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百团大战歼灭多少日军(日军在百团大战之后有多惨)

百团大战歼灭多少日军(日军在百团大战之后有多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651 更新时间:2023/12/19 23:37:37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在华北敌后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和反“扫荡”战役,本身计划参战20个团,最终有105个团共同参加,因此被称之为“百团大战”。

这一战我军共和日军进行了1824次战斗,累计击毙敌军20645人,可是华北日军司令部却声称在百团大战中日军仅战死2010人,战伤3359人,这比八路军公布的歼敌数字整整少了18635人,这一万八千多人到底去哪里了呢?

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翻了国民党和日本的暗中谈判,以力挽狂澜之势挽救了新中国。仅就这样的结果来看,这场战役怎么看都打得很值,可是为什么彭老总却认为应该再推迟半年再打呢?

此前彭老总曾在《自述》中讲道:“没有估计到日本法西斯打通粤汉路,是为了便利进行太平洋战争。

如果当时看破了敌人这样的战略企图,那就再熬上半年时间,或者等敌人进攻长沙、衡阳、桂林以后,兵力更加分散时,我军再举行这次大规模的破袭战役,其战果可能要大得多,其意义也要大得多。”

不否认彭老总认为再隔上半年打百团大战,这是有诸多战略考量在的,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百团大战客观上减轻了当时日军对蒋介石的压力,起到了援助蒋介石的作用。

但是要从当时的形势来看,百团大战那是势必要发起的,容不得丝毫延误。

从国际形势上看,1940年德国横扫西欧,英、法相继溃败之后自顾不暇,根本无力支持中国抗战。美国相距甚远,表面上说是保持中立,但其实私下一直都在日本售卖军火,支持日本继续作战。

德国虽然一开始对日本侵略中国十分同情,可是为了自身利益,还是停止了对华售卖军火,甚至利用这么多年在中国的根基,游说蒋介石向日本投降。

苏联因为彼一时自身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和中国的关系相淡了很多,也逐步降低了援华力度,开始尝试和日本进行接触。

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1940年5月18日,日本通过了《以昭和15、16年为目标的处理中国问题策略》

简单归结起来,就是在1940年底准备加强各方面的谋略、战略,促使中国被迫投降。

日本考虑将主要的工作放在与蒋介石的谈判上,想要诱惑老蒋投降,正面战场上仍保持与国民党厮杀,但实质上和蒋介石在暗中进行谈判,商讨投降后的利益问题。

不仅如此,日本在国际上也给英美各方施力,并最终切断了中国西南方向的国际运输路线。之后又和法国达成谈判,全面封锁中越边境,同年7月16日,英国停止对中国售卖军械弹药、卡车、汽油等各种军事物品。

在西南的交通路线被切断之后,中国就剩下了西北这一条国际运输路线,因为线路太少,输送物资直接少了一半,本来中国就十分贫困,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开始变得更难。

就国内形势来讲,在日本的全面进攻之下,国统区很多人对抗战的态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甚至在南京成立了伪机构公开降日。

虽说此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美势力还未表态,但是已经有了消极抗战的情绪,在山西、河北、山东等地与我抗日武装发起多次冲突,向日本妥协之意溢于言表。面对这样的局势,中国共产党十分担忧,若是汪精卫、蒋介石一同投降后果不堪设想。

1940年7月7日,我党发表《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特别指出日本“企图用封锁我国际交通线,向我正面进攻及举行天空轰炸等加重压力与加重困难的办法,达到其逼迫中国投降之目的”“现在是中国空前投降危险与空前抗战困难的时期,我们应该加紧团结起来,克服这种危险与困难”。

此时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取得一次空前胜利,能很好的鼓舞士气,坚定全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在正面战场上停止了进攻,开始修养调整。之后为了将华北培养成一个战略基地,日本开始加紧推行“华北治安肃正计划”,准备不断压缩八路军的生存空间,促使抗日武装无法存活下去。

1940年初,华北日军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围剿进一步加紧,发动军事进攻的同时,还叠加“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主要是为了迫使八路军各个据点之间的联络被割裂开来。

对于日本发动的囚笼政策,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讲道:“日军强化交通的目的是企图对我大块根据地,用据点、铁路、公路构成网状,把抗战军民缠绕起来。打一个比喻来说,敌人要用铁路为柱,公路作链,据点作锁来造成一个囚笼,想把八路军民装进里边去,凌迟处死。”

随后,朱总司令正式对各兵团指挥官发布指示:“日寇现在正拼命修筑道路,此种阴谋若不积极求得阻止与粉碎,待其完成,将会予我坚持敌后之抗战以极大困难和不利,各兵团首长应就当前实际情况,确保有效之对策,予以破坏”。

