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各朝代统治时间?
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共计:471年;
商(殷)朝:前1600年-约前1046年,共计:438年;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共计:16年;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共计:5年;
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
①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长安,共计:210年;
②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共计:16年;
③玄汉:公元23年-公元25年长安,共计:3年;
④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共计:196年;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265年-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6年;
十六国:304年-420年,共计:116年;
南北朝:386年-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581年-618年,共计:38年;
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共计:290年
武周:690年-705年,共计:15年;
五代:907年-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907年-979年,共计:89年;
辽朝(契丹):907年-1125年,共计:218年;
西辽:1123年-1218年,共计:95年;
宋朝:960年-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西夏:1038-1227年,共计:189年;
金朝:1115年-1234年,共计:119年;
大蒙古国:1206年-1260年,共计:54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共计:98年;
北元:1368年-1489年,共计:121年;
韩宋:1355年-1366年,共计:11年;
明朝:1368年-1644年,共计:277年;
南明:1644-1683年,共计:39年;
清朝:1636年-1912年,共计:268年。
各朝代统治时间表?
中国各朝代统治时间表
盘古氏、三王五帝时代
夏:约公元前2100----1600年约500年
商:约公元前1600----1028年约550年以上
周:约公元前1027----256年共772年
西周公元前1027----771年共257年
东周公元前770----475年共295年
春秋公元前770----256年共295年
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共254年
秦:公元前221----206年共15年(221庚辰秦灭齐,统一全国)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共426年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公元元年,为西汉平帝时期)
新莽公元9----25年共15年
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共60年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
蜀公元221----263年共43年
吴公元222----280年共59年
晋:公元265----420年共156年
西晋公元265----317年共53年
东晋公元317----420年共104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宋公元420----479年共60年
齐公元479----502年共24年
粱公元502----557年共56年
陈公元557----589年共33年
后梁公元555----587年共33年
北朝公元386----581年共196年
北魏公元386----534年共149年
东魏公元534----550年共17年
西魏公元535----556年共22年
北齐公元550----577年共28年
北周公元557----581年共25年
隋:公元581----618年共37年
唐:公元618----907年共290年
武周公元684----705年共21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共54年
后梁公元907----923年共17年
后唐公元923----936年共14年
后晋公元936----946年共11年
后汉公元947----950年共4年
后周公元951----960年共10年
宋: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
北宋公元960----1127年共168年
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152年
契丹.辽公元907----1211年共305年
契丹公元907----947年共41年
辽公元947----1211年共265年
西辽公元1124----1211年共88年
金公元1115----1234年共120年
蒙古.元公元1206----1368年共163年
蒙古公元1206----1271年共66年
元:公元1271----1368年共98年
明:公元1368----1644年共276年
洪武公元1368----1399年共31年
建文公元1399----1403年共4年
永乐公元1403----1425年共22年
洪熙公元1425----1426年共1年
宣德公元1426----1436年共10年
正统公元1436----1450年共14年
景泰公元1450----1457年共7年
天顺公元1457----1465年共8年
成化公元1465----1488年共23年
弘治公元1488----1506年共18年
正德公元1506----1522年共16年
嘉靖公元1522----1567年共45年
隆庆公元1567----1573年共6年
万历公元1573----1620年共48年
泰昌公元1620----1621年共1年
天启公元1621----1628年共7年
崇祯公元1628----1644年共17年
清:公元1644----1911年共267年
顺治公元1644----1662年共18年
康熙公元1662----1723年共61年
雍正公元1723----1736年共13年
乾隆公元1736----1796年共60年
嘉庆公元1796----1821年共25年
道光公元1821----1851年共30年
咸丰公元1851----1862年共11年
同治公元1862----1875年共13年
光绪公元1875----1908年共34年
宣统公元1908----1911年共3年
中国各朝代统治年数?
黄帝:公元前2495年-公元前2395年共计:100年
尧:公元前2168年-公元前2097年共计:71年
舜:公元前2097年-公元前2037年共计:60年
禹:公元前2029年-公元前1978年共计:51年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共计:470年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共计:554年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790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5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4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始祖高皇帝[建兴帝]王莽共计:15年
玄汉:公元23-25年,更始帝刘玄共计:2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5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0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5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69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9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89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3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8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19年
元朝:公元1206-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162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6年
清朝:公元1616-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96年
历史上哪个朝代统治时间最长?
