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官渡之战的主要人物(直接参加官渡之战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官渡之战的主要人物(直接参加官渡之战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96 更新时间:2023/12/24 12:22:46

官渡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中原的基础,也决定了东汉末年的诸侯竞争格局。

在官渡之战前,袁绍无疑是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

但是,在官渡之战后,袁绍集团走向了败亡,曹操则成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

那么,问题来了,在官渡之战,袁绍的损失到底有多惨重?

一、10万大军

首先,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在此基础上,袁绍想要渡过黄河,从而和曹操争夺天下。

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特别是袁绍的核心地盘——冀州。

在汉末三国时期,“冀州户口最多,田多垦辟,又有桑枣之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

袁曹两家的决战,一触即发。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一方投入了10万大军。

当然,也有史料认为,袁绍一方的兵力在11万左右。而从最终的结果来说,袁绍调集的10万大军,基本上都在官渡之战中损失殆尽了。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最终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

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指挥生涯最辉煌的一页。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仅仅率领800骑兵逃回冀州,也即10万大军都葬送在这场战役中了。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纵观整个汉末三国时期,损失10万大军的战役,无疑是屈指可数的。

二、颜良文丑

在官渡之战的初期,袁绍麾下的颜良和文丑相继战死沙场。一方面,颜良(?~200年),安平郡堂阳县(今河北省新河县)人。东汉末年袁绍部将。

颜良性格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为一夫之勇。官渡之战,袁绍令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司空曹操采用军师荀攸“声东击西、轻兵掩袭”之计,亲自率军兼行,击破颜良军。

颜良本人也被关羽斩杀,白马之围遂解。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只保留了亲斩颜良的关羽之勇,而忽略了奠定胜局的荀攸之谋,这无疑是有失偏颇的。

另一方面,文丑(?~200年),东汉末年袁绍部将。文丑虽然勇猛,却缺乏智谋。

建安五年(200年),文丑带领左将军刘备进驻延津,误中曹操军师荀攸的“饵敌”之计,其麾下“五六千骑”惨败于“不满六百”的曹军骑兵。

文丑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葬于河南省禹州市。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将此段历史改编为关羽斩文丑,但是,在《三国志》等正史中,文丑则是死于乱军之中,也即无法证明是被关羽斩杀的。

在官渡之战初期,袁绍接连损失颜良、文丑这两位大将,这无疑打击了袁绍将士的士气,成为袁绍最终吃到败仗的原因之一。

三、张郃、高览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派遣淳于琼督粮草于乌巢。曹操亲率精锐袭击乌巢。张郃说:“擦破草的士兵英勇善战,他们一定会击溃淳于琼等人。

淳于琼一旦失败,那么将军的大业就完了,您应该尽快带兵援救。”但是,谋士郭图却说:“张郃说的不是好主意,我军不如进攻曹操的大营,曹操势必回救,这样淳于琼的危难不救自解。”

张郃反驳:“曹操的大营十分牢固,仓促间肯定攻不下来。如果淳于琼等人被俘,我们必然都要被俘虏了。”

结果袁绍听信郭图,不听张郃的劝阻,派遣轻骑救援淳于琼,而派张郃、高览带领着重兵攻打曹军大营。当时,曹军大营是以曹洪为主将,荀攸为谋士。

但张郃、高览无法攻下曹洪据守的曹军大营。同时,乌巢粮草也被曹军劫烧。郭图因为自己的计谋失败而感到惭愧,于是诬陷道:“张郃对我军的失败感到高兴,并且出言不逊。”

张郃、高览等将领惧怕被追究,于是烧掉了攻城橹,投降了曹洪。

在张郃投降时,曹操还没有回营。等到回营后,曹操听说张郃已经向曹洪投降,非常感到高兴,对张郃说:“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并将张郃拜为偏将军,封为都亭侯。

对此,在笔者看来,张郃和高览归降曹操,不仅让袁绍又损失了两位将领,更意味着曹操的实力得到了增强。此消彼长之间,自然推动了官渡之战的走向。

四、淳于琼

淳于琼(?-200年),字仲简,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

东汉时期官吏,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与蹇硕、袁绍、鲍鸿、曹操、赵融、冯芳、夏牟同列。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早在东汉末年,淳于琼就已经崭露头角,甚至可以说是和袁绍、曹操平起平坐。在董卓篡夺朝廷大权后,淳于琼选择跟随袁绍,成为袁绍麾下的一位大将。

在官渡之战时,淳于琼镇守乌巢,遭到曹操的偷袭而惨败,淳于琼本人也被斩首。

对此,在笔者看来,淳于琼没能守住乌巢,导致袁绍大军失去了粮草,这可以说是官渡之战的重要转折点了。

五、许攸沮授田丰

许攸(?-204年),字子远,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

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

沮授(?-200年),广平人,东汉末年袁绍账下谋士。在官渡之战中,沮授提出缓进战术,不被采纳。在乌巢被烧前夕,沮授提出外表护粮,又不被采纳。

在袁绍大败后,沮授被俘获,拒绝投降。后来,沮授欲回河北,事败被杀。曹操曾叹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田丰(?-200年),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一说渤海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

对于田丰来说,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关押。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