接到任务之后,八路军准备摧毁日军的中心据点正太铁路。我军先对正太铁路附近的地形地貌、铁路沿线、敌军实力等一些情况做了侦探,当确保数据绝对真实后,105个团开始做作战部署,之后动员当地群众力量,向正太铁路发起进攻。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打起,这场大战历时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为主动进攻阶段,中心任务就是摧毁正太路交通,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日军的主要战略据点,最后一个为反扫荡阶段,应对日军的报复性“反击”,前前后后打了三个多月,最终以八路军取得最终胜利告终。

这场战役将日军的交通线全部破坏,并摧毁了日军的重要据点。

有战后统计结果显示,我军共歼灭敌军两万人,破坏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公路1502公里、铁路474公里、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且这一时间华北日军的交通以及通讯全部进入瘫痪状态。

然而较为意外的是,对百团大战的士兵死亡数据统计,日本和我们的完全不一致,尽管他们承认这一次袭击,十分出人意料,损伤巨大,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线路恢复到正常状态。

但日本司令部公布的伤亡数据却显示在百团大战中日军共战死约两千人,和八路军的统计数据相差18000人还多,这中间是哪里出了问题?

事实证明,日本的自欺欺人能力简直无人能及,为维护“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他们竟然在统计数字的手法上做了手脚,促使伤亡人数大减。

其一,只做当场战死的士兵统计。这也就代表着不治而亡亦或是因为医疗事故死亡的士兵都不在日本的统计范围之内。就像是在百团大战中,日军第2旅团遭受了八路军的沉重打击,损失惨重。

但是旅团公布的战死数字却只是个位数,凭借这样的方法,日军一个月不过也就战死几十人,最终并未有多大“阵亡”倒是也可以理解。

其二,对借调部队的伤亡不予统计。与日军的第2旅团一样,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也是八路军的重点攻击对象,在战斗中冈崎大队归属第4旅团指挥,可是在诸多士兵阵亡,最后做死亡统计时,混成第四旅团并未将其统计在内,这些战死的日本士兵就像是自己消失了一样,不为后人所知。

就这样的例子都是举不胜举,“精明”的小日本使用这种伎俩都成为了一种常态,那么为什么日军要这样做呢?背后到底有目的?

为了巩固自己的军国主义。在日本,军人是不能失败的,他们奉行的军国主义思想不允许他们失败,所以即使在真相面前,他们也不愿意承认。

百团大战中日军损失惨重,可是在他们眼里就是中国死伤无数,自己几乎毫发无伤,凭着这样的说辞让不知真相的日本士兵了解“情况”,待信服之后就会更加卖力的为日本天皇效命,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但其实这一切都是日本当局的骗局,这些信奉军国主义思想的人,最终了解真相之后,都会发起反抗,导致政局混乱罢了。

为了稳定军心。日本在侵略中国时,发起的战争并不光明,本身就是打着“解放中国”的幌子,不是什么荣誉之战,若是再节节溃败,这样就非常致命。当中日开打之后,如果日本真实的公布死亡人数,这样就会使得日军士气大减。

一场战争可以输,但是士气不能输,否认的话,后续的战争就无法继续跟进,小日本是准备攻占我中国全境,并非只是想拿下华南亦或是华北。

所以他们一定不能丢掉作战心态,也就是出于这种考量,日军才会把大败改成小败,把损失惨重改为损失一些,只有这样才能麻痹自己的士兵,让其继续作战。

为了减少抚恤金的发放。既然是要做戏,势必要做全套,假设说在战斗中有很多士兵牺牲,这就意味着要发放很多抚恤金,这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为了尽量减少财政支出,日军就会谎报战死人数,而那些在战争中阵亡的士兵,多以意外身亡的理由上报。

虽说意外身亡也要支付一定的补偿,但是和战死沙场相比,这笔补偿要比抚恤金少得多。

基本上日本的每一次大战都会这样做,虽说会令将士们心寒,可是日本当局并不在意,因为武力镇杀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恰恰也正是因为这样,日本内政极具动荡。

尽管这次百团大战的数据日本做了手脚,但是这仍旧无法掩盖我军给日军造成了重要一击,从现实角度来讲,百团大战削弱了日本军事实力,缓解了国民党在战场上的压力,同时也为后续抗日取得战争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年日本在侵略我国时,满嘴都是谎言,不管是出征的人亦或是国内的士兵,一直都活在高层的骗局之中。打着正义的旗帜,是自己为了来帮中国实现统一,为了解放中国全境,其实都是为了一己私利,无恶不作的小日本,永远不值得被原谅。

标签: 日军歼灭之后多少百团大战

更多文章

  • 宋朝陈抟老祖简介(关于陈抟老祖心相篇的名言名句)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祖心,陈抟老,老祖,名言,名句,简介,宋朝,关于

