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春卷的寓意和由来(关于春卷的前世今生及传说故事)

春卷的寓意和由来(关于春卷的前世今生及传说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621 更新时间:2024/1/21 16:36:18

老北京流传这样的谚语:“一卷不成春”中、“隆盛堂的春卷——里外不是人”,等等,这都是跟一种小吃——春卷有关。

立春吃春卷,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习俗,就像端午吃粽子,大年三十吃饺子一样,伴随人们千百年来的延续,春卷也叫春饼,表示迎接新春的意思。

由此也可见,春日做春饼、食春饼的习俗由来已久。

春卷,在另外一些地方,还被叫做“春饼”、“薄饼”。它通常是用干面皮,包上馅心,经过一番煎炸而成的,吃起来香脆可口。

准确地说,春卷是民间节日的一种传统食品。比如过年要吃年糕,端午要吃粽子,中秋要吃月饼,腊八要吃腊八粥……

到了立春那天,老北京人要吃春卷。当然,其他一些地方也会吃春饼,尤其是江南等地,十分讲究这种习俗。

不过据说,在古代春卷并非一般百姓能吃的,通常是富贵人家才会那么讲究,在立春这天吃春卷的。

当然,到后来,春卷也绝非仅仅在立春那天才能吃,平时也可以做着吃。另外,除了自家食用外,春卷也被用来招待客人。

作为民间节日食品的春卷,后来不仅成为普通的民间小吃,而且还曾被当作宫廷糕点呢。

据说,在清朝皇宫里的“满汉全席”中的128种菜点当中,春卷被列为九道主要点心之一。可见,春卷在北京小吃中的特殊“身价”。

最早的记载,大约是汉崔寔《四民月令》,其中讲到:“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可见,在汉代时,每到立春这天,人们特意吃没煮熟的生菜,来表示辞旧迎新的寓意。

不过有一种说法,今天的小吃春卷,是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的。

春饼这种食物大约早在东晋时就已经有了。然而,那时人们管它叫“春盘”。

《四时宝镜》里这样记载:“东晋李鄂,立春日命以芦菔、芹芽为春盘,相馈贶。”由此可知,似乎这个节日是从东晋开始的。不过其实,这时候人们将生菜确定为芦菔、芹芽罢了。

此外,人们也不单吃生菜了,而且开始吃起一种叫春饼的东西了。

每当立春这天,当时的人们就用面粉制成一个个薄饼,然后摊在盘中,再加上一套精美的蔬菜食用。因而,当时称为“春盘”。

陈元靓在《岁时广记》里这样记载:“在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看来,当时确实有吃春饼(春盘)的习俗。

又根据晋周处《风土记》里记载:“元旦造五辛盘”。也就是说,人们将五种辛荤的蔬菜,放在盘子里,供大家食用。

然而,这里说的是元旦,指的农历正月初一,似乎并没有确定在立春这一天。

如果立春这一天没吃春饼的话,人们外出踏春的时候,也会带上“春盘”,当作随身的干粮。

到了唐朝时,立春这天,人们吃的东西有了发展变化。在《四时宝镜》里记载:“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可见,立春这个节日,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庆祝方式更加隆重和丰富起来,不仅仅吃生菜和春饼了。

甚至连一些诗人,都会写到有关立春吃春盘的事儿。比如杜甫在《立春》诗里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岑参在《送杨千牛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这样写道:“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

可见,立春在古代是相当重要的节日,甚至比今天的端午、中秋还要隆重呢。

到了宋代,人们对于立春的食品要求更加精美和丰盛,正如吴自牧在那本《梦粱录》中描述的:“常熟糍糕,馄饨瓦铃儿,春饼、菜饼、圆子汤。”春饼只是立春时其中一种食品了。

南宋的周密在《武林旧事·立春》里也详细记载:“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可见,在立春那天,皇室贵族制作的春盘更加奢靡,平民百姓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此后,随着立春节日的发展,人们的庆祝食品也日趋精美,大约到了元代,开始就有了关于包馅油炸的“春卷”的记载。

元代无名氏所编《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里,就有“卷煎饼”的记载:

