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项籍与项羽的关系(历史上项王和项羽是同一个人吗)

项籍与项羽的关系(历史上项王和项羽是同一个人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518 更新时间:2024/1/24 16:32:54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千百年来,项羽乌江自刎的悲壮让一代又一代文人感叹。

作为一个有才、有钱、有家世的官二代,项羽高开低走的人生悲剧早就初见端倪。

01 起跑线上的赢家

项羽又叫项籍,羽是他的字。项家世代为楚将,项羽的祖父项燕曾大败秦将李信,最先举起反秦大旗的陈胜评价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公元前233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寿春,楚国被灭,但项氏家族的影响力并未就此减弱。

项梁杀人,项羽跟随项梁避祸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自项梁手下,当地的大事皆由项梁出面主办。

不仅如此,项羽本人也十分争气,他武功了得,才气过人,吴中有头有脸人家的子弟都以他马首是瞻。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收服了吴中的掌权者们,项羽收服了吴中的继承者们,项家在吴中可谓是未加封的诸侯。

项羽有能力又志存高远,他见秦始皇巡游会稽,由衷生出“取而代之”的想法,而同样见秦始皇巡游的刘邦却只能羡慕地说:“嗟呼,大丈夫当如是也!”

就人生起跑线而言,项羽在出身上已经赢过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什么最后却败北刘邦这个小混混?

02 不明白孤则易折,众则难推

公元前209年,项梁、项羽斩会稽郡守宣布起兵反秦,自此项羽便一直辗转于各个战场。反秦中,他斩秦将李由,败秦军主力章邯,破釜沉舟救巨鹿,从最难的东线入函谷关灭秦……

楚汉战争中项羽身先士卒上战场,司马迁评价项羽非有尺寸之地,乘势起于隆亩之中,用三年时间率江东子弟灭秦分天下,王诸侯,号“霸王”,是古今以来从未有之事。

反观刘邦一生,虽然参与了很多战争,但要么就是给别人打配合,要么就是被项羽打得抱头鼠窜,特别是彭城溃败连老本都折了。

但历史偏偏就这么奇妙,常败将军刘邦却笑道了最后,为什么?

因为项羽不会“抱团”,而刘邦善于“抱团”。刘邦的谋士非常多,萧何、曹参、张良、陈平、郦食其王陵……而项羽这边数得上的只有范曾,还被气走了。

项羽旧部下韩信评价项羽:“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羽事必躬亲,忽视下属的主观能动性,逞的是匹夫之勇;他貌似体恤下手,关爱病弱,但在论功行赏时却十分吝啬,毫无格局。

就像一个单位,一把手太过好权不放,事必躬亲,干了下属的活儿。如此做的弊端十分明显:

一是领导陷于具体事物,没有时间思考战略性的问题,容易跑偏;

二是单位发展后继无人。有理想的人,如韩信之流势必另谋他路,留下来的又得不到锻炼,单位后继乏力。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古往今来没有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是靠某一人单打独斗取得成功的,即便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六国也是求贤若渴。

03 不明白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矣

能力强能令人敬佩,但能力强又十分残暴就令人感到十分可怕了,项羽恰恰属于这种人。

他打仗厉害,郭嘉说他“七十余战,未尝败北”,曾在彭城以3万之兵败汉军56万之众,睢水为之不流,但项羽杀人更厉害,所到之处往往“残无遗类”

攻襄城,久攻不下,既拔,全城皆坑之;攻城阳,项羽又屠城阳;章邯率二十余万秦军降楚,项羽诈而全坑埋之,只留下章邯、长史欣、都尉翳三人……

项羽以“霸道”威震诸侯,也引起众人忌惮、不满,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被屠的是不是自己。

灭秦前夕,定由谁率兵入咸阳时,众人慑于秦军余威不敢前去,唯项羽和刘邦主动请缨,楚怀王却与众老将商议:“项羽为人彪悍狡黠,所过之处无不残灭,不如选刘邦前去,刘邦为人仁厚,可以怀柔秦军。”卒不许项羽入关。

项羽入兵咸阳后果然如楚怀王所料,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咸阳城大火三月不灭,秦人大失所望,敢怒不敢言。项羽在咸阳城的残暴与刘邦入咸阳时的秋毫无所犯形成鲜明对比,秦人愈加偏向刘邦。

楚汉战争期间,关中能够成为刘邦的大本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刘邦对秦地之人宽容待之,秦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项羽的残暴让其逐渐失去人心,甚至令人不安。

公元前206年,项羽阴杀义帝再次让众老臣寒了心,也让置自己于被诸侯口诛笔伐,名不正言不顺的位置。名不正言不顺往往意味着非正统、不被承认,即使是狠人秦始皇,在名正言顺上也下足了功夫。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就立即昭告天下正名。韩王倍约,赵王背盟,魏王袭秦,荆王叛约,燕王昏乱,齐王欲为乱,秦灭六国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项羽看不懂这些,或是过于相信自己的武力值,即使看懂了这些也不在乎。殊不知,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岂不谬哉?

04 不明白让利精于取利,互惠才能成事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共赢的生意才能做得长远。项羽的吝啬小气则是出了名,韩信、陈平、高起、王陵都曾骂过。

郦食其骂项羽“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

只有出生入死,掉脑袋的风险,没有共享的利益的权力,久而久之,大家渐渐离他远去。

反观刘邦却十分大方。公元前205年,刘邦东略地,向众人承诺:“带领一万人或者一个郡投降的,封为万户侯。”

垓下之围前,刘邦得知彭越想做梁王,大笔一挥:“杀了项羽,你就是梁王。”韩信说齐地不稳,要做代理齐王,刘邦虽然一时愤恨,但仍大手一挥:“做什么代理齐王,直接做齐王!”