    陈抟老祖,本名陈抟,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喜欢听小说的人,一般都知道。他是五代末宋初的一位道家隐士,在少年时期就无心于功名,发心出世隐居,相传活了一百多岁,他对道家学问非常精通,对《周易》和相学研究得也非常透彻。他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心相篇》,文字不长,一共1304个字,117句,却把

  •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二月二有哪些传统习俗和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俗,二龙,习俗,传统,讲究,抬头,二月,哪些

    农历二月二,是中国传统节日,也叫龙抬头,又称青龙节、春龙节或者春耕节、农事节等,“龙抬头”预示是春暖花开,阳气生发,雨水始落,春耕开始,蛰虫出现,万物复苏。“龙抬头”源于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人们将这天作为一个好日子。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自古以来,人们在“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

  •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人(诗人范仲淹出生于哪个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范仲淹,朝代,诗人,时期,出生,哪个

    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其实,唐朝和宋朝的散文创作,也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散文家。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唐宋八大家”。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个名单里,为什么没有以散文创作见长的范仲淹呢?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生于989年

  • 宋霭龄的老公叫什么(宋霭龄和孔祥熙成婚是因为利益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霭龄,孔祥熙,利益,成婚,老公,什么,因为

    说起宋霭龄大家可能不是特别的熟悉,但是说起宋庆龄和宋美龄大家应该就知道了,宋庆龄和宋美龄两人都是第一夫人,在近代有着非常高的的知名度。而她们的大姐宋霭龄却比较低调,两个妹妹嫁的丈夫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虽然宋霭龄的丈夫名气并不是特别的高,但是是两人非常的相爱,甜甜蜜蜜过了一辈子,你们想知道吗,想知道的

  • 苏妲己的历史原型(真实的苏妲己在历史上是狐狸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苏妲己,历史,原型,狐狸吗,真实

    看过《封神演义》的小伙伴对于苏妲己的大名,肯定是如雷贯耳,耳熟能详了。本性善良的女子在被九尾狐狸附身后,怂恿纣王残害百姓,滥杀无辜,最终在牧野之战中被周武王杀死。那历史上真实的苏妲己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如果真实存在的话,为何在其辞世的几千年后,成为了狐狸精的代名词?据《御批通鉴辑览》和先秦众多史料的记

  • 白骨精的性格特点(西游记里的白骨精有什么特点与事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白骨精,特点,西游记,事例,性格,什么

    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唐僧师徒遇到了白骨精,书中写道:“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原来白骨精三番两次戏弄孙悟空,想要捉唐僧,最终被孙悟空用金箍棒给打死了。可见白

  • 王仙芝为什么杀徐凤年(雪中悍刀行王仙芝为啥杀徐凤年)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仙芝,刀行,徐凤年,为什么,雪中悍

    电视剧《雪中悍刀行》第一季即将大结局了,新的剧情中李淳罡和王仙芝之间的大战可以说是非常的精彩,李淳罡驾驭上千铁剑攻击。悉数被王仙芝的水柱震碎,而之后李淳罡施展出了至强一剑,剑开天门,然而就在两人即将硬刚上的时候对决却戛然而止,这场当世最强的对决就此结束。此战之后李淳罡表示自己输了,王仙芝只使出了九成

  • 明朝宁王朱权一生经历(历史上朱权的后代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权,宁王,后代,历史,结局,经历,一生,明朝,如何

    宁王是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世袭爵位。朱权生于1378年,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受封宁王,两年后就藩大宁。大宁位于喜峰口外,是战略要地。宁王朱权善于谋略,数次出塞御敌,他所属的朵颜三卫骑兵骁勇善战。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后,宁王朱权按兵不动。结果朵颜三卫被朱棣暗中掌控,朱权被迫跟随朱棣起兵。朱棣登

  •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美国哪位总统影响力比较大)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总统,影响力,美国,历史,伟大,比较

    美国从成立到现在已经有245年的历史,在这245年的时间里一共竞选出46任总统。相信能把46任美国总统都记住的应该不多,不过很多人也能说出几个影响力比较大的总统。当然近几任总统大家应该还记得,比如克林顿、奥巴马、特朗普等总统,还有就是现任总统拜登。其实曾经有外国报纸评选出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英国的

  • 清朝为什么有僵尸(中国僵尸为什么都是清朝的装扮)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僵尸,装扮,清朝,中国,为什么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影视圈,正是百花齐放、精品倍出的时代。尤其是后来被誉为“黄金十年”的高峰期,几乎每一年都有几十乃至近百部作品问世。甚至还因此创造了“香港速度”,在没有剧本、道具匮乏、档期紧张的前提下,竟然用一周时间拍出一部电影。当年虽然也有很多被称为烂片的影视剧,但是在供不应求的年代,也依然