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廉泉历史百度百科人物(明朝廉吏)

明朝廉泉历史百度百科人物(明朝廉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034 更新时间:2024/1/26 22:17:30

明朝中期,所有的历史人物名字?

一刘基

(1311--1375),字伯温,元至大四年夏历六月十五日出生于南田武阳村。武阳村当时属青田管辖,时人称他为刘青田。

二常遇春

(公元1330年1369年),明代著名将领。字伯仁,回族,濠州怀远(今属安徽怀远)人。

三解缙

1369年生,1415年逝世,江西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书家。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

四张居正

(公元1525-1582年)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五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郑和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

六海瑞

(1514-1587),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海南琼山人。

嘉靖28年(1549)以《治黎策》中举人,嘉靖32年到福建延平府任南平县儒学教谕。嘉靖36年任浙江淳安县知县,在任期间著有《淳安政事》。嘉靖43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

七戚继光

(1528~1588)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河南卫辉,后迁定远(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

八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原籍广东东莞,生于万历十二年(公元一五八四年)。天二年,出任兵部主事。

九郑成功

民族英雄郑成功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十袁宏道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十一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借“百年老屋”几经兴废。

十二朱载

(1536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九峰山人,又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卒谥端清,河南省怀庆府(今焦作沁阳市)人,他是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朱载深受父亲郑恭王修德讲学、布衣蔬食、能书能文、折节下士的影响,自幼俭朴敦本,聪颖好学。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恭王非罪削爵,被禁锢高墙。年仅15岁的朱载土育,笃学有至性,筑土室于宫门外,开始了席蒿独处的淡泊生活。在漠落坎坷19年的漫长岁月里,朱载拜结贤哲,出入俗理,以追逐日月的精神,专心攻读音律、历算,并开拓了边缘学科的广阔领域。

十三文征明

(1470一1559年)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画史上将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

十四黄宗羲

(1610~1695)明朝思想家、文学家。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今属浙江)人。

十六李贽

(1527-1602年),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人,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

十七徐光启

字子先,号玄扈,生于上海,徐光启在数学、天文、历法、军事、测量、农业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十八汤显祖,

明代戏曲家,生于1550年,卒于1616年,字义仍,号若士,祖籍江西临川。

十九顾炎武

(16131682),号亭林,人。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

二十史可法

(1601~1645)明末将领。字宪之,号道邻。开封人。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授西安府推官,后迁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再擢升为右佥都御史。

二十一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他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名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

二十二蓝玉

(?~1393)初隶常遇春帐下,受器重。由管军镇抚积功至大都督府佥事。明洪武四年(1371)从伐蜀。

二十三沐英

(1345~1392)字文英。少孤,被朱元璋及孝慈皇后收为义子,从朱姓

二十四程繁政

(1445~1499)字克勤,号篁墩。10岁随父入川,巡抚罗绮视为“神童”,向明英宗推荐,所作讨及《经书义论》,受英宗赞赏,破格准入翰林院读书

二十五汪机

(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居士。家世代业医。少年勤攻经史。因母病经年不愈而弃儒从医,遍览医学经典,治愈母病,名噪乡里。

二十六傅友德

(?~1394)明初宿州相城(今淮北市)人。少年戏勇,善刺杀骑射。元末参加刘福通起义军,随李喜喜入川。

二十七邓愈

(1338~1378)名友德,字伯颜。明虹县龙宿里(今属泗县大路口级)人。其父邓顺兴。重信义,乡人推为练总,后于元军作战牺牲。

二十八何震

(1522~1604)字主臣、长卿,号雪渔。休宁县人(一说江西婺源县人),寓居南京。

二十九胡宗宪

(1512~1565)字汝真,号海林。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山东益都令

三十朱有

(1379~1439)号诚斋,又号锦窠老人、全阳道人等。朱元璋孙,朱子。袭封父职,谥号“宪”,世称“周宪王”。

三十一汪道昆

(1525~1593)字伯玉,号太函,南溟。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历任义乌县令、襄阳知府、福建副使、兵部左侍郎等职。

