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竹石写作背景简介(古诗竹石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竹石写作背景简介(古诗竹石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980 更新时间:2024/1/14 1:57:29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词句注释】

1.咬定:咬紧

2.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3.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

4.任:任凭,无论,不管。:你。

【白话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南西北风。

【创作背景】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题画咏竹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作品赏析】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劲竹的内在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咬”字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令人拍案叫绝。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咬定青山不放松”,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石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在这首诗里,竹石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里的竹,分明是坚韧顽强的斗士!“千磨万击”指经受的各种磨难,“东西南北风”指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和压力,恶势力无处不在,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

“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一个“任”字,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人格化的手法,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

这首诗表面纯为写景,但绝不是对自然景物的白描,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破岩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让人联想到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这正是当时腐朽黑暗社会环境的象征和写照。

竹枝“咬”住青山,扎根岩石,挺立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残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咬定青山,这不正是作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吗?

破岩恶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枝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竹子“立根破岩”不但不足虑,反倒磨练出坚韧的特质;人面对贫穷亦不足耻,反而正好磨砺自己的品格。

从这强烈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恶势力的强烈憎恶,更能体会到作者对竹所象征的那种刚强、坚毅的人格的崇高赞美。诗中的竹,实际上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关心百姓、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全诗短短四句,无僻字,不用典,通俗明白,却有一股令人震撼的力量。第一句写根坚,第二句写石基,第三句写磨难,第四句写骨气。

句句推进,前后照应,作者描绘了一幅坚韧、刚直、不屈的竹枝形象,表面写竹,实际写人,不管经受多少打击,承受多少压力,多少磨难,依然心志坚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表达了作者刚烈、坚忍不拔的品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蓄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因得罪豪门而罢官,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篆隶杂合行楷,参错纵横。

诗文也写得很好,抒情言志,痛快淋漓,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标签: 竹石简介古诗背景作者创作写作

更多文章

  • 巴金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坛大师巴金的长篇小说家品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巴金,家品,文坛,大师,内容,长篇小说,主要,什么

    感受文学真谛,守望精神家园,领略文学气息,走向心灵的旋律。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本期讲述的是巴金先生的这本《家》,小说背景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故事发生在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中,通过描写不同人物的命运揭示了不合理制度的必然灭亡。故事主要围绕觉新、觉民、觉慧这三个兄弟展开。他们对新文化的接受与投入程

  • 班超投笔从戎原文及翻译注释对照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戎原文,投笔,翻译,注释,班超,对照

    经典文言文赏析|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①以供养。久劳苦,尝②辍③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④,犹⑤当效傅介子、张骞⑥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⑦安⑧知壮士之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⑨立功封侯,史留名。 为官佣书:给官府雇佣

  • 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戊戌变法的实质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实质,性质,运动,什么,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性质问题,原来争议不大,一般认为是一场改良主义运动,并背定它具有挽救民族危亡,促进民族觉醒的进步意义。近年来分歧非常明显,争论的焦点是这场变法究竟是否属于改良主义运动。大致可区分为三种不同观点。康有为故居一、戊成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这种观点形成较早。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即把这次变法

  • 庆历新政是哪三个人(庆历新政是哪三个人发起推出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新政,推出,庆历,发起

    正在热播的古代传奇电视剧《清平乐》,将1000年前的北宋王朝真实地还原给广大观众。由王凯饰演的宋仁宗,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宋仁宗在位41年,期间发生了许多大事。其中,庆历新政是不可绕过的一大事件。这场北宋王朝的第一场改革,由宋仁宗本人发起,最终又由他亲自扼杀。从《清平乐》第31集开始,就对

  • 苏轼的词作名篇有哪些(苏轼经典的10首豁达词作)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豁达词,苏轼,词作,名篇,经典,哪些,10

    作为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词人,你越读苏轼的传记,就会越喜欢他。他一生活得很深情,既有对人的眷恋,也有对人世的牵挂。但同时,他又活得很真实、很豁达。面对人生的各种苦难,他不断地写文章告诉自己“我要放下”,但同时,他又处处流露出“我其实做不到”。自始至终,苏轼都能够以一种豁达开放的心态,一种善于自嘲的个性

  • 许凯个人资料简介(盘点演员许凯演过什么影视作品中的角色)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许凯,盘点,简介,资料,演员,角色,作品,个人,影视,什么

    许凯,男,汉族,1995年3月5日出生于广东省,中国内地男演员、模特。2013年许凯以中国(广州)国际模特大赛全国总决赛平面组冠军身份正式出道。2018年《凤囚凰》中饰演沈遇虎贲将军,一直跟随在容止身侧,时刻保护着容止的安全,还和容止携手成功瓦解了康王一派的陷阱。此外,他还和清越是一对欢喜冤家,最后

  • 既浪漫又意境的四字词语(国风浪漫小众却惊艳的成语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国风,意境,词语,成语,大全,浪漫,小众,惊艳

    1、杳霭流玉(yǎo ǎi liú yù):淡淡的云雾缓缓地随风缭绕,似水般流动,似玉般纯净,又无声无息,云过了无痕,幽深渺茫貌。2、花晨月夕(huā chén yuè xī):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3、飞泉鸣玉(fēi quán míng yù):形容声音

  • 李云迪和朗朗谁的成就更高(李云迪和朗朗到底谁更牛)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云迪,成就,到底,朗朗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李云迪先生,多练练琴。”郎朗在感知、审美、表现三个艺术层次处于巅峰。李云迪练琴太少。先上结论:1:喜欢李云迪和马克西姆的人,是从他们颜值的非音乐审美角度递进,进而喜欢他们的音乐,而非是因为音乐本身的内容而喜欢;这种现象叫审美主体的非审美需求。2:郎朗已经成为了古典钢琴圈中

  • 奥地利音乐家有哪些(十八世纪维也纳古典音乐家推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音乐家,世纪,维也纳,奥地利,推荐,哪些,古典,十八

    一、海顿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一180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十八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涉及声乐、器乐各个领域,尤其对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形成、完善和发展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是世人公认的“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奠基人”。代表作:《

  • 蔡徐坤是什么人(顶流偶像蔡徐坤为何走上没落)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顶流,蔡徐坤,偶像,没落,为何,什么

    01央视新闻曾经提出这样一个疑问:某蔡姓歌手歌曲MV微博被转发超1亿次,彼时微博总用户3.37亿人,难道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IKUN?现实中每三个人中有没有一个IKUN我不知道,但每三个朋友当中可能会有一个不喜欢蔡徐坤倒是真的。但你要是问为什么不喜欢,他可能也说不出具体原因。除了真爱粉之外,相信黑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