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是谁(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结局)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是谁(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结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476 更新时间:2024/1/14 22:19:52

庄烈帝朱由检是明代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京城,朱由检心如死灰,在煤山自缢而亡,至此二百七十六年的明王朝宣告灭亡。

很多人说明亡于嘉靖,明亡于万历,嘉靖沉迷修道不问政事,万历二十八年不上朝,这两位皇帝的确应对明朝灭亡负一定的责任。然而,实际明帝国亡在崇祯手中,也就是说崇祯帝要负主要责任。

再看时间,在1598年,也就是万历二十六年,明军还赢得了第二次抗日援朝战争,垫定了东亚三百年和平,明军的战力不可谓不强。到了崇祯年间,手下大将如云,卢象升孙传庭袁崇焕、洪承畴等等,兵力仍有八十万之多。

李自成兵多,但空有其表,战斗力差,后金军实力强悍,但兵力少,且有山海关阻拦,很难攻入京城腹地。

皇帝的统筹规划能力在此变得尤为重要,要说崇祯可以同时剿内匪平外贼,扭转乾坤这不太现实,但如果规划得当,延长明王朝寿命应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崇祯不死,吴三桂不会投降满清

皇帝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国家的灵魂核心,所谓人无头不走,如果皇帝都死了,手下的大臣、将领必然会人心涣散。

明朝在土木堡之变后,很多人有南迁的想法,虽然这有些许懦弱做派,但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假如当时没有于谦挺身而出,北京保卫战的胜败还很难说。

北宋靖康之难过后,康王赵构在应天建立南宋,虽说赵构这个皇帝经常被后世人唾弃,但要没有赵构建立政权,组织军兵抵御金兵,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南宋中兴,可见皇帝对国家有多么重要。

史料记载:

“辛卯,李建泰疏请南迁。壬辰,召廷臣于平台,示建泰疏,曰:‘国君死社稷,朕将焉往?’”

在国家危亡之际,大臣劝说崇祯帝南迁,崇祯帝果断地拒绝了,一方面这是崇祯的性格所累,刚烈的性格令其无法接受亡国的现实,于是他选择“死社稷”,另一方面,崇祯帝做不到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当时南迁应是最好的办法,倘若崇祯帝南迁,可能出现转机。

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他能抓住机会,发挥才能,一举成为运筹天下的王侯。崇祯帝则无法忍受屈辱苟活,他的死也就宣告的国家的灭亡。

当然,崇祯帝或许也想南迁,只是太过顾及众臣的想法,一直想寻找个台阶,结果自己被自己所累。

崇祯的死直接导致了吴三桂的投降,此时的关宁重兵还在吴三桂手中,在得知崇祯死讯后,吴三桂也陷入到激烈心理斗争中。吴三桂的忠诚度也许不高,但如果崇祯还活着,他必定还是会去勤王,如果崇祯南迁,吴三桂也会率兵辅助。

明军最精锐的关宁军从始至终都没有被清军击败过,倘若崇祯手中牢牢地掌控着这支部队,再设计拉拢李自成的部队,明朝必定不会亡国。

而且南部是赋税重地,西部是张献忠在,北部李自成跟满清作战。负重前行固然重要,但是当背负的东西不能保命,反而害命时,不妨丢掉这些,集齐骨干,以图再起。

南明尚且存在了十八年,而南宋则存在了一百五十二年,倘若崇祯帝能忍辱负重,选择南迁,积聚力量再伺机反击,或许真的有“收拾旧山河”的机会。

而他一死,国家无首,几个王爷自立为帝,还互不承认,增加内斗,也让那些有心报国的将领不知道该投靠谁,拱手把天下让给了满清。

如果崇祯能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七年,八月,崇祯帝即位,短短三个月内,魏忠贤就在发配去凤阳的路上自杀。年轻的皇帝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复兴使命,且崇祯也有着一定的政治手腕,几番下来就废掉了魏忠贤,这也让崇祯帝权力欲望膨胀,走向了独断专行的道路。