“摊薄煎饼,以胡桃仁、松仁、桃仁、榛仁、嫩莲肉、干柿、熟藕、银杏、熟栗、芭榄仁,以上除栗黄片切外皆细切,用蜜、糖霜和,加碎羊肉、姜末、盐、葱调和作馅,卷入煎饼,油焯过。”

这差不多是早期的春卷制法。甚至在明代食谱《易牙遗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由此可知,春卷是从当初的春饼渐渐演变的,也更加精美了。

明代李时珍这样记载:“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谓之五辛盘。”人们已经将这些盘中菜,用面食卷起来吃,从而便成了所谓的春卷。

到了清代,这个节日依然延续了下来,不管是那些富户大家,还是普通百姓之家,每到立春日,也多食春饼。当然,那些富户大家,更是贼讲究。

据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正月·春盘》中记载:“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另外,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打春》里也这样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闹也。”

由此可见,这时候,人们不仅比前代讲究多了,而且似乎显得更具生活趣味,将吃春饼,吃生萝卜,故意叫做“咬春”,从而增加了节日的热闹和趣味性。

虽说清代人们依然把它叫做春饼,但是它已普遍作成了卷状。比如《调鼎集》中这样详细记载:

“干面皮加包火腿肉、鸡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共剁碎,卷春饼切段。单用去皮柿饼捣烂,加熟咸肉、肥条,摊春饼作小卷,切段。单用去皮柿饼切条作卷亦可。”

书中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制法,既包馅,又有卷的,而且咸、甜都有,跟今天的春卷几乎差不离儿了。可见,春卷与古代春饼的血缘关系了。

对于春卷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

相传,宋代的福州有一书生,为了科考应试,整天埋头刻苦读书,以至于常常废寝忘食。这让做老婆的很是郁闷。他的老婆三番五次劝他,还是没辙,只怪这个书生实在太用功了。

于是,好心的老婆苦思冥想,终于就想出了一招:把米磨成米粉,做薄饼,然后用菜肉做馅,卷成筒状,这样既可以当饭吃,也能当菜吃,营养周全。

没想到,当地的人知道后,便把这种东西取名为春卷,后来逐渐在其他地方流传,当然也传到了北京。不过,这个传说并不怎么靠谱,就当作故事听听罢了。

如今的春卷皮已改成面粉,馅料通常用的是韭菜、豆芽、豆腐干等;有些讲究的,还会添加肉丝、葱花、笋丝等;较高级的春卷的话,还会用鸡丝或海蛎、虾仁、冬菇、韭黄等这些东西制成。

春卷大多用的是微火,一直油炸成金黄色,外酥内嫩,因而还被一些人叫做“炸春”呢。

虽然春卷里面包含了许多春天的鲜蔬菜,营养价值很高,不过春卷因为是煎炸食品,里面所含的油脂及热量相当高,因而平时不适合多吃。

标签: 春卷寓意传说由来故事前世今生关于

更多文章

  • 我们俗称的景泰蓝学名是什么(景泰蓝本名叫铜胎掐丝珐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铜胎,景泰蓝学名,珐琅,俗称,本名,什么,我们

    景泰蓝,新中国送出的第一份国礼的背后,是林徽因的舍命挽救人生短暂,若不留下一些什么,怕是人间便彻底没有了过去的痕迹,但有什么存在是能够逃脱时光洪流,始终流传在世的呢?便是那经典的传统手工艺品,同样会在历史进程里渐渐消失殆尽。就像景泰蓝。现如今说起景泰蓝,中国人首先想起的形容词肯定会是"国宝级文物"和

  • 瓦当是什么意思与作用(中国古代瓦当图案大全及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瓦当,寓意,图案,意思,大全,作用,中国,古代,什么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古人训“当”为“底”,因为陶瓦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而带头的瓦正处在众瓦之底。瓦当的下面是椽头,“当”可以抵挡风吹、日晒、雨淋,保护椽头免受侵蚀,延长建筑寿命。瓦当,这些传统建筑中用于顶檐上的建筑装饰构件,作用可不小,它们保护屋檐的椽