我是点点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从三皇五帝“禅让”伊始,到夏启夺位,建立夏朝,让“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再到元明清朝代,在这众多的历史朝代之中,唯有“周朝”统治时间最长,屹立800年而不倒。
周朝
从周文王姬昌在西岐反商,到周武王姬发起兵伐纣,灭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陕西西安),史称“西周”;周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
存亡时间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总共791年,一共传承了32代,共37王。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历时276年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举全国之兵力,在牧野和商朝大军展开大战,最终取胜,灭商朝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经过“成康之治”后,国家开始安定起来,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康王晚年,喜欢四处征战,消耗巨大,导致国家经济陷入困境,开始衰落起来。
“走向灭亡”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奸臣虢石父执政,贪图美色,宠爱褒姒,罢黜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为了博美人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王都,在骊山上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周幽王一手葬送了几百的西周王朝。
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
周幽王身死,西周覆灭,公元前770年,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即是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先后参与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逐渐形成了七个强大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
公元前256年,都城洛邑沦陷,周赧王病逝,东周灭亡。
总结
周朝享国祚将近800年,“西周”繁荣昌盛,国力强盛,王权牢牢掌握在天子手上,各诸侯国不敢反叛,而“东周”自平王东迁后,王权开始衰落,各诸侯国崛起,在这500多年的时间里却没有出现一位“中兴之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是点点文史,欢迎点评、关注。
各朝代统治多少年?
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5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扩展资料:
统治最长的朝代: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0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
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为“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河南中部郑州新郑市始祖山一带的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
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为“天下共主”。
统治最短的朝代: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
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余年。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朝代统治时间最长排名?
1.周朝(公元前1046--前256年)810年(分西周、东周)
2.商朝(公元前1600--前1046年)554年
3.夏朝(公元前2070--前1600年)470年
4.宋朝(960--1279年)319年(分北宋、南宋)
5.清朝(1616--1912年)296年(含后金)
6.明朝(1368--1662年)294年(含南明)
7.唐朝(618--907年)290年(含武周)
8.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214年(含汉国)
9.辽朝(916--1125年)210年
10.元朝(1206--1402年)196年(含蒙古汗国、北元)
11.东汉(25--220年)195年
12.西夏(1038--1227年)190年
13.北魏(386--557年)172年(含东魏、西魏)
14.晋朝(265--420年)155年(含西晋、东晋)
15.金朝(1115--1234年)120年
16.刘宋(420-479年)59年
17.东吴(222--280年)58年
18.南梁(502--557年)55年
19.曹魏(220--265年)45年
20.蜀汉(221--263年)42年
21.隋朝(581--619年)38年
22.南陈(557--589年)32年
23.北齐(550--577年)27年
24.北周(557--581年)24年
25.南齐(479--502年)23年
26.后梁(907--923年)16年
27.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15年
28.新朝(9--23年)14年
29.后唐(923--936年)13年
30.后周(950--960年)11年
31.后晋(936--946年)10年
32.西楚(公元前206--前202年)4年
33.后汉(947--950年)3年
34.更始汉(23--25年)2年
南朝各朝统治时间?
南朝(420-589),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南方建立于建康(今南京)的四个朝代的总称。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刘宋取代东晋,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与鲜卑人或鲜卑化汉人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等政权对峙。南朝统治期间,中国南方取得了很大发展。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朝宋420年479年
南齐479年502年
南梁502年557年
陈朝557年589年
南朝宋:420年,东晋权臣刘裕逼迫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于他,刘宋建立,南朝开始。末代皇帝是顺皇帝刘准,年号升明(477-479)明帝三子。479年兰陵萧氏出身的萧道成取代刘宋自立。
南齐:齐高帝萧道成借鉴了宋灭亡的教训,建立南齐政权后以宽厚为本,提倡节俭。他共在位四年。至东昏侯萧宝卷时,因其疑心过重,几乎将朝内大臣全部处死。这样一来齐的江山又被动摇了。公元501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入建康,废掉东昏侯,另立齐和帝萧宝融,502年萧衍废掉齐帝自立,结束了齐的统治,建立南梁政权。
南梁:梁的建立者萧衍是南齐宗室,他擅长文学,499年被任命为雍州刺史,他乘齐朝廷内乱,发兵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梁朝。萧衍是为梁武帝,共在位48年,是南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在武帝时期,北魏已经衰落分裂为东魏、西魏,再无能力对南方形成威胁。这本应为南方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武帝却昏庸无能,迷信佛教,纵容大臣剥削人民,却又以自己节俭为借口,对一些忠臣的建议置之不理。公元548年,投降梁的东魏大将侯景倒戈。他以武帝从子萧正德为内应,攻建康。次年,侯景攻陷台城。此时,梁武帝早已饿死于城中,其子萧纲即位,是为梁简文帝。公元551年侯景杀死简文帝,因此梁已完全处于崩溃的边缘。公元557年,在讨伐侯景的战争中发展起来的陈霸先灭梁,建立陈。至此梁宣告灭亡。
南陈: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陈朝,是为陈武帝。此时,中国南方经过了多年的战乱,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注定是短命的。陈武帝与其继承者文帝、宣帝先后消灭了王僧辩、王僧智等反对势力,又在建康附近打败北齐军,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陈的统治。但毕竟由于国力衰微,北朝趁虚而入占据大片土地,陈的统治被局限于长江以南,宜昌以东的地方。公元583年陈宣帝卒。其子后主陈叔宝即位,此时北方已被隋朝统一,全国的统一也已指日可待。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派晋王杨广灭陈,结束了中国西晋以来(317-589)的分裂局面。
举例唐朝到蒙古各朝代的统治措施?