崇祯即位后,再次复用袁崇焕,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当时可以掌控辽东全局,抵御后金的也只有袁崇焕。只不过袁崇焕太过放肆,杀掉毛文龙,在和清军作战时也犯下不少错误,但这些都不是袁崇焕被杀的理由,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崇祯对其不再信任。

史料记载:

“崇焕既缚,大寿溃而去。武经略满桂以趣战急,与大清兵战,竟死,去缚崇焕时甫半月。初,崇焕妄杀文龙,至是帝误杀崇焕。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用人的基本原则,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辽东也就变成一盘散沙,明亡就成了必然。袁崇焕是做了不少蠢事,而杀掉他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如果能让袁崇焕意识他的问题,戴罪立功,辽东的局面也不会变得那么糟糕。

明末的另外一个重量级将领,就是孙传庭。崇祯九年,孙传庭任陕西巡抚,负责剿灭关中乱匪。

当时高迎祥所部是起义军中最强的一支,孙传庭在黑水峪击败高迎祥,刘哲、高迎祥等首领被俘,押送京城。

史料记载:

“传庭设方略,亲击迎祥于盩厔之黑水峪,擒之,及其伪领哨黄龙、总管刘哲,献俘阙下。”

李自成接替高迎祥,成为新的闯王,继续组织人马和明廷抗衡,在朝廷的高压剥削之下,明末农民军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付这些起义军,主要依靠孙传庭和洪承畴。

崇祯十一年,孙传庭从庆阳打到潼关,击败李自成多次,最终把李自成赶到了洪承畴的埋伏圈,李自成只带了十八人逃走,关中地区基本平定。

史料记载:

“而闯王李自成者,为洪承畴所逐,尽亡其卒,以十八骑溃围遁。关中群盗悉平,是为崇祯之十一年春也。”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孙传庭能取得如此成就,十分不易,如果朝廷继续派孙传庭追击李自成,不给李自成恢复的时间,那么内忧就可以解除。奈何清军突然进攻,并且由于崇祯帝对卢象升的不信任,令其战死在巨鹿,无将可能用的崇祯只能调孙传庭对付清军。

这一重大战略失误,给了李自成可乘之机,很快便卷土重来,之前孙传庭的努力几乎白费,倘若卢象升能守住京师,孙传庭剿灭李自成,局面会大大改观。

时局紧迫到这般地步,孙传庭要求回关中剿匪,而崇祯命令其戍卫京城,几番拉扯之下,竟把孙传庭打入监牢,这一关就是三年。崇祯的疑心病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发作,一步错、步步错,等到李自成再次发展壮大,也就再也无法收拾了。

综上所述,崇祯帝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且疑心太重,为此丧失大把的机会,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都是因此而死,“然皆诸臣误朕”,这点实在难以服众,这些名臣宿将皆在为国而战,最终他们却因自己人而死,令人惋惜。

除了主观因素,还有很多客观因素,比如天灾、瘟疫,再比如党争顽疾,这些也是崇祯帝难以改变的,但亡国之君,难辞其咎!

标签: 皇帝崇祯结局明朝末代最后

更多文章

  • 天安城门旁边的柱子叫什么(华表柱多高多重的样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天安城,华表柱,柱子,样子,旁边,多重,什么

    北京作为咱们中国的首都,可以说是一座拥有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文化的传统都市,而且在北京也拥有太多的名胜古迹,值得大家追寻。如果说你到了北京以后,相信大家首先想要去的地方,那就是天安门了,在天安门前面,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对汉白玉大柱子。可能有很多朋友们都非常好奇,这两对大柱子到底是有什么作用呢?天安门绝对

  • 水浒传中智多星是谁的绰号(吴用为什么被称为智多星)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智多星,水浒传,吴用,绰号,称为,为什么

    吴用,绰号智多星,道号“加亮先生”,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吴用原本是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私塾先生,但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与晁盖自幼结交,帮他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因此上梁山。后凭借其才华,激林冲火并王伦,又帮助梁山破祝家庄。晁盖死后帮助宋江坐上梁山寨主并攻