  • 李逵为什么说怕武松(为何李逵不敢在武松面前做出格的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松,李逵,做出格,面前,为何,为什么

    梁山108将中,有三位步下将是最著名的;一位是鲁智深,因其正义,一生为旁人打抱不平,最终圆寂成佛,而出名,被视为水浒第一活佛。一位是武松,因其勇决之气,打虎、打神(蒋门神),专打天下硬汉,总在绝境中爆发出逆天般的能力而出名,被视为水浒第一好汉。另一位就是李逵,因其极端,一张面孔上写着“天真烂漫”(金

  • 小娘惹月娘最后嫁给谁(新版小娘惹的大结局剧情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惹月娘,解读,剧情,结局,最后,新版

    翻拍版的《小娘惹》一经播出,就引发了许多评论,虽然这部剧的收视率很高,但是观众对此剧的评论却有高有低。新版的《小娘惹》作为翻拍剧自然会吸引很多原剧粉,除此之外,这部剧的播放资源很好。央视播出的剧,一般都非常符合中老年龄段观众的观看需求,所以高收视对于这部剧来说是一点也没有难度的。这部剧在演员的服装和

  • 不肯过江东是谁写的诗(李清照为何写出不肯过江东这首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江东,李清照,为何

    项羽征战八年,经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称霸天下,自立为西楚霸王。然最后却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自刎于乌江旁。有人唏嘘,英雄末路;有人感慨,时运不济......面对项羽乌江自刎一事,有人揣测历史。杜牧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而李清照面对历史,她说:

  • 互文是什么意思(哪些古诗文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互文,古诗文,修辞,意思,方法,运用,哪些,什么

    很多朋友读到一些诗文往往会感到很奇怪,比如读到《木兰辞》里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会问,“为什么将军都战死了,而壮士都回来了?”读到白居易《琵琶行》里的“主人下马客在船”会问,“为什么主人下了马,客人在船里?那主人哪去了?”产生这些疑问很正常,因为这些诗文都运用了“互文”修辞手法,如果懂得了互文

  • 三国演义常山在哪里(常山赵子龙常山是现在哪个地区)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常山,赵子龙,地区,哪个,现在,哪里,三国演义

    说一个历史人物,你肯定知道。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的常山赵子龙,是石家庄正定人,正定是常山郡的治所。有意思的是,正定有一个著名的雅号,叫做“三山不见”。因为正定曾是中山国(同郡)、恒山郡和常山郡的治所。而正定则距离雄伟险峻的太行山脉有些距离,附近是没有山的,所以称为“三山不见”。正定虽然不见山,但正定以西

  • 樱木花道是谁的作品(灌篮高手中樱木花道的现实原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樱木,花道,灌篮高,原型,作品,现实,手中

    《灌篮高手》漫画148话“老爹”中有这么一个情节,樱木花道前往医院看望安西教练后,走路回家的时候回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当时回到家发现老爹躺在地上做痛苦状,正要送老爹去医院,结果被8名不良少年围殴,樱木一边喊着,我老爹要挂了让我去医院,一边奋力铲黑除恶。后面并没有叙述樱木爸爸的结局,但多半是挂

  • 兔子指的是哪国家(中国为什么要用兔子形象来代表)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兔子,形象,国家,代表,中国,为什么

    中国,拥有着广阔的疆土,在这之上,除了身为万灵之长的人类,还一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动物。毛主席曾经也曾为这美丽的大地作出诗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每一个国家在国际中,都有特殊的代表动物,这些动物形象,或是谐音,或是精神,或是行为,总有一个方面代表着这个国家特点。这往往会让大家一看到

  • 玻璃大王曹德旺什么学历(曹德旺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德旺,学历,玻璃,大王,今天,一步步,什么,怎么

    为富不仁,无奸不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商人总是“唯利是图”,没有仁义之心。商场如战场,对敌人过于仁慈,那么受伤的往往将会是自己,但是对于“敌人”不能仁慈,不代表对于别人也不能心怀善意。我国就有这样一个商人,他不仅靠着自己的努力从一个一贫如洗、无学历无背景的普通少年,成为榜上有名的富豪,更是因为累计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