三十二许国

(1527~1596)字维桢,号颖阳。明嘉靖四十年(1561)级试第一。四十四年进士,入翰林。选庶吉士。

三十三程大位

(1533~1606)字汝思,号宾渠。少随父经商,有感于以筹记数不便,即利用商游吴楚之机遍访名师,并不惜重资购求遗书,翻心攻读。

三十四注迁讷

(1573~1619)字昌期、无如,号坐隐、请痴叟等。寓居南京。早年经营盐业致富。明成历时由贡生授官盐运使,历任宁波府同知等职。

三十五左光斗

(1575~1625)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明桐城(今属枞阳左岗乡)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与杨涟同学进士,授中书舍人

三十六胡正言

(1584~1674)字曰从,号十竹主人。寓居南京。通晓书画,精于篆。明末在南京开设’十竹斋”古玩店,同时经营刻书。

三十七阮大铖

(约1587~1646)字集之,一字园海,号石巢,又号百子山樵。明桐城(今属枞阳山)人。阮鄂曾孙。

三十八吴应箕

(1594~1645)字次尾,号楼山。明贵池大演(今属石台)人。幼从学于舅父李首川,16岁参加科举考试,20岁被为博士弟子生员。

三十九罗贯中

(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四十施耐庵

苏州城阊门外,怀胥桥北施家巷有一户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

四十一吴承恩

(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

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

四十二侯纶

太原人,明正德二年(1511)进士,曾任户部主事,礼部郎中,后官至南京户部侍郎,以廉正著称,人称“侯侍郎”。著有《侯中丞奏疏》,又名《侯侍郎奏议》,现山西省图书馆收藏,《皇明经世文编》本。

四十三王阳明

物理不外于吾心

良知不假于外求

牧师与刽子手,本来使人无法把这两个词联结到一起,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极限。但是,世间无奇不有,无奇不能。他不仅能把这两者有机地给合起来,而且还的确迷惑了一大批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便是他的“名言”。

四十四方孝孺

(公元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人。他象洪武时

的其他士人一样,亦曾有过痛苦的经历。他生于元至正十七年,明王朝建立

时,已经十二岁,元末群雄混战、生灵涂炭的情景应该依稀留在他的记忆中。

明朝历史年表?

明朝历史大事年表

洪武太祖(朱元璋,1328-1398)

1328年(元天历元年)太祖朱元璋出生

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太祖朱元璋起义

至正十五年(1355)元璋下采石取太平。

至正十六年(1356)攻取集庆,改名应天府。

至正十八年(1358)实施屯田。

至正十九年(1359)宁越府立郡学。

至正廿年(1360)陈友谅攻应天,朱元璋大败之于采石矶,复太平。成祖朱棣出生

至正廿一年(1361)元璋击陈友谅于江州,友谅败走武昌。

至正廿二年(1362)得龙兴,改为洪都府。

至正廿三年(1363)陈友谅大举攻洪都,未下。元璋回援,大战于鄱阳湖。友谅中流夭而死。

至正廿四年(1364)自立为吴王,建百官。受陈理降,汉亡。

至正廿五年(1365)徐达为进攻张士诚,取泰州高邮。杨士奇出生

至正廿六年(1366)廖永忠迎小明王于滁州,中途沉之于江,宋亡。

至正廿七年(1367)徐达等克平江,执张士诚,吴亡。徐达北伐中原。

明朝历史故事?

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享国276年,经历了十六位皇帝。这个时候中央集权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当然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也有很多有趣的梗。明朝的皇帝们也是极具个性的,明朝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今天我就说点鲜为人知的明朝那些事儿。

露马脚

朱元璋的皇后马秀英有一双大脚,人称"马大脚"。马秀英当了皇后,深居皇宫,但对自己的一双大脚也感到无可奈何,每当与客人相见,总是用衣服的下摆或裙子将脚遮盖起来。有一次,马秀英乘轿到金陵街头游览,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将轿帘掀起一角,马秀英搁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急忙把脚缩了回去,可人们早已看得一清二楚。于是这件新鲜事传开来,轰动了整个京城,因为是姓马的露出了脚,"露马脚"一词便流传到今天。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由于朱元璋把丞相给废了,他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但事越多就越难理清楚,吃个饭的功夫,指不定刚才想出的赈灾方法就忘了。于是,朱元璋想了个笨办法,他每次想到什么事,就用小纸片写下来,然后粘在衣服上。如果事情多了,便满身都是纸片,远远望去,宛如乞丐装一样。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朱元璋这个办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剪胜野闻》:太祖勤于政事,每临食匕箸屡废,思得一事,即以片纸书之,缀于裳衣,或得数事,则累累满身,若悬鹑焉,洎临朝则一一行之。