综上,在官渡之战后,袁绍不仅损失了10万大军,麾下的五位名将也荡然无存,至于许攸、沮授、田丰等谋士,或者投降或者被杀,这让袁绍麾下几乎无人可用了。

虽然在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拥有冀州等四个州的地盘,但是,兵马和人才的损失,无疑让袁绍集团虚有其表,最终被曹操消灭。

标签: 官渡人物历史参加直接主要

更多文章

  • 林秋楠个人资料简介(跆拳道运动员林秋楠背后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林秋楠,跆拳道,运动员,简介,资料,故事,个人,背后

    他被人们称为中国最能打的小孩,能轻松做出720度回旋踢。年仅十六岁就已横扫各大跆拳道比赛,夺得106枚国家级以上赛事奖牌。后被甄子丹看中纳入麾下,王晶也力邀他出演动作电影。这个人就是龙拳小子林秋楠,年少成名的他为何能有如此成就,如今他又变成了什么样呢?林秋楠出生于跆拳道世家,父亲是前国家跆拳道品势队

  • 抗日战争几大著名战役(抗日战争期间的十大经典战役)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役,经典,著名,期间,抗日战争

    一、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20多万兵力,死伤4万多人。中国参战80余万人,伤亡30多万人。二、上高会战,发生在江西宜春上高县。1941年3月14日开战,4月9日结束,中国军队总指挥罗卓英,日本军队总指挥园部和一郎,日方投入25,000余人,中方投入1

  • 我国第一位皇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哪一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皇帝,历史,中国,我国,第一

    秦王扫六合,建立秦朝之后,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劳盖过三皇五帝。所以人稍微有点飘了,需要一个霸气的名字来耀武扬威。先秦时,最大牛的当属三皇五帝。于是,嬴政在“三皇五帝”这四个字中取两字,显然不能取“三五”,他取了“皇帝”二字。他将自己称为始皇帝,即中华文明的第一位皇帝。但是问题来了,先秦,除了比较神话的三

  • 骆宾王的十首著名诗(骆宾王很经典的十首诗词你知道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骆宾王,诗词,经典,著名,知道

    七八岁的时候你在做什么?也许在老师和家长强逼着背诵唐诗,想必你一定会背那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首诗伴随着我们孩童时代,相信你一定不知道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是骆宾王七八岁时写的。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骆宾王的十首名诗,感受这位"神童"的才气。如果了解唐朝历史,你一定知道在骆宾王身上发生的事情。

  • 战国七雄都姓什么名(战国七雄的国君姓氏及其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国君,姓氏,由来,战国,及其,什么

    战国七雄指的是秦、韩、赵、魏、楚、燕、齐七个国家,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大家在很多影视作品上都能看到这段历史,里面的故事和人物很多人也都比较了解。我们今天说的是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这七个国家的国君都姓什么,这个估计很多人不清楚。让大家想不到的是燕国、魏国、韩国是一个姓,秦国和赵国居然是一家人。我们先说一

  • 田丰之死的原因真相(浅析袁绍杀害忠臣谋士田丰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田丰,谋士,忠臣,原因,浅析,袁绍,真相,杀害

    袁绍打了败仗,回去后说田丰要耻笑他,然后干脆地杀了田丰。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袁绍对田丰积压的不满,成了袁绍败仗怒火的发泄口,毫不留情地斩杀了田丰,没有一丝犹疑。而田丰本人也明白袁绍对自己的诸多不满,并在袁绍还未开口之前便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从这一点来说,田丰是了解袁绍的。但他又不总是了解

  • 达芬奇最恐怖的画(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多了一只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达芬奇,名画,晚餐,恐怖,最后

    最后的晚餐是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著作,这部作品特别的有深意,画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不同的表情,而在这些表情背后隐藏了非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事实上这幅画最吸引人的地点并不那13个人表情背后所隐藏的奥秘,而是最后的晚餐多了一只手,那个手是谁的呢。 这幅画最恐惧也最吸引人的地点确实是那只多出来的手,那只

  • 江南四大才子排名(唐伯虎与谁并称为江南四大才子)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才子,江南,唐伯虎,排名

    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中四才子,他们是明朝中期生活在苏中地区的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四人的并称。后世许多戏剧、小说在提及此四人时都有意将四人当成一个整体。四人在绘画、书法、诗词、文章等领域各有千秋。他们的成就不仅对当时也对后世影响深远,关于他们的许多轶事流传至今。一、唐伯虎唐

  • 洋务运动影响作用(洋务运动给中国带来的历史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洋务,运动,影响,历史,作用,中国,带来

    公元1681年7月18号,曾国藩向清廷上奏了《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里面谈到了购买外国武器的真正目的,先是用来提高清军的即时战斗能力,以抵御洪秀全等人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同时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此后建立起一系列军工企业,自己试造军事武器,慢慢再脱离对于外国列强的依靠,从而提高清王朝整体国防实力。

  • 魏徽与李世民的故事(浅析魏徽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魏徽,浅析,唐太宗李,李世民,影响,故事

    古代有数不清的名臣宿将,这其中最令皇帝头疼的就是诤臣。有人会说诤臣那不就是言官吗?其实相差很大。诤臣在一定程度上说是言官倒没有问题,但是诤臣跟别言官一比,多了一点,那就是“诤”。他们能把皇帝给“怼”死,并且这类大臣一般都有个比较不错的皇帝主子,不然他们张不了几次口就被砍头了。而我们今天所说的一位鼎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