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一直是一个难以化解的矛盾。从秦朝到西汉,郡县制和分封制就不断反复;从魏晋到隋唐前期,地方士族和皇权的关系也十分复杂。而从唐朝到元朝,中央试图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取得了许多效果,也造成了许多问题。了解了唐宋时期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发展脉络,也能够对元朝行省制的意义更加了解。
一,唐朝的“外重内轻”:导致藩镇割据
唐朝初期,在对外战略上实行主动进攻,击溃了周边的东突厥、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等族。不过到了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周边的东突厥、契丹、吐蕃等强盛了起来,唐朝不得不把战略转为防守为主。为了适应游牧民族飘忽不定的流动作战,唐朝不得不在边疆设立藩镇,建立大量指挥灵活、快速反应的规模化的常备军队,这些藩镇由节度使统辖。
唐玄宗时期,已经在边疆地区建立了10个节度使。这些节度使“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成为最大的地方势力。唐朝在边疆设立藩镇是为了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然也造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天宝末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由于唐朝的边防都布置在边疆前沿,导致中原没有大规模的军队来应对。这也是“安史之乱”能够在短短时间就席卷中原的重要原因。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朝陆续在中原设置了一些藩镇,这使得藩镇的设置逐渐从边疆进入了中原。安史之乱后,唐朝吸取了其教训,在中原重要的关隘和水路交通要道设置了一些藩镇,形成了边疆的藩镇和中原的藩镇相对平衡的局面。这些藩镇位于关中、河朔藩镇、东南财赋之地的三角中心地带,以开封为中心,有控遏河朔,屏障关中,沟通江淮的意义。
但是在中原设置藩镇,又加速了中央集权的瓦解。从安史之乱到黄巢起义的100年间,中原藩镇总体上服从唐朝的号令,但实际上也在暗中积蓄实力。黄巢起义之后,唐朝彻底失去了对藩镇的控制,唐朝已经名存实亡。这时候的中原藩镇就开始猛烈的扩张兼并,最终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局面。五代十国时期,各大势力的争夺也基本围绕着开封展开,五代中有四代定都于开封。不过这些政权也未能解决其内部的藩镇问题,五代的建立者,基本都是节度使。
二,宋朝的“强干弱枝”:导致“三冗”局面
宋朝建立后,很快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但是自唐朝遗留下的教训给了宋太祖以深刻的印象。宋太祖曾问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赵普回答:“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于是宋朝的的政策就是从行政、财政、军事三大方面去解决藩镇问题。
军事上,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措施收回了将领的兵权,收揽地方军队集中于中央,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禁军。行政上,推行了文官治国的政策,并且在知州之外另外设置通判来牵制知州等。在财政上,地方只留下少年的财政,其他都转运到中央。通过军事、行政、财政三大方面的措施,宋朝基本解决了唐朝以来的地方藩镇问题。
但是宋朝的措施又带来的新的问题。由于宋朝把主要的军事力量都集中到了中央,使得地方的军队太弱,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另外由于地方官僚系统太过于繁杂,导致官员的行政效率低下,但是花费却多,形成了“冗兵”、“冗官”“冗费”的“三冗”局面。一旦边疆出现危机,低下的行政效率难以应付,战斗力低下的边疆军队也难以在这些艰苦的战斗中获得胜利。这也就导致宋朝和周边辽国、西夏、越南的战争中都基本以失败告终。
北宋的政策的确是内部长期稳定的有力保障,是北宋的经济、文化达到中国古代巅峰的重要因素。然而“强干弱枝”也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1127年,发生了靖康之变,北宋灭亡。朱熹在就曾经评论到“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三,元朝的行省制:在中央集权和地方权力之间找到了平衡
元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了行省制度。行省的全名是“行中书省”,代表中央的中书省在地方行使权力。和唐宋时期的行政区划相对比,行省制度有两大特点。一是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的长官是中央拍出的平章政事,是中央权力在地方的表现。二是行省打破了山川地理界线,防止地方割据称雄。由于元朝的统治重心在北方,因此行省格局基本是“以北制南”,四川的门户汉中划给陕西,南岭被纵向切开都是其中的表现。