汤显祖明朝的汤显祖,西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做官不顺利就回乡写话剧,写完《牡丹亭》后的汤显祖成为万千少女的爱慕对象,有一位貌美无双的女子,立誓非汤显祖不嫁,汤显祖说自己太老不合适,女子不信。一次汤显祖在西湖边请客吃饭,女子激动得赶紧去围观了一下,结果看见汤显祖原来是一个驼背,扶着拐杖一瘸一拐的丑老头。女子长叹道:"原本我想只要他有才华长相差点也没事,却没想到他丑成那样,我的命太差了。"然后扑通一声跳进西湖了。

海瑞

都知道海瑞是个清官,他因事被下狱。这时嘉靖皇帝驾崩了,狱卒带着好酒好肉来到大狱,海瑞平静如水,淡然地吃完了这顿他以为的断头饭。饭罢,海瑞静静地等了许久,问:“怎么还不动手”狱卒说:“海大人,您马上就要出去,官复原职啦”海瑞抬头扫了一眼,忽然看到狱卒头上绑着的白布,心中一悸,哆嗦着说:“皇上,他……”忽然海瑞号啕大哭,并开始吐,吐了刚才吃的,再吐上顿的,上顿吐完吐昨天的,直到吐出血丝,直到什么都吐不出来,直到昏迷。可见其不只是一个直臣,还是一个忠臣。

明朝奇怪的法律,骂人犯法

明朝法律规定,骂人是犯法的!明朝有专门的刑部负责“骂人”罪名。好像是元朝时骂人成为了当时的一种不良风气,比较普遍。朱元璋遏制了这一条。不过谁让明朝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呢。所谓“秀才口骂遍四方,和尚口吃遍四方,媒婆口传遍四方。”有功名的人骂人是被允许的,而你没有功名那就得管好自己的嘴了!

朱元璋给城隍庙神封官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做事比较随性,他做了一件霸道的事情,就是给城隍神封爵,“府为公,州为候,县为伯,皆号显”,给神仙封官,这种做法不仅霸道而且着实有趣,真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连神仙都不能例外了。这应该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给神仙封官了。

朱厚照下了一个“禁猪令”

朱厚照属猪,又姓朱,一天他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个屠夫挥着屠刀向着自己砍了过来,他被吓醒了。他一想不对啊,自己姓朱,又属猪,难道这有什么联系。于是就下令全国不准养猪,也不准吃猪肉。这禁令一下,举国沸腾,当初朱元璋也没下令禁止养猪,也只是改了一个名字而已。如今这禁令一下,很多人都失业了,连宫廷都没有肉吃了,于是大臣们劝解,还给他讲了禁猪令会影响国家的发展等等。最后朱厚照也是好久没有吃到猪肉了,他才又下令废除了禁猪令,一场闹剧才结束。

不止嘉靖有道号,正德皇帝有法号

众所周知嘉靖给自己封了一个“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三元证应玉虚总管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其实正德皇帝也有个法号叫大宝。正德皇帝有段时间迷上了宗教故事,天天缠着各国法师给他讲因果轮回,想当一名优秀的法师。法师们各有法号,正德皇帝很羡慕,于是给自己也加封了一个,名叫大庆法王西天觉道圆明自在大定慧佛!

天启年间的大爆炸

关于天启年间的大爆炸至今是未解之谜(跟通古斯大爆炸一样未解),有的说是天外陨石,有的说是火药厂爆炸,但是至今没有定论。天启年间北京王恭厂疑似发生核爆炸,死者不论男女一丝不挂。天启六年五月初六上午,北京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发生大爆炸,巨大声响传播百里,天色昏黑如夜,屋宇动荡,并且出现灵芝状烟云。爆炸造成2万多人死伤,最为奇怪的是,死伤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许多人都是“赤身裸体,一丝不挂”(可能是晚上的缘故)。