楚汉之争结束后,刘邦问众大臣,项羽比自己厉害这么多,为什么最终失败了。高起和王陵回答:“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虽然刘邦不同意这个说法,但我们从高起和王陵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很多将领跟随刘邦出生入死,正是因为刘邦大方。

“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无论是物质的利还是精神上的利,领导者只有学会让利,才能让下属为你拼命。

公元前202年,项羽乌江自刎,楚汉之争落幕。“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你可知道,令你失败的不是时不利兮,而是自身的性格缺陷。

标签: 项籍项王项羽历史关系同一个

更多文章

  • 申包胥哭秦庭的典故意义(申包胥与伍子胥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申包胥,哭秦庭,典故,伍子胥,意义,关系

    申包胥,楚国椒邑(今湖北省监利市黄歇口镇)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公元前506年,申包胥昔日同乡好友伍子胥率吴军攻入郢都,掘楚平王墓鞭尸,楚昭王出逃。申包胥到秦国求援,在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哀公,史称“哭秦庭”。在秦国帮助下,楚昭王得以复国。申包胥不接受封赏,全家进山隐居,后世称赞其为忠贤典

  • 中国的戏曲剧种有哪些(分别介绍五大戏曲剧种及代表作)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剧种,戏曲,代表作,介绍,中国,哪些,分别

    戏曲作为国粹,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数百年历史文化的演变,形成以5种戏曲为主,各地域百花齐放的局面。第一种京剧,代表作有《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等剧目。京剧的原身是徽剧,始于清代乾隆55年,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吸收昆曲、秦腔以及不同地域的民间曲调

  • 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作家(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作品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施耐庵,朝代,作者,作家,介绍,作品,哪个,水浒传

    水浒传以宋江为首和一百零八位好汉为故事主线,在书中描写了因当时宋徽宗时期昏庸无道和多种原因下,好汉们共同聚到水泊梁山,并在水泊梁山起义对抗朝廷,后来因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使得多数梁山好汉身死的结局。该书的作者施耐庵也因为水浒传这部著作,他的名字得以被后世传颂,在查资料中发现,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人

  • 李兆会现状如何在干嘛(李兆会出什么事目前在哪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兆会,现状,发展,目前,如何,什么

    李兆会葬送海鑫钢铁帝国多年后,仍有不少人要找到他。山西首富姚俊良是最执着的一位债主,日前通过法院悬赏千万寻人。曾经,姚俊良与李家交好,为李家代偿过一笔超过2亿元的银行借款,迄今这笔借款索要无门,而李兆会对这笔巨款有四分之一连带清偿责任。李兆会商业帝国崩塌之后,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甚至每年清明都未回乡

  • 李善长为什么不得善终(朱元璋杀掉已经76岁的李善长)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善长,朱元璋,善终,为什么,已经,76

    出生于濠州的李善长,虽说不是朱元璋最初当兵时的"哥们儿",还年长十多岁,在四十一岁时才投奔,还是颇受重用。因为那时的朱元璋只是一名名不经传的义军头领,特别需要大名鼎鼎的李善长帮他出谋划策,坐镇后方。李善长确实也没辜负朱元璋的知遇之恩,凭着自己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谋略忠心耿耿地辅佐朱元璋免去后顾之忧。无论

  • 叶问的儿子是谁叫什么名字(叶问是谁的传人有几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叶问,传人,儿子,名字,什么

    身形极其瘦小,一身儒雅长衫,整个人看起来总是一副谦逊温和、彬彬有礼的样子。如果你在街上看到这样一个男人,恐怕很难把他和“武术大家”、“一代宗师”这样的名号联系起来,偏偏叶问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人。有人说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徒弟李小龙,他不会受到这么多关注,也有人说,正因为他的人格魅力,才成就了那个日后

  •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周的战役(周武王伐纣的历程和胜利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商建周,周武王,伐纣,历程,战役,胜利,原因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享国近800年(实际790年,800年是虚数),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王朝,周武王订立的四大制度是关键。 商朝从武乙继位到纣王时期,国运不断衰微,而西部的周部落在季历、姬昌的带领下逐步发展起来。到了纣王时期,商王朝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周武王联络诸侯共

  •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是真实事件改编吗(陈铭生的原型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铭生,原型,事件,改编,为人知,故事,真实,那个

    现在好像越来越不会哭了,有时候就想借着看书好好痛哭一场,今天推荐3本很好哭的小说,文笔好,故事好,人物好,看完久久无法平静,像是生命中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人,他们带走我们心里一块碎片,剥离了那段属于他们的那份感情,变得沉甸甸又空落落的。《余生有涯》叶思北&秦南“你有什么错?”《余生有涯》作者墨书白,这

  • 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辉夜,结局,告白,小姐

    辉夜大小姐的相关漫画已经连载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这部作品从一开始评价非常高,到后续逐渐趋于平淡,这个变化操作还是很真实的,而官方也宣布了这次的漫画即将迎来最终章,也就是说故事将迎来收官还有最终话的大结局了。根据目前的官方情报显示,赤坂负责的漫画辉夜大小姐想要我告白,目前已经进入和突入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最

  • 海上钢琴师不去找女孩的原因(海上钢琴师选择死亡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钢琴师,原因,死亡,女孩,海上,选择

    “陆地上的人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问为什么。冬天来了,你们渴望夏天。夏天来了你们又害怕冬天再来。所以你们永远不厌倦旅行,总是追寻遥远的,永远有夏天的地方。”这句话来自《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1900。影片讲述的就是这个遭人遗弃在船上的婴儿被锅炉工收养,起名1900,后成为了无师自通的天才钢琴师,受到各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