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塔历史介绍?
福州的白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明娃玩损之谓,其父母祈福与唐天佑元年建造屹立于欣,于欣玉于乌山乌塔遥遥相对
南充白塔公园历史?
白塔俗称“宋代白塔”,原名“无量宝塔”,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公元960年),距今已逾千年。
据称,白塔为巨匠鲁班所建,当时,鲁班与一名徒弟打赌修建黑白两塔,谁快谁就赢,所以成就了白塔。白塔公园内的古井潭和王平墓也是颇具特色,开掘于北宋时期的古井,水质甘甜,夏凉冬温,取之不竭,与古井挨得很近的一汪水潭终年清波荡漾,相传,其中有千年寿龟和百年锦锂,而蜀汉大将王平之墓虽为后来新建,但由于有着传奇故事,也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往
辽阳白塔历史原型?
辽阳白塔是金国第五代皇帝金世宗完颜雍,为母亲贞懿皇后修建的垂庆寺塔,是其母葬身之地。
沈阳白塔的历史?
白塔是沈阳当时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据《奉天通志》记载,白塔修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606年),为僧人德本监修。底座用白石砌成,塔边有一座庙宇名弥院寺,故又称弥陀寺塔。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农历八月初七,塔顶被狂风吹毁,塔身出现裂纹。
1905年3月6日,日俄两军在沈阳郊区发生激烈交战,白塔被日军当成了俄军的军事观察所,用大炮野蛮地摧毁了这座具有上百年历史的白塔。
100年过去了,如今,沈阳人在原址上重建了白塔。
呼和浩特白塔历史解说?
白塔,本名“万部华严经塔”,位于呼和浩特东郊太平庄乡白塔村西南,因其通体青白,耀眼夺目,俗称白塔。在白塔一层南门的门楣上刻有“万部华严经塔”汉白玉匾额一块,由此看来,白塔应该是佛教华严宗用来珍藏一万部经书的塔楼。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之后,历经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了隋唐时期有了空前的发展,并形成八大宗派: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慈恩宗、净土宗、律宗、禅宗、密宗。其中净土宗和禅宗在中国流传较广,信徒最多,目前全国佛教传承的主要还是这两大宗派。其它六个宗派,自隋唐以后主要传播于官僚贵族和士大夫阶层,明清以后逐渐消亡。据考证,白塔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辽代,而佛教华严宗在辽代契丹族中最为盛行,禅宗却在汉族地区广为流传。辽代的道宗皇帝是个非常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不但亲笔抄写华严经送与群臣,而且下令在北方各地大量修建佛塔寺庙,并先后建起了山西应县的佛宫寺木塔、河北涿县的云居寺佛塔和辽宁锦州的广济寺佛塔等,白塔就是在这一时期建起来的。近年来,从白塔周围发掘出一座大殿的建筑遗址,并从白塔中的题记上得知,白塔原来就是这座寺院中的一座塔,这座寺院也是辽代所建,名为宣教寺。
白塔总高55.5米,属于砖木混合结构,由几十根巨大方木作为骨架,用了100万块20斤重的青砖垒砌而成,所有缝隙全部用石灰灌注,因而历经了千年的风吹雨打、地震雷击和战火洗劫,周围的建筑全部荡然无存,惟有白塔坚固沉稳,傲然矗立,这是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白塔整体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顶部塔刹由刹杆串联着宝瓶、宝盖和相轮,分别代表着功德圆满、佛法无边和十三层佛天的极乐世界,仰望塔刹,灵光宝气,十分耀眼。中部塔身共有七层,寓意佛界七级浮屠,塔身内部有狭窄的楼梯直通塔顶,每层都有一个龛室,是当年供奉佛像和存放那一万部经卷的地方。底部塔座由须弥座和莲花台组成,朵朵莲花,不染污浊,线条优美,形象逼真。另外,白塔的每一层廊檐下都悬挂着风铃,叮当作响,悦耳动听,让人们有一种佛门净地、鸣声悠扬的感觉。
白塔最具特色的是镶嵌在一层和二层塔身外面的青砖浮雕,有佛祖、菩萨、金刚、力士、蟠龙、花卉等,姿态各异,纹理清晰,造型生动,工艺精湛。你看那栩栩如生的佛祖和菩萨,似乎正在默默地讲经说法;再看那怒目威严的金刚和力士,俨然就是护佛守法的忠诚卫士。这些雕塑是目前全国仅存的辽代砖雕中的艺术杰作和精品。
白塔建于1000年前的辽代丰州城内,亲身经见了古丰州的兴盛和衰落。根据塔内汉、蒙、藏、女真、契丹、古波斯、古叙利亚等文字的题记,查阅金元时期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记载,丰州城不仅是当时北方的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塞外商城,居住着汉族和契丹、女真、西夏等少数民族。丰州城的城区规划整齐而有序,四周是高达10米的城墙,周长4.5公里,并设有四座城门,城内有四条主干大道和若干小街小巷,从街道的名称可以看出当时的丰州城机构完备,寺庙林立,商业繁荣,行当众多。正是由于丰州城的繁华与富足,才能够营建出“万部华严经塔”这座千年瑰宝。目前,白塔是全国现存辽代青砖佛塔中最为精美的一座,也是呼和浩特地区第一批国家级的重点保护文物。
在呼和浩特东郊的莽莽平川上,古朴雄浑的白塔拔地而起,一柱擎天,令人望而生威,肃然起敬。曾有民间传说,白塔来历不凡,当年杨门女将穆桂英大战辽国时不慎将手中的银鞭断为三节,木制手柄落在了山西成为应县木塔,中间一节抛到了山海关外变成了广济寺前的佛塔,而顶端一节飞到了塞外丰州城,就是白塔。
白塔寺历史意义?