唐伯虎裸奔

唐伯虎是个才子,可是仕途却不顺利。正德年间有个藩王叫朱宸濠,他想造反,就把唐伯虎请去当谋士。当唐伯虎知道宁王想造反的时候,他要走,可是朱宸濠不让。于是唐伯虎裸奔求放过。但要摆脱宁王也不容易,请辞人家不批。无奈之下,只好装疯卖傻,天天光着屁股在宁王府裸奔。起初宁王还是不肯相信他真的疯了,被逼无奈之下,已经45岁的唐伯虎只好跑到南昌的大街上裸奔,宁王最终决定放他回家了。

明朝一共有四个人获得文正谥号,分别是: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和南明福王时追谥的方孝孺。

洪武三年夏天大旱,朱元璋为了祈雨,带着后妃和儿子们,穿着素服草鞋。徒步走到山川坛,白天坐地上暴晒,晚上席地而睡。后妃们负责做饭,全是粗米糙粮,就这么坚持了三天。

朱棣的庙号本来是“太宗”,到了嘉靖时期,嘉靖想把自己的老爹放进太庙,于是就把朱棣庙号改为成祖。朱祁钰的庙号“代总”是南明时期朱由崧追谥的。

明朝的历史很有趣,有奇葩的皇帝,有忠直的大臣。《明朝那些事儿》作者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写出了大明帝国三百年历史。喜欢明史的朋友可以看看

东莞明朝历史?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第一任东莞知县毕在莞城东北、今天的莞城万寿路创建了东莞的县署。到2004年,这座古老的县衙还是东莞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现在,仍然有部分行政机关在此办公。有意思的是,一方面,东莞县署所在地有长达六百多年的不变和坚守,另一方面,古东莞建置和辖域几经变化、纷繁复杂。

明天顺《东莞县志》卷一《沿革》中记载:“莞,草名,可以为席。邑在广州之东,海傍多产莞草,故名。”自此,东莞的城市中心一直在莞城,也称莞邑,从未迁徙,是广东有名的古县之一。

西城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七年(1384年),是南海卫指挥使常懿修筑东莞县城新址时所筑,明清两代又有重修和扩建。

福州明朝历史?

福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当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02年,福州成为了闽越国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

从晋朝的八姓入闽到晚唐的王潮、王审知兄弟开闽,福州在中原汉人移民潮的长期推动下逐渐繁荣起来,福州民系也逐渐形成。“福州”之名始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五代十国时期,福州成为了闽国的都城。到了宋代,福州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黄金时期,位列宋朝六大城市之一,也是宋朝科举文教的重地、儒学重镇,而福州的别称“榕城”就来源于宋代福州城内遍植榕树的景象

明朝锦衣卫的历史以及著名人物?

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

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其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一个顿号,基本上把锦衣卫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门。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其中比较著名的为“大汉将军”。大汉将军在锦衣卫中自成一营,初期约有1500人,到明末,由于官僚机构的膨胀,大汉将军也一度增加到5000余人。至于“巡查缉捕”,则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也是它为什么能为人们牢牢记住的原因。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这是有名的锦衣卫。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校尉和力士在执行缉盗拿奸任务时,被称为“缇骑”(大家对这个名词一定很熟悉)。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多达60000之众。锦衣卫官校一般从民间选拔孔武有力,无不良记录的良民入充,之后凭能力和资历逐级升迁。同时,锦衣卫的官职也允许世袭。锦衣卫的工作只限于侦察各种情报、处理皇帝交付的案件,但一旦适逢一个野心大、心肠狠的指挥使掌权,就利用职务之便不遗余力地制造事端,既可以打击异己,也可以作为自己升迁的资本。

明朝历史人物,你最敬佩的是哪位?

我最喜欢的明代历史人物,当然是于谦(第二是袁崇焕,袁的被冤杀有部分算是咎由自取,比如擅杀毛文龙,所以区居第二)。

遗憾的是,目前的百度百科搜索于谦这个伟大的名字,前面的好多页,出来的都是那个因技艺精湛、处事圆融而被很多人喜爱的相声演员(我也很喜欢于老师)。没办法,人家流量大。