  • 七夕节有什么传统的风俗(以前七夕节的由来与习俗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俗,习俗,传统,七夕节,介绍,由来,以前,什么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相信很多女孩子都会收到美丽的鲜花,或者是精美的礼物。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那么它和情人节有什么不同呢?七夕节的来历七夕节又叫七巧节、七姐节、七娘会等等,它的来历是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古人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并演绎出了完整的观星文化,人们发现在银河两边有两颗非常亮的

  • 吕布和貂蝉是什么关系(吕布和貂蝉最后在一起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貂蝉,吕布,关系,最后,一起,什么

    在东汉末年,朝政混乱,奸臣当道,官员与官员之间的阴谋诡计不断。但是独掌大权的太师董卓专横残暴,杀死很多忠义之臣,最后收骁勇善战的吕布为义子,得到吕布如此大将,董卓如虎添翼就更加肆意妄为了。但是因为董卓势力庞大,谁都怕他,即便是他胡作非为其他人也只敢怒不敢言,唯独司徒王允忧国忧民,对董卓恨之入骨。但是

  • 玛雅人的五大预言分别是什么(玛雅人的五大预言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预言,分别,什么,玛雅人

    玛雅文明虽然早已灭亡,但是关于玛雅文明的传说可谓一直流传下来,甚至还有许多人对此非常“执迷”的。玛雅人创造了奇异辉煌的文明,同时也留下扑所迷离的预言。玛雅文明的预言为什么一直能够流传到现在呢?一方面因为玛雅文明所产生的文明超出了那个时代的界定。比如说精确的天文历法,神秘玄幻的艺术,其道路和蓄水的设计

  • 捷克和斯洛伐克是一个国家吗(捷克之前是哪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捷克,国家,斯洛伐克,之前,哪个,一个

    说起捷克和斯洛伐克,大家肯定熟悉。在很多人印象中,这两个国家的名字是在一起的,直接叫捷克斯洛伐克。当然这个是他们之前的名字,他们之前是一个国家,后来分裂了,连国名都一人一半。不过目前这两国关系还不错,据说有合并的打算,这在现在还是很少见的。很多人不明白这两国到底什么关系,我们看那一下他们的历史就知道

  • 鳌拜是哪个朝代的人(清朝历史上鳌拜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鳌拜,朝代,历史,人物,清朝,哪个,什么样

    很多同学对清朝初期的权臣鳌拜,了解的不多,一般都主要通过文学作品或者是影视剧。尤其是金庸先生的《鹿鼎记》和陈道明老师主演的《康熙王朝》,将鳌拜描述成一个手握重兵,谋权篡位的奸佞之人。但大家不要被这些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剧误导了,历史上的鳌拜其实并不全然如此。他或许飞扬跋扈,或许目中无人,但清朝三代元勋,

  • 格林童话是谁写的(故事书格林童话的作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童话,书格林,作者,介绍,故事

    《格林童话》的作者是格林兄弟,分别是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人。他们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他们二人都喜欢搜集民间故事和传说,因为兴趣相同、经历相仿,所以被人们称为格林兄弟。《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代表之作,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人收集编

  • 一战中国为何是战胜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得到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胜国,世界大战,中国,得到,为何,第一,什么

    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这轻飘飘的“战胜国”三个字,却是用千千万万援欧劳工的汗水和鲜血换来的。当时的中国山河动荡、自顾不暇,但还是咬紧牙关掀起一场举国捐助欧洲的巨大浪潮,又另外派出14万劳工“以工代兵”,积极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稳定国际局势。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出发时意气风发的14万劳工,最后

  • 苏芬战争苏联为什么损失惨重(苏联打得很辛苦伤亡很大)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苏联,战争,伤亡,损失,惨重,辛苦,为什么

    苏联军队的耻辱之战,实力强大的苏联军队,为何会在小国芬兰折戟?在德国攻占波兰之后,苏联和德国的领土开始重新接壤,为了能够预防即将到来的战争,苏联开始着手组建东方战线。苏联想要组建东方战线,就必须要拉拢芬兰加入,芬兰和苏联的北部接壤,假如芬兰未来倒向了德国,那么苏联的北方领土将会直接暴露在德国装甲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