最初的行省的军事色彩十分浓厚,是蒙古人为了控制全国各地而设置的机构。全国的统治稳定后,行省逐渐转为了行政机构。也因为此,行省的拥有较大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改变了宋朝“强干弱枝”的局面。由于行省的特殊性质,使得它拥有中央和地方双重职能。因而,行省虽然权力很大,但是却始终代表着中央。这无疑能够很好地解决地方和中央的矛盾,同时也能够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使得元朝的政令能够迅速通达全国。
当然,元朝的行省制度处于最初形成的阶段,自然有许多较大的缺陷。如元朝行省面积过大,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行省之下还有路府州县四级行政机构,导致官僚系统繁杂,压缩了下级机构的行政空间;行省极力打破山川地理形势,不利于地方经济文化的交流等。这些缺陷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很大的调整,使得行省制度能够延续至今。
可以说,行省制度,既解决了唐朝的藩镇问题,也避免了宋朝的“强干弱枝”现象,是一个相当有效的行政体系。元朝行省制的确立,适应了中国疆域奠定时期的地方区划,也为中国更大规模的大一统和民族融合创造了制度上的准备。自从元朝之后,中国长期的地方割据已经不再存在,中央和地方的平衡达到了一种相对合理的状态。
历史上各朝代存在的起止时间?
夏朝约前2070前1600(中国自己承认,国际史学界没有正式承认,没有具体的考古出土文字等能考证,只是司马迁的《史记》有记载)商朝约前1600前1046(从甲骨文考证确认有商朝,没有发现甲骨文之前,国际史学界也没有正式承认)西周前1046前771(前1046这个年份也是中国自己推算出来的,国际上认为推算不够严谨,西周起始年有很多的版本十几种,这里不一一举例了。中国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年份是开始于前841年,前面的都是推算的。详细内容可百度参考“夏、商、周断代工程”)东周前770前256(包括前770至前476的春秋,前475-前221的战国)秦前221前206(前256年,秦灭了东周,史家以秦王纪年。到了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秦帝国)西汉前206公元25(包括前206前202楚汉战争,王莽篡位改新朝公元923。更始帝刘玄2325)东汉25220三国220280魏220265蜀汉221263吴222280西晋265317(司马炎265年代魏建立西晋,280灭吴)东晋317420(包括公元304-439年的五胡十六国: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其实不止16国,还有很多,但历史上一般叫做16国)南北朝420589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北朝北魏386534(初称代国,就是16国时期之一,同年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东魏534550北齐550577西魏535556北周557581(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隋581618(隋581取代北周,589年灭南朝陈,完成统一)唐618907(包括武则天改唐建周朝690705,史称武周)五代十国907960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7后汉947950后周951960(同时期902979还包括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荆南(南平)、闽,北汉等十国)北宋9601127(赵匡胤960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灭北汉基本统一,除了北方的辽。1127亡于金)辽9071125(建国时称契丹,后改为辽,1125被金灭亡)西夏10381227(1227被蒙古灭亡)金11151234(1234被蒙古灭亡)南宋11271279(1279被元灭亡)(北宋和辽、西夏对峙,南宋和金,蒙元对峙)元12061368(铁木真1206建蒙古国,1271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灭南宋)明13681644清16161911(努尔哈赤1616建立后金,1636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入关定都北京)中华民国19121949(1911.10.10武昌起义辛亥革命,1912.1.1正式成立中华民国,1949后退守宝岛)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今
近代朝代统治时间最长排名?
唐朝(618年一907年)共计289年。
宋(北宋,南宋)(960年一1276年)共计316年。
元朝(1271年一1368年)共计98年。
明(1368年一1644年)共计276年。
清(1644一1911年)共计266年。因此近代统治时间长的是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