喜欢大明重臣于谦,由来已久。其为人行事亮点太多,悟空问答的篇幅不足以罗列他的丰功伟绩,只好择其精,删其繁,挑主要的答之。

1、胸怀天下,高风亮节,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于谦是文臣,23岁高中进士,却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北京保卫战(大明朝的皇帝们奇葩的居多,喜欢文人带兵就是皇帝们的奇葩举止之一。袁崇焕也是文人带兵)。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初一),瓦剌首领也先挟持被俘的明英宗挥师北京城下,满朝文武人心惶惶,主战派和主逃派各有立场,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明英宗的弟弟王朱祁钰监国,于谦为主的主战派占了上风,决定誓守京师“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拥立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这样即使也先的阴谋不能得逞”。

于谦临危受命,担当兵部尚书的要职,以"提督各营军马"的帝命,运筹帷幄,决胜城头,举荐良才,调动百姓,又及时改革军制,严阵以待。亲率北京城的军士臣民,一次次打退猖狂的瓦剌军队的进攻,保住了北京城,史称北京保卫战,于谦实在是首功一件。也先败退后,只好于1450年八月无条件地释放了明英宗,恢复与明朝的臣属关系

可惜,这个光耀大明史册的功绩,使他走上了断头台。英宗复辟后,听信奸佞之言,把于谦等栋梁之臣逮捕下狱杀害。当时,不仅"阴霾翳天,京郊妇孺,无不洒泣",皇太后闻讯,也"嗟悼数日","英宗亦悔之"。大明文官有气节的居多,“文死谏武死战”的忠实信徒居多,有些人甚至为了保全气节而宁愿一死,上演了一出出硬汉的闹剧,也导致了万历为了和大臣怄气、二十年不上朝的奇葩后果。但是只因有于谦一人,使得大明那些死于“文死谏”的士子们,留下了光辉的整体形象,为后世敬仰。

清廉刚正

绢帕茹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是于谦写的一首诗《入京》。

明代宦官专权天下尽知,明英宗生生毁在大太监王振手里,仗着皇帝的宠爱,这个大太监可谓权倾朝野,煊赫一时,可于谦就敢不买他的帐。地方官员们进京朝觐或京官出京后还朝,都要给王振送上重礼,最不济的也要带些土特产供奉,礼物达千两纹银的,就等得到王振招待一餐酒食,官员们往往醉饱后醺醺而归,并以此自喜。而于谦进京奏事,从来不买王振的帐,有官员私下劝于谦也学着会来点事儿,情商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嘛,最不济,送点蘑菇、线香之类的,瓜子不饱是人心吗。可于谦甩了甩袖子,吟出一首《入京》诗,从此,于谦“两袖清风”的典故被天下人知闻。

于谦死后被抄家,这位权利已达人臣巅峰的大臣,财务现状甚至都不如一个普通的中等人家,奉命查抄的锦衣卫中,甚至有人为此哭泣。那些想以贪腐来诟病对手的对立面们,也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于家唯一值钱的便是一件蟒袍,一把剑了,这是当初守卫北京有功而被代宗赏赐的。

3、才华横溢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在这首托物言志诗里,于谦自喻为石灰这种“贱物”,表达的是自己为国尽忠、不顾个人得失、坚守情怀节操的初心。自问世以来,就被亿万国人吟诵、赏鉴,每当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刻,吟诵着这首诗歌和前贤对话的仁人志士又岂止一人?

按说明英宗虽不是个好皇帝,可毕竟具备一种连敌人也不得不敬服的人格魅力,应该能够理解于谦的情操,可惜还是难免狭隘,惑于奸佞谗言,终于对这个大明股肱之臣下了毒手,让多少后世人感叹、伤怀!

唐三彩,打一明朝历史人物?

唐朝是李氏家族的天下,所以我们经常称之为李唐,而唐三彩在唐朝的文化地位很高,在当时就很珍贵,称:李时珍唐三彩在古代是作为一种冥器。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但是同时也导致了一些朝廷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中国的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三彩诞生于唐代是有其文化渊源的。

明朝那些事百科?