应该是说白马寺,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寺庙
北海白塔的历史沿革?
北海白塔,又称千佛塔,是位于广西北海市海城区城区北端的一座古建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约建于公元1078年至1093年之间,是北海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白塔原为佛教寺庙的塔楼,是北海地区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在历史上,白塔曾多次修缮和翻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明朝时期的一次大规模修缮,使得白塔成为了当时北海地区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随着历史的变迁,白塔曾多次遭受天灾人祸的摧毁和破坏,但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白塔得以多次修复和保护,至今仍然屹立在北海城的北部,成为了北海市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
呼和浩特历史掌故景点白塔?
白塔寺亦名增祺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道光年间扩建。为一座藏汉结合式的藏传佛教寺召群组。11月6日,位于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境内的藏传佛教寺院白塔寺举行修缮工程竣工仪式,即日起正式对外开放。当日上午10时,当地十里八乡的民众闻讯赶来参与庆祝白塔寺修缮工程完工,来自大召寺的住持赵九九、土左旗喇嘛洞活佛王铎扎木苏等众僧人在新修缮的大雄宝殿内举行了竣工宗教仪式。据了解,白塔寺亦名增祺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道光年间扩建。为一座藏汉结合式的藏传佛教寺召群组。土左旗文物馆馆长王兰柱表示,白塔寺的修缮竣工对于研究土默川地区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辽阳的白塔寺历史?
很多人都在问辽阳白塔历史,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辽阳白塔历史。
白塔坐落于辽阳中华大街北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76座古塔之一,是东北地区最高的砖塔,也是全国六大高塔之一。
关于白塔的始建年代,从塔顶上重修广佑寺宝塔碑记上有二说。一说始建于唐。明万历十八(1590年)碑载:“辽阳城外西北隅有塔,考诸古传云:‘始建于唐贞观乙巳’(645年),中间历宋辽金元,因环增葺,代不缺人”。另一说始建于辽。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七月十五日所立塔上铜碑记载:“该塔自辽所建,金及元时皆重修”。辽阳白塔是辽阳古文化的丰碑,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白塔的由来和历史?
这里的北海,不是广西的上海哦。是北京北海公园。
白塔的历史:
白塔是北京北海公园的建筑性标志,建立于清朝初期,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白塔位于琼岛上,上圆下方,变化不一,岛上树木葱郁,大殿楼阁相拥而立,环境巍峨优美,是整个北海的象征
北海白塔矗立在琼岛顶峰,殿阁耸拥,绿荫环簇,巍峨壮美,成为人们心目中整个北海的象征。
北海白塔,不仅庄严肃穆,而且具有她天人合一的强大亲和力。从山脚仰望白塔,迢递山路怀着一种朝觐礼佛的虔诚,拽拉着层层殿宇直至山顶,白塔就在这层层叠叠、逐级上攀的建筑群的不断升华中成为辉煌壮丽的顶点。
而这顶点正处于南北、东西两条轴线的正交点,成为琼华岛的中心,同时也成为围绕琼华岛四面展开的北海的中心,那种气指颐使、主宰全园的气派尽在悄无声息的高屋建瓴中,“君权神授”、至高无上的镇摄力自然也就威仪自生了。
站在塔下仰望白塔,白塔直指蓝天,白云缭绕,长天似洗,那种庄严肃穆,让人感到置身于佛门的极乐净土世界。
白塔的由来:
传说乾隆皇帝原打算在这里建花园的,工人在挖土时发现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你不动我,我不动你”。
据说这里葬了一位蒙古王妃,这牌子就是她留下的。这位王妃没有按照蒙古旧时的埋葬方式下葬。
传说蒙古人下葬方式是将一根木头中间挖空,把尸体放进去,就像埃及的木乃伊一样,然后在大草原找一个风水宝地,挖一个井,将木头竖着放进去,上面种上花草,看不出痕迹来。
那蒙古人又是如何找到坟前祭奠先人的呢。原来聪明的蒙古人会在埋葬地将一只母骆驼生的第一个孩子杀死,然后凭着母骆驼特有的记忆功能就能找到这个地方。
乾隆皇帝看见这个牌子后,明白动就是动江山的意思,于是就放弃了建花园的念头。现在,白塔里还有佛祖三颗牙齿的舍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