连府中都充满了沉闷的空气。他将之前那张合照放在自己的房中,在照片周围放上一圈素花,焚香点烛,日夜悼念,祈祷这位为中国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能一路走好。

据说,载沣非常喜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这首诗名为《对酒》,讲的是人生一世真的如电光火石般短暂,而那些执着于富贵荣辱的人,却真的太傻。载沣为何能够对自己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看得如此之淡,后人也许能从此诗中寻找到一些答案。

1951年初,载沣因感染风寒去世,终年68岁,死后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至此,中国最后一任摄政王,走完了自己传奇而坎坷的一生。

标签: 载沣溥仪父亲结局清朝解放后晚年

更多文章

  • 世界最强的10大皇帝(世界上的十大最强皇帝排行榜)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皇帝,排行榜,世界,10

    征服者威廉、阿尔弗雷德大帝、马可·奥里利乌斯、查理曼大帝、阿育王、奥古斯都、成吉思汗、拿破仑·波拿巴、尤利乌斯.凯撒、亚历山大大帝。10.征服者威廉身份:英格兰国王(1066-1087)生日:公元1028年出生地:法国去世:1087年9月9日征服者威廉是英格兰第一个诺曼国王,统治时间为1066年至1

  • 智多星吴用的人物介绍(梁山好汉吴用的主要事迹及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吴用,智多星,好汉,事迹,梁山,介绍,人物,结局,主要

    梁山军师吴用,绰号"智多星",是一表人才文人出身,他的智慧非一般人所能及。吴用学富五车,精通文学和武义,多谋才略,常常和诸葛亮相比较,后来被别人称为"智多星"。他因长相一表人才才被地主家做门馆教练,从小和晁盖结交,共同取得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员的通缉,在山寨当起了军师。最

  • 寻秦记乌廷芳经历了什么(新版寻秦记乌廷芳最后怎么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乌廷芳,寻秦,秦记,经历,最后,新版,怎么样,什么

    最初在观看《寻秦记》之时,很多观众并不喜欢乌廷芳的角色,认为她有一些刁蛮和无理取闹。尤其在感情这块,明明知道连晋对她很有好感,却还是多次和连晋外出,甚至差点酒醉失身。在项少龙和连晋比武后,项少龙拒绝和乌廷芳成亲后,她就负气出走,意外和连晋走在了一起……这个时候的连晋,因为手筋被项少龙挑断,只能寻找左

  • 为什么说秦始皇是祖龙(华夏祖龙是秦始皇的自称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祖龙,秦始皇,自称,为什么,华夏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绩早已是家喻户晓。他灭六国,创帝制,行郡县,逐匈奴,征百越,功绩可谓是前无古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秦始皇嬴政被世人普遍称作“祖龙”。那么,秦始皇为何会被称作祖龙呢?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秦始皇的伟大功绩:秦始皇,即嬴姓赵氏,名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千古

  • 唐高祖是谁叫什么名字(唐高祖李渊是什么时期的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唐高祖,李渊,皇帝,时期,名字,什么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王朝已经被他的第二任主人杨广同志玩了个底儿掉。虽然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并不是他,但杨广这位同志很有意思,值得顺带一提。中华历史五千年,诞生了约400多位皇帝,杨广在这堆皇帝里,非常特殊。他的特殊在于,他既是明君,也是昏君。一个优秀帝王所能拥有的品质他全都拥有,一个昏庸君主所

  • 朱元璋为何杀小明王(历史上小明王是朱元璋杀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杀小明,朱元璋,历史,为何

    在元朝末年,最先起兵的就是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由于当时韩山童被杀,所以刘福通迎立了他的儿子韩林儿为小明王,以汴梁为国都,国号大宋,年号龙凤。红巾军势力庞大,一时之间诸多义军都奉韩林儿为主,其中就包括在濠州参加红巾军的朱元璋。最初韩林儿封朱元璋为右副元帅,后来随着朱元璋势力的扩大,一步步升为中

  • 法律规定年满几岁算妇女(我国规定女性多大是妇女)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妇女,规定,法律,女性,我国

    3月8日,是我们一年一度的“妇女节”,但是你知道吗,妇女其实有两种定义。官方辞典中,妇女为成年女性,即年满18周岁女性的通称,国际妇女节也使用此定义。但是,在刑法中,定义14周岁以上女性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未满14周岁的女性为幼女。也就是说,只要是年满14周岁的女性,在刑法上都属于“妇

  • 周公之礼的周公指的是谁(周公之礼什么意思与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周公,意思,由来,什么

    在中国古代社会,“礼”常常作为一种行为规则、道德规范和各种礼节的总称,在历朝历代的政治文化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当中都占据有重要的地位。礼制起源于周朝,之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历经发展。一些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还专门设立礼分掌各项事宜。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节的民族,特别是在中国古代时期,人们做任何事都要“

  • 范仲淹的简介和主要作品(简要概括范仲淹生平经历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范仲淹,生平,事迹,简介,概括,作品,经历,简要,主要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范仲淹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恒星。这位公元989年出生于苏州吴县,公元1052年卒于徐州的"文武全才",尽管只活了64岁,却谱写了自己集军政、教育、文学、书法和慈善之大成于一生的辉煌篇章。堪称伟大的范仲淹,其实幼年很不幸,他是通过刻苦读书而走上致仕之路。但又因在宦海沉浮中坚持"秉公直言

  • 诗歌初唐四杰有谁(初唐四杰分别是哪四位杰出的诗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诗歌,诗人,初唐,杰出,分别

    “初唐四杰”是唐朝初年四位齐名文学家的并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称为“王杨卢骆”。“王杨卢骆”的提法源自于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初唐四杰”的作品大多为骈文、赋、檄、诗,他们反对当时流行的内容空虚,辞藻绮丽的“上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