《明朝那些事儿》,网络连载人文社科历史作品,作者是当年明月,本名石悦,曾为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2018年5月24日出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2009年3月21日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六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三百多年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明朝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湖”字韵卷二二七二二二七四,原为加拿大华裔袁文女士所藏,共三卷一册,从封面至纸页皆无缺损,品相完好,字迹为端正的馆阁体;内容为有关“湖”字辞汇的唐、宋、元诗文。

据连筠《永乐大典》目录,“湖”字韵为卷二二六○二二九二,凡三十三卷,今存十九卷,藏家为中国国家图书馆五册十卷,越南远东学院二册四卷,日本国会图书馆一册三卷,日本东洋文库一册二卷。未见此册。上世纪三十年代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七十年代日本学者岩井大慧、八十年代中华书局张忱石等先生调查现存《永乐大典》残卷,均未发现卷二二七二二二七四这三卷,以为此册早已不存於世。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纪念刘和珍君第二段无话可说的原因是是啥?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无话可说中透漏出鲁迅的无奈。无话可说是因为当时的白色恐怖,人民群众的麻木的造成的。鲁迅深深感受到当时政府不顾人民利益的白色统治一己人民大众的麻木不仁,但不能凭借一己之力去改变,无力去反抗,有话却说不出,只能用无话可说来讲了!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

  • 水压机历史百度百科(水压机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1,水压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帕斯卡定律,利用水为工作介质,以静压力传递进行工作。2,以水基液体为工质的液压机。水压机在机械工程中主要用于锻压工艺。它的特点是:工作行程大,在全行程中都能对工件施加最大工作力,能更有效地锻透大断面锻件,没有巨大的冲击和噪声,劳动条件较好,环境污染较小。水压机特别适用于锻压

  • 美国移民历史百度百科(美国移民历史百度百科知乎)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KillMeHealMe》中文名是:《杀了我治愈我》,是韩国MBC电视台于2015年1月7日起播出的水木迷你连续剧。由陈秀完编剧,金镇万、金大镇联合执导的以多重人格障碍及虐待儿童现象为题材的电视剧。这部剧由中韩合作投资亿元联合打造,是首部结合韩国公司策划和制作实力以及中方资本的电视剧作品。讲述具有

  • 寝室文化的建议?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干净宿舍地面、墙面、门窗、纱窗等干干净净,宿舍内无刺鼻性气味。2、整齐——宿舍内床品统一,床上床下、窗台地面所有物品整齐有序;3、美观——室内布局美观高雅大方,装饰物无残缺、张贴画等内容健康向上,体现艺术性,给人以美感。4、文明——室内成员共同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宿舍管理规定,团结协作、服从管理、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1同学们,几年来,大家一定看过许多的课外读物。当然我也一样,我看过的书里印象最深的是《我

  • 历史身高排名百度百科女性(中国历史身高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1.第一代哥斯拉身高:50米体重:2万吨攻击方式:白热光、撕抓2.第二代哥斯拉。身高:50米体重:2万吨攻击方式:放射热线、白热光、袋鼠踢、投掷、搏击、尾鞭。3.第三代哥斯拉身高:80米体重:5万吨攻击方式:放射热线、放射热弹、体内放射、搏击。4.超级哥斯拉身高:110米长度:180米重量:8000

  • 历史朝代顺序百度百科人物(历史朝代顺序及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的朝代的顺序是:一、奴隶社会炎黄:公元前2697年-约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农炎帝轩辕黄帝(炎黄齐名)尧唐:约前2357年-约前2262年平阳(今山西临汾)唐帝尧舜虞:约前2262年-约前2029年蒲阪(今山西永济)虞帝舜夏朝:约前2029年-约前1981年约前1933年-约前15

  • 谢夫人百度百科历史版本(谢夫人百度百科历史版本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谢安就一个夫人,刘氏,名士刘之妹。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时期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堂弟。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

  • 大豆的发展历史百度百科(大豆的起源和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最早的农学名著《齐民要术》中记载有“每岁一易,必莫频种”和“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还有一些耳熟能详的农村俗语如“豆茬种谷子,准备闲屋子”和“豆茬种谷,必有后福”等。大豆虫应该指的是大豆食心虫属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小卷蛾科(Olethreu-tidae)。俗称大豆蛀荚虫、小红虫

  • 百度百科 历史记录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KillMeHealMe》中文名是:《杀了我治愈我》,是韩国MBC电视台于2015年1月7日起播出的水木迷你连续剧。由陈秀完编剧,金镇万、金大镇联合执导的以多重人格障碍及虐待儿童现象为题材的电视剧。这部剧由中韩合作投资亿元联合打造,是首部结合韩国公司策划和制作实力以及中方资本的电视剧作品。讲述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